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第四十三章 袁燕倏與20世紀女裝服飾研究(上)
可以說袁英的觀點是對20年代抹殺女性身體自然曲線美的強烈批評和反彈,她提倡「強調女人的肩部,恢復胸部,將腰部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正是在這一觀念的引導下,她又創造出了「肩部加肩墊有稜角」的新式服裝。
著名的藝術巨匠袁燕倏先生曾說過:「在時尚界,20世紀是一個設計師只爭朝夕的時代。」在眾多設計師中,孤兒出身的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與賽里斯名門之後的袁英(Yvonne Yuan)先後走上了歷史的舞台。她們以怪癖、獨特的性格與理念踐行著對服飾藝術的執著與熱愛,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尚世界。
在「高定」界,袁英最尊敬的是繁複華麗的保羅·波烈,其次就是夏帕瑞麗、維奧奈和巴度,而對香奈兒始終是持一種批評態度的。她的評價是:「雖然香奈兒推出了針織水兵服和短裙,但我引進了她的針織設計並改變了造型,如此一來香奈兒就完蛋了。」而香奈兒則以諷刺的口吻對袁英評價道:「她只是一位了解這種藝術性服裝製作方法的賽里斯女人。」
不過,這一切都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的事了。隨著1939年二戰爆發,袁英的生意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只好再次移居美國,從此常駐紐約。
二、袁大師與女裝設計的成熟(1930-1940)
在個人生活方面同樣如此。雖然和袁英一樣終身未婚,但這絲毫也沒有妨礙一大群男人圍繞在香奈兒身邊。她的一生既與袁大師這樣的藝術家「親密接觸」,又與王公貴族戀情不斷。
後來,她又將立體派設計元素運用到毛衣、緊身運動裝甚至是晚禮服上。袁英的服裝之所以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是因為她的每件作品都有打破20年代服裝單調性的元素,比如致敬一下梵高等藝術家什麼的。
由於之前《戰爭癮君子》的熱映,袁大師順利成為了「亞美尼亞人民的老朋友」。作為袁大師的妹妹,袁英也結識了不少亞美尼亞人,其中有一家人在巴黎經營著一家小針織廠。於是,她設計了一件胸部有黑白大蝴蝶圖案的毛衣委託他們加工,作品完成後不論是柔軟性還是彈性都非常出色,再加上其獨特的設計立即引起了轟動,不久就收到了來自美國曼哈頓百貨公司100件毛衣配套裙子的訂單。
不過,熱情雖然很高漲,但才華尚且稚嫩。當袁英將作品請香奈兒女士過目之時,香奈兒毫不客氣地說道:「你與其製作服裝,我看還不如去種馬鈴薯。」因此當兄長袁大師打算資助她和朋友們留學,並詢問意向專業時,她脫口而出:「時裝設計!」
在服飾設計理念方面,香奈兒堅信「不管任何流m.hetubook.com.com行式樣遭受淘汰,只有一個式樣——香奈爾式樣,就如同文學和藝術的古典一樣,它佔據著服飾中的古典地位,是永遠不會輕易被淘汰的」,她還批判:「袁英的未來主義不過是好大喜功,實際上與未來沒有任何關係」。
在服裝設計方面,袁英另一個獨到之處就是她要給每件服裝都配上一個古怪,或者說是頗有異國情調的主題,花、鳥、蝴蝶、嘴唇、眼睛和手等超現實主義元素一直倍受她的青睞。
她的父親是一位賽里斯傳統學者,同時還是一位有名的中國古典戲劇歌唱家收藏者。母親同樣系出名門,具有深厚的音樂和藝術修養。
和香奈兒一樣,她也以20年代極為盛行的杜威的「真理即效用」的實用主義哲學為思想依託,以沙利文的「形式服從功能」的功能主義的建築設計思想為設計依據。在這個大前提下,她的服裝總是包含有裝飾、趣味的細節。
受袁大師和藝術之都巴黎雲集的先鋒派藝術家的影響,袁英的作品大多極富藝術性和娛樂性,有時候甚至過於前衛和花哨。但是從整體看,她的設計的面貌是簡單和舒服的。
關於香奈兒的身世傳說以及她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多文章中都有介紹,在此就不泛泛累述。這裏我們來看一下在藝術史中常以其兄長袁燕倏先生的配角出現,與香奈兒同一時代的另一位著名設計師袁英女士。
