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一百二十一章 東方哥薩克
雖然他這樣說,不過這支裝甲偵察隊還是小心翼翼將搜索範圍限制在了河對岸哥薩克騎兵的射程範圍之外。
在地面交通運輸困難的高加索地區,海運具有顯而易見的特殊重要性。中蘇聯軍確定了進攻高加索地區的戰略目標以後,蘇俄總參謀長圖哈切夫斯基還乾脆提出了一項直接組織一幾萬聯軍部隊,橫渡裏海,通過兩棲登陸進攻巴庫港的作戰計劃。
中蘇聯軍要進攻高加索地區,首先就必須要渡過伏爾加河這條俄羅斯的母親河。這條河流同時也是全歐洲最長的一條大河,發源於東歐平原西部的瓦爾代丘陵,流經俄羅斯特維爾、雅羅斯拉夫爾、科斯特羅馬、下諾夫哥德等多個重要城市。
哪怕法國的總人口遠遠低於德意志帝國,可在動員工人上前線修築工事這方面,法公社的經驗和效率就要超出德國太多了。
從各種意義來說,特別是從能源戰略角度出發,高加索的得失足以決定整個世界大戰的勝負。
在歐洲西線戰場的這段戰役間歇期中,林淮唐頻繁與巴黎方面往來通信,他一再提醒巴黎的法國同志們:「……目前西線戰況似已說明共產國際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速勝,法國應做好和-圖-書進行一年以上長時間消耗戰的物質準備。」
巴黎方面極力催促中國加快高加索攻勢,德國絕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氣和錳礦都來自高加索,中蘇聯軍一旦奪取巴庫油田,就等於切斷了帝國帝公約工業和軍事的血液動脈。
這一高度冒險的作戰方案雖然被林淮唐否決,不過從中也能看得出來,中蘇聯軍控制住裏海的海上運輸,對於高加索戰役將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但在外交方面,喬治·瓦盧瓦還是向林淮唐提出一點:「全法國都在期待中國同志在高加索的勝利!」
林淮唐手裡有一份法公社標準情報局交給東共聯的情報,根據這份情報顯示,等到1940年的下半年時,整個德國武裝部隊的總人數將達到一千萬人之多,而各式坦克、突擊炮等裝甲作戰車輛,在明年的下半年也能增長到三四千輛的規模,飛機數量則有可能超過四千架。
他跟偵察隊里的其他中國官兵說:「別擔心,我們兩支軍隊全面開火以前,那些哥薩克人是懶得朝咱們開槍的。」
這將使德軍在坦克、火炮、飛機、戰艦……幾乎每種重要的技術兵器數量方面,都顯著超過英法聯軍。
德軍將和_圖_書在法軍的防禦陣地上像上一次大戰那樣損失重大,而中蘇聯軍主導的東線戰場,還有諸如義大利戰場、巴爾幹戰場和中東戰場,這些較次要的側翼戰場,也會牽制和消耗德軍的一部分力量。
德軍向東方進行大規模的馳援,則西線戰場短時間內肯定無力進攻。
那麼法軍應該抓住時間進攻嗎?
