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九十三章 銀衫軍黨徒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九十三章 銀衫軍黨徒

不過遇到風暴中的大塊砂石,不少武裝銀衫軍匪徒還是難免會被打傷。隊伍里大部分人全身上下都航臟不堪,迪林傑本人也鬍子拉碴,臉上髒兮兮的,又累又餓,心亂如麻。
武裝銀衫軍最精銳的幾個師,都是由得克薩斯州的極端種族主義分子和白人之上主義者組成,他們在卡車上架著7.62毫米的半自動步槍,汽車在砂石陡峭的路面上開得飛快,軍官們都佩戴著仿造于德國的P08魯格和P38沃爾特9毫米手槍,卡車後面的車鬥上則放滿了美製重機槍和德制通用機槍。
迪林傑注意到,只有那些信仰最堅定、最魔怔的摩門教教徒面色如常,另外還有一些極度狂熱的種族主義分子,哪怕在這種極端疲憊的情況下還能四處亂跑、呼喊,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真令人佩服了……
但更多士兵還是只能徒步前進,武裝銀衫軍的摩托化車輛遠遠不到可以武裝全部四十萬人的程度,炎炎夏日當空照,過往的車輛掀起了蔽天塵埃,在煙塵滾滾的道路上行軍,武裝銀衫軍的匪徒們也感到十分壓抑,連透一口新鮮空氣都是一件奢侈萬分的事情,更不用說抬頭「欣賞」一下周圍的西海岸「https://www.hetubook•com•com美景」了。
佩利親自指揮著這支龐大的武裝土匪軍團,已經投誠銀衫軍的迪林傑軍團和摩門教武裝,也都跟在這支大軍當中,其中來自猶他州的摩門教武裝本來就非常熟悉內華達州的荒漠地帶,所以又被當做了開路的引導部隊走在最前頭。
毛線頭套蒙住全臉,只露出眼睛和嘴巴的位置,戴巴拉克拉瓦頭套防護了面部不被高溫、砂石傷害,也隱蔽了面貌,很適合用於非法活動,難怪巴拉克拉瓦頭套會成為銀行劫匪的必備裝備。
迪林傑沒有沒有氣妥,再次投入大量步兵實施第二次衝鋒,終於奪取了目標,大陸軍除了少數人犧牲以外,很多士兵都在敵我人數巨大的差距之下被繳械俘虜。
對他們來說,唯一能看到和聽到的,就是駐足停歇時能夠望見遠處滾滾煙塵,聽到遠處傳來的炸彈和炮彈爆炸聲。
說是沙漠卻野草叢生,其實更準確說是內華達戈壁才對,地面上都是堅硬銳利的砂石,大風一刮,小塊的石子便會被吹得漫天亂舞,遮天蔽日中還會不斷敲打在武裝銀衫軍的鋼盔和裝甲車上,發出噹噹當的聲響。
和_圖_書然而,馬車效率低下,火車靈活性較差。比起城鎮密集的東海岸,西部很大的區域,在20世紀初依舊是交通圖上的空白。火車加馬車這種看起來很不搭配的交通工具組合,卻在幾十年裡是美國西部最為可靠的交通方式。
畢竟大軍如果光靠固定的鐵路運輸,突然襲擊便無從談起,部隊也很容易就會被紅軍一方的偵察機發現其真實動向。
內華達州的沙漠屬於戈壁荒漠,和中國的新疆省差不多,一條公路筆直地伸展在戈壁灘中,一眼能望出去幾十公里,盡頭便是一道連綿的山嶺。山不很高,植被不多,以砂石為主。舉目四望,除了遠處的山巒,兩旁儘是鋪滿那種綠不綠灰不灰尺把高團團簇簇的野草。
林肯公路建於1913年,為紀念亞伯拉罕·林肯而以其名命名,是美國第一條連接東西海岸的橫跨大陸的公路,它東啟紐約的時報廣場,西到舊金山的林肯公園,穿越14個州,全長約5200公里,途經費城、匹茲堡、奧馬哈、夏延、鹽湖城等大大小小700多座城市,也橫跨了沿海平原、阿巴拉契亞山、中央低地、大平原、落基山脈、科羅拉多高原、猶他大盆地、內和-圖-書華達雪山、加州中央谷和海岸山脈等美國的幾乎所有地形區。