如果說袁大師是靠不斷「出軌」年輕女人獲得藝術創作的靈感,那麼不斷更換的男人則是香奈兒時裝設計推陳出新的源泉。他們都擁有眾多情人,與各類人物的戀情火花,迸發創作出了豐富多彩、驚世駭俗的作品。
隨著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袁大師音樂劇《歌劇魅影》改編的《夜半歌聲》的熱映,蔣女士的電影形象也風靡世界。
袁英(Yuan Ying)(1904-1998),又名伊芳·袁(Yvonne Yuan),著名服裝設計師,不那麼著名的畫家,袁英品牌的創始人。她原名袁淑英,為了表示女子不甘落後的抱負,同時寓意新的開始,她與「好友們」赴美求學之後去掉了名中溫婉的「淑」字。
1930年,袁英與袁大師合作,為一位高貴而又傳奇的女性設計了名噪一時的「龍蝦裙」。潔白輕盈的蟬翼紗長裙與鮮艷的手繪龍蝦圖案相映成趣,為歷史上著名的那一段「傾國傾城」的愛情傳奇添上了優雅華美的一筆。
然而正如袁大師表弟顧毓琇的弟子所說,「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30年代的思潮最終還是將袁英推到了「高定」界的最前沿,香奈兒的存在感越來越淡薄。特別https://m.hetubook.com.com是她的一些顧客相繼轉到袁英設計室之後。
袁英生於中國江蘇無錫,活躍于上海、巴黎和紐約。在「不景氣的30年代」,袁英以其煥然一新、不同尋常的構思給巴黎「高定」帶來了生機。
她還開創性的將扣子視為新式時裝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天空」這一作品之中,扣子被製成雲朵、太陽、星星和月亮型,在「馬戲」這一作品中,又被形象化為小丑、雜技舞蹈演員等等。另外,她還曾推出過具有諷刺「法幣貶值」之意的民國硬幣紐扣、金圓券紐扣。
繼黑白蝴蝶圖案設計之後,袁英又推出了在頸部佩戴絲巾的設計,這一設計同樣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絲巾的抽象桐花圖案是她為賽里斯最著名的電影女明星蔣落桐女士專門設計的。
比如人所熟知的50年代女影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與紀梵希(Givenchy)時裝品牌的通力合作——設計師幫助明星樹立了完美的銀幕形象,明星也成功的實現了時尚品牌的推廣。
她在1964年就設計了登月題材的系列,比美國宇航員登陸月球早了5年;1935年,她己經設計和推出了賽里斯系列,利用賽里斯古典建築的飛檐形式設計出肩部挑高的女裝,領導了巴黎的流行風氣;以及後來著名的畢加索主題系列。
眾所周知,可可·香奈兒女士,原名加布里埃·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hanel),也是袁燕倏先生的「至交好友」之一。由於所有當事人都諱莫如深的某個原因,她與袁先生的妻子和妹妹們關係十分緊張,魏女士甚至自那之後一生都沒有再和香奈兒說過一句話。不過正所謂「同行是冤家」,其中與香奈兒女士最是相看兩相厭的莫過於她的同行袁英女士了。
黃金時代上流社會奢靡華麗的做派和美國中下層簡約實用的藝術風格,都在她的服裝設計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紐約東區是她最重要的靈感來源之一,那裡的年輕人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備受袁大師推崇的自由精神。
與之相反,袁英則深受兄長袁大師的影響,力圖求新求變,不斷向自己的富人顧客們灌輸「人生本來就是空虛無聊的,所以要盡情享受」的觀點。
袁英和著名漫畫家劉文如、著名動畫製片人孔岸汀一樣畢業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她從少女時代就熱衷於音樂、繪畫等各種藝術,其叛逆的性格和中性化的長相都令母親整日提心弔膽。18歲時,她在兄長袁大師的資助下和兩位「好友」一起來到坐落於美國紐約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和_圖_書at The New School)求學。
