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海航之路
第02章 綏州之地
在這一刻,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力氣,甘寧三步並作兩步地爬上了主艦的桅杆,朝著遠處望去。
這年頭可沒那麼多對神話傳說和以訛傳訛之事的打假,又遇上了呂令雎和甘寧這兩個混不吝的行動派,他們當即改道,先往那處海島去探索一二。
因那處海島並沒有想象中的遙遠,事實上不過兩日的時間,甘寧等人就已回返山口海灣之地,隨後重新起航,朝著東面而去,並抵達了這處長條狀的海島上。
不能怪他產生什麼聯想,實在是甘寧此刻的表現像極了海寇。
這四部所佔之地,包括那海中未開化島嶼,合併在一處的面積足以堪比大雍二州之地,甚至若是和面積小一些的州郡相比,還尤有過之,那就絕不可能只是將其簡單地歸併在幽州境內。
「陛下有三句話,在這封回應給綏州戰事的書信之中告知於你。」
成功將此地馴服,完成對這片黑土地的治理,才是一出更大的挑戰。
喬琰在這份委任文書中說道,昔日漢武帝能從歸附的匈奴人中抓出一個成為託孤之臣的金日磾,也難保呂令雎不能從這扶余、高句麗、肅慎和沃沮部族之中找出幾個可用之才。
而這四年對於島上的眾人來說,便像是度日如年了。
四月方至,這四方或許可以叫做部落,或許可以叫做國家政權存在的勢力,所有能夠算是實權的人物便已經全部落網,沒有任何一個成功逃遁。
這四年裡,這些身處夷洲的世家子弟無時無刻不在悔恨,他們當年到底是為何非要跟孫策這莽夫作對,甚至是有意對其做出了謀奪其命的舉動,以至於惹來了喬琰這個煞星。
烏桓子民身處漢土,歸附大雍兵馬之中,已與羌人情形無異,鮮卑單于步度根已屢屢將鮮卑子民送于并州務工,又以塞外牛羊為歲貢敬呈天子,亦為臣屬之態。
樂平書院的就讀經歷,或許還不足以將她變成一個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之人,卻足以令她明曉輕重緩急、是非黑白,更知道那些對她而言頗有警醒作用的歷史典故。
這是一片若能利用得宜,在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時代,也能出產供給數百上千萬人吃用的沃土!
在這封從遼東送回的文書中寫道,四方平定后,呂令雎決定請甘寧先往北沃沮以東的海島上一探。
而呂令雎身為此次兵出遼東之戰的總負責,正好比起其餘眾人更有一份威信!
那沃沮人便說,那國中有一口神井,只要往井中看一眼就能夠生下孩子了。
他本以為等他退入肅慎的地界上,尤其是退到那山嶺夾道之地,也就是被後世稱為三江平原的地方便能夠脫身了,卻在此地遭到了甘寧的「歡迎」。
而這一次,他所要做的,不再是順著何方陸地邊界進行航行,而是朝著陛下所說的東方往海洋的深處行去,直到抵達一片足夠廣闊的土地!
