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畫

作者:名和行年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二信人之友 第八章 執熱願涼

第二卷 二信人之友

第八章 執熱願涼

在與山本洋三郎又一次在茶屋「漣」會面,並向他解明「小間倫次為什麼能拿到如此高額的賠償」之後,他怏怏不樂,我們也對此無能為力。又過得一會,天色將暗,我們也只好彼此告辭。因為與山本洋三郎的會面,我這個周末也幾乎全部耽誤,沒能買菜做飯,家裡的冰箱已經一片全空。於是,我只好安排在沿路的餐館解決晚餐,再到便利店買些食材回去。
儘管他聲音壓得很低,但視力不怎麼好的我卻憑補拙般的靈敏聽覺所發現。當然,沉迷美食的胖中年和沉迷拍照恩愛的情侶渾如不覺。如果是他們這些外人聽來,肯定會奇怪——這中年人這麼點單,和直接點時蔬配菜的蓋飯有什麼區別嗎?但我卻知曉這人話中自有名堂,他不可能繞這個彎子只為點時蔬配菜。這個名堂就是我所發現的「規律」——蔬菜配菜的雞肉蓋飯雞肉少。看來他也知道這個規律,所以用這個手段來暗示店方,讓他做一份蔬菜配菜的蓋飯,但雞肉要放蘑菇配菜那樣的量。
在一切都合理合法的條件下,我著實想不出還有什麼能夠去質疑山本弘齋。儘管山本洋三郎一再請託,並且不斷暗示我父親「願意把那幅『價值一千二百萬』的畫作相贈」,但現在無論是山本,還是我家,都對此束手無策。
不多時,蘑菇配菜的雞肉蓋飯端了上來。剛出鍋的湯汁還有少許的沸騰,熱氣更是一縷縷扶搖直上。我有些貓舌的食癖,不敢這樣趁熱便吃,只好先去盛了一碗米飯一齊擺在桌上,然後開始欣賞一陣這一品飯食:直接接觸桌面的是一個大粗陶盤,陶質隔熱,這樣才能讓店主人把砂鍋端出廚房送到我的桌上;盤子上是砂鍋,通體烏黑,在店堂的燈光下有著灰色的反光;砂鍋里是我的晚餐,在高溫和烹調之下濃香四溢;若干湯水被沸騰濺到了砂鍋表面,點滴和圖書之間更加誘人。
這家專營雞肉蓋飯的小飯店口味相對於一般店家要更重一些,我感覺甚至是往「黃燜雞米飯」這個本源的方向回歸了若干。我作為吃慣了海鮮的霞浦人,這般重鹽、重醬油,又能囑咐廚師是否調得甚辣的菜式很對我的胃口。不同大小的砂鍋對應不同的菜式分量,我比較反感浪費,所以每次都是點一個小鍋的分量,配上一碗米飯,堪堪夠我吃完。奈惠帶我來吃過兩次之後,我甚至還會不約上奈惠,就這麼自己從家裡出來,到這裏時不時露個臉。在我把幾種配菜的選擇都試過幾次之後,我也算總結出了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似乎能讓我得到更多的「實惠」:
但這些問題終究不如思考「為什麼蔬菜配的雞肉反而更少」那個問題來得有價值。在我等待面前的飯菜稍涼的時候,又有幾批客人進店,分別點了各種口味的雞肉蓋飯。我又藉此機會觀察了各自的選擇,也沒發現什麼異常。比如一位身材健碩的中年人點了大鍋並加量的雞蛋配菜,剛上飯桌就大快朵頤;一對青年情侶點了兩份小鍋蔬菜配菜,在上菜之後女方就掏出手機一頓猛拍。
有念及此,我抬頭一看,正好看見一家小飯店。這個飯店設在我家到茶屋「漣」的路上,我也被奈惠帶來體驗過兩次。這個小飯店不炒菜,只做主營的一味砂鍋燉雞配不限量的米飯。這種菜在唐土用比較多的油,燒過之後砂鍋里的雞肉顯出金黃的油光,故命名為「黃燜雞米飯」。在這個國度,廚師們將黃燜雞做了些改動:用的油少了,但多加了許多配菜,並且配菜還能有許多款式選擇。我們把這道菜式叫做「雞肉蓋飯」,並且其中一味同時加入雞肉和雞蛋的蓋飯,還特地命名為「親子丼」。
