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王國的建立

作者:秋官
王國的建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舊山河 第四十二章 臨湖

第七卷 舊山河

第四十二章 臨湖

此外,城鎮中的歸義人,子弟會被強制納入唐塾半年到一年。許多小孩會和唐人的孩子成為朋友,這樣的人長大之後,願意親附唐人可能性更高。
這種轉變與其說是都護變了一個人,還不如說是都護在做一個嘗試:如果要儘快擴大領地,適當將領主納入都護府,是不是更行之有效?
孩子多半幼小,需要有人牽著走路。
臨湖城的唐人官員很驚訝,他們發現素來敵視唐軍的古河領主,竟然對於唐男的參勤極為熟悉。
不止一個教士對村民們說:「這是個好開始,唐人終會皈依我主」。
瑞德城守發現北部諾曼人正在聚集,便派出了郎隊前去查看。
這些領主盤踞在各地,據守著堅固而難以攻克的城堡。
就在這一天,唐人撤走了木牌。
食貨郎還記載,臨湖城北邊的幾個村寨明明安息薯豐收,卻對城內散布消息,說安息薯感染疫病絕收。
唐男甲坊。
「回古河拆城堡去了。」官員們輕描淡寫地回答:「都護明日入城。」
萊赫人認為,居民們迎接大公和他的軍隊,主要是為了大公的賞賜。
整個臨湖城都在忙碌,籌辦著迎接都護返回的儀式。
離開故園的時候,這些諾曼人目光陰鬱,看著林中人歡天喜地遷入自家村莊,除了仇恨,他們想不到別的。
南郡初定的時候,城守們嚴格地按照都護府的法令,往城鎮之中安置流民、招攬土地貧瘠地區的諾曼人入城、從森林之中勸說避難的居民出來。
將人口遷入城市是有好處的,都護府一直在敦促各地城守將諾曼人遷入城鎮。
當天下午,古河領主們聚在一起,做最後的抉擇。
「都護府大公既然想要招攬我們,那就是說,都護府大公已經權衡過了:他覺得拔掉我們的城堡不划算,他也知道,承認我們的權力對他有好處。」
更不用說都護府內,食貨郎這種奇怪的職位了。
唐軍也有類似諾曼軍團「冬營」一樣的永久營地。
蒯梓在長史府的牘文之間翻閱。
一隊唐騎兵入城了。
在約定參勤義務的時候,長史府的官員還沒有說話,這些領主們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並且恭順地告訴唐人官員:「我們都明白,什麼都明白,沒有什麼不明白的。」
一個簡陋的城堡需要耗時兩年完成,如果要給城堡加上城碟、箭塔、楔形邊角、城壕,那沒有六七年的時間根本無法做到。
執戟郎回答:「賜你不死。」
正當古河人疑惑萬分的時候,幾輛惡臭的大車也被拖入了城門內。
到了今天,唐男反而成為了眾多領主羡慕不已的頭銜。
在共和國也有類似的職位,叫做貨價監督人,每年換選,由一位得體有名望的紳士擔任。
有一些村落,如果沒有當地教士的協助,唐人的征糧官就寸步難行。
新林都尉府鑽進了深山之中。
也有一些熟悉唐人歷史的領主搖頭嘆息,感嘆周圍的人還在做夢:唐人寧願從平民之中選擇大臣,也要百般對付貴族的。
諾曼人之中有許多「獵殺者」,大多都是之前諾曼教士率領。他們不敢襲擊唐人,但卻會瘋狂地襲擊那些歸義人。許多村莊的居民還經常被來路不明的陌生人威脅,如果敢歸義,就會全家被殺死。
隊列和*圖*書之中大多是老人、小孩還有女人,成年的諾曼男人一個都沒有。
唐男們發現,身邊有不少的夥伴已經消失了。
此外,諾曼人會將糧種、農具、牲畜全部帶走,新移民們接管的是一片片荒地,就連糧種也要城守供應。
不過比起烏蘇拉,萊赫城的情況還要好一些——在烏蘇拉,已經有人售賣別墅來換得花球了。
