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冰洋之戰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冰洋之戰

由於北冰洋距離德國基地非常遙遠,因此德國海軍當局對這個地區也並沒有立即加以重視。1914年中,偶然才會有德國潛艇會在此偷偷敷設若干水雷。不過到了1915年春天可航期到來之前,德國海軍將輔助巡洋艦流星號派往白海海灣的狹窄處,布下了不少獨立的雷群,共計285枚。
不過,戰爭爆發之後,由於土耳其參戰,俄國最主要的海上交通線被截斷。因此,到1914年底,阿爾漢格爾斯克成了俄國從英法輸入軍需物資最為直接的港口。到這時,俄國當局這才意識到北方航線的價值,於是開始對白海的港口進行開發。最初的工程就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展開,在1914年到1915年,這裏進行了一些大規模的擴建工程,其航道被加深到7.4米,碼頭數最也有原來的七個劇增到五十個。
古老的林中百姓已經不復存在,北境的荒疆也在這二十年間接受了大量來自南方的移民,幾經開發,至少在貝加爾湖附近,民眾定居生活的區域已經和數百年前大相徑庭,早不復古時極北蠻荒之地的模樣。
隨著蘇軍第四邊防旅完全控制鄂畢灣一帶,白乙化也越來越發現這和圖書處被白軍徹底遺忘的河口,好像還真是一個藏寶庫,紅軍官兵又從河灣的小島上找到了幾艘被人遺棄於此的艦艇。
白乙化提議把這些無人使用而遭廢棄的漁船拖回港內,拆取上面的機械設備,看看有沒有什麼用得到的零部件。可是在紅軍出動人馬拖船之際,有兩艘拖網船都在河灣內觸雷沉沒。
一開始白乙化還大吃一驚,沒有想到白軍在鄂畢灣表面上看起來防禦鬆懈,實際竟然還記著在河灣內布雷。直到紅軍進行調查以後才發現,鄂畢灣內的水雷並非俄國貨而是德國貨,並且還不是現在德國海軍使用的水雷,而是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水雷。
俄羅斯人將毗鄰俄國北境的冰洋稱為白海,對於白海這片處於北極圈內的海域,俄國海軍長期以來並沒有將其作為戰區而予以重視,即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在這片北方海戰區也沒有進行任何軍事工程建設。
在白乙化和戈羅多維科夫率軍佔領鄂畢灣河口的時候,蘇軍第四邊防旅還繳獲了一些沙俄時期遺棄下來的漁業保護船、拖網船以及各種其他輔助船隻。
就像戈羅多維科夫說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那樣,這片很可能一個月以後就會開始封凍的土地上,哪怕是紅軍這樣具備高度頑強精神的軍隊,也不大可能發起一輪強大的攻勢。
1916年,北方航線的航運量繼續猛增,阿爾漢格爾斯克可以航行的幾個月中,共有600艘船隻入港,卸下煤炭以及軍用物質多達250萬噸,相當於1915年的5倍。由於當時俄國薄弱的港口設施以及鐵路系統根本無力消化這些物資,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內的積壓物資還一度堆積如山,也可見白海的通航條件還是處在勉強可以使用的範圍之內。
由於俄國海軍從波羅的海或者從黑海已經無法對北方戰區的海軍進行支援,不得不首先從遠東的西伯利亞分艦隊調去了兩艘損壞的雷擊艦,萬里迢迢首先到達英國進行修繕,然後再前往北方。
歷史學家們可以確定的元朝設置過的最北的定居點為郭守敬北海側影所,北海側影所的緯度在北緯64°左右,實際上還是沒有到達北冰洋,所以一部分歷史地圖直接將元朝的北界劃到北冰洋去,那確實是不太嚴禁。