此前在北平縣中被擒獲的高順,在此番戰場上被呂令雎安排在了郭淮那一路,以便協助於其突破蓋馬大山的中道攔截,以陷陣營之力衝破其中守備https://m.hetubook.com.com。
就算如今的小冰河期尚未過去,東北地界上的氣溫遠比後世的情況還要冷得多,乍看起來不是那麼適合生存,但在粗陋的耕作環境下,此地的種植產出就能夠確保四部子民的生存,足以證明其土地之中的養分之高。
他們在軍備武裝上更是差了不知多少。
這話說的,便很有喬琰當年討伐鄴城朝廷的作風。
這些人在回返揚州後到底會被做出何種安排,他就不需多加過問了。
這個取名不是在取郡名,而是州名。
更讓她在明明已經平定了揚州的內亂之後,還是做出了將他們流放夷洲的決定。
扶餘國主尉仇台沒有哪一刻會比現在更加後悔,自己為何沒有好好珍惜此前和公孫度做鄰居時候的好日子。但他此時才意識到這一點,也顯然不能改變他行將被吞併領土的敗局。
扶餘國主尉仇台和高句麗山上王同被處死。
呂令雎:「……!」
這個傷腦筋且得罪人的問題喬琰自己才懶得干,讓顧雍他們自行商議去好了。
反正,就像這些吳郡四姓子弟所猜測的那樣,揚州有張昭管理,早已將他們這些人的立足之地給擠佔得差不多了,他們要想重啟基業簡直是難上加難,選出的勢必會是其中的佼佼者,也不妨用來表現出她對這些人的仁慈。
在新朝治下最容易崛起的就是新貴,揚州也絕不會例外。
要這麼說,呂令雎可就不困了。
幽州青州的水軍或許不如甘寧所統帥的這一支能在海上來去自如,但要用來掃平這兩處卻已是足夠了!
若無意外的話,原本在幽州負責屯田之事的田疇會被暫時留在這新成立的綏州境內,也不需呂令雎對此做出什麼不夠專業的指點。
恰好於此刻升至頂空的烈日將海上的霧氣都給驅散了個乾乾淨淨,讓他可以萬分確信,在他面前的那條黑線絕不是他的錯覺。
尤為有意思的是,倘若一國之中只有女子,那要如何繁衍生息呢?
但顯然,最要緊的不是他們無能,而是他們在站定立場這件事上做得屬實糟糕。
他們只知道,那西方的中原大國,不知何故對著他們發起了可怕的入侵之戰!
若按後世的說法,那是位處於北海道島以北的庫頁島。
當然該打!
但還沒等他開口,甘寧就已經先跳了起來,像是看到了什麼救命稻草一般將他給拉到了一邊,問道:「陛下給了什麼回復?」
「不過陛下也真是太看得起我了……」呂令雎又往後看了一句,忍不住覺得有點牙酸。
要說這能否顯示出他這海軍的威風?
她沉思片刻,這才落筆,在紙上寫下了一個字,隨同著批複往遼東的文書一道,送抵了從海島回返的呂令雎手中。
這一等,就是四年。
【綏遠城守白道口,以定鮮卑,綏州之地,北接鮮卑烏桓,內有扶余高句麗者眾,南有三韓,隔海為倭人百國,雖有殺扶余王與山上王以定乾坤之舉,然綏州之民自此為我大雍治下子民,當令其安居樂https://m•hetubook.com.com業,以圖綏集諸部,故而名之。】
喬琰轉了轉手中的筆,頗有幾分苦惱。
而在這封並不算短的文書中還有著另外的一些委任。
四年裡的中原無疑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一面的高句麗國主則是在度過了蓋馬大山後且戰且退,直接退到了呂蒙為其準備的埋伏圈中。
這個目標是不是有點太難實現了姑且不論,總之,將這片土地征服下來,還僅僅是她走出的第一步。
這或許並不是一出因親疏遠近之故而出現的委任。
比如說參与此戰的高順、郭淮、曹洪、于禁各自負責督轄一方,再比如說,對甘寧和呂蒙這支水師的安排。
只怕是沒有的。
說到這個綏字,她的第一反應便是想到由呂布督辦建造而成的白道川綏遠城。
肅慎之民的確如同呂令雎跟甘寧所說的那樣,善射青石之鏃,且鏃皆施毒,可倘若鏃不能破甲,反倒是對方的騎兵來去如風,更有一番遠程騎射的進攻性,他們除了憑藉著岩洞為屏障試圖阻遏攻勢,分散在遼闊的東北平原之上以求晚一步被俘虜,還能有什麼別的花招嗎?
