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零三章 契卡行動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零三章 契卡行動

淳和又提到契卡那邊的情報說:「契卡堅信白俄會在今年發動入侵,這主要是因為契卡在白俄軍總參謀部裏面有一個級別很高的地下黨。這條線甚至能夠直接接觸到薩文科夫,就是這條線聲稱白俄很可能會在六月到七月時發動入侵,他可能是從薩文科夫的某場會議那裡直接聽到的消息,不過我有些懷疑,有可能是薩文科夫確實有這個計劃,但白俄的軍事準備效率很差,所以現在明顯是時間落後于計劃,沒辦法按原計劃時間發動進攻了。」
後來幾年間,有的鐵道兵部隊被掉回國換崗休息的時候,戰士們就把「林淮唐鐵路」這個叫法帶回中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在國內傳開,甚至又出口轉內銷傳回了蘇俄,以至於幾乎釀成外交問題。
這樣,從1932年開始,到1938年為止,前前後後、陸陸續續有四萬余名中國紅軍的鐵道兵戰士,奔赴西伯利亞參与東段複線的建設工程,這才通過趕工把建設進度一直追到了接近二十年代初制訂規劃表時的進度,不過由於二十年代蘇俄耽誤了不少時間,現在東段複線工程並沒能在預訂的1936年全部落成完工。
淳和最後又保證道:「只要六hetubook.com.com月、七月、八月三個月時間,白俄軍沒有大動作,基本就能保證今年年內不會發生第二次紅白戰爭了。」
林淮唐還讓他當時的秘書蔡和森專門弄了一個文件,就是強調中國援蘇的鐵道兵戰士們以後禁止使用「林淮唐鐵路」這樣的叫法,要是覺得烏伯鐵路過於拗口,非要弄一個別稱,那就乾脆叫「列寧鐵路」,也不要叫「林淮唐鐵路」。
「當年沙俄花了十三年時間修好了西伯利亞大鐵路,我們呢?從1923年制訂規劃時起,本來也準備用十三年時間完成複線工程,結果現在都過去十五年時間了,也還沒完成,這個成績是有些拿不出手的。」
最後,中蘇協商以後,是決定就按照正常的命名規則,用起點站烏斯季庫特和終點站伯力的名字,命名為烏伯鐵路。只是這個名字叫起來頗為拗口,實際修建過程中,大量來自中國的鐵道兵戰士們,在艱苦的施工過程中,又以一種揶揄的心態還是把烏伯鐵路叫做「林淮唐鐵路」。
所以到1932年以後,經過中蘇兩國的多次協商以後,蘇俄才終於開始同意由中國這邊派出大規模的鐵道兵團負責完成西伯利亞和*圖*書大鐵路的東段複線工程。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東段複線工程西起蘇俄貝加爾湖北岸的烏斯季庫特,東至中國濱海省的伯力,其中還有一段支線是經過外蒙古地區連接到張家口,沿途全長也有數千公里,全線修通還需要修建海量的橋樑、隧道和涵洞,鐵路幹線要經過高山地區、原始森林、陡坡、沼澤地和河流,這些地區氣候惡劣,地震頻繁,地理條件非常複雜,幾乎可算得上是這時代最困難的超級工程之一。
林淮唐對此當然是立刻予以回絕,不光是林淮唐向來不喜歡這種虛名,而且也是林淮唐鐵路這名字在中國人聽來,確實是太奇怪了……怎麼都覺得不正常。
俄羅斯幅員遼闊,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為依賴鐵路交通的國家之一,所以鐵道兵的發展歷史也很早,1876年俄國就在軍隊中正式組建1個鐵道營,隨後在1877~1878年俄土戰爭中參加了鐵路修復、新建和管理工作,但表現平平,日俄戰爭時俄軍又組建若干鐵道旅,但搶修能力也還是十分一般。
王亞樵和李克農都沉默不語,淳和遲疑一下以後說道:「如果白俄真的打算入侵遠東,就只可能在夏天的這三個月發動https://m.hetubook.com.com戰爭,至遲不超過八月。過了八月份以後,遠東地區的氣溫就會急劇下降,有利於防守方而不利於進攻方,薩文科夫偽政權應當是不可能在八月以後發動侵略戰爭的。但以現在對外情報處搜集到的情報來看,白俄共和國的軍備工作雖然抓得非常緊,前線聚集的軍隊和勞動軍也越來越多,可是距離發動侵略戰爭應該還差得多。」