許多城守口口聲聲地吹噓「順應流俗,兩年而州縣大治」,結果兩年不到,烏蘇拉人來了,局面一時不可收拾。
如今萊赫人已經能夠分辨「都護」和「都護府」的區別,不會再稱呼「都護府大公」了。
一群叫做食貨郎的官員,幾乎遍訪了每一個農夫,詢問他們種植安息薯遇到的情況。
第二年,種植安息薯的地塊增多,安息薯的價格緩緩下降。
領主們則開始朝著臨湖城匯聚而去,他們不願意對唐人首領投降,因為據說唐人首領極為殘暴,經常會隨性處決貴人,但在臨湖城,唐人首領任命的一位宰相——唐人稱之為長史——卻頗為溫和。
都護府的官員最後將那個林中人罰沒了財產,在他脖子上掛著一個牌子遊街,並且讓他永遠不準反回瑞德城。
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用嘗鮮的態度去購買幾塊帶回家。
這些女人大多說話有分量,可以裁決大大小小的麻煩事。
修築大屋,是所有的唐軍士兵都要學會的技能。
長史府送來的文書,他們只願意簽署那些承認新封君、奉行唐金幣、提供徵召兵的義務,對於拆除城堡之事,卻絕不鬆口。
唐人也討厭諾曼人。只不過,許多城鎮裏面,鐵匠和裁縫可能都是諾曼人,每天都要和他們打交道,唐人罵起諾曼人總是瞻前顧後,或者要加一長串的限定「不在都護府的諾曼人,就都是壞胚」:「去過唐土的諾曼人,有一個殺一個,絕對不會錯的」:「先前不在都護府,後來又遷徙來的?呃,我不知道,反正烏蘇拉人都壞」。
最熟悉南郡農時和物產的,無疑是諾曼農夫。將諾曼農夫留在鄉村,只要經過一年的修養,他們就會提供許多糧食。可是若要將這些諾曼人抽調進去城鎮,城守們就會面臨糧賦匱乏的問題。
越來越煩難複雜的治情,讓城守們不再積極地遷徙諾曼人入城,反倒是盡量遵從舊例,只要諾曼人按時納糧交賦,其餘的事情就不管不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食貨郎在許多時候,並不像是貨價監督人那樣到處插手,他們多半只是靜默觀望,任由貨物價格漲漲落落。
騎帳官發現,叔兒汗除了賜給他唐男的文書、旗杖、鎧甲,其他什麼都沒說。
唐軍士兵離開的時候,會專門派出一個郎前來看護眷屬。
唐軍在萊赫人看來,如同共和國的「植物獵人」,會從各個地區帶回珍奇的土產,用來豐盈共和國的花園。
當初有個從都護府叛逃到河兒汗治下的騎帳官。
古河郡的領主們對於這個要求非常不滿。
瑞德北部的許多小教區立刻為那個備官送葬祝聖。
萊赫人曾經善意地提醒食貨郎,如果要為大公賺取財富,限制消息的傳播,才是正途。
那個騎帳官本來效忠於布爾薩國王。
只要不直接面對唐軍主力的和-圖-書進攻,一座城堡封閉了大門,就能把封君的威嚴、政令、徵召書拒之門外。
各個城鎮會首先將城鎮居民安置在一起,富裕的唐人城鎮會修築諾曼式的寓樓,寓樓的頂端改造城了唐式的飛檐瓦片頂,貧窮一些的城鎮,則會修築軍隊式樣的大屋。
許多諾曼人對都護府極為冷漠,甚至仇恨。
有幾個村莊,男人甚至為海寇划船。
萊赫水手在大海上英勇搏鬥的故事,已經被唐人交相傳開,這讓萊赫人極受歡迎。
海寇在尋找當地人幫助的時候,唐人會組建村社弓箭隊四處協防。郡兵抵達之前,唐人就會自發組織反抗。在郡兵抵達后,唐人農夫就會聽從郡兵調遣。
各地都在朝臨湖城輸送人口。
共和國不會透露誰擔任了今年的貨價監督。這個監督會悄悄地盯住共和國的市場,一旦發現有商人在散步虛假消息、出售超高價貨物、操縱重要物資的價格,他就會立刻行動。
食貨郎的職能與貨價監督人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
