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一百三十八章 登頂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一百三十八章 登頂

中蘇聯軍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阿斯特拉罕,那是一場十分激烈的攻堅戰,為此北方戰區的最高統帥部調集了大量裝甲列車參戰,它們的鋼鐵身軀在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之間熠熠生輝,沿著鐵路線不斷前進、開火、摧毀敵人修建的工事顯露出了非凡的威力。
紅軍官兵們從阿斯特拉罕南下,連續行軍,無不是筋疲力盡,部隊中很快便因為凍傷的緣故減員嚴重,四面濃霧瀰漫時不時突兀出現的暴風雪更是給紅軍雪上加霜,平添了許多困難。
亞歐交界線,大高加索山脈——
裝甲列車厚重的防護足以抵擋帝國公約援助給俄軍的大量四號坦克攻擊,裝甲列車的防空炮手們也利用更為先進的瞄準儀器和近炸引信擊落了大量試圖襲擊列車的斯圖卡轟炸機。
即便北方戰區為進攻高加索地區的紅軍官兵準備了適合雪地行軍的軍靴和冬衣,但統帥部還是無法照顧到全部的細節,隨著大軍南下,紅軍戰士們很快就會注意到更多的細節性問題——
俄軍在南方的馬哈奇卡拉組建了第一道比較有力的防禦陣地,這座城鎮之後就是伊茲別爾巴什,該城的火車站、俄國兵營和-圖-書和聳立著高塔的教堂歷歷在目,俄軍在城北沿著高山、森林和裏海的海岸設置了陣地,由於越來越多的東方誌願軍加入戰鬥,人們也能注意到俄軍的防禦強度越來越高,陣地防線的構築也正在變得越發嚴密起來。
比如紅軍的槍支缺乏足夠的潤滑油,在超低溫度下經常出現各種卡殼問題,有一些槍支的槍栓也會被凍結起來各類汽車和裝甲車輛缺乏防凍液,發動機也會因為低溫而受到損害,甚至因為溫度太低而沒辦法點火發動起來,還有一些冬季的老鼠會鑽進紅軍的裝甲車內部建巢,它們啃噬裝甲車內的油管和各種電子設備的線材,也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破壞。
很快,蘇俄從奧倫堡動員了大量鐵路工人湧向前線,工人們一邊緊急建造著新的裝甲列車參戰,一邊忙於維護和修復鐵道線,這使得一段時間內的白軍和紅軍圍繞著鐵軌兩邊展開激戰,戰鬥最激烈時,俄軍組織了七十輛德國坦克,伴隨著數千名步兵沖向火車站,他們一度還擊毀了許多裝甲列車的鍋爐,炸毀大量鐵路線。
即便在阿斯特拉罕戰役的後半階段,以德國軍隊、波蘭www.hetubook•com•com軍隊和烏克蘭軍隊為主的東方誌願軍開始大量加入戰鬥,也照舊未能改變帝約方面的頹勢,最終白軍只能對鐵路空襲以期望能夠使裝甲列車脫軌,但是紅空軍強大的空中掩護能力極大限制了德軍航空志願軍的發揮。
而且蘇軍的鐵道兵們每們一次都將受損的鐵路重新修好,保證了裝甲列車的安全,還有不少被蘇軍策動的庫班哥薩克騎兵站在了紅軍這邊,他們積極活動在伏爾加河西岸的白軍縱深之內,極大牽制了東方誌願軍朝阿斯特拉罕進行的長途馳援。
很難想象在汽車難以使用的情況下,紅軍是如何將大量沉重的火炮拉過陡峭的冰坡,他們在艱難的情況下攀登,並且始終保持著嚴格的秩序和紀律……
東方誌願軍中包括了大量波蘭、烏克蘭等國的常備軍,他們在間戰期中都受過德國教官的長期訓練,雖然並不擅長裝甲部隊為主的機動作戰,但卻對一戰模式的塹壕戰了如指掌,很多軍官、士官的表現也要比盲目擴軍膨脹起來的白俄軍專業很多。
