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作者:千里江風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馳騁并州,兵出河東 第10章 二十首功

第三卷 馳騁并州,兵出河東

第10章 二十首功

衛覬到底也只有二十二歲,前來找喬琰借兵的時候就言辭鎮定,表現出的是世家大族的得體,卻也不免有些年輕人飛揚跳脫的心緒,要不是這會兒趙雲將張楊給喊走去安排領軍事宜,他非得跟對方掰扯清楚這幾個字。
在這黎明時分,他們這一行人便朝著眼前的肥肉餓虎撲食而來!
李樂固然有吞併他勢力的想法,卻也知道在此時楊奉所為並無不妥、而他又還手中無糧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不能提早發動。
他分撥給李樂和韓暹二人,由他胞弟楊達所領的兵卒也同樣是八百人,加上他們兩位原本就帶上了各自所屬的半數,加起來足有兩千餘人。
除非——
這誠然是個對列侯的敬稱,可方今之時,能得下屬以這般方式稱呼的又有幾人?
奈何這些人現在覺得一個人頭三十石的獎勵比較香一點。
但顯然他的這個理由並不能說服其他人。
為首的還是七八十人的騎兵隊伍。
在場的兵卒中大多出自黑山賊,這三年間的糧食收成大多是他們經手過的,褚燕出并州兌換米糧的事情雖然隱秘,但光是他們看到的那些,就足可以支撐起這筆軍功開銷了,故而不必存疑。
那衛氏的塢堡再如何因為上下一心而堅不可破,也顯然不可能抗衡住這樣的合圍,若是選了個對方來不及布防的時間進攻,豈不正是個速勝之戰。
他也毫不懷疑,即便是河東衛氏聲稱什麼能給出對方更高的籌碼,也絕不會比喬琰在此時所定下的制度更有誘惑力。
以兩千人合圍,只要行動夠快,說不定兩日之後他們就能載著那衛氏塢堡之中財富而回。
可徐晃在自己手下許久,他也不是不知道對方的本事,難保對方的判斷就是對的。
這正是他們所商定的進攻信號!
「這小子……」想到他投奔而來時候被徐晃攔截在營寨之外的情形,李樂忍不住啐了一口。
但非要說起來,樂平還真不必擔心這種炫富會造成什麼被人盯上的後果,反而是現在那些個黑山賊和圖書都已經成了此地的忠實擁躉,白波賊被她逼到了抱團群居的狀態。
這七八十人的作用足可以媲美數百人的隊伍!
「什麼叫一貫如此?」張楊回問道。
直到在場幾人敲定了襲掠衛氏的目標,由李樂和韓暹率領部從作為主力,楊奉出一隊人作為支援,相繼離開了這議事之處后,他這才聽到楊奉說道:「你可知道我為何要阻攔你?」
「再者說來,樂平米糧充足,此三十石非彼三十石——」
但在他被喬琰送出這平周城外大營的時候,衛覬可以確認,這千人的人選已經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可,或者說,即便是留守的諸位將士也相信,自己並不會錯過建立功業的機會。
他連忙回道:「楊兄這說的是哪裡話,我只是希望楊兄時常懷有戒備之心而已。」
故而他們下山直奔河津而來的時候,這兩位統帥滿腦子都是自己暢想的美好前景,壓根沒理會在跟徐晃部從分開之時對方再一次做出的提醒。
騎兵啊!
