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二百三十九章 學院派
也許在某些時候,純粹軍事的考量更加適合戰場,但在錯綜複雜的現實之中,軍事永遠不可能真正擺脫政治方面的影響。
施佩伯爵私下甚至還說過,只要能和法蘭西公社儘快媾和,德國不介意出賣掉阿爾及利亞的北非法國流亡政府,並且必要之時,德國也應該不惜放棄已經快要被紅軍打垮的西班牙、義大利白色政權。
所以柏林方面不得不從總參謀部里重新選人前往東方作戰,由於德皇威廉二世已經中風癱瘓,毫無決策能力,所以這個決定除了宰相施萊歇爾、海軍領袖施佩伯爵、陸軍領袖勃洛姆堡元帥的意見以外,主要還是受到了威廉皇儲的影響。
這也和德國從普魯士時代繼承的絕對理性主義哲學有關,總之,在德國軍人看來,一名受過完整高級軍事教育的少壯派軍官,指揮作戰的能力,應該是要超過一名在各個級別崗位上按部就班積累作戰經驗的帶兵主官的。
至於宰相施萊歇爾則和陸軍首領勃洛姆堡元帥意見一致,他們兩人雖然也承認當前戰爭形勢對德國非常不利,但都不認為現在是媾和的適當時機。
凱特爾這種作戰參謀出身的高級將領,就算是德軍的頂樑柱了,更m•hetubook.com•com何況他還主持過總參謀部的工作,擔任過奧匈帝國和波羅的聯合公國兩國德軍顧問團的團長,在東歐各國軍隊里有一定威望,算得上是勝任這個位置。
他的決策發出以後,正作為芬蘭國防軍駐彼得格勒代表的曼納海姆將軍,就立刻向他正在服務的盟友頭子薩文科夫哀嘆道:「德國人根本不會打仗!絕對理性的思考並不適合戰爭,特別是不適用於大戰略的角度!元首閣下,我幾乎能夠看到東方牆防線被中國軍隊突破的樣子了……」
而這五個人之中,施佩伯爵和帝國銀行總裁沙赫特屬於一派。
威廉·凱特爾在上一次世界大戰尾聲時曾經擔任過威廉皇儲集團軍的作戰參謀,德軍一直有一種傳統,那就是會選派非常年輕的學院派軍官擔任軍、師一級的作戰參謀,誇張一些的,有時候還會直接選派青年學院派軍官擔任集團軍的作戰參謀。
作戰參謀和一般的參謀軍官不同,他的帽檐襯線和肩章邊線是猩紅色的,具有總參謀部代表的性質,有些類似於欽差大臣,軍銜雖然很低,手中的權力卻非常之大。
這點和紅軍的政委類似,只是政委側重和_圖_書於政治工作方面,而德軍的作戰參謀則更側重於具體的戰術指揮,反而是德軍的師長、軍長這些帶兵主官,才會比較多負責紅軍中政委們負責的政治、宣傳和士氣鼓舞方面的工作。
德軍的作戰參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參謀軍官,相反,德軍的作戰參謀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有些類似於紅軍的政委,相當於是一支部隊的雙首長之一。
在凱特爾的誤判之下,帝約聯軍在南方的兵力更進一步削弱,而中蘇聯軍則一面以巧妙的偽裝手段向普里皮亞季沼澤以北地帶做出聚集重兵的態勢,另一面則開始向別爾哥羅德和羅斯托夫等地大量囤積物資,準備開始對烏克蘭發動總攻了。
作戰參謀負責擬定具體的作戰決心、計劃,下達並監督命令的執行。他會親自對部隊實施指揮和控制,他同樣要對師命令的作戰結果負責任。他可以直接對師長提出關於對師作戰的任何方面的任何建議,並要求師長執行這些建議。他有權反對師長的決定,如果師長無法指揮,則作戰參謀為第二指揮順位。
但不論是主和派的施佩伯爵,還是主戰派的皇儲和宰相,他們似乎都不曾真正考慮過共產國際的想法,還在把和*圖*書這場世界大戰當成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類似的爭霸戰爭,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變成了人類兩個階級和兩條未來命運道路的大決戰。
