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三十四章 英聯盟的強大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三十四章 英聯盟的強大

一千年時間,連國王的腦袋都掉了,這些貴族封臣卻始終都統治著英國,並且利用英國一千年來未受外敵入侵的較穩定社會,積蓄了驚人的財富,即便在兩次工業革命以後也是如此,英國的階級固化之嚴重,是德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些相似資本主義國家的無數倍。
貴族一概被消滅,土地、城堡、農場、獵苑、林場、莊園……全部被收為國有,上流社會培育子弟的文法學校遭到徹底廢除,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被拆分,一部分院系併入「革命者的產房」劍橋大學。
這徹底重塑了英國社會,激發了英國勞動者無窮無盡的熱情和創造力。
革命之前的大英帝國,其實社會結構已經是積重難返,問題重重,只是靠著對全世界殖民地的吸血,這才能維持一個老大帝國的模樣,但這也導致了英國統治集團遲遲沒有動力在英國實施哪怕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和德意志第二帝國那種程度的社會改革和財富再分配,以至於另一個時空的英國贏得了兩次世界大戰,結果日子卻不比戰敗國好到哪裡去。
英聯盟革命至今,內部建設的時間尚不足不十五年光景,政權底子比較薄,怪不得莫斯利如此敏感。hetubook.com.com
英德開戰以後,英國必須完全封鎖德國的北大西洋航線,這將完全切斷德國對麥克阿瑟政權和休伊·朗政權的援助,那麼美國白匪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美軍大西洋艦隊會從西方向英聯盟發動挑戰。
這難以令人置信,但事實的確如此,在1925年不列顛革命以前,處在英國階級金字塔最頂端的5%人口,大多數依舊是諾曼征服時期威廉一世從諾曼底帶來的那五千名封臣的後裔。
但英國的社會財富確實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一個和任何國家比起來都有些讓人難以相信的問題。
只是那時候德國人還看不到革命的威力。
但階級分化,英國上層階級妄圖壟斷教育資源,始終阻礙著英國擴充它的大學數量,如果不是1925年不列顛革命帶來的巨大衝擊,另一個時空的英國要直到五十年後才進行歐洲和美國早已進行了半個世紀的大學擴招改革,使大學不再是上層社會壟斷的社交場,打破那些所謂「少數才能鑄造精英」的狂想。
從1066年一直傳遞至今天的加拿大王室,征服者威廉的男性直系後代幾次斷絕,後裔血脈傳遞到不同家族,歷和-圖-書史更迭,鼠疫、黑死病、玫瑰戰爭、大航海時代、向美洲移民、農奴制的消亡、封建制的瓦解、內戰、國王上斷頭台、護國公之死、光榮革命……
莫斯利在這方面向來敏感到了過分的地步,以至於英聯盟勞聯會內部不少人對他頗有微詞,認為莫斯利常借用反間諜的名義肅清異己,不過也是依靠莫斯利出色的工作,才能讓1925年方完成革命的英聯盟沒有出現太多前朝餘孽。
也許很多人都清楚從1066年的諾曼征服以後,千年時間,再無任何一個外敵能夠入侵不列顛的本土,從那以後,直到1925年的不列顛革命為止,英國國王都是當初入侵英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的後裔。
英聯盟對德國及其附庸國做了大量間諜滲透工作,莫斯利親自負責這塊工作,無怪乎他會做此考慮:「我建議對政府內部加強反間諜的審查,同時更改密碼系統,以防萬一,北極圈海戰還好,規模小,可是正式宣戰以後的大艦隊決戰關係重大,我們不能再出現任何紕漏。」
革命前的英國在教育上對底層限制極多,他們雖然自詡英國大學比任何歐洲大學都優秀得多,能以少得多的大學生創hetubook.com.com造更加偉大的事業,可事實上就是如此低的大學生比例也是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漸漸在科學、工業方面落後于德國的一大原因。
大英帝國在上一次大戰以及二十年代初的軍備競賽里,可謂輸得徹徹底底,英倫三島在人類歷史上叱吒風雲幾三百年,英才輩出、群星璀璨,極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也以它的邪惡、醜陋和野蠻吞噬五洲四海,盤踞在五大洲的殖民地上,用它綿長的海上觸角,吮吸全世界的膏血,供養了一群楚楚衣冠的紳士。
不得不說,過去這麼多年來,英國能以低於土耳其的大學生比例,卻在科學事業的競技場上和德國、美國這些科技霸主並駕齊驅,大英帝國的三百年祖業確實夠吃很久,同時也說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少量接受精英教育的人才是可以比得上大量接受通識教育的普通人。
同時英聯盟還新建了好幾所大學——這也是一件很令人震驚的事情,英國作為上一個時代的世界霸主,大學數量和大學生數量卻都低得可憐,到一戰結束的時候,英國本土的本科大學生比例甚至還不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高,更是遠遠低於德法俄等國。
www.hetubook.com.com是隨著科技和工業的發展,像大英帝國時代那樣前現代的教育觀念早就跟不上時代了,在現代少量科學精英確實依舊能起很大作用,然而要真正支撐起一個世界頂級工業強國的框架,還是需要海量的普通大學生,光靠少量精英是支撐不起浩若繁星的現代工業體系了。
可是跟彼時烈火烹油的德國相比,英聯盟的國力確乎給人山河日下職感,這也就難怪當年的威廉二世會如此縱容、放任兩個紅色政權在德國身旁的崛起,因為在德皇政府看來,革命的結果是分裂了英法,德國是不費吹灰之力就瓦解了英法兩大殖民帝國體系。
社會主義革命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表現,在法國,社會主義革命塑造了一個高度軍事化同時又無比開明奔放的自由國度,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則塑造了一個穩步上升並以其驚人體量包容了半個世界的大國。
革命初期的英聯盟雖然絕不能算是一窮二白,大英帝國數百年的全球霸業也確實給勞聯會留下了豐碩的遺產,那至少是讓林淮唐極為眼饞、讓1911年的中國革命者都不敢想象的一筆遺產。
斯諾登頓感焦頭爛額:「英聯盟海軍幾乎需要獨力對抗美國人和德國人的主力艦隊。」https://m•hetubook•com.com
莫斯利判斷:「北極圈海戰德國人是怎麼提前發現我們的航線?也許直到今天在我們政府的內部,也還有一些王室餘孽,或者是德國人的間諜。」
英聯盟在1925年革命以後接手的英倫三島……哪裡還有什麼三島,愛爾蘭完全自治,形同獨立,英格蘭銀行的金庫被丘吉爾整個搬到加拿大,海外殖民地悉數獨立,就連英國人引以為傲的皇家海軍,也有半數主力艦跟著王室逃到了加拿大。
所以英聯盟重新分配全英國財富的革命,才會造成如此深刻的變化,從這一革命過程中所能爆發出來的社會能量、資本、財富、勞動力……自然也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革命所能帶來的變化。
這是一個重大的疑問。
只憑重新分配財富,就能讓英聯盟彌補損失了半個世界海外屬地的損失嗎?
在一千年的時光里,英國發生了巨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革,就連國王都上過斷頭台,可是有一項事實卻能讓全世界都感到震驚:英國的社會階層結構,整體看來,一千年時間幾乎毫無變化。
在英國,革命最初許諾給人民高度的自治權利,這符合英國本土的「特色」歷史傳統,但它最重要的一點更在於對英國的財富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重新分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