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六章 偉大理想
白俄軍隊在整個撤向伏爾加河東岸和烏拉爾山西麓的大撤退行動中,又因為中蘇聯軍的穿插滲透攻擊、紅空軍的空襲和冬季氣候造成的凍傷減員,損失了二十萬人左右的部隊。
薩文科夫在沉重的軍事壓力下形同崩潰,「擺爛」之下,莫斯科的軍務就多由鄧尼金來直接負責,他命令白俄軍隊儘快撤到第二線陣地上過冬,只是在中蘇聯軍的追擊下,白軍撤退途中還是必須丟棄大部分的重武器裝備。
白軍最精銳的八十萬主力部隊覆滅以後,剩下的二百萬軍隊雖然依舊對中蘇聯軍前線的一百余萬部隊擁有很大兵力優勢,可是在技術兵器方面,白軍已經全面落後于中蘇聯軍,雙方之間逐漸開始形成了越來越懸殊的絕對實力差距。
滴血教堂是白俄反動勢力甚囂塵上的最大標誌之一,尤其是對那些經歷烏拉爾長征的紅軍老兵而言,滴血教堂里供奉著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聖象,刺|激巨大。
這樣的一座「滴血教堂」,至少在紅軍官兵眼裡,滴落的只能是「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國」的唾棄。
「元首閣下,現在為了堵住赤匪,我們必須從西線調動更多援m.hetubook.com.com軍參戰。」鄧尼金沉聲道,「西部邊境的全部軍隊都需要參加戰鬥。」
幾經打擊之下,剛剛開戰時白俄那支總人數超過三百五十萬人的部隊,到1939年的元旦時,就已經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總傷亡超過一百五十萬,不可恢復損失超過八十萬人,而且考慮到白俄糟糕的後勤和醫療條件,那些可恢復損失中的兵員想再回到戰場上,也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
攝影師的鎂光燈和記者手中的筆,將把白俄軍隊在烏拉爾戰場所犯下的種種戰爭罪行宣告給全世界看,尤其是要宣告給俄歐地區剩下的那部分俄羅斯民眾看。
為了擋住中蘇聯軍的進攻,鄧尼金在薩文科夫的親信軍事部部長馬爾可夫、內務部部長葉若夫帶領下,終於在救世主大教堂找到了已經形銷骨立的「薩元首」。
不過只要撤到烏拉爾山西麓,依託複雜的湖區和茂密森林,鄧尼金認為白軍還是有辦法重新構築一條防線的。畢竟白軍的兵力優勢很大,而且白俄共和國後方還在想盡一切辦法籌措新的部隊補充到前線去,裝甲力量在防禦戰中也沒有野戰里https://www•hetubook.com.com威力那樣巨大。
這樣一個靠推翻羅曼諾夫王朝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現在卻把沙皇尼古拉二世捧成了「為國殉難」的東正教聖人,意識形態領域的混亂不堪可想而知。
在歐洲,英國和法國的工團同志都為中蘇聯軍取得的偉大勝利感到振奮,巴黎和倫敦都一連進行了十幾天的勝利遊行,在都靈,墨索里尼親自主持了一場歡慶「火星行動」偉大勝利的閱兵,閱兵剛一結束,那些參加檢閱的部隊就要立刻奔赴波河戰場和奧地利軍隊對峙;
閃光燈此起彼伏,一張張報紙的號外很快就夾帶著「火星行動」大獲全勝的消息,席捲全世界——
要知道在二十年前,白軍和紅軍之間雖然刀兵相見,可是二月革命時不管是後來站在白軍一方的社會革命黨人和高級軍官們,還是後來站在紅軍一方的工農代表和底層士兵,大家都一致贊成推翻腐朽已極的沙皇制度和羅曼諾夫王朝。
薩文科夫自己就是靠著刺殺沙皇高官聲名鵲起的社會革命黨人,他能掌握半個俄羅斯的獨裁大權,靠的可不是血管里流動著的「王血」,說到底,即便是www.hetubook.com.com白俄,那也是一個共和國啊!
