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二十五章 桃花石
「俄羅斯人只能在大草原上待一時,桃花石人來了卻有可能再也不走了。」
著名的雅依科哥薩克等部就在哈薩克西部活動,他們與小玉茲哈薩克部落關係密切,上一次紅白內戰時,科爾尼洛夫和鄧尼金領導的頓河白衛軍就是以這些哥薩克作為主力,後來科爾尼洛夫一派被薩文科夫斗垮,這些哥薩克頭子就又投奔了薩文科夫,依舊是白衛軍中非常重要的支柱力量。
至於大中小之說,與面積、人口無關,主要指的是距離七河流域這一哈薩克牧民主要繁衍地的遠近。大玉茲素來以哈薩克正統統治者自居,佔據著哈薩克的文明發祥地七河流域,巴爾喀什湖以南的楚河、伊犁河流域都在他們手裡。
也因此,哈薩克西北部許多素來親俄的小玉茲部落,對待白衛軍的入侵其實態度是非常曖昧的。
如果是到了中亞,則這些優勢條件就全都消失不見,光是幹部一項就千難萬難,談何社會改革,更談何革命,革命可沒辦法在缺乏土壤的地方從天上直接掉下來。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算是中國近二十年來外交工作的一項重大失誤。
阿斯塔納政府再怎麼偏向左翼,它畢竟也不是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政權
www.hetubook.com.com
,本質上還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權,政府中甚至還包括了許多哈薩克傳統上就比較有實力的部落酋長和氏族長老,不可能對中國紅軍完全放心。當地牧民雖然沒有阻擾紅軍的行軍,可是也並沒有如董振堂此前預料的那樣積極做嚮導,他們只是默默觀望,以怪異的眼神注視著裝備精良的紅軍部隊,好像這支軍隊不是千里迢迢趕來保護哈薩克人,而是純粹街道過去似的。
中國方面對此當然也有理由:哈薩克軍隊戰鬥力薄弱,阿拉什共和國本國的工業生產和交通基建都非常差勁,中國軍隊如果遠隔重山、奔赴萬里,立刻趕往前線作戰,會不會面臨後勤補給困難和哈軍一潰千里的不利局面?
阿國政府對此是立刻予以回絕,在他們看來,中國提出的這項建議,那不是擺明了要哈軍頂上前線做炮灰?而且哈軍如果全部上了前線,後方的阿斯塔納等主要城市都由中國軍隊駐防,阿國政府也很擔心這將導致他們在中國人面前完全喪失獨立性。
哈薩克的部落歷來分為三個玉茲:即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所謂玉茲指的是「部分」或者是「地區」
和*圖*書
之意,範圍較部落大些,算是一種部族聯盟。「在這樣的地形上作戰,正是我們摩托化、機械化軍隊最可以任意發揮的好戰場啊。」
第五軍團的各個半摩托化部隊在草原上鏗鳴著快速前進,一列列汽車車隊拖曳在青草地上,隨行的步兵把耳帽拉得低低的,用手擋著風往前走。
中玉茲歷史上有欽察、克烈、乃蠻等部落,人口最多,控制的地盤也最廣,主要活動範圍在大玉茲北部,當初和清朝的聯繫也最深,今天同中國的經貿交流、合作也非常密切。
如果紅軍趁機佔領阿斯塔納推動革命,那對哈薩克政府的當權派來說,那跟他們被白俄軍隊入侵、佔領又有什麼區別呢?說不定下場還要更慘,白俄共和國的統治比較虛弱,可能還需要借重這些部落酋長的勢力維持統治,中國人的力量那麼強,真要動手可就不需要留著部落酋長們了。
中間發生的民族衝突、農村械鬥等等各類突發事件,更是不計其數。
但第一次紅白內戰以後,七河流域的大部分河谷都被划入到中國的七河省內,所以以七河流域、塔拉斯河、楚河、伊犁河流域等地為主的大玉茲實力大幅度下降。
