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三百一十二章 再見!威廉!
英聯盟海軍在大西洋上還部署了眾多潛艇,潛艇部隊的攻擊導致帝約的缺衣少食,德國不少城市老百姓為購買食物排起長隊,許多人投機倒把,囤積居奇,全國上下儼然成風;人們感到神經高度緊張,只是目前局勢還沒有發展到將要發生革命的那種程度。
現在德軍用於增援各條戰線的遠征軍數量越來越少,這些小股精兵已經對漸漸趨向徹底失敗的各戰線戰局於事無補。
但區別是共產國際一方深信自己師出有名,勢不可當,並堅信勝利已經睡手可得,因而士氣越戰越高,德國的情況則恰好完全相反。
德國普通市民精神上還沒有崩潰,但也顯得越來越暴躁易怒,工人們不滿於自己的生活狀況,中產階級感覺自己一如既往地承受著最沉重的負擔,高層只知爭吵不休,就連官方媒體都開始對戰爭感到日漸厭煩。
特別是這場戰爭還打了這麼長時間,德軍在戰場上獲得的重大勝利卻寥寥無幾,更讓德國普通士兵感到乏善可陳的無力。
天長日久的血腥僵局最消磨軍心,德軍在西線的優勢最大,對法國好歹還是打了幾場勝仗,雖說巴黎之戰功敗垂成,可也還佔https://m.hetubook.com.com領著法國東部不少重要城市,可在其他地區,義大利、巴爾幹、美索不達米亞、巴勒斯坦、烏克蘭、俄羅斯……
就像威廉二世統治的社會一樣,他馬上變得既英明又古怪,既積極進取又動搖不定,威廉二世正是當時大多數德國人需要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德意志帝國從俾斯麥時期的國家統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危急關頭與輝煌勝利,然而是霸權一時無兩的間戰期二十年,最終則是二戰中的處處碰壁。
威廉二世去世了。
可是從目前巴爾幹地區的戰況來看,這條地中海運輸線的情況也越來越差。帝國公約在亞得里亞海最重要的石油港阜姆,在這一個月來已經被義大利紅軍和克羅埃西亞人民軍團團包圍,如果德國和奧地利不能派出有力的援軍解除阜姆之圍,那地中海航線就將中斷。
究竟為何而戰呢?
首先是中國人,東共聯紅軍橫掃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後,已經漸漸掌握了東非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德國完全失去了其原來所有的一切亞洲屬地,德國最重要的、最大一塊殖民地中央非洲屬地,現www•hetubook.com•com在也開始頻頻遭到東共聯紅軍印度洋戰區的攻擊,肯亞、坦尚尼亞等地的物產,諸如鎳礦和磷酸鹽差不多全部都沒辦法再運回德國了。
「德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所以德國可能打輸某幾場戰役,卻不可能打輸整場戰爭。」
德國人迷信于德意志帝國的軍事霸權,並把這種迷信的願望當成現實,可惜真正的現實中只是壞消息不斷,就連華盛頓政權行將滅亡之際,德國人在收到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和美軍艾森豪威爾集團軍群相繼向紅軍投降的消息以前,就先收到了另一噩耗。
英吉利海峽還處在英聯盟海軍的嚴防死守之下,大批運輸船根本不可能通過,北海的情況稍好一些,德國海軍在北海還佔有一定優勢,可是英軍利用部署在法蘭群島和挪威北部的大量海軍轟炸機,建立起了一道空中的攔截網路,運輸船隊想通過北海把海外物資運回德國本土,也是一樁很困難的任務。
傳播這些流言的人並非懦夫,相反,他們都是德國軍隊中表現最為英勇和善戰的士兵。士氣低落至此,最勇敢的人都已經開始覺得德國這場仗打得非常沒有目的性了,普
hetubook.com.com通人更加無法再振奮起來。
從一戰結束以後直到德國經濟危機爆發之前的二十年,幾乎可說是德國自加洛林帝國分裂以來,一千多年光景中最美好的一段黃金年代。
各條戰線上,帝國公約呈現出全線崩潰的態勢,德軍縱使動員千萬軍隊,也沒辦法支援到每一條戰線。
後方的普通德國人也正在越發明顯感受到戰爭對他們帶來的影響:
在柏林,已有一些知識分子開始鼓吹停戰議和,另外還有一些工業界的壟斷巨頭也慢慢改變了態度,他們暗中資助了某些媒體宣傳媾和的好處,不過總體而言,和平的聲浪還是沒有佔據柏林社會輿論的主流,大部分德國人已經漸漸搞清楚了德軍目前在戰場上的形勢不算好看,可他們也不相信德軍將會打輸這場戰爭。
威廉二世是一個皇權神授的君主,卻始終又自詡是一個容克,他是一個活在二十世紀的中世紀騎士,成日披著閃閃發光的甲胄,同時又有著對最現代化的海軍艦隊的特殊靈感,他也無疑是一個地球上權勢最大的反動派,然而人們不應當忘記,曾幾何時威廉二世也以「社會主義的皇帝」來標榜自己。
在第一次世界
和_圖_書
大戰以前,以及一戰前半程的大部分時間里,威廉二世都是一名剛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暴君,或者說使用暴君來稱呼威廉二世有誇張的嫌疑,更準確來講,他只能算是一個暴君的模仿者,試圖成為暴君,但卻能力不足。西非的情況好一些,通過南大西洋航線,喀麥隆的鋁磯土和錫礦,還有橡膠,現在還能通過西班牙白軍政府控制著的直布羅陀海峽運入地中海,再通過巴爾幹的鐵路運回德國。
從1888年登基,到1942年去世,威廉二世在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寶座上坐了整整五十四年!這超過了半個世紀的時光,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德國的歷史書稱為「威廉時代」,威廉二世統治著歐洲最強大、最有活力也最動蕩的國家,統治時長遠遠超過了他曾經自卑又自負看待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德國全國也已經完全進入到了總動員的狀態,正常的城市生活完全消失,柏林城中也是一派肅殺的跡象。1942年的秋天來臨時,歐洲也已經在戰火中渡過了將近三個半年頭,瀕臨崩潰,數以百萬計的士兵在戰爭中喪命、傷殘,土地遭到蹂躪,百姓饑寒困頓,流離失所。
威廉二世熱衷於插手hetubook.com.com軍事和外交,然而卻總是因此鬧出各種拙劣的醜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次重大危機以後,威廉二世幾乎完全被軍隊中的獨裁者魯登道夫所架空,但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偉大勝利還是給威廉二世帶來了空前的榮譽和威望。
德國的本土還沒有一寸土地被外國軍隊佔領,德軍反而還盤踞著法國大片領土,在東歐還控制著數以百萬平方公里計算的傀儡國領土,可是戰爭對德國士兵來講意味著什麼呢?人們只知道這場戰爭是在抵禦共產國際的進犯,是要保衛德國的君主制度、王室政權和威權資本主義社會,但這些理念還念不足以支撐起一場這麼殘酷的戰爭。
德國本土還沒有遭到紅空軍的大規模轟炸,德國普通家庭現在還能買到東歐的廉價小麥,但這並不說明德國人的日子就過得有多好。
人人心懷厭戰情緒,在西線,德國軍隊內部正流傳著這樣的話:「……什麼阿爾薩斯洛林啊,法國人想要的話,就給他們唄,何必打仗。」
魯登道夫無法駕馭和平時代的德國政治,早早退出政壇,威廉二世則王者歸來,他和提爾皮茨一起締造了德意志民族千年歷史中最偉大、最輝煌、最繁榮的二十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