南烏拉爾方面軍的司令部就放在葉卡捷琳堡大學內,白軍將至少二百名女大學生趕進旅館,把那裡變成了專供高級軍官享樂的妓院。
但即便如此,在北烏拉爾方面軍和南烏拉爾方面、南烏拉爾方面軍和中亞方面軍的結合部,這些部分的白軍防線兵力比較稀疏,很快又被紅軍沖得七零八落,預備隊已經消耗殆盡。
戰局還在持續惡化之中,薩文科夫沉浸東正教的宗教活動,每天都在救世主大教堂參加各種彌撒活動,鄧尼金的話總算把他從幻想的精神世界拉回到了現實世界。
薩文科夫很早就已經陷入恐慌之中,後來乾脆直接「擺爛」,開始沉浸在宗教活動之中,不理軍務,好像這樣就能讓中蘇聯軍排山倒海般的大縱深攻勢消失一樣。
中蘇聯軍解放葉卡捷琳堡以後,進行了大量的戰爭罪行調查,白俄軍隊在薩文科夫不追究責任的命令刺|激下劣跡斑斑,就連他們自己駐守的葉卡捷琳堡也是這樣。
薩文科夫的聲音十分沙啞:「我們……俄羅斯是歐洲的主要強國,我們本有機會借第二次大戰的機會光復所有失土……這是俄羅https://m•hetubook.com•com斯的『偉大理想』……」
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那就更不用說了!
來看一看,薩文科夫的軍隊究竟對俄羅斯人民犯下了什麼樣的罪行把!
諸如鄧尼金那樣一類共和主義的高級將領,未來還真不一定將為白俄這個半死的共和國殉身。
中蘇聯軍中隨軍活動的大量記者、攝影師,很快就把葉卡捷琳堡滴血教堂中的一切陳設、物什都拍好照片,再搭配上那些白俄軍隊撤退時肆意從沿途俄羅斯居民手裡掠奪燃料和糧食的照片、採訪記錄,一個反動到底、窮凶極惡的「失敗國家」便已躍然紙上。
薩文科夫的模樣憔悴到了極點,他看起來已經連日沒有睡覺,黑眼圈非常重,眼眶裡頭也全是血絲,眼袋厚重,朝嘴巴的方向用力下墜,兩邊的臉頰也好像被人挖空了似的。
鄧尼金作為一名大俄羅斯民族主義者,若非情不得已,他是堅決不願意向德國人屈服的,可是目前形勢比人強……鄧尼金與馬爾可夫、葉若夫等人交換眼神以後,直接說道:「閣下,俄羅斯現在只有加入帝國公約方有生存的機會。」
馬爾可夫甚至向鄧尼金提出了使用毒氣武器遏制紅軍攻勢的方案,不過鄧尼金非常辛辣和*圖*書的指出一點:「烏拉爾地區冬季的天氣和風向都不利於我們進行毒氣作戰,而且如果赤匪也使用化學武器展開報復,由於中國的重化工業很顯著的超過俄羅斯幾十倍,所以在毒氣戰方面我們很可能不是赤匪的對手。」
整個東歐都陷入深深的驚懼之中,里加、華沙、基輔……都是一日數驚,當地的帝約傀儡政府雖然宣布要查禁一切左翼、進步傾向的紅色報刊,可是在東歐諸國的民眾間,這一類的地下報刊反而越是受到政府查禁就越是受到人民的歡迎,一些介紹「火星行動」和「中途島海戰」的新聞手抄本甚至能夠弄到洛陽紙貴的地步;
可謂是一副最好的教育材料。
隨軍記者里除中、蘇兩國人員以外,也包括了許多英國、法國和美國記者,還有更多新聞人士來自於第三國際以外的中立國家,其中甚至不乏一些來自帝國公約國家的進步派記者。
白俄軍隊在西部邊境還留有幾個軍的兵力,用於戒備帝國公約,但是東線戰場的形勢爛成了這樣,西線再留兵已經完全沒有意義。
尤其是烏拉爾山脈各個山口,都已經堆積了厚度超過一米的鬆軟大雪,中蘇聯軍的坦克難以移動,推進速度也因此變得緩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