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海航之路
第01章 元昭四年
而此時的朝鮮地界上則分作馬韓、辰韓、弁韓三方,其中馬韓最強,其中的君主也號稱辰王。
如果說鄴城告破已能代表汝南袁氏真正趨於衰頹,那麼袁紹之死,則是將其再度畫上了一道醒目的分隔號。
昔日曾經用來給公孫度送上一份驚喜的拍竿與鉤爪連橋,在由交州、揚州和徐州打造的大批艦隊中也多有武裝,而船頭重弩更是因船身的日益加固而又增大了一輪射程和威力,就算因火藥易受潮、火炮也尚在研發之中的緣故並未被放在船上,要對付肅慎、沃沮、三韓、百倭之人也足夠了!
「只是,這一路若只是請甘將軍自背後繞行登岸,與我幽州兵馬兩路合擊,又多少有些浪費了這兩年間扶南大艦的興建。」
不過這一戰,因東北地界上的嚴寒和物資調配之事,最終還是沒在元昭三年的尾聲即刻發動,而是放在了次年的開春。
審配調入荊州,協助鍾繇處理荊州事務,只因在九月之末,劉表向朝廷上書請辭,以其年事已高為由意圖告老還鄉,在得到了喬琰的准允后,由鍾繇接掌荊州刺史之位。
再便是對於貴霜的處置。
「應該不會有人誤解成必要以死方能留名吧?」喬琰蒞臨洛陽之時說道,「畢竟,翻越懸度山作戰的士卒中,還是活下來的要比死去之人更多的。」
這一樁樁事宜伴隨著對西域各國國君的侯爵之位封賞,和一道道蓋上了天子印綬的文書,從長安往外送出。
而由段煨和馬岱協助陸苑駐紮在西域境內,將徐榮、張郃和馬超調回涼州境內,陸續開始從涼、並二州往北收復鮮卑所據之地。
正是海航!
薩珊王朝尚未崛起之前,貴霜帝國在中亞與南亞的地位依然超然,其治下佛教文化的衍化也有其歷史之必然,一味將其遵照此前對徐州笮融地上佛國的處置之和圖書法做出破壞,反有過猶不及之嫌。
「這兩方能有這等不臣之念,是因這二方均有退路可言。」
西方小國覺得大雍乃是萬國來朝的大國風範,那些河北世家和已是流放往南邊去的兗州世家又何嘗看不到這一點。
不過在此之前,經由甘寧和呂蒙訓練的海軍還需要經由另外一出考驗。
兩年的時間,足夠經由喬琰栽培起來的年輕人在朝堂和各方州郡之中佔據更加重要的位置,足夠四方百姓先念大雍而不思前朝,也讓他們在重新細算自己手中勢力的時候發覺,他們試圖憑藉著世家聯合來重新謀求什麼東西,簡直是在用雞蛋去碰石頭。
這個人選,喬琰在斟酌了一番后敲定了傅干。
錦帆賊在擁有了這日益壯大的水師和船隊武裝之後,若還不能給這些傢伙以迎頭痛擊,讓他們知道大雍陛下的威名,可對不起他朝著喬琰發出的雄心壯志之言。
以姜唐為首,學習過西域龜茲語、吐火羅語之人,則負責將華夏書籍與文字帶入到這片土地上。
這也將會是海上水師發揮其作用的第一戰!