但偏偏她只提了需要衛氏支出這千人行軍的米糧,也只需要衛氏再提供幾個能負責教化的人選,這並不是個太過苛刻的要求,又讓衛覬覺得,可能自己只是想多了。
徐晃此前便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果斷回道:「吉縣趙氏。」
但順著先前那屈辱情況,他又未嘗沒有從中得到點經驗教訓。
張楊這坦然的炫富讓衛覬不由哽住了一瞬。
君侯,雖為侯亦有君之相。
戲志才擺了擺手,「說好事也算,但這麼說又並不合適。」
徐晃倒是沒想到衛氏會如此果斷地跟喬琰借兵,他想的也不過是以衛氏士族名門的身份,若是不能速克,是否會將司隸校尉的人手引來。
抱著這種試一試也無妨的想法,即便在這一路取衛氏、一路取趙氏的出兵之時,李樂不無陰陽怪氣意味地說他既這般支持徐晃的想法,不如將自己的位置也讓給對方算了的時候,他也只是回道:「難道我未曾支持二位的想法?」
衛覬雖然沒體驗和_圖_書過這等底層百姓的困苦,卻因親見過三輔蝗災之下畝稅不減而造成的離亂,不難理解這等想法。
但他話說到一半又覺得,可別離間計沒成,反而先將自己給賠進去了,又當即訕笑道:「不過楊兄統兵之才遠在我上,心中自然有數,我不該多言的。」
但眼見楊奉示意他先別在此時開口,他又暫時按捺住了自己幾乎脫口的話。
只是在此時還有其他勢力在側的時候,這種聽起來更冒險的決定顯然不適合說出來。
徐晃能說出讓楊奉自行決斷是否收容這幾方的話,其實也明白這道理,但明白是一回事,本著作戰的效率要說出實情來便是另一回事。
這可不像是戲志才平日里的表現。
因這一戰乃是平地迎戰追擊,喬琰毫不猶豫地選定了趙云為主,張楊為輔的統帥人選。
他朝著楊奉拱了拱手說道:「請渠帥給我八百人,我徑去取趙氏,必為渠帥再奪一批米糧回來。」
衛覬強壓下了心中此時的驚駭之情,在朝著喬琰望去的時候,正見這玄衣赤氅的少女站定於坡前,于這聲浪之中也自有巋然不動之態。
他收回思緒便聽到張楊回道:「這事有什麼不尋常的?君侯千金一諾,我等皆相信她所說的話,樂平也出得起這獎勵。」
斬首一人或者俘虜一人的獎勵面前,人人都想拼一個「錢途」出來。
三千,或者說是可能比三千更多的人一道出聲的時候,這種「我等願往」的聲音,便混雜成了一種不甚分明的高亢混響,唯獨從中穎脫,顯得異常清晰的正是那「君侯」二字!
「我覺得不妥,」徐晃聞聽此番幾位白波帥聚集在一起,有人先提出了這個攻伐目標,並沒有因為其他人的一致好評而覺得可行,而是說道:「衛氏遣退了部分門客,留在塢堡之內的必定為心向衛氏之人。」
這反正也是馬上要在樂平實行的東西,就算戲志才想要瞞著郭嘉大概也瞞不住,他乾脆將信遞了過去。
前方的衛氏鐵壁之前,完全是一片https://m.hetubook.com•com最適合騎兵衝撞的環境。
「就是,她並不需要真將這每人三十五石的獎勵擺在面前,也能讓麾下兵卒相信自己能夠得到這一戰功獎勵,在這等需要鼓舞士氣的時候,恰到好處地將規章制度劃定個明白,也能……」
這于河東發展了四五代之久,以儒學經傳起家的衛氏,在李樂和韓暹這等不識文墨的人看來,可沒有什麼凜然不可侵的地位可言,只覺對方是空有財富而沒有庇護自己本事的稚童而已。
趙雲面沉如水,提槍指向了前方的白波賊,緩緩壓下了槍尖。
差不離便在這河津一帶交戰發起的時候,喬琰對作戰中士卒的獎勵、以及戰死的補償措施,以信函的方式抵達了程立和戲志才的手中。
他朝著戲志才看去,問道:「你以一州之牧期許喬侯,可州牧……當真需要籌謀而定到這一步?」
然而正當他們撲到塢堡之下,意圖發起攀登的時候,這先前還看起來守備疏漏的塢堡上,竟忽然傾倒下了數十桶滾水,而後牆頭之上一時間亂石飛矢齊作。
見戲志才接信閱讀後臉色忽變,又旋即信紙一合,朗笑了三聲,正坐在他對面品酒的郭嘉不由問道:「有好事發生了?」
「盛名之下無虛士啊……」這是在先前見到喬琰的時候,衛覬就已經在心中發出過的感慨,現在也不免將其喃喃出聲。
他是被喬琰在接近日出的時候打了個措手不及的,那他又能不能也選擇這個時間進攻衛氏呢?
但他們能嗎?
郭嘉逐字逐句地看過去,還未看到末尾就已大略猜齣戲志才為何會有此等表現,他的臉色更是難得比之尋常凝重了不少。
他剛想到這裏忽然又聽張楊說道:「說起來你這名字取得好啊,又是雞又是魚的,聽著就是個富貴樣,樂平都不能頓頓這麼吃。」
他確實不算喜怒不形於色的那一類,但也很少是以這般放曠舒暢之態而笑。
這好一通防守反擊,看得李樂和韓暹二人咬牙切齒,以至於他們在慶幸於自www.hetubook.com.com己並未選擇去當先登之人的情緒中,竟未曾留意到,此時他們的身後已經出現了一支繞行而來截斷後路的隊伍。
又因趙雲正在下達對將士的指令,故而被衛覬搭話的也就成了張楊。
大約不是親眼看到這一幕的人很難意識到,這並不只是什麼人為財死的利益誘惑,而在其外還摻雜著一種近乎士為知己者死的號召力。
他的目標是河東衛氏的錢財!
