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三十八章 右岸

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三十八章 右岸

實際上,隨著中蘇聯軍在莫斯科解放以後沒有放緩進攻步伐,反而越來越頻繁集結兵力到東方牆的壁壘面前,德軍已經逐漸猜測到了中蘇聯軍為了給法國緩解壓力,很可能會提前向帝約東線發起進攻。
只是現在,隨著中蘇聯軍的主要對手從薩文科夫的白俄政權,變成了整個帝國公約組織的東線軍隊,雙方的力量對比便又一次發生逆轉。
只是等到蘇俄和白俄真的開戰時,東共聯極為大量和徹底的投入,瞬間便扭轉了戰場上紅白雙方的力量對比。中蘇聯軍在兵力上還是遠遜於俄軍,可是在許多種重要的重型裝備方面,比如坦克、比如自行火炮和高射炮、比如裝甲履帶車,還比如戰鬥機和轟炸機,中蘇聯軍都對俄軍取得了巨大優勢。
白俄羅斯遼闊、潮濕、河川交錯而森林茂密的地區,是歐洲最大的沼澤地普里皮亞季沼澤地帶,這裏沼澤面積巨大,河道縱橫,林木茂盛,交通不便,天然就將帝約聯軍分割為了北線和南線兩大集團軍群。
這使得聯軍不需要採用圖哈切夫斯基的「坎尼思路」,也能夠扭轉俄羅斯戰場上的形勢。
圖哈切夫斯基認為利用好普里皮亞季沼澤和第聶伯河的https://m.hetubook.com.com天然地形,中蘇聯軍就完全有機會在大沼澤與大河之間的地帶,打一次空前規模的大圍殲戰。
這回,中蘇聯軍重新成為了弱勢的一方。
圖哈切夫斯基最後向北方戰區的統帥們著重強調說:「這是一場完美的殲滅戰。2000多年來,武器和作戰方式已發生徹底的改變。士兵們不再以短劍解決對手,而是用自動步槍向敵方開火,弓箭的地位已被迫擊炮取代,而投石器亦被機槍所替代。現在,我們接受投降,而不是展開屠殺。但整體作戰模式並未發生改變。今天,按照相同的計劃同樣可進行一場殲滅戰……」
圖哈切夫斯基絮叨不已的坎尼戰役比較容易讓在座的歐洲人理解進去,不過張雲逸還有另外一種更準確的想法。
張雲逸回答說:「主攻的時間不由我們決定,而由法國同志決定,戰爭形勢不允許我們做好充分準備以後再做進攻了……主攻方向,聯盟參聯的意見與圖哈切夫斯基同志相同,第一階段的作戰就是儘可能突破東方牆的第一層障礙,盡量向第聶伯河、基輔、普里皮亞季沼澤等重要目標靠近,第二階段和_圖_書的作戰則是由普里皮亞季沼澤南下,控制第聶伯河或是打通與羅馬尼亞的交通線。」
只有打出坎尼式的殲滅戰戰役來,蘇俄紅軍才能快速拉平紅白雙方之間巨大的兵力差距。
一個人面向第聶伯河流向黑海的方向,也就是面朝南方,他的左手邊就是左岸烏克蘭,右手邊就是右岸烏克蘭,由於地球公轉時存在一種偏向力,這種偏向力在北半球會向右傾斜。所以多少年來第聶伯河流入黑海的河水,受到這股名為科里奧利力的偏向力影響,都會微微向右傾斜,河水沖刷右岸,使得右岸形成了陡峭的河岸,在左岸淤積為平坦的河岸……
捷爾任斯基和伏龍芝都比較支持圖哈切夫斯基的計劃,他們在葉卡捷琳堡的時候就和圖哈切夫斯基仔細討論過突破東方牆防線的辦法,最終得出的結論,那就是要以五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兩個裝甲集團軍,總計七個集團軍的兵力發起一場史無前例龐大的鉗形攻勢,在普里皮亞季沼澤的南方聚殲烏白聯軍。
自然而然,這就使得帝約聯軍容易控制的右岸烏克蘭地勢陡峭,河岸高地更有利於防守一方,中蘇聯軍容易進攻到的第聶伯河左岸則是一片低地,容易https://m•hetubook.com.com遭到敵人居高臨下的炮擊。