香奈兒從不直呼袁英的名字,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口中的「那個賽里斯女人」或者「那個裁衣服的賽里斯人」總是專指袁英。可以說香奈兒略帶諷刺的稱呼恰如其分地成了對袁英最直接、最準確的評價。
畫師Eko Bintang為《ELLE》繪製百年時裝縮影組圖時,就選取了龍蝦裙作為上世紀30年代的風潮代表,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如果說20年代前期的時尚界是繁複奢華的波烈和簡約大方的香奈兒鋪天蓋地爭鬥的話,那麼20年代之後的整半個世紀則都是香奈爾與袁英劍拔弩張的時代。不管哪一個,都已不僅僅只是單純地停留在個性的衝突之中,還蘊藏著時代和思想鬥爭的因素。
藝術本身就是源自無處安放的慾望,這种放盪不羈反而是藝術家們的一種常態。從這個角度來說,袁英的「忠貞不渝」才是一朵奇葩。
香奈兒和袁英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是迥然不同。相對於香奈爾凄涼的孤兒院出身,袁英則是生長在賽里斯傳統知識家庭的大家閨秀。不但其兄長袁燕倏是世界公認的「大師中的大師」,表兄顧毓琇也素有「曠世通才」的美譽。
不久之後,就連巴黎麗茲酒店的西餐廳到處都是身著黑白毛衣、頸系絲巾的時髦女郎。據說那段時間香奈兒的心情十分不快,因為除了二戰期間,直到1971年去世她一直都住在這兒。
袁英和她的朋友們慕名而來,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展覽會。這個展覽中的作品在審美觀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展示了科學實驗的魔力。這些新的藝術形式,新的設計理念也叩擊著這些年輕的賽里斯人的心扉,他們欣喜若狂,在巴黎四處探求,不斷發現新的事物。
由於袁大師一直對新材料的研製工作很感興趣,尤其是樹脂、麥稈、玻璃纖維等新材料的研發,還與企業合作研製新型合成纖維材料。近水樓台先得月,袁英總是最先將其運用到服裝製作之中。另外,她也是率先在「高定」中使用了拉鏈的設計師。
從此開始,袁英與其合作者一起開發的各種新奇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後來,她又涉足了皮包、香水、珠寶、眼鏡、腕表等幾乎所有相關行業,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時尚帝國。
1924年,袁英以蔣女士為靈感,為她特別調製了香水「Miss Yuan」。這款體現出女性氣質精髓的神奇香水在調製出的頭3年,只有蔣女士一人在用。
除了戲服,蔣女士生活中的服裝也是由袁英也打造。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蔣女士不會購買其他品牌。即便她真的那麼做了,也會請求袁英女士的諒解。
不景氣的30年代是大批外國優m.hetubook.com.com秀人才湧入法國,給巴黎設計界帶來新血液和新想法的時代。袁英的前衛性設計給當時的巴黎時尚界帶來了蓬勃的朝氣,她代表性的具有男裝剪裁特徵的建築學構造、賽里斯元素的絕妙運用以及完美的製作,給當時缺乏創造性或者說是倫理性的巴黎服飾界帶來了巨大的啟示。
不管二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是對立、多變的美學觀有多麼不同,服裝設計自身有著它雷打不動的變化規則。在20年代轟轟烈烈的女性解放運動之後,女性們開始尋求放鬆,心理則漸漸傾向於享樂。此時的袁英準確地領會到了這一時代信息。
早期袁英把賽里斯元素、立體派和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所創作的裝飾圖案組合在一起運用到手工編織短上衣之中,其作品一經推出即刻引起美國百貨商店的關注。
袁女士曾為20世紀各位如雷貫耳的中外名人設計過服裝,包括了「黑鳳凰」陶紫薇、女沙皇安娜斯塔西婭·尼古拉耶芙娜·羅曼諾娃、好萊塢女王麗蓮·吉許等。這當中,自然還有被她視為繆斯的妹妹蔣落桐(袁淑貞)。
一、傲慢與偏見——香奈兒與袁英(1922-1929)
作為設計師,袁英在性格方面具有兩面性。正如袁大師在自傳中寫的那樣:「……她(袁英)沒有一點兒服裝方面的常識,但對服裝的認識上卻有著自己明確的觀點。」