讓新唐男感到詫異的是,他們首先接到的參勤之務,是拆除遍布鄉村的城堡、塔樓和要塞。
軟禁中的唐男即便被分開關押,但卻默契地一同拒絕了長史府的要求。
不過,在對待像是糧食、食鹽這種物資的時候,食貨郎卻比貨價監督人還要苛刻。稍稍一點糧食漲跌,都會讓食貨郎警戒起來:曾經有一個林中鹽商在瑞德城散布消息,說是海潮倒灌,衝垮鹽場,瑞德城的鹽場今年十步存一。這個消息讓之後兩三天的時間里鹽價猛升。
與外人頻繁接觸,更容易讓外族人融入唐人城鎮之中——當這些外族人看見歸義人的官吏時,便會主動地生出親附的願望。
如果時間超過一年,那麼就需要修築大屋;
「都護尚有三十日返回。」
唐軍士兵的眷屬也被安置在這些地方。
那個備官想不通選擇了自盡。
對都護府忠心耿耿的村莊也有,但這些村莊獨木難支。周圍憎惡它們的村落,還會將海寇引去禍害它們。
在官員面前,古河人可以隨意講條件,所有的花招和技巧無所不用其極。
諾曼人的紋章、徽記、盾牌、槍旗、家族旗,關於他們貴族之身的一切證明,都被唐軍堆積在一旁,彷彿垃圾一樣。
臨湖。
如今最惡劣的,應該是烏蘇拉人,所有唐人只要說起來了烏蘇拉人就會罵。
古河唐男們被軟禁了起來,但他們的隨從則被釋放返回領地。
比如安息薯,最初移栽到臨湖城的時候,無人過問。一年之後,有些食鋪就開始用很昂貴的價格出售這種食物,安息薯釀造的酒也開始出現。
在戰事緊張的時候,遷徙人口的規模下降了,最少的時候,每天只有十多個諾曼農夫入城。
所有的文書、旗杖、都尉符文,全被裝在一個個箱子里,掛在騾子的兩邊翻山越嶺。
都護對待小領主,不近人情是出了名的,也就是在接管河兒汗的遺產時,都護才讓官員們代為出面,唐男條件也開始寬鬆起來。
當時的流民同樣困難。鄉村地區有許多盜賊和劫匪。唐人派出的士兵往往會被許多諾曼村民挽留在村中,希望他們留下來擔任保護著的角色。
成為唐男,失去很多,拒絕https://m.hetubook.com.com唐男,則失去一切。
「大破春申之賊!」
城鎮之中,也未必有足夠的活可做。
大公每次歸來,臨湖城的居民都不會失望。
懷遠都尉府修築在三牆東北六十多里的地方,被人稱為懷遠軍;
「好。照舊例。」
都尉府周圍的居民,都將唐軍長期駐紮的地方叫做「某某軍」。
在臨湖城,唐軍最初發布的政令依舊有人承認,那裡的唐人官員對前去投奔的貴族會網開一面,並會痛快地給予唐男的頭銜。
貨價監督人唯一沒有阻止的貨物,就是鬱金香。
長史府不再白費口舌。
——
長史府從這些人的手中索要到了許多的地契、文書、印章。
在唐軍初定南郡的時候,遷徙會容易很多。
長史府要確認他們的確是各地的領主,而不是他們送來的替死鬼。
對於士兵不多的領主們來說,城堡是最後的依靠。
如果唐軍要在一個地方駐紮月余,那麼粗布帳篷就已經足夠;
古河領主們擠過了人群,看見了長長的俘虜隊列。
反觀那些維持諾曼人現狀的城鎮,則吃盡了苦頭。
各郡的都尉府駐地,士兵會可能四五年都會駐紮在一個地方。那麼唐軍就會將大屋逐漸改造為石磚建築。
古河人愕然地看著這些腦袋,感到脖頸微微發涼。
這樣的歡呼聲很快傳開了。
「都護尚有七日的返回。」
只要是有唐人定居的地區,不論海寇們選擇什麼樣的路線,消息都會飛快地傳到城守府。
對於歸義人,都護府還要保證平價提供糧食、強制讓十歲的孩子進公塾半年,每一項都是巨大的開銷。
「棠城俘虜三十二海賊,已經收押,名單俱列。有個羅斯海賊說,烏蘇拉人在羅斯被唐軍攻擊。」
許多唐軍士兵見到這些女人也不敢高聲說話,誰知道對面的女人是誰的老婆?