沙俄曾有過一套非常完善的建設計劃,準備在戰後把https://www.hetubook.com.com毗鄰白海的幾處港口建成小具規模的工業城市,可是隨著沙俄的戰敗和紅白內戰的爆發,一切泡湯成為幻影,內戰以後白俄政府停止了在這片凍土地帶上修築鐵路的計劃,白海的少數港口城市也在隨後的二十年裡被逐漸廢棄,當地只剩下了一些簡單的防禦設施和海軍設施。
此外沙俄政府又在巴卡利茨建立軍用碼頭,同時擴建倉庫,並改建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的鐵路,為了保證在冬季航行,還從加拿大購買了多艘破冰船。
「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都離我們太遠了。」
這個港口在1916年10月4日正式建市,當時的名稱為摩爾曼人的羅曼諾夫,以後則改為大名鼎鼎的俄羅斯極北港城摩爾曼斯克。
不過,阿爾漢格爾斯克這個港口航行季節有限,一年中只有五個月船只能夠暢通通航,因此沙俄政府根據勘察決定在科拉灣地區再開闢一個新的港口。之所以選擇此地是因為這裏雖然地處北方,但是由於墨西哥灣流能將暖流帶人這片海域,因此在一年中封凍的時間並不長,大部分時間都能被使用。
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繼爆發以後,本來就不多的俄m.hetubook.com.com國水兵又出現大量出走的問題,英國和俄國的矛盾也越來越為激化,最終英國撤走了他們在北冰洋的全部兵力,沙俄在北冰洋的分艦隊則在紅白革命以後逐漸被人們遺忘在了白海的角落裡面。
後來幾年時間里,英國不斷派遣帶有專業掃雷設備的武裝船隻進入北冰洋,他們與沙俄海軍達成協議,協助俄軍開展掃雷以及反潛巡邏工作,北冰洋的協約國掃雷船隊鼎盛時期,擁有十八艘掃雷艦和九艘輔助船隻,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中國與北冰洋在歷史上的糾葛,好像就這樣總是被籠罩在一層迷霧似的薄紗中似的。有的歷史、地理學家認為元朝領土的北界直抵北冰洋,窩闊台時代蒙古人確曾派遣「和端等入北海,往複數年,得日不落之山」,而這裏的日不落之山,應該就是北極圈附近有極晝現象的某座山丘,或許就在北冰洋附近。
一戰開戰之時,那裡只有幾艘小型巡邏船隻和輔助艦艇,配置的人員也是相對比較次要的。當地唯一可以使用的港口是位於德維納河上的阿爾漢格爾斯克,這個港口距離公海大約30海里,開戰前也還不具備海軍基地的功能。
據說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過全國性的日影觀測科學和*圖*書實驗,設立了大都測影所和全國26個地方測影所,以編製《授時歷》,其中北海測影所就在西伯利亞地區,也很可能已經非常接近北冰洋。
經過第四邊防旅里的俄羅斯族軍官辨認以後,大家發現這些滿身長滿銹跡的船殼,有的竟然還是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軍艦,比如其中就有當年沙俄海軍在日俄戰爭中沉沒、后被日本打撈修復的艦艇「相模」號一等海防艦、「丹后」號戰列艦以及「宗谷」號二等巡洋艦。
可在鄂畢灣,白乙化還是能感到這片土地所具有的可怕魔力。
如果要按這樣嚴格的定義來算,那白乙化還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帶著正規軍隊看見北冰洋的將領。
但要確定一片無主之地屬於某國的領土,不僅僅需要有人踏足此地,還需要長期留守、居住或管理統轄。「日不落之山」顯然不具有定居點的屬性,而那些臣服於蒙古的北方部族據考證也基本基生活在凍土帶以南地區,與北冰洋相去甚遠。
只是沙俄海軍的兵力實在過於有限,在一戰後期就越來越依賴於英國海軍的協助,就連很多沙俄政府自己出錢從英國、美國和日本購買的北冰洋分艦隊艦艇,實際上也是由當時駐紮在俄國北部的英國海軍人員操縱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