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作者:賀六渾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七章 十日之約

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七章 十日之約

由於要攻城,就必須帶走攜有攻城器具的部分河州軍;而且沿途警戒和守衛,也不能沒有騎兵。這樣,不得不分出部分高平騎兵,留在後方保護道路。為此,李岐豐分出侯幾通所轄十七都督中之四部,划給王文達統率。
哪知當晚飛騎急匆匆趕回,報告說,在西邊山谷內,藏有大隊土谷渾人,全都帶有從騎,另有很多牛羊畜群,一直朝西邊山內去了。
王文達也點頭贊同:「主動追擊,則會把貲虜趕離我方歸路一線,可確保安全。況且我軍百戰之師,貲虜野戰也不是對手。」
歧豐考慮更為謹慎,他說:「貲虜的野戰主力出城,是不想坐困賀真,被我方包圍。同時他們遊盪山中,也不無尋機伏擊我軍的意圖。此時我方要是不管他,全軍直搗賀真,則賀真必定拿下。貲虜王擔心賀真有失,仍會回兵來救,屆時在賀真決戰也不遲。」
「同時打|野|戰和攻城,是否能應付過來?」歧豐還是有所疑慮。
歧豐見三人都贊同,有點不好堅持了。他也擔心被土谷渾截擊後路,用大雪封山的天氣困死他們。他想起後燕慕容垂起大兵討伐鮮卑拓跋部的故事來,拓跋部撤過黃河,堅壁不戰,待到敵人倉促回軍之際,奮起直追,在參合陂大敗後燕軍。而今,嚴寒天氣,是對討伐大軍最大的考驗,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則很難全身而退。
他特意為侯幾通所部又撥了勁弩百張,以增強其山中作戰的戰力和*圖*書
侯幾通聽了很高興,他沖李岐豐俯首道:「一切但憑隴西公提攜!」
侯幾通臉色沉凝,默然答應歧豐的囑託。臨行,他在馬上拱手說:「為國開邊,這是男兒平生之所快,我素來都如此激勵將士。侯某雖不才,敢不肝腦塗地,既上報朝廷,也報您的知遇之恩。」
當晚,行至牽牛川邊宿營。這是一片水草覆蓋的沼澤地,連片的長草上有一層白茫茫的霜雪,蘆葦草無邊無際延展開來。牽牛川從高山上流下,向東注入西海,河面很窄,但沒有浮冰,看來今年天氣確實更加暖和。夜營中,都安排了步騎戒備,不過沒有發現土谷渾人的偵騎。其後兩三日,大軍加速急進,道路通暢無阻,連散落的牧民都極少見到。三日下午,久違的太陽終於在西南的山頭上出現,發出昏黃無力的光芒。大軍的右手邊地勢低緩,天邊似有一條大河,隱隱閃耀波光。嚮導說,那就是西海。不過大軍並不靠近西海,而由此折向西北面直趨賀真城。
說罷,侯幾通轉馬扭頭,提起馬鞭,在從騎簇擁下飛馳而去,身後,連綿不絕的高平騎士絡繹策馬而過,馬蹄之聲如同環繞山口的陣陣悶雷。歧豐立在馬上,遙望滾滾鐵流遠去,這才率軍北去賀真。
最後,李岐豐決定同意侯幾通的分兵主張,冒險同時進行追擊和攻城兩個目標。如果天氣不作怪,或許不致有大的風險。分兵如下:王文達和_圖_書留在此地,總督歸路控制和輜重保障,為此留給他一部分河州軍,以及高平軍四都督騎兵;李岐豐率河州軍主力及其本部千八百余騎,直進賀真;侯幾通率高平軍十三都督騎兵,加上李玄策原州騎兵,拋棄輜重,攜帶部分口糧,往西邊山口追擊土谷渾人。
侯幾通則說:「我軍全軍去賀真,則把歸路拱手交給貲虜了。他們的騎兵既然都在野外,我方河州軍如何抵擋。屆時我軍沒有輜重,天寒大雪,倉促後退,在歸路上必被其截擊襲擾。」
從天氣情況看,即便勉強出兵,也須得速去速回,如果遇上久拖不決的戰事,大雪封閉山口道路,將面臨極大的危險。歧豐猶豫不決,找軍司副帥王文達商議。王文達說:「這個事情上不能再等,拖延幾天,就增加幾分的危險。大軍雲集邊境,又屯積大批糧草,如果不戰,全部都得撤走。明年是不是還有機會,就很難預料了。」經他這一提醒,歧豐才下定決心,他說:「一方面我軍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貲虜見我方十月還沒有出兵,必判定我今年不會舉兵了。其猶豫中,已錯失將大眾牲畜轉移走的機會。現在打賀真,可謂出其不意了!」
