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作者:賀六渾
天野蒼茫:北朝末戰爭筆記小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三十五章 楊葉洲(上)

第四卷 雲中蒼鵠

第三十五章 楊葉洲(上)

八月,賀若敦奇襲武陵(今湖南常德),陳刺史吳明徹從水路敗走巴陵,周軍遂打開了南下湘州的道路。九月,北周又命儀同獨孤盛率水軍從公安入淪水,經赤沙口入洞庭,南下湘水,運米資助賀若敦。此時賀若敦過江后,經過武陵奔襲湘州,陸路深入六七百里,糧秣運輸不暢,長期戰爭所需,只能仰仗水路。
時值秋九月,天氣日益寒冷,而霖雨不止,秋水泛溢。原本赤沙以西的淪水入洞庭湖口,水位較淺,只能走小舟。周人的糧秣都用小船裝載,出入淪水自如。而陳人多為大船,無法越赤沙向西。而今秋水大漲之後,從赤沙深入淪水,陳人的水師大船西進北上,已然通行無阻,周人的淪水糧道遂被阻斷。水路糧道斷絕後,僅靠陸路,從武陵向南,需要連續跨越沅、資、溈等數條東西向的河流。雨季致使河水暴漲,陸路交通實則也已斷絕。於是,賀若敦的步騎兵被阻於湘、羅之間,獨孤盛的船隊北不能出洞庭,南不能入湘州,糧援都已經被切斷,驟變的形勢對周人極度不利。
因為缺糧,周軍從湘州外圍冒雨北撤,所有的輜重https://www.hetubook.com.com器具全都丟棄在雨水浸泡的田地中。陳人並不立即追擊,而是順著湘水緩緩向下遊走。陳軍的輜重都堆在船上,將士行軍也大多乘船而行,即便上陸,也離岸不會很遠。這同周軍形成鮮明對比,周人四齣騎兵,抄掠鄉野村落,搜刮存糧和牲畜。從湘州北上羅縣,農事廢棄商旅阻滯,人們談賀若敦而色變。受了周人搶掠的鄉民去找侯瑱軍哭訴,侯瑱一概不理不睬。到處都在傳言,說侯太尉年紀大胆子小,不敢打北虜。又說北虜賀若敦要一路打到豫章去,搞不好又是一個侯景。
這個時候侯瑱已經五十歲了,近年間頗患氣急病,不能乘馬走路,往來全靠坐船。外面的議論傳到他耳朵里,他並不以為然。他說:「北虜沒有船,怎麼打到豫章?我只要斷了他水上回去的道路,他便沒有一個人可生還!」
正要同賊會戰河口,倘若都上了河洲,騎兵如何來回衝突?我還有馬兒四千,足夠擒拿侯公。
陳軍統帥侯瑱擊敗王琳后,乘勝溯流西進,屯軍湓城(今江西九江)。周hetubook.com.com人知侯瑱不久將至,於是解圍西返。王琳已敗走,孫瑒獨木難支,決定降陳。王琳數年間復梁的努力,至此付之東流。陳軍乘勝西進,收巴陵(今湖南嶽陽)。北周巴陵城主尉遲憲上岸收兵自保,苦等援兵。而大江通往浩蕩洞庭湖的北口,則被陳人控制。陳人在北口的巴丘停船駐軍,作為出入洞庭的基地。
到北周天王三年(公元559年)夏,陳主陳霸先病死。因其世子先在江陵做人質,城陷后被虜往長安,於是陳人立陳霸先的侄子陳蒨為帝,就是後來的陳文帝。王琳聽說陳霸先死了,侄子初立,而諸將擁兵在外,政基不牢,遂決定大舉東伐奪取江南。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北周武成二年的年初,王琳大軍順流進至長江蕪湖,號稱十萬之眾,舳艫相連,軍勢極盛。春二月,同陳將侯瑱激戰于長江之上。當日早晨,風向突然反轉為西南風。陳軍順風縱火,大敗王琳軍,盡毀其船,其將士死傷投降殆盡,王琳只帶了少數親信和妻妾北上投奔北齊。