看一看店方提供的配菜款式:雞蛋、筍片、香菇、m.hetubook.com.com時蔬,除了時蔬都是重油、重口味,倒是往唐土「黃燜雞」的方向進行回歸。可以想象,若是在遍嘗所有口味之後,還能選擇這家店做主顧的,定然也是偏好重口味的人,比如那位胖中年和職場新人。偏好重口味的人的飯量在全人群中也大多落在偏大的範圍。店家有鑒於此,才會在重口味配菜中放足量的雞肉。這個胖中年和我一樣,都是察覺了店家宰客的規律後有意地避開了時蔬配菜,而這位職場新人,則是有意想吃點時蔬,所以才特地暗示店老闆需要加量。但店老闆雖然領會了意圖,但還是不肯給足雞肉分量,這便顯示出,店家對「選擇時蔬配菜」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有反應的。
但這聯繫具體是怎樣構建的,我現在還依然捉摸不透。
我的猜測是這樣的:不同配菜雞肉的差距,既然從成本角度找不出合理的解釋,並且店方顯然不願意在蔬菜配菜的蓋飯中添加足量的雞肉,那就只能是「店方刻意為之」。說明白點,就是店方刻意宰客,對同分量的每一份雞肉蓋飯,時蔬配菜就是要比蘑菇、雞蛋等配菜賺得多。
我點了點頭,明白了店方的用意,接下來只需要若干證明。我面前這一份雞肉蓋飯上得甚早,現在已經漸冷,正是我喜歡的溫度。實證也需要一點時間,於是我便不緊不慢地吃起了飯,同時密切關注著店堂里其他食客的動向。在我吃到一小半時,那個職場新人便已將一碗壓得密實的飯吃完,又起身去盛了一份;在我吃到一大半時,那對青年情侶已經吃完離場,桌上留下的砂鍋顯然還剩了不少菜色;在我堪堪吃完的時候,胖中年和職場新人也差不多吃完,我們三人差不多同時起身離場,各人的砂鍋中也都沒剩下什麼東西,那位職場新人甚至連湯汁都基本用在拌飯上,砂鍋的黑色鍋底都清https://m•hetubook•com•com晰可見。從結果來說,我基本得到了想要的實證,算是還比較滿意。
「是啊,各種口味,同樣的鍋都是一個價。」
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呢?我們或許可以從與我同時在店內進食的幾位顧客身上找到一些例證。連我在內,同時在店裡進食的食客是四撥、五人,彼此的進食習慣和目的各不相同。其中最特殊的自然是那一對青年情侶,他們在離席時,桌上還浪費了不少的分量。這便是店家不願意在蔬菜配菜的蓋飯中加太多雞肉的原因——大部分選擇蔬菜配菜的人,都不會將一份蓋飯整個吃完,而店家顯然就在用這種方法進一步降低自己的成本。
「老闆,各種款式都是一個價位嗎?」
我心下有些納悶:按經營成本來算,每一份雞肉蓋飯,其他成分都是等同的,區別只有配菜和雞肉的多少。各種配菜款式我都嘗試過,按砂鍋里的分量算,蘑菇加更多雞肉的成本顯然高出了時蔬加更少雞肉的成本。兩種菜色在灶上燒烤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因為最需要時間的是雞肉),米飯又是不限量供應,所以成本的差距就只有配菜和雞肉。
青年情侶的女方,是一個拍照黨,食物上桌后都要進行拍攝,這樣的心性更是無法讓我將她的飲食習慣套在「盡飽而食」的本衷上。換句話講,她更像一個過分注重身材,無時無刻都在考慮熱量攝入等所謂養生訣竅的人。這家菜色口味重、米飯無限量供應的小飯店,很顯然是面向放開吃的食客們的。注重身材的人,更應當是隨著戀人來到這裏嘗鮮,選擇了最利於消化的配菜時蔬,並且雞肉也剩了大半,正印證了這個形象。店家也吃准了選擇時蔬配菜的人要麼是第一次來,要麼是注重身形的人,最後端出的分量就是實打實的比其他配菜少了若干。因為他們基本可以肯定,就算是這暗地裡https://www.hetubook•com•com已經減了量的一份時蔬配菜蓋飯,食客大多也還是要浪費的。