歧豐與諸將合議,眾人都說,這必是貲虜得到消息晚,倉促從賀真出逃,前往靠近白蘭人的後山。侯幾通當即請求分兵,他說:「虜王把騎兵都帶走,正是出擊將其一網打盡的機會,請讓我帶和圖書高平軍和原州軍,輕騎去追,必能在兩三日內截獲他們!」
時值十月中,李岐豐才接到朝廷的批複,令其按計劃進兵。可這個時候,比原定的九月出兵已延遲了一個月的時間。隴上的冬天已經來了,雖然今冬似乎更加暖和,連第一場冬雪還沒有下,不過天氣日漸寒冷,將士們都換上了預備上高原才穿的冬裝。遙望西邊高聳的雪山,陰沉的濃雲低鎖下,浩瀚的山峰連綿不絕,讓人平添幾分憂慮。
歧豐連連說好。他對眾將說:「請王軍司就坐鎮交口川。我和諸將雖然分兵路線不同,但都以十日為限,然後重回此地會合。這裏進退方便,一旦我們重新合兵,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話雖如此,但既定之目標,不得不有所調整。首先,主要目標調整為掃平賀真,能否在運動中圍殲土谷渾軍主力,則視情況而定。另外,自漢羌山口一直到西海外賀真,沿途要預留更多的兵力,以守住輜重補給和退卻的線路。大雪下過之後,茫茫高原中很容易迷路,因此必須沿途駐留兵力,指示回撤道路。總的進兵時間縮短為一個月,前十日進兵,后十日退兵。
侯幾通說:「元帥不須放棄賀真,你我在此分兵,我和玄策去追貲虜;元帥和軍司去打賀真。令敵首尾自顧不暇。」
他還不放心,又同侯幾通並轡緩行,他說:「我知道侯開府所轄都是百戰健兒,尤其在去歲也曾下樹敦,同虜人多有交鋒。不過和_圖_書兵法之要,貴在知己知彼。虜人經過去年,也早就熟悉了我方的打法,不能不懷疑其有所企圖,例如故意示弱,引我深入。虜人佔據天時地利,我方時間緊迫,又不熟後山地勢。所以要格外小心才是。」
歧豐問嚮導:「此地喚作什麼地名?」
沒料到侯幾通竟直抒胸臆,歧豐聽罷心驚,只好寬慰他說:「土谷渾也是國家大敵,如果開府首當其衝,剪滅貲虜,即便比不得平蜀滅梁。但我想,博取大將軍和郡公,應不在話下。」
李玄策在帳內,也請戰去追土谷渾人。
侯幾通和李玄策輕騎深入高原山中,雖然所部都號稱多年精銳,但仍讓人心存擔心。歧豐特別囑咐:要兩部一前一後,這樣可以互相策應,當一部對敵,另一部可尋機邀擊敵後。但為了安全,兩部要保持合理距離,每隔一天要聯絡一次,通報所在位置和敵情。
他聽得眾將都一一應諾了,這才下令進兵。第二天清晨,歧豐特意騎馬與侯幾通和李玄策告別,他說:「貲虜帶著牲畜,走不快,十日完全足夠了。就算不能全殲,擄回來大批人馬牲畜,也是大功。一切都以己方先立於不敗為要。」
歧豐預感侯幾通必定不滿,出發前,特意輕騎前往侯幾通營中。侯幾通讓從奴炙肉燙酒,兩人圍爐烤火,一直談到深夜。藉著酒勁,侯幾通傾心相談道:「恕我直言,我與隴西公不同,欲得富貴須在刀林火海中滾過。陳留公(楊忠)實乃我的和圖書榜樣啊!陳留公雪夜下漢東,遮蔽江陵通道,為國家開疆拓土,才得朝廷重用。侯某真願率高平鐵騎,東去那洛陽邙山,臨陣擊殺齊主,創建奇功一件。可惜,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歧豐慨然道:「你放心,上山後,王軍司總督輜重調度,我率軍以攻城為主。但凡野戰,輕騎捉拿土谷渾王,都要靠你全力而為。原州軍李儀同會做你的策應。」
嚮導說:「這裏叫合攏口,也叫交口川。西面和北面都是山口,東面可通向西海邊,往南連接牽牛川,正是四面都可以走的口子。」
歧豐堅持說:「如果全軍去追無果,天降大雪后,不得不退兵,就失去搗毀賀真這座空城的機會了。」
為了搶時間,北周大軍很快就開拔進山了。當日清晨陰雲低沉,北周軍以高平騎兵為前驅,逐次翻越漢羌山口西進。天氣很陰暗,回頭望,河湟大地難辨蹤跡。山間谷地中,開始飄起極小的細雪,大隊人馬哈出股股白汽,使得進軍路上更顯得陰冷逼人。
大軍在此留下第一批駐守步騎,而運送輜重的河州部隊,還遠在從這裏到牽牛川的一線。這一線地勢大多高而平緩,無險可守,要靠留下的高平騎兵前後策應,填補空襠。從這裏向賀真,開始要進入連綿的山谷。群山中穀道相連,埡口極多,須在關鍵處駐防留守。嚮導稱,最多再有三天路程,即可到達賀真。
歧豐擔心中伏,命侯幾通部派出輕騎,由嚮導帶路,先行入山偵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