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戰略力量分配
林淮唐抵達西雅圖的時候,其實也收到了張雲逸從鄂木斯克發來的電報:
他們視察了當地的地勢及三面環繞的俄軍兵力部署情況以後,否定了北方戰區當時普遍認為應該撤出楚瓦什突出部的思潮,認為以俄軍的力量,並沒有能力完全切斷楚瓦什突出部的補給線。
即便較樂觀判斷,中蘇聯軍也可能要被東牆絆住好過幾個月到一年時間,而要完全解放東歐各國,可能又要花上一年左右的時間,再要突破德國本土的東普魯士防線,時間則可能更久。
相對而言,只要解放美國東海岸,然後中美聯軍就能在法國登陸,從法國一側進攻德國,要比從東歐一側進攻德國快得多。
里德問道:「中國軍隊已經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高烈度戰事,而且這些戰爭全都爆發在距離中國本土工業好幾千公里,甚至是上萬公里以外的地方,光是這駭人的距離就看得任何熟悉軍事的人手心捏汗。補給的損耗多麼嚴重?地理距離的限制之下,東共聯還能進一步向俄羅斯和美國兩條戰線增加兵力投送嗎?」
何貫中和斯大林的指揮顯然不如南線尋淮州、朱可夫和布瓊尼的合作那樣成功,他們沿www.hetubook.com.com著這條長達八百多公里的戰線發起全線進攻,兵力本就不足,又缺乏進攻重點,結果就是在喀山、薩馬拉、薩拉托夫和察里津的每一處戰場,中蘇聯軍雖然擁有巨大的裝備、火力和空軍優勢,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的突破。
但林淮唐堅持以美國戰場為主,他認為即便中蘇聯軍能夠在「東牆」上維持兩百萬以上的部隊,但由於德軍的防線大幅度縮小,又是在帝約內部本土作戰,依託他帝國公約經營二十年之久的「東牆」防線,德軍還是能以比較少量的部隊拖住中蘇聯軍很長一段時間。
在這樣反反覆復的拉鋸爭奪戰下,俄軍進退兩難。更何況紅空軍始終掌握著楚瓦什突出部的天空,紅軍掌握的突出部陣地面積足夠廣闊,足以修建能夠讓大型運輸機降落的臨時機場跑道。
紅軍防守的思路十分簡單,就是逼迫俄軍一個碉堡一個碉堡地爭奪,一旦前線即將失守,就後退到下一個碉堡,在這種戰鬥中消耗俄軍。
林淮唐在西雅圖的會議上,也向美國同志們提到了巴庫港和楚瓦什突出部的問題。他認為這兩個地方比盧森堡和威斯www.hetubook.com.com特法倫的戰局更能決定全歐洲的命運,楚瓦什突出部距離莫斯科只有六百多公里,只要堅定守住這裏,然後等待後方繼續增兵,直到中蘇聯軍在楚瓦什突出部形成足夠的進攻矛頭力量,那麼解放莫斯科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洶湧澎湃的河水衝垮了紅軍在喀山附近搭建了二十多座大型浮橋,嚴重影響到了楚瓦什突出部的補給情況。
突出部上這些堅固的橋頭堡陣地,讓六七月份時以優勢兵力反覆衝擊楚瓦什突出部的俄軍再度損失慘重。雖然紅軍處在遭到三面環攻的脆弱地位,而且後方的伏爾加河浮橋也經常遭到俄軍炮火的攻擊,但突出部還是成功堅守下來,從目前的態勢來看,俄軍幾次進攻楚瓦什突出部失利以後,一線步兵失血過多,已經不大可能再繼續發起八月攻勢,楚瓦什突出部最危險的時期算是過去了。
北方戰區經過了一整年的激烈戰事以後,雖然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戰果,累計殲滅了超過一百五十萬俄軍和帝約東方誌願軍,但自身的兵力和技術兵器損耗也非常嚴重。