他這話說得坦蕩。
八百人?
在這種鐵蹄脅迫的驅策下,這些個白波賊能夠忽然背生雙翅,直接飛到那塢壁之內去。
「這意味著衛氏不可速勝,倘若被其嚴防死守,難保是否會有外援前來。」
他們劫掠糧食的最優選正是河東。
以他如今從人數上對李樂和韓暹的優勢,便是少了這八百人也未嘗不可,但徐晃的攻趙氏想法如若可成,卻無疑能再給他增添一助力。
這等強烈的信念感讓衛覬一時覺得自己找上喬琰來借兵,好像是個太過危險的舉動。
他本是為了確保喬琰並不會在這個允諾於他的事上變卦,也為了便於給這隨同他前去除賊的士卒指路,誰知道竟會看到這樣的一幕。
楊奉心中嘀咕了一下,最終還是同意了徐晃的想法。
喬琰只有十三歲而已。
這種號召力哪怕是出現在二三十歲的人身上,都已經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更何況——
「這又如何?」韓暹語帶不快地問道。
徐晃很想回說,這又不是什麼比大小的遊戲。
李樂的性情稍收斂些,韓暹已又冷哼了聲問道:「那麼以你看來,何處該當作為我等劫掠的目標?」
在前往河東的路上他也忍不住問道:「你們這位喬侯一貫以來都是如此的嗎?」
也能讓選定出的出徵人選做到令人心服口服。
說實話,楊奉自己也覺得,若真如徐晃所說前去攻打趙氏,還真不如對衛氏這等軟腳蝦動手。
好在,不管這位喬侯麾下的副將到底有多讓人頭疼,接下來要頭疼的也絕不會是他,而是那些白波賊。
戲志才說到這裏忽然卡和*圖*書殼了一下,騰得一下站了起來,「且慢,我如今的年俸才只二十首之功?」
戲志纔此時已收起了先前的失態,只輕叩桌案,漫不經心地回道:「州牧有兵權,并州又為胡虜聚集窺伺之地,若將士不為之效死,軍隊不能令行禁止,何止并州難保,更有于羌胡生亂中授首的可能,如今暫成規章制度而已,如何不需?」
他們不僅不能,還很快會知道,這從後方包抄而來的隊伍里,有一部分人在幾天之前還是他們的同伴。
但凡他要的人多一些,楊奉說不定就得猶豫一陣了,偏生徐晃所提出的數量正卡在他的底線上。
「笑話!」這次連李樂都覺得徐晃這話說得著實荒唐,忍不住開口道,「衛氏遣退門客禁閉塢堡后,這些頗有勇力之人就近投了趙氏,如今對方人手比之衛氏有過之而無不及,何況衛氏男兒多為文士,哪似趙氏頗有勇武之名,你竟說前者要比後者難以攻取,到底是何意思!」
這也顯然不是他在發酒瘋,明擺著就是在信中說了什麼要緊事。
柿子也得挑軟的捏,順勢思考下去,最合適的劫掠對象無疑就是衛氏。
何況,協助平定黃巾之亂,主持平定蝗災,到現如今的剿滅白波賊,聽來完全是一脈相承的東西……
趙氏斂財手段蠻橫,並不得鄉里維護,便是戰況驟起,也應當並不會引起麻煩的反撲和報信,對他們來說再合適不過。
那麼以褚燕留守于平周縣,率領四方查探的士卒,也足可以防備可能出現的敵情。
他叫衛覬,表字伯覦,不是雞和魚啊混賬!
可惜河東地界上,起碼衛氏是不可能掌握起這樣的一支隊伍的,也只能靠著喬琰的援助完成此番布防。
他越想越覺得其中可行,跟韓暹商量一番后定下了時間。
正如衛覬在找喬琰借兵的時候所說的那樣,這些白波賊在糧食短缺的現狀面前,因為先前敗退在喬琰手下,加之她扼守于平周,隨時可以強勢出擊——
「……?」衛覬剛生出的那點鬱悶的心情,被這句話給趕跑了個沒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