林淮唐沉吟道:「俄羅斯方面,沒有其他的重大戰略情報了嗎?」
德國於1866年開始組建鐵道工兵,1871年10月在柏林正式成立鐵道工兵營,業務上隸屬總參謀部,軍事上隸屬陸軍總司令部;1876年3月成立鐵道工兵團,1890年擴建為鐵道工兵旅,1899年鐵道工兵旅改隸交通部隊督查處,1913年成立鐵道工兵督查處,又組建1個鐵道工兵旅。
按理來說,俄羅斯人歷史上的大型工業項目也很不很少,可是其項目管理能力一貫是非常糟糕。哪怕在十月革命以後,蘇軍這邊的工業管理能力也由於人才梯隊有限,所以顯得效率很低。
「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林淮唐對淳和的保證將信將疑,不過他對淳和說的那條解釋理由,感www•hetubook•com•com覺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白俄共和國百政混亂,腐敗橫行,出什麼幺蛾子都不奇怪,確實很可能是薩文科夫在某場內部的軍事會議上提到過入侵時間,結果因為白俄軍隊的效率太差,所以現在時間已經耽誤太多,沒辦法按時行動了。
比如說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成立鐵道工兵司令部,鐵道工兵連由初期的28個擴建到1918年的232個,在整個建軍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當時中國紅軍的影響,所以德軍的鐵道兵在各方面都和紅軍高度相似,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行動效率,也確實明顯超過了其他國家的鐵道兵部隊。
淳和也有一些解釋的理由,他說道:「東段複線鐵路工程65%的線路要穿越永久凍土帶,西段和中段是強地震頻發地帶,而且當地年平均氣溫在零下四度,冬季最低氣溫可能下降到零下好幾十度啊。而且西伯利亞茫茫森林已開發程度很低、人口和居民點稀少,難以籌集地方建築工人,所有工人都需要我們從東北調過來,現在能追趕這麼多進度,已屬非常不易。」
林淮唐對東共聯國力的發展確實很有信心:「東共聯在全世界主要的政治實體中,工業和經濟發展速度都排在第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越是向後延遲,越是對我們有利。」
俄羅斯的紅白內戰結束以後,林淮唐很早就開始關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東段複線的工作,除了他以外,蘇俄方面的捷爾任斯基、伏龍芝、斯大林等人,當然也能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然而整個二十年代過去,可能是因為蘇俄的人力物力有限,東段複線的建設進度要遠遠低於當初的規劃。
「鐵路的事情現在只有先做好保障工作,我們至少要趕在今年入冬以前,修好鄂木斯克到赤塔的複線鐵路……這些事我會在最高統帥部的會議上再具體談一談。」
只是這種事情,非要硬管起來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到頭來是烏伯鐵路、林淮唐鐵路、列寧鐵路三種叫法都流行起來,中國官方文件是採納烏伯鐵路的稱呼,只是民間基本還是林淮唐鐵路、列寧鐵路兩種叫法各佔一半,在蘇俄的情況則也是差不多,只不過在蘇俄叫列寧鐵路的人要比使用林淮唐鐵路這個說法的人再多一些罷了。
之前,蘇俄方面負責東段複線工程的伏龍芝,就曾經提出過一個建議,說是以中國為這個超級工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蘇俄方面是完全同意工程落成以後,把這段鐵路命名為林淮唐鐵路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