紅軍在楚瓦什突出部中建立三道綿密的築壘地域防線,他們依靠紅hetubook.com.com空軍直接機降來的大量鋼鐵構件和建築材料,在短短一兩個星期的時間里,就建造起了海量的碉堡工事、混凝土掩體和坦克陷阱。
撇開張雲逸個人的想法不談,美國這邊,里德政府的要員們都對東共聯的幫助深深感激,所以當藍天蔚提出重新調整聯司指揮範圍的時候,雖然福斯特等幾位大陸軍的軍方要員面露難色,但里德還是很快就同意了藍天蔚的要求,承諾由中方主導的聯合司令部,將繼續全權指揮大平原地區的戰事。
這對東共聯國力上的考驗非常巨大。
北方戰區在庫班草原上決定性打敗德軍,取得這麼大的勝利,結果獲得的飛機、坦克補充數量還不到北美志願軍的一半,確實很難令人感到滿意。
現在東共聯紅軍在距離中國本土主要工業區四五千公里的俄羅斯戰場,維持著多達八十余萬人的機械化部隊;在距離日本主要工業區的美國戰場,又維持著一支多達上百萬人的機械化部隊。
王爾琢和科涅夫兩位中蘇聯軍的集團軍級指揮官為此乘坐飛機,直接飛到了紅軍佔據的楚瓦什突出部裏面。
所以俄軍雖然從辛比爾斯克方向,派出了大量炮兵轟炸伏爾加河上hetubook.com.com的浮橋,但也一直沒有真正威脅到楚瓦什突出部的後勤補給。
損失最大的就是飛機和坦克,紅空軍前線的全部航空師,可用飛機都已經下降到了編製數量的百分之五十,裝甲師和坦克旅的狀況就更糟糕了,不僅大部分裝甲師的可用坦克數量下降到了編製數量的一半以上,部分坦克旅的可用坦克更是下降到了編製數量的四分之一以下。
但是1940年的夏天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比較炎熱的夏天,伏爾加河的夏汛比往年更為強烈,極北之地的冰雪消融,大河的水位連續保障,在喀山一帶的河流交匯處,更是開始出現了洪水泛濫的情況。
只要紅空軍繼續向楚瓦什突出部進行持續的空投補給,位於這塊危險突出部的紅軍部隊,應當是完全有能力堅守到夏汛結束、枯水期到來的。
張雲逸對東共聯在1940年以後,開始把坦克、飛機的補充傾斜向美國戰線,可以說是異常的憤懣了。
一旦俄軍在持續不斷的進攻中暫時受阻,那麼退到第二道和第三道築壘防線上的紅軍部隊,就會立刻集中裝甲部隊展開反攻。坦克縱隊會閃電般沖向俄軍突入築壘地域部隊的兩邊側翼,用鉗形攻勢夾斷俄軍的和圖書退路,紅軍則趁勢奪回暫時丟失的第一道防線。
大平原戰區內的大陸軍部隊,也要聽從聯合司令部的統一指揮,芝加哥政府本身則要集中力量應對北方戰線。
只有在喀山方向,紅軍成功在伏爾加河對岸的楚瓦什地區建立了一個堅固的突出部作為橋頭堡。
事實也正如王爾琢和科涅夫判斷的那樣。
南方的重要渡口辛比爾斯克是列寧的故鄉,同時也是也俄軍鉗制中蘇聯軍渡河的重要據點,薩文科夫從德國百般乞求才獲得的幾個德軍師就駐紮在這裏,他們牢牢守住渡口,也嚴重威脅到了楚瓦什突出部的安全。
張雲逸認為如果不是中央「先美后歐」的戰略傾斜所致,在庫班草原的決戰勝利以後,北方戰區完全有可能迅速席捲全俄,解放全俄羅斯。即便是現在,張雲逸也認為只要加強對北方戰區的後勤支持,中蘇聯軍也能在1941年左右完全打到「東牆」一線。
中蘇聯軍的東歐集團軍群也在六伏爾加河兩岸的會戰以後,付出了二十多萬人的傷亡。
那裡的基礎設施條件更好,如果情況順利,聯軍可能幾個月時間就能佔領德國最重要的魯爾工業區,由此徹底摧毀德國的戰爭潛力,迅速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