「我認為,即便這是書記長的決策,我還是認為我們起碼要再花四十天時機囤積物資,才能重新發起攻勢。」斯大林說道。
等到圖哈切夫斯基按著懸挂在牆壁上的大地圖,講解完了蘇俄總參謀部制訂的新作戰計劃以後,張雲逸才眯起眼睛含笑道:「林書記長的軍事秘書林彪同志給大本營轉來了一份聯盟參聯推演討論會的紀要文本,你們看過了嗎?」
「……在坎尼,羅馬人遭到逐步擠壓。他們進行了最後的抵抗,漢尼拔在血腥的戰場上策馬而行,鼓勵他的勇士,嘲笑著懶散者。他們最終對這場屠戮感到疲倦,於是俘虜了倖存的3000名羅馬士兵。48000具屍體在這片狹小的戰場上堆積如山,執政官埃米利烏斯·保盧斯和總督塞維利烏斯也在陣亡者名單中,瓦羅帶著一些騎兵和重裝步兵成功逃脫。在坎尼村和兩座羅馬大營,又有數千人落入勝利者手中……」
「也是在兩千多年前,只比坎尼會戰要早大約五十年,時值中國戰國時代統一以前戰爭最為激烈動蕩的年代,秦國軍隊採用了和坎尼會戰相似的手法,用強有力的兩翼包抄摧毀了擁和圖書有堅固防禦工事的數十萬趙國軍隊……書記長同志希望我們都了解一下聯盟參聯給出的意見。」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德國人自然比較難以預料到中蘇聯軍的主攻方向會放在烏克蘭這邊。
在莫斯科,圖哈切夫斯基又一次向張雲逸、捷爾任斯基、伏龍芝、斯大林等人絮絮叨叨兜售起了他的決戰思路,儘管特雷恩蒂烏斯·瓦羅的重裝重步兵與迦太基的雇傭兵相比佔有優勢,可又有什麼用呢?隨著哈斯德魯巴的騎兵出現在後方,迦太基的步兵撲向兩側,羅馬人大勢已去。第一場殲滅戰落下帷幕——利用快速部隊包圍敵主力,旋即以步兵對敵兩翼實施一場鉗形攻勢。
蘇俄紅軍在整個間戰期中不管是兵力還是技術兵器的數量,都顯著弱於白俄,所以圖哈切夫斯基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歐洲歷史上最經典的殲滅戰之一坎尼會戰,他希望從中找到一種經驗,能夠使得總體實力較為弱勢的蘇俄紅軍獲取一個一次性殲滅大量俄軍的機會。
斯大林問道:「我想請問中國方面認為主攻方嚮應該放在哪裡?主攻時間又要確定在什麼時候?」
「戰役開始了。兩支大軍向對方逼近。漢尼拔打出他的王牌:哈斯德魯巴率領強大https://m.hetubook.com•com的騎兵部隊襲擊了羅馬軍隊右翼虛弱的騎兵。羅馬騎兵被逐入奧菲杜斯河。哈斯德魯巴包抄至羅馬步兵的後方,繞至左翼,對正與迦太基輕步兵混戰的另一群3000名羅馬騎兵發起攻擊。他從後方展開攻擊,擊敗羅馬騎兵,然後又從後方對羅馬步兵發動進攻……」
這個計劃的困難地方就在於主攻方向會集中在烏克蘭,但帝國公約在烏克蘭防線的縱深明顯要強於白俄羅斯,並且烏克蘭還有一條第聶伯河有利於防守方作戰。
斯大林對圖哈切夫斯基這樣神神叨叨趴在古典歷史故紙堆里翻騰典故的做法,是很有些看不上眼的,他還是傾向於認為東線的決戰時機尚不成熟,各方面的條件都還不允許中蘇聯軍立刻發起一場超大規模的攻勢。
「公元前216年8月2日,漢尼拔率領的迦太基軍隊,在義大利南部阿普利亞平原的坎尼村附近,與執政官特雷恩蒂烏斯·瓦羅所率的羅馬大軍對峙。羅馬人佔有兵力上的優勢,但漢尼拔出色的騎兵抵消了這一數量上的差異。」
在普里皮亞季沼澤以北,包括了波羅的海防衛軍、芬蘭國防軍和波蘭王國軍的數十萬精銳,戰鬥力很明顯要大大強於普里皮亞季沼澤以南的烏克蘭、白俄羅斯聯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