「都護尚有二十九日返回。」
騎帳官很生氣,詢問一個執戟郎:「我獻上了這麼多勇士,這麼多土地,沙依賜給我什麼呢?」
烏蘇拉人寇略海疆的時候,嚴格執行遷徙令的城鎮立刻享到了好處。
都護府的官員送去了糧食補償,村民卻悄悄地把安息薯送到了城鎮之中,按照一年前的高價出售。
「他們想幹什麼?」
萊赫人很喜歡食貨郎。
唐軍每次回來,都會攜帶許多珍貴的苗株。一旦移栽成功,很快這些東西就會成為食物,供應居民的餐桌。
遷徙令從短期來看,的確是耗費巨大、收效緩慢的政令,可是從長期看,卻會讓都護府越來越穩固、民心越來越歸一。
萊赫城內的市民們已經陷入癲狂。
在共和國內,許多消息都是要花費重金購買的,食貨郎卻會知無不言。
他們覺得是被從家園放逐出來的。
知道了事情始末后,瑞德城守苦笑不得,對給備官送葬的諾曼人群,唐兵們驅逐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唐人還會從各地找來花匠,在埋骨堆上種植花朵。
一年多之前,唐男還是所有人的笑柄,沒有一個領主願意心甘情願的任人壓榨。
農夫們給出的回答很有意思:他們既擔心安息薯枯萎都護府不給補償,又擔心安息薯豐產以至於價賤。
現在還有許多小領主欠著烏蘇拉人的錢,都指望著變成唐男順便賴和*圖*書賬的。
慶祝的氣氛已經越來越濃。
於是布爾薩山民將這些山道稱為「新林軍道」,或者簡稱「軍道」。
一個古河領主詢問長史府的官員:「有幾個人去哪裡了?」
現在,安息人的亂兵、諾曼人的強盜騎士、羅斯人的劫掠者已經被唐軍肅清,腦袋在城牆上晒成了黑色,又被唐軍士兵一把火燒掉。
古河郡尚在負隅頑抗的城鎮、要塞、堡壘紛紛拋棄了帝國旗幟,等待著唐軍的接收。
城鎮之中不像是鄉村,如果不融入唐人,他們就會生活困頓、沒有著落。
在彼此隔絕的鄉村地區,外族人幾乎不會選擇歸義:因為在偏遠的地方,歸義不光沒好處,還是有危險的。
唐軍很喜歡將敵人的屍體埋葬在城牆腳底下,有人猜測這是唐人一種古怪的祭祀。
許多城鎮之中被摧毀的教堂,在鄉村地區被重新修築起來。
他們說,花朵是唐人禁錮亡靈的法陣,這些亡靈會永遠被禁錮在這裏,直到唐人開恩剷除花圃為止。
無數顆被石灰腌制的人頭堆放其上,每顆諾曼人的腦袋都發出青黑的光芒。
都護府的官員們嚴肅地推廣一種新植物,還把它當成了政令來完成,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此外,唐軍也要確保接管了那些城鎮、堡壘之後,才能正式任命唐男。
大多數古籍已經朽壞難以複原,還有一些看起來像是抄紙卷的東西,只要輕輕一碰就會碎裂,再小心謹慎的唐人吏員都不能將它們完整地展開,一看其中究竟。
都護、長史說過的話、發布過的政令,這些小領主竟然全部仔細收集著。
「讓他們自己出錢。」蒯梓微微一笑:「或者明天去找都護要。」
長史府讓這些古河領主回家去,等著唐軍上門好了,這些唐男也頗為硬氣。
在瑞德城,一個備官悄悄地改宗了諾曼教,被發現后遭到了免職。
這些古籍可以追溯極遠,甚至還有一些古籍據稱來自兩千多年前,是異教時代的諾曼人祖先留下的。
傍晚。
其中最珍貴的則是多年前的帝國官員留下來的尼塔籍冊。
共和國藉此穩定著城內的貿易。
都護府的官員如約給了補償,並且詢問農人這是怎麼回事。
諾曼農夫們,也不再願意離開家園了。在開墾了幾季后,他們的眷戀尤多。
格城被唐軍攻克,緊隨其後,諾曼人南下的遠征軍也已潰散。
婦人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在托利亞山脈跟著唐軍走的女人。
貨價監督人也說不準,普通的花朵為何能夠接連賣出高價。
