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零七章 要塞
軍政府在西班牙南方組織起了三十五萬軍隊,這還沒有計算軍政府在拉科魯尼亞和馬德里等地還分別被包圍了數萬殘兵。
在十九世紀以前,這確實是一座難攻不落的要塞。
洛登·丹達爾調侃道:「不過那樣,今天的法國就要由阿爾及利亞的那位貝當『總裁』統治了吧!法國或許會因此變得更為弱小。」
只是麻雀雖小,野心卻不小,最近一段時間,貝當的北非小朝廷在地中海同樣活動頻繁,國民法國那支年久失修的所謂大艦隊據說已經多次同法蘭西公社以及紅色北意的海軍發生衝突,另外還有多達數萬人的阿爾及利亞軍隊被貝當送到了西班牙南部參戰。
蘇軍在中國多年的援助下,也對秋明要塞進行了徹徹底底的現代化改造。
等到貝當到了阿爾及利亞以後,他還更加變本加厲,依靠手中的軍隊大肆實行軍事獨裁統治,總攬一切新政權和立法權,以至於北非的白人驚呼「貝當的權力比當年的路易十四還要大!」。
在上個世紀中葉,秋明要塞還完全能夠適應當時軍事技術的要求。然而若干年以後,克里米亞戰爭和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清楚地表明,軍事技術向前發展了,俄羅斯現存的要塞
https://www.hetubook.com.com沒有一個堪稱是足夠現代化的。此後不久,火炮又發生了真正的革命,並立刻影響到要塞的命運。
在1938年,沙俄留下的這些古老工事幾乎已經不能再稱為要塞了。在飛機、坦克、威力巨大的火炮和重機槍時代,無論是土牆還是一米半厚的磚牆,都難以抵禦現代化軍隊的火力,也不再構成進攻軍隊的什麼重大障礙。但是,中央核堡的營房和土牆裡面的庫房完全可以用來配部隊和貯存必需的給養。
城堡構築學是一門為了實現軍事目的而構築工事的科學,其中包括要塞構築學。一般說來,這門科學的發展始終是與一般軍事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的關。火炮的發展對要塞的構築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火炮不僅摧毀了要塞,而且也創造了要塞。
這可能才是法軍選擇對馬德里圍而不攻的最主要原因。
馬鴻賓笑了笑,寬慰道:「馬德里在一個多月以前就被法軍完全包圍,從戰役法的角度來看,馬德里的解放只是時間問題。目前法軍主力據可信的報道來看,已經轉向西班牙的南方和西北方向,你看,德國最新一期的《南和-圖-書德意志報》報道說德軍的摩洛哥軍團成功收復了被法軍佔領的波索布蘭科市……」
洛登師長也有些擔心法國同志會不會陷在西班牙:「聽說西班牙人已經得到了許多德國和阿爾及利亞的軍事援助,還有大量德國軍隊也進入西班牙南部作戰,我真擔心巴黎的同志像拿破崙那樣深深陷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泥潭裡面!」
線膛炮日臻完善,火炮射程在不斷提高,由堡壘群構成的防禦圈的弊端最終還是暴露出來了——要塞中心很容易陷入炮擊的威脅。
火炮提出的要求對於工程技術人員產生了權威性的影響。要塞的牆壁厚度和要塞工事的其他特點,都取決於炮彈的口徑和穿透力。火炮射程的遠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要塞用地的範圍。炮彈的射程愈遠,要塞的外圍工事就愈要向前延伸,以便可靠地保證敵方火力不致傷害中央核心部分一核堡。
最近一個月以來,法軍對馬德里的進攻其實已經大大放緩了速度,這主要是因為西班牙軍政府的首腦德里維拉和弗朗哥等人,早在法軍裝甲部隊前鋒進入馬德里郊區的時候,就已經乘坐德國人提供的飛機,匆忙逃到了西班牙位於北非的最後一座殖民城市休https://www.hetubook.com.com達。