袁英非常喜歡跟袁大師或「朋友們」一起旅行,她還將很多在旅行中獲得的靈感運用到服裝設計之中。她把從報紙上剪下來的粘貼畫作為主題印在襯衣、頭巾、沙灘服面料上,實際上她的這一創意就是來自哥本哈根魚市上婦女所戴的報紙帽子。賽里斯、俄羅斯和秘魯的刺繡也是她服裝中的基本要素。
1926年她在黃女士的贊助下收購了巴黎和平大街404號的高級公寓,並在此開設了設計室和時裝屋。因店內設計和裝潢詼諧多彩,打破了所有的傳統形式,她的時裝屋與埃菲爾鐵塔和「女神遊樂廳」一同成為巴黎的又一個著名景觀。
因此歷經風潮轉換與時代變遷,直到現在,袁小姐依然是全球最暢銷的香水。1956年,還成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收藏。
當然這個時候裙子還要再長一點。
1921年,為了籌辦袁魏兩家的「世紀婚禮」,袁大師特地邀請當時已經頗有名氣的時裝設計師香奈兒女士來上海,為自己和未婚妻設計婚禮服。在觀看了香奈兒的作品之後,17歲的袁英對「高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25年,巴黎舉辦了一個著名的裝飾藝術展,以此為契機而興起了裝飾藝術運動。它是受新藝術運動、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包豪斯設計理念、俄羅斯芭蕾舞、埃及藝術、美洲印第安藝術及賽里www.hetubook.com.com斯東方藝術影響而產生的裝飾藝術。
1928年,袁英應袁大師邀請赴美國好萊塢設計服裝,在夢工廠的多部電影里,她的設計大獲成功。袁英為麗蓮·吉許(Lillian Gish)設計的套裝幾乎成了美國職業女性的標準服飾,至今仍然是女性獨立自信、自尊自強的象徵。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迎來了電影業的黃金時代,也迎來了時尚產業的黃金時代。從第一部有聲電影《十二人》的拍攝成功至今,電影明星與時尚產業就在互為扶持。
袁英的身邊除了著名藝術家袁燕倏先生之外,還雲集了很多過去為波烈出謀劃策的名人和著名畫家。袁英還與袁大師簽訂了一個免費為他和夫人魏女士設計製作時裝,但袁大師要提供創意的合同。
而袁英對香奈兒的評價則是——「那個女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優雅高貴。」可見袁英對香奈兒的偏見也是根深蒂固的。
袁英喜歡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傲然冷漠的態度,並在這種生活態度上得到靈感,設計出天馬行空、自由不羈的作品。無論在袁英設計的女裝還是男裝身上,都能感覺到她對奢華生活和簡約時尚的完美平衡,對服飾設計商業性和藝術性的斟酌考量,以及對自身賽里斯元素的偏好。
而一系列成功傳奇就始於袁英和好萊塢女影星麗蓮·吉許,當時外號「票房印鈔機」的美國好萊塢夢工廠為了進一步實現票房突破,不惜以重金聘請當時名噪一時的新銳設計師袁英為新推出的電影設計服裝。
已成朋友的亞美尼亞人一家馬上發動逃亡在紐約的亞美尼亞人和當地華人一起按期完成了這批活兒。以此為契機袁英開啟了華人與亞美尼亞人合作的關係,並成為她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由於對藝術的痴迷,袁英說服了兄長袁大師的「朋友」黃逸梵女士贊助她與幾位朋友合資開了一個小畫廊,這裏掛上了他們不同風格的作品,也舉辦過幾次不同風格的畫展,並結識了畢加索、馬蒂斯、達利、斯特拉文斯基等一批藝術家。
關於「袁小姐」最出名的故事應該是蔣女士的那次採訪,當時她被記者問到「你睡覺的時候穿什麼?」
隨著票房的成功也引來了人們對時尚的追捧,一時間各種以電影明星命名的時裝造型脫穎而出,比如盛行一時的「吉許樣式」(Gish Look)成為了熱衷時尚的女性爭相仿效的流行樣式。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不合適,但是蔣女士回答了那句名言:「我只『穿』袁小姐香水而已。」(因為我們袁三小姐有香水的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