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赤色子夜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聯盟
東共聯在戰爭中受到的破壞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反而是工業生產能力迎來全面又高速的擴張,但是一俟戰爭結束,這種過分擴張的戰時經濟可能就會面臨很大打擊,所以林淮唐囑咐諸多經濟部門的領導人做好準備,要為戰後收縮重工業生產規模做好提前的調整。
所以等到蘇伊士運河的航線重新開通以後,哪怕德國海軍還在地中海中保持很大威脅,東共聯還是開始轉向以地中海的航運為主。
根據陳紹寬的報告,如果不是東共聯直接進行了大量糧食援助,印尼早就會爆發非常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了。同時陳紹寬的報告里也提到,印尼當前情況非常混亂,即便是在東共聯紅軍的軍管之下,當地人也還非常缺乏管理和利用荷蘭人留下的工農業生產資料的能力,必須要由東共聯直接派遣更多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協助才可以。
林淮唐已有若干計劃來處理這一問題,戰爭期間,東共聯鞏固了對於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控制,但是除了婆羅洲全島以外,關於是否將東南亞其他地區也陸續加入東共聯的聯盟之內,尚存很多爭議。
到時候東共聯的工業產能也必須縮減,各大工廠和圖書本身就要開始減少僱員,更加難以容納得下上千萬複員軍人,還是必須給他們安排其他去處才行。
嚴格來講,東共聯已經是全世界最有戰後救濟經驗的一個政府,至於志願軍和遠征軍的管理者們,更是對挽救那些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積累出了大量非常有效的辦法。
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島上,當地居民希望加入東共聯享受更高水平社會福利的集會活動,也是越來越多。這也給中國方面造成很大壓力,東共聯現在如果輕率接納東南亞這些獨立小國加入聯盟,是會在經濟方面對聯盟造成巨大衝擊的,所以林淮唐在書記局和聯盟理事會上討論以後,只是決定先給馬來亞以及東印度群島西部的幾個小國東共聯候選國的資格。
在一片喧鬧聲中,林淮唐提前回到了青島,他還要處理更多國內事務,現在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尾聲,德國和帝國公約的失敗早就成為定局,林淮唐回國以後先是召集了國內各主要經濟部門的領導人開會,他很關注經濟和動員問題,特別是考慮到假如世界大戰就要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后結束了,那時候東共聯能順利完成戰時經濟回到和_圖_書和平年代經濟的迅速轉軌嗎。
但馬來亞地區,還有印度尼西亞地區,都是在方聲洞的直接干預下,迅速建立起好幾個獨立國家,光是在印尼群島,方聲洞就幾乎是按照每個較大島嶼獨立建立一國的原則,建起了好幾個國家。
劉師復已經老了很多,1943年的劉師復已經成為了一名五十九歲的老人,在東共聯高層內部,這種情況實在太多見了,曾經那個被譽為英俊少年薈萃的青年政黨中國社會黨,現在高層領導人也大多到了耄耋之年,就是林淮唐本人也同樣如此。
教師們開始在學校的課堂內畫出歐洲地圖,法國、義大利、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些國家的形狀開始成為這一代中國學生最耳濡目染的圖形,課間休息時,青少年學生就開始討論起了歐洲的戰況,打到柏林去,成為了一代人的最強音。
但這之後,必須等待他們完成國家在交通政策、稅收、金融服務、農業和公共採購等領域的全面改革以後,符合東共聯的法律要求以後,才能逐步加入到東共聯的統一市場之中,然後再通過聯盟理事會的一致通過,才能正式成為東共聯的成員國。
最重要的援助和-圖-書當然還是食品,在1943年的前六個月里,法國人吃掉的小麥有百分之四十來自美國,吃掉的稻米則有百分之八十都來自中國。
從火車和電車的車頭,再到一輛輛公共汽車、私人汽車,然後是天文數字一般的麵粉,不計其數的紙張,一船接著一船的農作物種子——大部分種子都是十幾年前法國農業專家幫助東共聯培育出來的,再來是玻璃、鞋子、衣服、糖、牛奶、食用油、肥皂……
這麼大規模的援助,直接永久性改變了法國人的食譜,法國居民的餐桌上開始大比例增加了各式各樣的米飯和雞肉,還有大量的豬、牛、羊下水,調味品也是如此,中國援助的調味品不可能過多考慮法國人的口味,而是採取有就不錯了的原則,所以法國人的餐桌很快就受到中國的巨大影響,當然,這並不會讓法國的餐桌完全變成中國的餐桌,而是在法國戰時飲食文化的基礎上融合了東亞的飲食文化,形成一種全新的餐飲方式。
西班牙和義大利也是相同的情況,都受到中國大規模援助的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從衣著到餐飲,都在產生微妙的變化,國際主義的情懷因此盎然而生m•hetubook•com.com,使歐亞大陸兩端的人民,很快就產生了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強烈共情感。
這些小國大多數缺乏工業生產和糧食生產的自給能力,而且因為方聲洞過於迫不及待幫助他們獨立建國,也使得這些國家太過倉促的脫離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殖民生產體系。
大批援助物資正迅速抵達法國的各處港口城市,碼頭上每天裝卸的物資不計其數,其中多半是東共聯經過太平洋運到美國,再通過美國正在迅速恢復的鐵路系統,橫穿整個北美大陸以後,由美國西海岸抵達美國的東海岸以後,裝船渡過大西洋運送到法國。
要知道,即便是在地中海航海線的運輸中,每個月東共聯的船隊都被德國海軍擊沉十多萬噸的貨船,運輸效率還是遠高於先運到美國,再從美國運到法國去的這條複雜路線。
東南亞除泰國、緬甸以外,其他地區,菲律賓人口約為兩千萬,馬來亞人口為八百萬,印度尼西亞各島嶼總人口大約為三千萬,這些地區當中,菲律賓經過一場激烈的獨立戰爭以後,已經逐漸建設為了比較完備的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再納入到東共聯中的必要性。
再加上國內的軍人,戰爭期間,東共聯已經動和圖書員起了高達一千二百萬人的龐大軍隊,這樣規模的軍隊,肯定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一到戰爭結束,勢必進行大規模的複員和裁軍。
這樣的過程實在過於繁瑣,中間環節的消耗即便是全世界最龐大的工業國東共聯也有些支撐不住。
劉師復很關心軍人複員問題,在北美大陸上的二百多萬志願軍,在俄羅斯的一百多萬遠征軍,然後還有其他分散於中東、印度、東南亞和太平洋諸多島嶼上的近百萬軍隊,這些人還只是地面部隊的人數,如果再加上海空軍,光光是在前線的軍人,就已經多達七八百萬之多。
在法國戰場上發生的這一切變化,很快又通過媒體之手穿回東亞,從北京到廣州,從西貢到東京,從碎葉到汶萊,人們爭相購買報紙,或者是聽取廣播中報道的最新新聞,了解著遠征軍在東歐推進的位置,也了解著志願軍在美國登船開始啟航的各個新大陸港口城市。
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殖民體系內,起碼東南亞這些「國家」之間,互相還有十分頻繁的海上運輸,很多工廠、種植園和農場,相互之間存在大量聯繫,現在一下被方聲洞快刀斬亂麻給分開,反而造成了空前的混亂。
「還有複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