在阿斯特拉罕周圍,到處都是被擊毀燃燒的車輛,慌亂的士兵連滾帶爬的撤和-圖-書退,中蘇聯軍調來的裝甲列車阻擋著俄軍的兇猛反撲,它消滅了無數德國坦克和士兵,即便最終鐵路被摧毀了,裝甲列車無法移動,在激烈的戰鬥中彈藥也都用完了,車組成員們又下車步行繼續進行戰鬥,給了白匪以巨大的震撼。
到秋天時,俄軍以及東方誌願軍所有的解圍、突圍行動均以失敗告終,阿斯特拉罕的解放成為定局,但高加索方向的氣溫也開始急劇下降,這個地區土地貧瘠,氣候惡劣,許多的山地海拔都在三千米以上,每年的九月份就開始降雪,使得群山之間的積雪厚達1.5米深,當暴風雪來臨時,白晝變成了漆黑,能見度不到5米,氣溫可以驟然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以下。
不遠處的大高加索山就像是一座白雪皚皚的地獄,一到黑夜,氣溫更是驟降,空氣中充滿了死亡的恐怖,給人以極大的壓力。
等到中蘇聯軍佔領阿斯特拉罕,完全打開通向巴庫油田的道路時,高加索地區已經迎來了1939年的第一場暴風雪,聯軍將士不得不在崎嶇的山地和冰凍的河流中滿跚進軍,在冰面上跋涉,越過冰凍的河面南下……
這裏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和*圖*書來自紅軍山地師的遠征登山隊,在這場穿越大高加索山脈的戰役中途,決心挑戰登頂山峰的傳奇任務。他們攜帶著沉重的通信設備出發,攀爬了幾千米的冰川和山峰,途中還佔領了好幾處沙皇時代留下的山間皇家別墅,並俘虜了不少零散處在雪山間的俄軍偵察兵。
這些裝甲列車還經常隔著河,與俄軍的火炮對射,戰鬥十分的激烈。俄軍在空襲破壞鐵路的計劃失敗以後,只好組織大批的敢死隊、突擊手,一批又一批衝出阿斯特拉罕的城區,試圖以近戰方式爆破摧毀中蘇聯聯軍控制下的鐵路。
大雪覆蓋了裏海西岸的一連串草原、平原和山地,積雪已經深達紅軍官兵們的膝蓋,行軍極度困難,馱畜拉著的榴彈炮被困在積雪中,卡車就更不要說了,在如此厚的雪地里行動極為困難,稍有不慎輪胎便陷在積雪裡面,難以活動。
紅軍登山隊在稀薄的空氣和刺骨的寒冷中完成了任務,他們的雙眼沾滿了雪花,狂風呼嘯于山脊冰封的側翼,能見度不超過三米,直到戰士們爬過冰封的山坡,越過冰凍的山脊,然後把代表東共聯的聯盟旗幟、代表中國和蘇俄的兩面國旗還有代表紅軍m.hetubook.com.com的軍旗旗杆深深地插入到柔軟的雪地中,便完成了征服大高加索山的壯舉。
而鐵路的運輸也大成問題,阿斯特拉罕戰役以後,俄軍已十分清楚中蘇聯軍的主攻方向轉向巴庫油田方向,所以一部分主力部隊正朝著巴庫港迅速後撤,撤退沿途中則不斷破壞和摧毀著半路上的鐵軌和橋樑。
但是一批又一批從裏海登陸的水兵加入戰鬥,這些水兵主要來自於東共聯剛剛成立的紅海軍裏海分艦隊,以及蘇俄剛剛成立的蘇維埃海軍裏海支隊。穿著海魂衫的蘇軍士兵都是極為勇敢的海軍步兵,他們堅持隨車戰鬥,有的人被爆炸的鍋爐燒成了灰,有的人在東方誌願軍坦克部隊的突擊下犧牲,但總體而言,他們是以更小的傷亡摧毀了白軍試圖突圍的任何打算。
高加索山區一分可怕,你爬的越高,風就越來越強,氣溫也越來越低,在厚厚的積雪中行走非常困難,隊列後面的人可以看到兩列灰色的點子爬到了山上,一列緩慢移動而另一列則僵立不動,伴隨著人列越爬越高,僵立不動的灰點在增加部隊飢餓、疲勞、睡眠不足,他們所處的條件極度惡劣,一些士兵走著走著就因為精疲力盡而跪倒了下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