面對銀衫軍巨大優勢兵力下的進攻,小股的大陸軍士兵進行了極為頑強的抵抗,迪林傑的部隊一時間屢攻不下。雖然迪林傑沒有主動求援,但佩利還是體恤了這位新加入武裝銀衫軍的部下,派來了軍團直屬的一個裝甲營增援。
雙方人數眾寡懸殊,半路上迪林傑也帶領他的部下以微小傷亡的代價迅速攻克了內華達州和北加州交界處上的卡森城,大批武裝銀衫軍黨徒在卡森城西面的湖泊周遭擊潰了不少小股的大陸軍部隊,接著他們繼續向前挺進,佔領了湖泊西岸的斯闊谷,在這裏迪林傑的武裝銀衫軍第十六「迪林傑軍團」師和第十一獨立旅擊退了端著明晃晃刺刀進行反衝擊的大陸軍士兵。
對於大軍團的行軍來說,鐵路系統肯定是要比公路系統更為重要,但對武裝銀衫軍突然穿越內華達沙漠發起的這場突然襲擊來說,公路系統的靈活性就顯得更為重要。
直到大約辛亥革命同時期的時候,美國人才開始修建起橫跨整個北美大陸的幾條公路,其中黃石小徑是從西雅圖連接到東海岸,66號公路是從是洛杉磯連接到芝加哥,m.hetubook.com.com林肯公路就是從舊金山連接到紐約,路程最長,重要性也最高。
卡森城和斯闊谷的這場小規模戰鬥,則似乎表明迪林傑軍團再加入武裝銀衫軍並經過改編以後,已經具備了可以與大陸紅軍一戰的實力了。
儘管迪林傑得到了一個裝甲營和一個炮兵營的火力支援,但是武裝銀衫軍第十六「迪林傑軍團」師和第十一獨立旅先頭部隊還是被小股固守在斯闊谷西面的大陸軍士兵擊退。
很長時間以來,美國西部廣豪的領土上,人煙稀少,交通發展也比較緩慢。從19世紀初的西進運動到19世紀後期的工業革命,美國人先後在那廣闊的荒原上開闢出了許多可供馬車通行的小徑,以及橫跨大陸的鐵道。
行軍路上,迪林傑還能不時看到路邊翻倒的大陸軍軍用汽車,甚至是一些民用的舊式旅行車、摩托車乃至於四輪馬車。
至少迪林傑軍團的士兵們自己是這樣想的。
四十萬武裝銀衫軍部隊來勢洶洶,他們在穿越內華達沙漠的急行軍中已經拋錨了大量的汽車和裝甲車輛,但這確實帶來了充足的戰略突然性,大陸軍部署在林肯公路上的前衛部隊數量太少,根本不是武裝銀衫軍主力的對手。
這次短和-圖-書促的戰鬥,點燃了銀衫軍黨徒尤其是迪林傑部下們的鬥志,他們爬回卡車,興奮地交流剛剛獲得的戰鬥經驗——在過去,迪林傑軍團在西部無主之地的征戰中,總是被自由黑軍壓著打,更加不是林肯紅軍旅的對手,所以他們對大陸紅軍的力量始終存在很深的畏懼心。
這場冒險穿越內華達沙漠的驚人行軍,對於戰鬥意志並不堅定、全部依賴劫掠維持士氣的武裝銀衫軍來說,可謂一場空前的考驗。
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什麼也沒有,很像是某種河床乾涸之後的狀態,沙塵一起,這種裹挾了大量石子的沙塵暴要遠比一般的沙漠風暴更為恐怖,迪林傑手下的匪徒們都效仿那些摩門教教徒的樣子,在鋼盔之下,又用外套、毛毯矇著頭,或是戴著毛線織成的巴拉克拉瓦式頭套——巴拉克拉瓦式頭套起源於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巴拉克拉瓦戰役,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英國騎兵就佩戴著這種頭套抵禦冰冷的黑海海風。
卡車車輪隆隆向前滾去,在輕重機槍火力的掩護下,銀衫軍黨徒們拉開散兵線進行接敵運動。不過,高高的草叢迫使步兵在衝鋒過程中不斷採取跪姿射擊,延長了士兵在敵火力下的暴露時間並增大了暴露面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