好在,歸屬於大雍治下的鮮卑,是不可能對大雍出兵做出什麼有效策應的,只因在扶余和鮮卑之間作為隔斷的,便是後世被稱為大興安嶺的存在。
但喬琰也不願看到,通過士卒鮮血生命所換來的貴霜投誠,又會因督轄之鬆懈而在數年後再生變故。
元昭三年的豐收跡象,令她于去歲年末的西域出兵,再非還有令人詬病餘地之事。
「甘將軍,你以為如何?」
扶余和高句麗二方正覺大雍依然將目光放在西域之地和中原內部治理的時候,呂令雎和郭淮便已在張遼坐鎮後方的支援之下分作兩路進取扶余與高句麗,以絲毫未給對方留下喘息之機的雷霆方式直撲其部族王都之所在。
好在,和*圖*書他們總算是完成了任務。
為確保西域的長治久安,開墾棉田、植樹造林和疏浚河道的人手都被陸續調撥動身。
扶余和肅慎,就是現代的黑龍江之地。扶余更為靠近幽州,肅慎則在東面,囊括了沿海群山之地,一路接鄰到海上。
這還當真是個有理有據的借口。
故漢司空袁逢的三個兒子,長子袁基因庇護劉辯而留下舊傷病逝,幼子袁術因豫州之變而喪命于亂軍之中,現在袁紹也在屢屢受挫之中走向了死亡的結局。
西域都護府轄地之內各國臣服,甚至是親自前來長安請求成為附屬,連帶著對貴霜帝國的打擊起到了一擊即中的效果,也令人再看不到什麼從中尋機而起之處。
偏偏就連天時和人事都站在了喬琰的這一邊。
「扶余背靠肅慎,以其為臣屬,肅慎之民人雖不多,卻多有勇力、善射青石之鏃,鏃皆施毒,中人即死,又有乘船寇盜之能,堪稱無視法令綱紀之最。」
「扶余肅慎,共有東北之黑土,糧倉滿盈,人能飽食,更不願對中原俯首稱臣。」
袁紹一死,簡直像是要對他們也宣判死刑。
遭到打擊的于闐和車師後部都是因先有叛逆之舉,是這西域之地的禍亂根源,這才得了這樣的對待。
工部所要負責的可不只是協助於畫院將這塊碑銘給完工,還有將軒轅閣之中的承重重新做出一番調整修繕。
除卻以中原之鼎盛對貴霜王做出震懾之外,是當再長期派遣一方兵馬駐紮在蔥嶺以南山口,或者直接駐紮在貴霜境內,對其做出有效節制的。
呂令雎朝著抵達這遼東議會之地的甘寧說道:「高句麗背靠沃沮,將其納為屬國,兩方之間以蓋馬大山為界,早年間,一旦漢朝駐兵有西進高句麗之意,其國主便往沃沮方向退避,以大山為屏障。此地背山向海,www.hetubook.com.com土地肥美,乃是適合於五穀耕作之地,助長了其獨立在外的野心。」
這不就是順路的事情嗎?
懸度山之路本就不好走,要將其中已然下葬的將士給帶回,對於搜尋屍體之人也將會是一場可能危及生命的挑戰,但代表著這些平民士卒為此戰貢獻的紀念碑,卻已經立在了那處最能代表大雍功勛之地。
正如她在向甘寧介紹之中所說的那樣,這兩方便是心存僥倖心理,以為自己尤有退路可言,這才始終保持著那獨立在外的狀態,只當大雍對於他們縮著腦袋做人就已滿足了,在驟然遭到了這樣一出打擊之後,他們當即一個退往肅慎一個退往沃沮,以圖能憑藉著這方後路來遏制住呂、郭二路兵馬的長驅直入。
樂浪海之中有倭人,分作百余小國,在西漢時期還有入朝獻禮之事。
那些河北世家都要著急上火了。
那也同樣不是依靠著一人一將之功便能達成之事,也必將在大雍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好的處置之法,實為以再割一刀的方式去向陛下為己求情。
可當他們之中的代表抵達長安的時候卻被告知,陛下近來著實是事務繁忙,暫時沒有處理鄴城這邊情況的空余時間。
甘寧回道:「我明白了,呂將軍放心便是。」
要是連與這等與大雍鄰近的海上之國,都沒有拿下的本事,又談何在隨後朝著更遠的方向進行航行,以達成陛下意圖尋訪未知之地和未知之物的目的!
而高句麗的情形與之同樣相似。
她怎麼不忙呢?