中蘇聯軍對高加索地區的進攻,肯定會吸引和牽制住大量的德國部隊,這樣強度的攻勢,已經不是德國從那幾個東歐衛星國里拼湊出一些雜牌聯軍所能抵擋的了,德軍必須自己出動數量不少於幾十萬的軍隊,才有可能幫助俄羅斯穩住戰線。
在寬闊的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在那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中蘇聯軍最前鋒的一支摩托化偵察隊已經看到了伏爾加河的三角洲,而在大河對岸,則是一大群俄軍的哥薩克騎兵風馳電掣地倏忽衝過。
荒原上鐵路和道路寥寥無幾,要跨越這片平原,後勤供應必然面臨極大困難。繼續向南,則橫貫著險峻廣闊的大高加索山脈,最高處海拔達5000多米,很多地方即使是專業的登山運動員也難通過。
主持法公社軍事事務的喬治·瓦盧瓦贊成這點,和*圖*書他也主張法軍接下來應該採取先守後攻的策略,除了威斯特法倫突出部以外,西線戰場基本沒有大的陸地戰事,雙方的士兵們待在戰壕里吃著麵包、水煮土豆和罐頭,眺望遠處的河流、灌木和草叢,享受著難得的平靜。
相對而言,法軍除了在西班牙保持了幾萬軍隊協助西班牙赤衛軍作戰以外,可以將自身幾乎全部的軍事力量都集中在西線戰場上。
單單就數量而言,德國軍隊的人數增長速度還是非常快的,雖然這個速度低於法國,不過法公社軍隊的兵力膨脹很快就要到達極限,德國由於更為深厚的國力基礎,估計直到明年德軍才會達到兵力上的巔峰狀態。
一名來自中國綏遠省的政治委員搖搖頭:「大家萬事小心!伏爾加河馬上就要成為全俄羅斯最慘烈的絞肉機了。」
林淮唐同意法國在這方面提出的戰略要求,因為他早已打定主意以高加索方向為中蘇聯軍下一步作戰的主要目標,為此還花費了不少功夫去說服不大情願進軍高加索的蘇俄幾位領袖。但是高加索地區本身的地形易守難攻,逐漸深入后,戰線正面將逐漸加寬到1000多公里,頓河和伏爾加河南方的高加索地帶是一大片無水的hetubook.com.com乾旱荒野,在夏季尤其燥熱難耐。
哥薩克騎兵在河岸冷冷眺望,紅軍的兩輛裝甲偵察車則停在了伏爾加河對岸的一處沙丘旁邊。那些哥薩克騎兵也沒有攻擊紅軍的偵察隊,為首的哥薩克人自己的軍便帽塞入長長的斗篷中,從馬背上翻身下來,靜靜點上一根香煙。
高加索的攻勢,確實迫在眉睫了。
紅軍的偵察隊里有兩名蘇俄人,其中一人是個卡爾梅克蒙古人,另一名蘇俄軍官則是十多年前經歷過烏拉爾長征的「紅色哥薩克」老兵。
同時,德軍的另一個耗油大戶公海艦隊,也會由於缺乏燃料而必須大大減少其出擊頻率,這樣英聯盟的海上戰況也就會大大好轉。
不過即便法國的徵兵動員效率更高,英法聯軍加到一起的總兵力依舊低於德軍以及德軍正在日漸使用的各種附庸國兵力。所以法軍在速戰速決的閃電戰暫時失敗以後,更需要利用一段時間的防禦戰,首先消耗掉德軍的相當部分兵力,等待雙方實力對比慢慢發生較大的變化,再進行更大規模的反擊。
自從中蘇聯軍逐漸將進攻重心轉向南方以後,俄羅斯軍隊的主力雖然步調很慢,但也一樣在逐漸南調,此時在阿斯特拉罕城內外,俄軍已經集https://www.hetubook•com•com結了超過二十萬守軍,在整條伏爾加河防線的南部,俄軍還試圖集結百萬大軍阻擋中蘇聯軍渡河通向高加索油田的道路。
林淮唐給出的建議是法軍應該加強防禦力量,巴黎的幾位法軍將領也給出了相同的方案。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德法兩軍一定都必須加緊休整補充兵員,構築工事,法公社在動員民眾方面的效率更高,在兩軍都停止攻勢的窗口期內,法公社肯定能夠動員起數倍于德國的民工。
但是對中蘇聯軍來說,至少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中蘇聯軍控制著裏海東岸的不少港口,如果外交工作順利,中蘇聯軍還可能得到伊朗的協助,可以利用伊朗控制的裏海南岸數座港口城市進行後勤補給。
河曲位置上的察里津,就是當年斯大林為之奮鬥過的南俄戰略重鎮,而中蘇聯軍已經鎖定將要進攻的阿斯特拉罕除了是伏爾加河流經的最後一個大城市以外,在四百年前還是古代阿斯特拉罕汗國的首都,意義非凡。
此消彼長,就能大大縮小德法之間由於近乎一倍的人口差距而帶來的巨大國力差距。
在中東陷入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如果德國再失去高加索,那麼德軍就幾乎不大可能再組建起能夠和法軍一較高低的坦克部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