這四個人,再加上帝國銀行總裁沙赫特,基本上就是當前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權力決策圈子了。
施佩伯爵和沙赫特他們兩人都認為目前戰爭的發展形勢已經對德國和帝國公約組織顯得越來越為不利,如有機會,德國應該儘快設法向共產國際尋求媾和的機會,他們兩人都認為德軍不應該再羞辱法國,而應該在佔領巴黎以後,就像1919年時那樣,立刻立與法國媾和。
凱特爾很快就被柏林方面任命為了華沙東線司令部的總司令,奉命全權指揮東線帝國公約組織的所有軍隊。
相比之下,烏克蘭有第聶伯河的存在,紅軍主攻這一方向的可能性較低,凱特爾從絕對理性的數學角度考慮以後,馬上就決定把德國、奧地利原本部署在加利西亞方向的幾支裝甲部隊調往北方。
作戰參謀則往往是非常年輕的學院派青年軍官,是被選中的優秀基層主官,經過了長時間的教育和專門訓練之後的「精英分子」,但是通常缺乏足夠的實際帶兵作戰的經驗。軍銜標配是m.hetubook.com•com中校,但在上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也經常出現以少校、上尉軍銜就擔任師級、軍級作戰參謀的情況。
自從庫班會戰結束以後,東方誌願軍的總司令凱塞林就幾乎是身敗名裂了,而且就以凱塞林的軍隊資歷和國際聲望,他也難以承擔起統一指揮帝國公約東線所有軍隊的重任。
在德軍體制下,雖然最終決定權在主官手裡,但是作戰參謀的許可權事實上高的嚇人。師長和作戰參謀需要共同為其決定負責,因此師的作戰事實上構成了雙重領導。
他乘坐容克運輸機飛到華沙以後,夜復一夜,俯身於作戰態勢圖上,仔細研究並制訂著計劃,按照凱特爾的想法,從普里皮亞季沼澤的源頭至波羅的海沿岸,距離很短,其間沒有明顯的障礙,對一名勇敢的將領來說,如果他手上有足夠的力量,毫無疑問,從這裏直插里加甚至是直插到東普魯士去,就是一種最為大胆而又深具誘惑力的構思。
通常來說,德軍的師旅級部隊最主要的決策人物是兩位:一為師長,二為作戰參謀。師長通常是一名五十多歲的、有幾十年掌兵經驗的、從基層主官一路干起的一線軍官,通常是一名中將或者少將。師長主要負責宏觀
hetubook.com.com決策的確定並監督其執行。他其實不太負責具體工作,甚至有些時候都不負責決策,只是起到拍板蓋章的作用。他對命令的執行結果負責任。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德軍中新型戰術的推廣和普及都非常快。法軍較德軍更早注重了裝甲戰術的運用,但德軍反應過來以後,裝甲戰術的發展很快就超過了法軍,戰場上的優勢也越來越大。
結果,最後還是由威廉皇儲選定了他在上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作戰參謀凱特爾,作為東線帝約聯軍的最高統帥。
完全從絕對理性主義出發考慮的學院派軍官,雖然業務能力肯定過硬,但卻很難把許多戰場以外的因素考慮進去。
施萊歇爾和勃洛姆堡元帥只能接受不收縮勢力範圍的媾和,最起碼,他們兩人都認為德國不能放棄西班牙、北非和西西里島的盟友,除非共產國際接受按照現有的戰線來劃定停火線,否則德國絕不能接受退讓的媾和結果。
威廉皇儲總體上來講比較接近於宰相一派,只是當戰爭形勢發展到威脅霍亨索倫家族皇權的時候,威廉皇儲肯定還是會壯士斷腕,選擇出賣一些帝國公約組織或是德國勢力範圍的利益,換取媾和。
只是德國人們推測的主攻方向不是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