陳人再以巴丘為基地,南入洞庭,再經楊葉洲(洞庭南口),溯流入湘水和-圖-書,圍逼湘州(長沙),遏絕其糧援,眼看湘州就要不保。
這樣一連二十余日,賀若敦北走,侯瑱的船隊也隨之北去,始終在湘水之上隔絕交通。周人水軍獨孤盛屯軍湘水入洞庭的河口,也不敢過來交戰。賀若敦一路劫掠北行,一直走到湘水入洞庭口的東邊。這裡有幾十股水蜿蜒交錯,方圓數十里,水汊縱橫,分隔大大小小覆蓋著蘆葦的陸地。因為離獨孤盛較近,賀若敦就在此處結寨自保,扼守水陸交通。周軍拘拿了一些土人的小舟,也乘船往來河口汊路,還同獨孤盛建立了聯繫。
獨孤盛藉機寫信給賀若敦,勸他同自己合兵,把步騎將士都渡到河口中心的大洲上去。賀若敦不允,他回信說——
關隴馬不習慣南方霖雨天氣,加上草料缺乏,一個月間,病死一兩千匹之多。關隴將士中染病的,也不在少數。不過賀若敦仍然不懼陳軍逼近。他仔細研究了河汊地形,倘若與陳人交戰,就佯敗將陳軍引至三面環水的區域,然後用騎兵乘后驅趕屠殺,把陳軍都擠下水去。
為解救湘州之圍,北周以軍司馬武都公賀若敦率步騎萬人,其中騎士六千,渡江南https://m.hetubook•com•com下馳援湘州。
賀若敦、獨孤盛水陸並進,逼近湘州。陳軍侯瑱一方面要築圍湘州,斷絕內外通道,一方面又在巴陵屯軍,作為後方基地,疏通糧道。此時面臨周軍南進,又需分兵扼守湘水交通。怎及周人集中精兵,銳志向南。以致於陳軍連戰不利,周人漸漸逼近湘州,形勢日趨緊張。賀若敦利用獨孤盛的船隊,很快就渡過了湘水,從湘東南下,一度進逼湘州外圍。
早在西魏大軍圍攻江陵的時候,梁朝廣州刺史王琳從嶺南率部馳援,未到而城陷,梁元帝受辱而死,十萬軍民被擄往長安。此後,王琳將巴、湘、郢各地做基地,稱臣北齊為後援,搜羅江陵文武遺臣,力圖恢復蕭梁。數年間,王琳同北周扶持的江陵蕭詧對抗,互有勝負。而蕭詧背後有強大的關隴勢力,豈容王琳北進荊、襄。王琳幾年來率部輾轉江、漢作戰,拓地十分困難。而且王琳和其將士家屬原本都在江陵做人質,此時大部也都被擄去了長安,因此軍中要求同周人講和的聲音也漸漸起來。
王琳東下后,北周權臣宇文護命都督荊、襄等五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史寧將兵數萬乘虛襲取郢hetubook.com.com州。周人大起土山、長梯,因風縱火,晝夜猛攻。郢州留守孫瑒率全城軍民死戰不降,周人強攻不下,改為利誘,守軍也不為所動。當年西魏陷江陵,致使闔城屠戮,江南為之色變,這恐怕也是郢州死守不降的原因吧。
為救侯瑱,陳人又遣儀同三司徐度統兵西上,與侯瑱軍會師于巴丘,威脅周軍後方糧道。這說明陳人對湘州志在必得,並不因周軍增援就試圖放棄,隨著陳軍增兵,戰事逐漸擴大。
正在這個時候,在長江下游,陳霸先攻殺了親齊的王僧辯,屢敗過江入侵的北齊軍,逐漸掃滅各地割據,奠定了江南一統的新基業。不久陳霸先代梁稱帝,建立陳朝,同奉梁正朔的王琳反目。相較下游的建康,盤踞上游的王琳佔有順流而下的戰略優勢。於是,王琳決定將戰略重心東移,由爭奪漸漸遙不可及的江陵,轉為東下攻佔江南。為此,他不得不同有君父之仇的北周講和,並將兵力逐漸移往郢州(武漢),作為東下的基地。王琳放棄與江陵對抗后,原本洞庭地區支持舊梁的勢力衰微。周人乘虛會同蕭詧奪州略地,勢力深入到了湘江流域的臨湘(今湖南長沙),臨湘為湘州治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