更何況,在這等邊陲之地,便如那海上黑龍嶼乃是母系氏族一般,女將在其中實不必擔心會遭到小覷,完全便是以實力來說話的。
雖有蔡邕這位恩師替他求情,但自他成為夷洲太守的那一刻開始,他便已經做好了自己要在此地滯留十年的準備了。
郭淮:「……」
失望歸失望,好在收穫也不算小,呂令雎還真是有夠實誠地把自己的整套探索流程都給報備到了喬琰的面前,請她給拿下的扶余、高句麗、沃沮、肅慎連帶著那海中島嶼起一名字,以示其為大雍之臣屬。
然扶余、高句麗尤以小國自傲,拒不朝見稱臣,又無邦交之誼,且不能富國保民,令弱水流域之地,每逢寒冬過境,凍死者不可勝數,理當伐之,以大雍律令法典統轄。
歷代帝王之中,有感而孕可都是出開國君主或者賢君的標配,倘若真能有這麼一口神井,將其上報到陛下那裡,也得算是一樁功業。
扶余、高句麗等地的驚變,在方今這等消息傳達滯澀,又有單單大嶺或是樂浪海作為阻隔的情況下,更不可能為三韓與百倭之人所知。
在沃沮之民被俘虜之後,呂令雎問他們,此地有沒有什麼神異之物,比如說,這裏的黑土地看著就很能耕作良種,若是能將某種高產作物給帶回到中原地界,陛下必定要高興一番。
同為這個「綏」字,話中是否有意在表示呂令雎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未明確解說,但呂令雎也暫時無暇顧及此事了。
而這份黑土地的產出,陛下本也沒打算隨意對待,將由大司農派遣出調研團隊先對其做出劃分和計量,並將關中良種以最快速度送達,以求趕在今年還能再種出一輪收成。
但跟隨陛下多年,又有當年位列軒轅閣之功,在這份重任帶給人的震驚過後,她便已思忖起了喬琰的用意。
甘寧此番的海軍作戰www•hetubook.com.com能力,不是喬琰最為看重之事,她在意的是這出外海航行之中的精準著陸。
很顯然,就算這一次沒有了那等鎖定坐標的外掛,這支訓練了兩年時間的海軍依然成功達成了她的目標。
而青州方向的水軍抵達此地,接掌了這片海域后,甘寧想著那後面的兩句話,即刻調撥船隊南下補充物資和船員數目。
若只是如此的話,她既然敢接下那護烏桓中郎將的位置,也自然敢接下綏州刺史的位置!
一想到陛下給出的最後一項安排,甘寧心中的熱血沸騰之意,已在此時不必用任何言語來形容。
她朝著下方的文字看去,見喬琰還真是這個意思。
他們何曾料到,此前雖有武力震懾之意、卻還是跟他們之間可算「友好往來」的遼東駐軍,居然會一改此前先與烏桓和鮮卑打交道的作風,朝著他們發出了致命一擊。
這毫無疑問是喬琰對他們的肯定。
但這方未開化之地並無政權可言,也就意味著,她們可以不必考慮國家交涉之事便可將其納入治下,等同於是將大雍的國土又做出了一番擴展。
可讓呂令雎大覺失望的是,這島上並無那等神井,也並非只有女子,不過是因為島上女多男少,故而有了這等傳言。
這些人做出這樣的舉動,只求能從他口中獲知到他們到底該當以何種方式行事才能得到保全。
在回返徐州海陵港口之前,他先按照陛下所囑託的那樣,往夷洲走了一趟。
也不是不行。
不過,或許就算其中真有能夠僥倖脫逃的,在親身經歷過這等就連海上都沒有放過的全方位包圍后,可能也沒有這個膽子繼續與大雍抗衡。
可喬琰當年能如此狠心,在成為帝王之後也就更是如此。
自揚州世家被送往夷洲「深造」,由顧雍擔任夷洲太守的位置到如今,居然已經過去了四年有餘了。
當喬琰登基的消息經由揚州傳遞到這海島之上,又當孔融被送到此地,同時帶來了鄴城朝廷覆滅的信報后,他們也就更加後悔于自己的決斷。
可這顯然是與他原本要擔負起來的責任大相徑庭了!
