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二十七章 羅馬之戰
張國華坐在一輛雪鐵龍的越野汽車上,跟著北意紅軍的前線指揮官倫道夫·帕恰迪將軍一起視察前線。張國華剛從法國抵達義大利轉任北意紅軍第三軍團的軍事顧問顧不足一年,但已經和北意軍第三軍團軍團長帕恰迪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事實上,他能夠指揮北非國民軍最為精銳的這支第二近衛師,還能夠在西班牙的戰事中取得好幾場勝利,就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涉水穿過台伯河的意軍士兵渾身上下都濕漉漉的,但升起的太陽又很快烘乾了他們的軍裝,從這裏開始,士兵們就必須開始在狹窄的山谷和陡峭的山坡上作戰,越是往前前進,峽谷就越來越窄,山坡就越來越陡,迎接他們的是偽法軍兇猛的俯射火力,一大群阿爾及利亞人也揮舞著柏柏爾人樣式的彎刀沖了下來,聲勢頗為駭人。
大多數跟隨貝當逃到非洲的法國高官、將領、工業家、科學家、作家和哲學家,都只能在漫漫沙漠中了此殘生。當他們得知了革命的法蘭西公社越戰越強的時候,很多人便完全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為什麼而活呢?
為一個強大的法蘭西?那群共產黨人已經辦到了啊。
戴hetubook.com.com高樂是貝當大元帥的門徒,自然在巴黎的1919年革命以後跟著舊政府逃去了非洲,他具有極高的軍事才華,然而阿爾及利亞的那片沙漠實在沒有辦法讓戴高樂的軍事才華獲得充分的發揮。
長長的火龍從噴口裡傾瀉而出,一下就把那些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點成火球,這片地帶馬上就遍布起毛髮燒焦和肉體燃燒的氣味。
戴高樂說道:「我們需要炸毀台伯河上所有橋樑,以及羅馬周圍的電力、鐵路和工業設施,對其實施徹底的破壞,阻滯敵人前進,我們還有反擊的機會。」
然而來自兩西西里的士兵士氣都並不太高,關鍵時刻,反而是北非法國國民政府派來支援西西里的一支部隊挺身而出,幫助南方人暫時頂住了台伯河的陣線。
每片灌木叢后都有火焰騰起,北意紅軍南面的山丘上到處是磷彈的爆炸,整個地平線都被照亮,照明彈拖著紅色和銀色的光芒,拉長了陰影。
戴高樂戰意不高,第二近衛師在台伯河上打得十分艱苦,損失很大,他是很不願意繼續在羅馬硬頂下去了。何況羅馬本身的戰略價值並不算太和-圖-書高,理應儘快將其放棄。
一架偵察機從天空快速掠過,將這一情報傳遞迴了第三軍團的指揮部,張國華早把地圖和番號都記在心間了,他低下頭略作思考道:「是北非國民軍的第二近衛師,師長夏爾·戴高樂,就是這支部隊在科爾多瓦挫敗了西班牙赤衛軍的冬季攻勢,戴高樂是很有韌性的一名指揮官。」
結盟……說得好聽,北非法國政府的大多數高層人士,其實都非常清楚,表面上說是結盟,其實貝當早已一再向德國人讓步,使北非國民軍儼然成為德軍總參謀部遙控下的一支傀儡軍隊了。
第三軍團的義大利士兵繼續向前推進,北非國民軍的火炮都是德國貨,這時候被戴高樂集中起來使用,炮口大量噴吐出琥珀色的火焰,居然還真的一時在台伯河上擋住了義大利軍隊的攻勢。
為了反對赤匪和共產主義?可是那群共產黨人已經復興了法國,使法國能和德國戰鬥得不相上下了,反而是北非這個以民族主義自詡的國民政府,竟然和上次大戰中狠狠折辱了法國的德意志帝國結盟。