這使得中國的西和*圖*書北方向「二十年來無事」,但結果,也相對導致了中國對西北方向的重視度大幅度下降,投入的各種資源也非常少,即便是阿拉什共和國這樣在二十年代初就和中國建立了友好邦交的國家,到今天1938年時,雙方竟然還沒有形成穩定的軍事合作關係。
中亞大地一望無垠,是真正的風吹草低見牛羊,南方的布哈拉汗國一帶還好說點,有不少河谷、綠洲,但是北方的哈薩克草原除了在靠近俄羅斯的奧倫堡一帶和靠近中國的阿斯塔納一帶以外,就再沒有什麼較大的城市和定居點,只有成片人煙稀少的大草原。
說白了,那就是中國和阿拉什共和國雖然有二十年友好交往的歷史,但到了阿國危如累卵的今天,雙方之間還是缺乏足夠的互信。
桃花石一詞聽起來十分雅緻奇特,其實就是中亞地區民眾歷史上對於中國的傳統稱呼——起因嘛,可能是來源自北魏時期的皇族鮮卑部拓跋氏,後來在唐朝的大一統以後,拓跋氏的音譯詞又和唐家的音譯詞混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中亞人稱呼中國所慣用的「桃花石」。
為了緩解旱災,中央又進一步整頓了全西北的水利灌溉設施,耗費巨大,修築了涇惠渠、渭惠www.hetubook.com.com渠、洮惠渠、天水通惠渠……等等大小河渠灌溉工程數百余個。
從七河省前往阿斯塔納,再從阿斯塔納趕去奧倫堡的這一路上,董振堂的部隊都沒辦法從哈薩克政府和當地牧民手裡獲得多少給養。
但中國方面有鑑於目前的軍事形勢,通過外交渠道向阿拉什共和國政府提出了這樣一項建議:即,先由紅軍部隊接管阿斯塔納等地的防務,阿國政府則可以將本國駐軍、守軍立刻派往前線增援,如此逐步換防,多少讓前線較快一些得到增援。
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外交部、對外情報局和東共聯國情委的官員們就乘坐專機飛往阿斯塔納,在戰爭壓力之下,中阿兩國很快就達成了允許中國空軍和地面部隊進入阿拉什共和國境內參戰的具體條款。
這還是因為中央政府那時候已經建立起了極高的威望,還有林淮唐這樣能讓全國民眾信服的領袖坐鎮指揮部署,出身本地的幹部數量又多,才算是能把西北地區的各項社會改革政策推進下去。
董振堂帶著第五兵團先頭部隊的兩個半摩托化騎兵師進入哈薩克草原境內以後,也很快注意到了本地民眾對中國軍隊那種並不信任的感覺。
若非如此,哪怕只有一支可靠的中國和_圖_書紅軍部隊能夠駐紮在奧倫堡當地,也就不至於讓白匪軍的中亞方面軍如此長驅直入,直接威脅到七河省邊疆了。
15世紀後期,當時哈薩克汗國建立,誕生之初中央政府就無力控制各地的封建領主和地方實力派,於是這些地方勢力以部落血緣和共同文化為紐帶,建立了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的軍事政治集團,這種集團就叫玉茲。
小玉茲則在哈薩克西北部,原本實力最弱,活動範圍最小,但是由於距離沙俄最近,所以早在731年準噶爾汗國還存在時就成了沙俄代理人。等到沙俄直接殖民哈薩克地區的時候,又額外偏袒小玉茲,對當地投入較多資金進行建設,還向小玉茲地區遷去大量信仰東正教的俄族人和頓河流域的哥薩克。
所以對中亞地區,中國這二十年來進行的革命輸出都非常之謹慎,甚至基本上就只局限在了一般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層面,極為有限。
對紅軍來說,比較合適的一種戰略,那就是由五兵團等部隊在阿拉什共和國中部和鹹海以東區域,依託大河險阻建立一道二線位置的防線,這樣一方面更接近七河省,方便七河省、新疆省直接向前線軍隊提供補給,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紅軍更多適應中亞戰場環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