不過就算是早已有了這樣的準備,甘寧也沒想到,這場跨海航行會持續如此之久。
綏州的情況最為特殊,只因其地域之上幾乎都是外族子民,就算因陛下在文書之中提及,她有意開拓此地之黑土,將青州冀州幽州民眾遷調一批進入,以時人大多不願背井離鄉的情況看來,這個數目也絕不會超過扶余等部的人數。
只聽得甘寧回道:「不錯,陛下的意思是,對吳郡四姓的流放懲戒不必經年累月至於百年,若其中有悔悟自明之人,將其束縛于海外閉塞之地,反而是她這位天子難以容人了。不過此番回返的名額只有二十人,請顧太守斟酌一二吧。」
結果良種不良種的還沒見到個影子,這些經由高句麗人做翻譯后勉強還能溝通的沃沮人和呂小將軍說了個事,說是海中有個女國,沒有男人。
這列船隊竟已經在海上航行了整整五個月的時間。
這是一場此前從和-圖-書未有人嘗試過的挑戰,甚至有極大的可能會因海上的風浪而落個屍骨無存的下場,但當年喬琰將其提出的時候他沒退縮半步,如今也不會!
眼下的各州刺史就算不是像徐庶、賈詡、郭嘉、張昭這樣的文官,也得是周瑜、張遼這樣的文武兼備、運籌帷幄之才,為何這個官職會突然落到她的頭上?
那麼她又為何不能做這綏州刺史呢?
這支海上艦隊該當發揮出其更為重要的作用才是。
「綏……綏州?」她看著文書訝然道。
她該當做的,是將這片還保持著不少原始習性的部族帶入大雍的風俗習性之中,以領袖的方式對其發展教化,並用好在她麾下的各方將領,形成新的戍防邊界。
別說去跟那位功成身退的劉荊州相比了,和挨過一頓毒打的步度根相比,他們都實在是差了太多。
只因當她朝著這文書之中緊隨其後的幾句看去之時赫然看到,這文書之中最為要緊的不是取名,而是官職委任。
三四月間其實還未到這兩部地界徹底從冬入春之時。
若是他一個個將其給收攏歸併過去,沒個兩三年根本沒有可能完成。
如此一來,此地比起文治,更需要的其實是武力鎮壓。
那麼現在,就是他們更進一步遠航的時候了。
甘寧在這夷洲島上品嘗了一番海產,休憩了一晚,便見顧雍頂著一夜未睡的睏倦將二十人交到了他的手中。
彼時還在作戰之中有勇力過甚之嫌的呂令雎,已有了一番成熟將領的風範,彼時還只是張昭麾下一員護衛的呂蒙,也早不再是空有豪情的毛頭小子,而是個能夠精準無誤將高句麗國主給擒拿在當場的優秀將領。
在補充完了足夠船隊吃用半年以上的物資后,正式出海遠航。
被迫放下了守備武器的四部兵馬則在隨後趕到的沮授等人協助下,暫時被安頓在了扶余王城周遭,以便於對其做出管理,而由參与此戰的其餘眾將負責繼續收繳各地的兵權,以防在這片土地上再生波折。
他們已經不敢去想,在揚州地界上,他們這些吳郡四姓子弟到底還能保留有多少地位,只希望能儘快回到內陸之地重新經營,就算是從零開始起步也無妨。
在安頓流民與各族殘部和法令的推行上,她或許並不那麼擅長,但在這封委任之中,與她同在此地的沮授也被授予了綏州別駕之位,正是彌補她的缺漏之處。
呂小將軍當然很好奇,這個海中女國是個什麼東西,是不是也有和陛下一樣英明神武的女帝。
他們若不能將這夷洲島上的高山族人給教化完畢,將這片島嶼之中的物資儲備給發掘出來,並將他們的那股子傲氣都給打磨殆盡,只怕絕沒有離開此地的機會。