許多阿爾及利亞士兵大隊集結起來,當他們還在念誦著「萬物非主,唯有真和_圖_書主」的箴言時,幾百門大炮就把他們的集結地炸成一片火海,北意軍第三軍團趁機猛攻,終於一舉突破了偽法軍第二近衛師的防線,很快,羅馬城下就被戰士們插上了一面北義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
另一支突擊部隊則是涉水或划著突擊舟,開始嘗試渡過台伯河,經過反覆的炮火準備和彈幕徐進以後,唯一妨礙他們的只剩下少量反步兵地雷和少量南義大利軍用作瞄準參照物的發煙罐。沒過幾分鐘,硝煙、霧氣和騰起的無煙火藥瀰漫在河床上,士兵們在這場火焰叢生的混亂中躊躇著,他們沖入溝渠,頭頂上炮兵射出的曳光彈指明了需要解放的方向。
帕恰迪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時就已經成為義大利王國軍隊的軍官,大戰結束以後,帕恰迪將軍參加了當時由義大利社會黨領導的都靈大罷工,並在奧地利軍隊的佔領時期組織了一支山地游擊隊,活躍于意奧邊境的阿爾卑斯山脈南蒂羅爾一帶山區,立下了不少戰功。
「解放羅馬!解放羅馬!就在現在!」
這種撕裂的現實令許多以愛國者自居的國民軍軍人深感痛苦,陷在這種自我折磨之中的北非法國人,https://m.hetubook.com.com當然也包括戴高樂了。
西西里軍也打出了一定炮彈進行反擊,但規模遠不能和北意紅軍相提並論。羅馬城下,雙方都到了一步不能後退的地步,因為義大利戰場上的戰線十分狹窄逼仄,一旦任何一方開始大步後退,都可能造成坍塌式的連鎖反應,導致後方成片軍隊的大潰退。
炮手們將濕布搭在炮管上,或是將一桶桶水澆上炮口,然後重新裝彈,許多炮管在連續射擊下燙到發紅,總攻開始了,北意紅軍的戰士開始向羅馬城的七丘發起最後攻勢,戰場上一片混亂,不少段丘陵防線上,南北義大利人都爆發了極為激烈的刺刀戰,從黎明打到正午,太陽照耀著山頭,彷彿給它們鍍上了一層黃銅,金燦燦又血淋淋。
真正意義上的開火。
羅馬已經近在眼前。
帕恰迪將軍指揮的北意紅軍第三軍團,也是這次義大利軍隊解放羅馬之役的主力部隊。在大片罌粟花和野鳶尾花的懷抱中,北意紅軍和西西里王國軍展開十多次千人規模的刺刀白刃戰,如果把發生在羅馬七丘之下的這一系列肉搏戰算成一場戰鬥,那麼羅馬的白刃戰總參与兵力就會超過萬人,可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
m.hetubook•com.com
最大規模的一場刺刀搏殺。軍團直屬的炮兵部隊表現出色,靈活調動的炮火用曲線的間接射擊逮住了位於低矮丘陵另外一頭的西西里軍士兵和偽法軍士兵。
第三軍團的各突擊營都取得了不少戰果,但是傷亡也同樣慘重,這麼激烈的刺刀肉搏,一方面顯示出南北兩支義大利軍隊的機械化程度都還很有限,另一方面也顯露出這場階級之戰確實激發起了義大利人血管中沉睡已久的戰爭血脈。
「炮兵,軍團長同志,現在應該繼續發揮我們的炮兵優勢。」張國華建議道。
不過帕恰迪接受了張國華的建議,他將第三軍團直屬的兩個噴火兵連也送上前線。這些噴火兵們在步兵的保護下,乘坐想橡皮艇渡過台伯河,步兵們剪開鐵絲網、清除掉詭雷,噴火兵就開始向據守丘陵上方的偽法軍開火。
但喬瓦尼·梅塞還有他的苦衷。
在羅馬城中,戴高樂和西西里王國軍隊的西岸集團軍司令喬瓦尼·梅塞一起討論著最後的解決方案:「現在撤退還來得及。」
渡過台伯河以後,每個士兵都緊緊握住刺刀鞘,在複雜的丘陵地形里,缺乏足夠數量手槍和衝鋒槍的北意紅軍更多還是需要依賴刺刀突擊來擊潰西西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