領主之中,總是將都護的做法當成暴政,覺得最多一代人之內,都護府就會變成一個尊重貴族的國家。
布爾薩國王被送去臨湖城后,騎帳官率領著六十多名士兵前往投奔叔兒汗。
萊赫人看見歡欣鼓舞的人群,都以為是烏蘇拉人投降了,在詢問之後他們才知道,臨湖城這般興高采烈,僅僅只是因為都護和他的士兵要回來了。
許多迷信的諾曼人聲稱,入夜之後,花海之中會有無頭的幽靈站起來,四處徘徊。
一兩年之後,城守們就有些懈怠了。
今年種植安息薯的地塊爆發了病疫,許多苗株結斑,隨後大片枯萎焦黑。
唐人即便索要他們所有的財產,甚至要走他們的侍妾,都沒有問題,可是m.hetubook.com.com要他們自行拆除堡壘,那就太苛刻了。
在東部連續兩次勝利傳來后,臨湖城在半個月的時間裏面迎來了二十多個古河、諾曼甚至羅斯領主。
海寇抵達的時候可以從他們那裡得到給養和嚮導。
當初維修這些城堡,可是花了大價錢的。
食貨郎們卻搖了搖頭,懶得跟萊赫人解釋。
「欒城修葺水渠,索要財貨。」
歸義司早就將經驗告訴過唐地的城守:進入城鎮的諾曼人,時刻與唐人接觸,對都護府即便談不上親近,也算是熟悉,這樣的異族人更容易教化,成為歸義人後,從賊的人會越來越少。
從伊茲米塔到瑞德、從棠城到三牆城,每一個在春夏交替之時入城的平民,都會被旺盛開放的鮮花吸引。
諾曼居民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溫順和服從了。
古河人還記得叔兒汗是怎麼詭計多端、手段殘酷地擴張的。
就如可怕的土匪變作了花朵,鄉村重新變得平靜起來。
自從木牌被收走後,古河郡的領主們便坐立不安了。
萊赫人走在街頭的時候,經常會有人詢問他們是什麼人,只要回答是萊赫人,他們就會得招待。
抗拒遷徙的騷動此起彼伏,許多時候,城守們只能先將林中人遷徙而來,對兩族衝突不管不問,最後讓諾曼村民自己受不了了主動要求遷徙。
不知情的外鄉人會覺得賞心悅目,本地人卻只敢急匆匆穿過,不敢扭頭看這些花叢一眼。
許多新移民自己也非常不滿:「咱們都護府打了勝仗,反倒讓諾曼小兒去城內享樂!我們卻還要苦苦耙田!若是田園豐美就算了,這裏就是個爛攤子,都護喜歡唐人,都護府的狗官卻袒護外族。」
「拆城堡。」備官說:「他們覺得拆城堡的錢,應該長史府出。」
長史府在這些人看來,不過是一群好說話的官員,但是都護不一樣。
許多諾曼農夫覺得唐人言而無信:當初許諾他們繳納糧食就好,現在卻又要讓他們滾開。
兩個備官走上前來彙報。
諾曼人留下來的城堡多半年久失修,將這些城堡修復,也需要花許多錢。
普通的唐人會如數家珍,將外族人分成簡單的「好人」或者「壞人」。
比如南郡都尉府修築在臨湖以西,此地被人稱為南府軍;
南府軍和懷遠軍,聽起來都是森嚴肅殺的地名,可是進入其中,卻會看見遍地都是大肚的新婦或者抱著嬰兒的女眷。
有一名唐軍吏員將一塊木牌豎在了唐男們每天報備時的畢竟之路上。
指望唐人尊重領主的權利,還不如指望諾曼皇帝自行解散帝國。
可是想到都護,這些人便立刻泄氣。
臨湖城瞬間沸騰起來。
「是。」備官點頭,隨後說起了最無關緊要的一件事情:「古河人索要鐵匠、石匠,另外索求鐵釺、大車、牲畜。」
到了現在,烏蘇拉人在沿海的圍困越來越力不從心,大量的居民被城守們遷出了村落,讓他們前往臨湖城來充實人口、恢復生產和貿易。
烏蘇拉人的海寇逐漸消弭后,各個城鎮,也重新執行起了嚴格的遷徙令。
蒯梓抬起了頭:「羅斯哪有唐——此人先不殺,帶到臨湖城問話。」
拆除城堡,就好像逼著他們不|穿衣服在大街上跳舞一樣。
唐人再次遷徙諾曼人的時候,會遇到非常多的抵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