沮授則被調往遼東,協助行將啟動的遼東之戰。
樂浪海也就是後世的日本海,但在如今還以幽州樂浪郡毗鄰而得名。
可此時才意識到,這個新崛起的王朝有著有別於初生的實力,身為天子的喬琰也有著支撐門庭說一不二的底氣,儼然已
和圖書是遲了。
不是在王朝的壓迫之下選擇揭竿而起,喊出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其建設添磚加瓦。
「扶余與高句麗看似對遼東,或者說是對我大雍露怯,但有西域各國來朝,依然未見其有正式投誠之意。」呂令雎抱臂而立,臉上閃過了幾分對這兩方不識時務的不滿。「若不將其征討得手,實有悖于陛下對我等之期待。」
這些未曾經由法令教化之地的沿海多有盜匪,但也不看看,他甘寧是從什麼行當起家的。
「其實下一塊碑銘浮雕能是何事也已經不難猜到了。」
與這批技術人員同行的,還有池陽醫學院遵照華佗的邊地醫書栽培起的人手,屆時與左慈、于吉一道,憑藉著醫治當地民眾聚攏民心。
西方小國使臣前來朝見,她需親自接待,以示大雍對各方友鄰的態度如初,並未因己方軍隊強盛就要將其滅國論處。
為了能令那塊石碑立足其中不至坍塌,以馬鈞和黃月英為首的工部諸人可算是傷透了腦筋。
甘寧敏銳地意識到了呂令雎話中的兩個重點。「你說肅慎之民有乘船盜寇之能,沃沮之地背山向海?」
冀州青州經由了喬琰派遣的兩州刺史為期兩年的治理,已越發是一派民生和樂之態,根本無所謂還有沒有河北世家這個群體在這二州境內作為「中流砥柱」。
于禁、曹洪等將領也被趕在開戰前被調到了此地。
也令天下人知曉,就算是最為平凡之人,也未必不能以另一種方式留書史冊。
在八月的尾聲,那尊由喬琰堅持敲定的紀念碑,也在眾人矚目之中送抵了那軒轅閣上。
但他們又怎麼會想到,那支揚帆起航、即將揚名于海上的隊伍,甚至比呂令雎等人還要早一步出發,也已在此時抵達了沃沮和肅慎之間兩山斷口處的海灣之地。
目標正是截斷和_圖_書他們的後路!
甘寧既然要從渤海海岸出發,經由三韓與倭國之間的海峽進入樂浪海的區域,自扶余和高句麗屬國的後方登岸進擊,與自陸上出發的呂令雎形成兩面夾擊之勢,何妨在回師之時,將朝鮮海峽兩岸之地也憑藉著水師戰隊再行一番震懾打擊呢?
身在鄴城囚牢之中的袁紹勉強挺過了將近半年的時間,還是在七月里病逝。
從八月到十月里,天下各州的豐收里,喬琰終於鬆口,對於冀州世家之中現存之人網開一面,以各家單獨分列一筆債務名單,令其在十年內以勞工、出仕抵債,同時單獨設立督查機構,一旦其中有人走出歪門邪道之路私募資財,便對其以更為嚴苛的法令督辦。
乍看起來,扶余和高句麗與遼東各郡都是陸上相連,至多也就是將青州、幽州兵卒經由海路送到幽州的樂浪郡,與遼東方向兩面開戰而已,但實際上的情況可沒有這麼簡單。
元昭三年的西域各國來朝,令人幾乎忘記了同時發生的另一件事。
「以陛下之意,請甘將軍率領水師發兵之後,經由渤海抵達三韓與倭地之間的海峽,進入沃沮、肅慎以東之海域,成功剿滅高句麗與扶余,將東北土地納入大雍治下后,經由原路折返,將樂浪海中百余倭國之地一併奪下,令請三韓之中辰王前往長安一見天子。」
這向海二字在他的口中加了個重音,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呂令雎肯定的答覆,「不錯,向海。」
呂令雎接著說道:「貴霜之戰,孟起將軍與彥明將軍經由懸度山直抵貴霜王都之地,將其自背後斷絕生路,不得不向我大雍臣服,今之扶余與高句麗未嘗不可如此。」
她的目光轉向了東面,露出了幾分期許之色。
冀州刺史徐庶和青州刺史賈詡都宛然是喬琰的鐵杆追隨者,在收攏民心、打壓世家上更是肆無忌憚的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