搖頭,定然是表示否定,說明這位職場新人的砂鍋里,雞肉的數量依然低於他的預期,預期自然是蘑菇配菜蓋飯的雞肉數量。而他又沒趁盛飯時向店家進一步交涉,說明店家自也精明,明白對方繞彎說話的意思,的確多加了若干雞肉,卻又沒達到蘑菇配菜蓋飯的水準。
既然店家會對「選擇時蔬配菜」本身就作出反應,那麼乾脆取消這個配菜款式好了,為什麼還要保留一個看起來顯得清淡一些的時蔬口味呢?這自然是為了招徠新顧客,以及為口味並不是那麼重的顧客所保留的項目。話又說回來,明知這家店只經營雞肉蓋飯這一道重口味的菜式,又希望不那麼重的口味,出於這樣的考慮才會在熟知其他口味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時蔬配菜,這個心態便能證明,這一批人還是比較注重口味與營養的平衡,不至於敞開肚腹對雞肉蓋飯大快朵頤。
「哦,那我能不能這麼點,我點一份香菇配菜的蓋飯,但麻煩您幫我把香菇換成青菜?」
我有些不太理解,但我既然掌握了這個規律,自然就不願意吃虧。於是,我向店家點了一份小鍋的蘑菇配菜的雞肉蓋飯,同時注意觀察店家的神色。店家有客人上門自然是笑臉相迎,應聲之後便轉身進入后廚製作,我期間觀察不到任何異常的徵兆。
此時又進來一位職場裝束的青年男性,看年齡大約是剛出校門,入職沒幾年的模樣。他也點了一份蓋飯,但他點單的時候,我分明在言語中聽得出一些別樣的意味:
雞肉蓋飯的配菜有各種各樣的款式,比如之前所說的,主要為雞蛋的親子丼,還有蘑菇、時蔬、筍片等多種選擇,價格上並無分別,並且端出來的時候都是一個砂鍋大小。但我在各選擇了若干次之後卻發現,選擇蔬菜的時候,鍋中的雞肉塊hetubook•com•com會少一些,反倒是原料本來更貴一些的香菇、雞蛋配菜,雞肉塊反而會多一些(這也是我在嘗試了時蔬配菜的蓋飯後總感覺「意猶未盡」的感覺才察覺的)。所以,我摸透這個規律之後,每次到店裡總是避開時蔬配菜,而點些分量足、湯頭口味重的蘑菇、筍片配菜,並且我很奇怪,為什麼時蔬配菜成本少、分量少,還這麼跟其他款式的配菜一個價格放在這裏?
確信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便繼續自己的計劃,去便利店購買儲存於冰箱的食材。從這家店出來,到我認為比較合適的便利店尚有一段路程。我隱約感受到了一點靈光,卻又難以捉摸:我在這家雞肉蓋飯店裡所察覺到的,店主的「生意經」,似乎對我現在正思考的,破解山本洋三郎的困局,竟爾有點聯繫?
這分明是挑事了。我更加沒心思現在就動筷子,而是凝神觀察店家接下來的反應。我坐在後廚和前台近處,現在非常便於觀察。然而店家還是一如往常的笑臉答應,回答一聲「好嘞」,便又轉進了后廚,和答應我的點單時渾無二致。不多時,店家又是一個陶盤端出來,放在了落座的新職員面前。這位職員也沒有即刻便開吃,而是如我預想的一樣,先用筷子在砂鍋里撥拉了一陣,這分明是在驗證砂鍋里雞肉的多少了。我格外留意著他的反應:只見他檢點完畢后,搖了搖頭,到底還是拿起碗,到公共的大電飯煲前開始盛飯。電飯煲也擺在前台附近,他在盛飯時,用飯勺將碗中的飯壓得瓷實,說明他這飯量倒也不小。不過這段過程里,他也沒對就站在附近前台的店家表達任何言語或神色上的不悅。
既然保有一定的矜持,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會有所保留,就像那一對青年情侶一樣(當然他們表現得更為突出)。所以,店家就刻意減少了雞肉的用量,以讓他們在進食必要的分量之後,浪費的分量更小一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