這場發兵于元昭四年三月的扶余、高句麗之戰,結束得遠比預設情況還要快得多。
那片經由數萬年草甸剝落的腐殖質所形成的黑土,固然不如後世所見的厚度,但因其形成極慢,也不會相差太多,反而少了因過分開墾而導致的水土流失之禍。
郭淮一見甘寧這個焦慮的神情,便大概能猜出他的想和_圖_書法了,當即回道:「陛下令我為南綏郡太守,督轄三韓與倭國之地,既已有甘將軍打開局面,隨後的交涉便由我來接管就是,那位三韓辰王入長安覲見之事,也由我來安排。」
而他們在島上一番搜尋后,又在島嶼北部發現了煤炭和黃金資源。
當遠方終於出現了一條清晰且綿長的地平線的那一刻——
在對方這等船隊的規模之下,他們絕無可能有什麼還手的餘地。
自當年的洛陽論功到如今,已有將近兩年半的時間了。
揚州又有司馬朗在,總不能讓這二十人翻出了天去。
甘寧的樓船將軍並未因此戰而升遷,但其麾下的副手呂蒙得到了橫海校尉之名。
在這封文書往來之間,甘寧已是一刻不敢耽擱地從黑龍嶼南下倭國群島,巡航於樂浪海上,在擊沉了數艘倭人戰船后突然轉道三韓,如同在遼東發兵之前所計劃的那樣,直撲三韓首領辰王所在之地,將其擒獲后陳兵於三韓與倭國之間。
在將近為期一月的整飭后,就連最為偏遠地方的岩洞之中都已被通知到位,他們已歸屬在了大雍治下。
【護烏桓中郎將有勇有謀,督統三軍,克定綏州四部,又定黑龍嶼之地,有威名揚于各族之間,當為綏州刺史,為朕坐鎮邊陲,撫順子民……】
她則與于禁曹洪等人以幽州突騎,在攻破了扶余王城迫使其東逃后,始終牢牢地咬在這支逃亡隊伍的後頭。
「陛下的意思,是先將一部分人接回揚州?」顧雍驟然聽聞這個消息,還以為自己是出現了什麼幻聽。
綏州刺史!
顧雍倒也對得起蔡邕對其「清凈自持」之贊,在這四年間已完全取得了此地高山族人的信任,更是憑藉著這數年間的農耕教化,在此地陸續建立起了一片頗具規模的城池。
這等彈丸小國之地,也沒有長期牽絆住手腳的必要……吧?
但讓身在長安的喬琰有點意外的是,在經歷了這一番行動后,甘寧並未如同原計劃的那樣直接南下三韓與倭人島嶼,按照她早前交代的那樣行驅策百國、震懾三韓之道。
也便是在這個時候,甘寧的船隊抵達了此地。
依然嚴寒的溫度,讓扶餘人以及與其接鄰的肅慎部落之人甚至還處在穴居狀態。
當郭淮帶著那封文書之中所寫的命令乘船而來的時候,甘寧在海峽之間的島嶼上好一派大馬金刀的樣子坐著,面前已是堆滿了兩方來使送來的敬獻之禮。
那海中島因與弱水入海口相對而得到了黑龍嶼之名,並不算是什麼奇事。
可她忽然就被扣上了一個綏州刺史的位置,便完全超過了她的預料!
可若是按照呂小將軍在誓師之時以護烏桓中郎將所說,這場發兵的確不必提前知會於他們。
名字啊……
那是一片陸地!
出海!
第一句是官職委任。
他原本還覺得,奪取這兩方的地盤不算難事,但三韓小地便有三方小部族駐紮,那倭人居住的群島之上更是各自為政,形成了那起碼有幾十個的小國。
當他隨同甘寧行在城頭忽聽此言的時候,在望向遠處青山之時,目光中有一瞬的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