路易十四還要保留一個三級議會的體面,而在貝當統治下的北非議會早就不復存在,貝當也模仿路易十四使用「viva」的自稱,好像他就是北非這個小朝廷的「朕」一樣。
秋明要塞的核心部分前後左右都得到很好的保護。要想接近要塞的營房,包圍要塞之敵至少必須佔領外圍三個防區中的一個。而每個防區四周均有土牆和水壕,構築了五角棱堡、三角棱堡、士兵和火炮的堅固掩體,土牆裡面還有彈藥給養庫,每一個防區本身就是一座真正的要塞。
馬鴻賓和洛登·丹達爾都對秋明要塞寄望很深,馬鴻賓剛到秋明視察過這座要塞城市的防務情況以後,就很感嘆說道:「如果二十年前的巴黎就是這樣一座要塞城市,法國人也不至於會敗給德軍了。」
特別是以那個時代東方民族所具有的火力水平,更不可能攻破秋明這座城市,俄國人向東擴張的步伐因此從最開始便立於不敗之地,只有俄國打人的份,沒有別人攻擊俄國的份,就連最強盛時期的準噶爾鐵騎,哪怕一度在野戰中擊敗了沙俄軍隊,也沒法攻下秋明這座要塞化的城市。
所以法軍即便攻下馬德里,也無法摧毀西班和圖書牙的軍政府。
而加泰羅尼亞委員會在法蘭西公社的大力武裝之下,如今也迅速組織起了數量相當的赤衛軍部隊,足以擔負起在「塞維利亞——科爾多瓦——穆爾西亞」一線打陣地戰的任務。
西班牙戰爭爆發已經長達兩個月時間,不管是逃到北非休達的德里維拉軍政府,還是位於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的防禦委員會,都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戰爭動員,雙方都擴充起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
「從五月份開始,法軍就把進攻西班牙的精銳部隊,特別是那些裝甲師和山地師,都又調回了德法邊境,我聽東共聯參聯的幾位同志說過,現在法軍在西班牙境內其實就保留了不到十萬人的軍隊,主要負責作戰的其實還是西班牙人民赤衛軍。」
貝當在北非的統治實在稱不上有多麼明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過去在北非建立起的那套「法國人——黑腳法裔——穆斯林——非洲土著」四級公民制度,本來就非常保守、落後。
「這座城市位於科爾多瓦的北面,距離德軍摩洛哥軍團上次參与的托萊多解圍戰,又向南方轉進了整整一百七十多公里,由此可以判斷德軍在西班牙南部的作戰情況也並不順利,尤其是法軍完全佔領托萊多以後,我也看不到德和圖書國人僅靠摩洛哥軍團那兩三萬人,最多再加上貝當派去西班牙的幾萬人部隊,有什麼可能打回到馬德里去。」
馬德里市區內據說還殘留有將近四五萬人的西班牙軍隊,以法軍投入到西班牙戰場的有限兵力,想要短時間內徹底吃掉這股部隊,那在巷戰階段勢必會付出很大傷亡。
「馬德里聽說打得非常激烈啊!」
除原有的滑膛炮外,又出現了第一批線膛炮。這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及其射擊準確度。此時,任何要塞無論佔地多廣,整個縱深都成了易受攻擊的目標。敵人只要逼近外牆,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整個中央城堡置於射程之內。
法軍在馬德里的戰鬥已經打了整整五個星期,但直到今日,即便是參照法軍發布的新聞來看,法蘭西國民軍也還是沒有完全佔領這座西班牙的首都城市。
總之,從首批火炮出現時起,要塞的歷史實際上就變成了它同炮兵鬥爭的歷史。
紅軍在要塞城市的郊外建立起立寬闊的防禦地帶,在一些地方構築備有火炮和機槍的堅固的混凝土永久火力點,又挖掘反坦克壕,不設水泥三角錐和鐵絲網——這道防線肯定沒辦法和德國人花費重金打造的齊格飛防線相提並論,可是在烏拉爾地區卻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