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二十八章 問題核心

第一卷 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二十八章 問題核心

鐵的基本屬性,鋼與鐵的區別。鍊鋼的前置條件等等。
此刻的何夕一心想知道古代的高爐是什麼樣子的。故而,沒有在乎為葛老研墨有什麼不對的。
而今將信將疑了。
何夕並不知道,葛工頭所說的這個辦法,就是明中后的蘇鋼的雛形。
下面工匠們更是一頭霧水。
葛老被何夕強行按在何夕的位置上。何夕為葛老找來筆墨紙硯,併為葛老研墨。
何夕只能繼續講道:「純鐵,其實比較軟的。我們一般見到的鐵,是鐵與炭的合金。鐵之中含炭比例,決定了他的性能。含炭多的是鐵,含炭少的是鋼的。而含炭越高,熔點越低。這也就是為什麼鐵的熔點在一千五百度,而我們一般爐溫在一千三百度左右。就能冶鍊鐵。但是想要鍊鋼,必須更高的溫度。」
溫度更是不能理解了。因為一千五百度,難道鐵的熔點是水熔點的十五倍?
葛工頭說道:「多用水排,或者用畜力驅動。」
葛工頭看著何夕,微微愣神。葛工頭心中暗道:「雖然何大人未必是真心的。但是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我這一條命賣給大人又何妨?更何況何大人未必沒有千金市馬骨之心。或許這就是我家的機會。」
這事情就落在他身上了。
何夕說道:「如果將庫存的生鐵用這個辦法全部鍛煉成鋼,需要多長時間。」
蘇鋼的生產基地在蕪湖。而大量鐵匠都是從南京來的。因m•hetubook.com•com為在明初,朱元璋聚集了天下能工巧匠在南京。隨著大明遷都等事情,南京重要性逐漸下降,這些能工巧匠一部分到了北京。自然也有一些流入民間。
何夕這樣的少年貴人,一般情況下,掉一根頭髮,都能要他們償命。看上誰老婆了。必須全家出動,拱手送上。至於親手為他們這些工匠研墨,根本就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何夕看了,不由慚愧。
何夕說道:「至於高爐,有誰了解嗎?」
何夕說道:「需要鍛打嗎?」
何夕其實匆匆畫了一個草圖,是他理解的高爐。但是這草圖,最多算概念圖。具體該怎麼造,他是一竅不通。
之前,何夕說自己的尊重工匠。這些工匠是不相信的。
「而大規模鍊鋼,不能用小爐,必須有高爐。」
這些工匠立即下跪行禮,說道:「拜見大人。」
比如炭,他們理解的不是,元素炭,他們沒有這個概念,而是形象化的木炭。
不過,何夕知道了也不在意,說道:「這個辦法一次性能出多少鋼?」
葛工頭不說話了。
這些工匠一點面子都不給,根本不給何導師一點反應。
何夕聽了,揉了揉太陽穴。
至於鼓風機,是一個大風箱,水力驅動。似乎也不錯。最少符合要求。
葛工頭的畫圖畫得很不好。談不上什麼技法。也談不上三視圖。僅僅是簡單的線條勾勒。但卻是何夕萬和-圖-書萬做不出來的。
似乎是的有了。為什麼不能直接出鋼?這問題是出在什麼地方?
在古代這一段時間,何夕的毛筆字大有長進。從看不清楚的墨豬,從大概能判斷是什麼字的墨團。不過,倒是學會研墨了。
他咳嗽了兩聲,從後堂轉了出來。
一萬五千噸,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先要完成,三個月是決計不可能的。所以沒有說下去的必要了。
隨即,何夕下去之後,在旁邊的廂房之中,屏退左右。翻出手機,將上面關於鍊鋼的內容翻找出來,看了又看。但是這也就是不到一頁而已。
無他,老祖宗留下的根底太厚了。
只是他畢竟不是朱元璋,不敢做出這樣的許諾。
這是他之前沒有想到。
更讓何夕挑不出毛病。
何夕也不知道。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道:「現在休會。大家商議一下,有什麼辦法能夠快速大量地煉出鋼鐵。如果真有這樣的辦法,我會上奏朝廷,重重有賞。」他本來還想說,不吝封侯之賞。
明代所謂的高爐,要比自己畫得精準太多了。他僅僅知道空氣預加熱,可以減少爐內溫度損失。但不知道怎麼做,但是高爐風道已經設計好了。專門點火加熱。
何夕看著高爐,看著鼓風機,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葛工頭琢磨了一下「預加熱」這三個字,說道:「這風道是點火的。大概是大人所言的預加熱。」
「是。」葛工頭說道:「m.hetubook.com.com大人,我們討論出來,可以在灌鋼法上加以改進,將熟鐵與生鐵裹在一起,送入火爐之中煅燒。生鐵先融成鐵水。與熟鐵混合在一起,進行鍛打,會比灌鋼法好一些。」
什麼溫度,什麼鐵與炭的合金等等問題,他們似懂非懂。還要感謝漢語的博大精深。雖然這些工匠望文生義,未必能準確地理解這些詞彙的。有些偏差,但並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但是何夕翻來覆去地看,也摸不到頭緒,比如裏面提出一種鍊鋼方法,往裡面吹氧氣。拜託,這是大明朝,哪裡有氧氣。再比如,有什麼電渣重鑄法。電在什麼地方?總之不能指望那一個太陽能充電器?
葛工頭看了周圍工匠一眼,發現他們都看著自己。無奈,只能自己站出來了。畢竟上官問話,他們不敢欺瞞。但是大部分工匠膽小怕事。葛工頭與何夕接觸比較多。
至於助溶劑,什麼石灰石,螢石,這工匠也都知道。
一個很表面的問題,越挖問題越大,變成了一個最根本最基礎的問題。問題是鍊鋼這門技術,何夕也不是太清楚的。如果大批次煉出鋼鐵?
何夕說道:「葛老,你來說吧。」
葛工頭無奈的說道:「大人,先要得鋼,不管是百鍊成鋼,還是灌鋼法都不是一步到位的。比將生鐵捶打成甲片要繁瑣得多。先將生鐵製成鋼,然後再用水錘擊打,所需要的工時都要多於直接打造甲片。」
和*圖*書到這裏。
葛工頭見狀,隨即將高爐運作的事項說清楚。怎麼投料,要加什麼助溶劑,等等。
何夕深吸一口氣,也不求他們理解了。說道:「我們現在要三個月之內打造出足夠的鎧甲。不能按照老辦法來。所以只能想辦法大量鍊鋼。直接用水錘加工。這是最省工的辦法。」
「這是大人的位置,小人如何敢沾染。」葛工頭說道。
何夕說道:「無須多禮,落座。」一邊說一邊在正位落座,說道:「你們想到了什麼這辦法沒有。」
何夕整理好思緒,再次來到大堂前。在後堂他就聽到了激烈的討論之聲。他還聽了一會兒,只是各種他聽不懂的術語,讓他不得不放棄了。
何夕也明白這種沉默的意思,他沉吟片刻說道:「我講一些東西,這些是我從古書上看到的。關於鐵與鋼的。你們知道什麼是鐵,什麼是鋼嗎?」
葛工頭說道:「大人,祖上在前宋做工匠,了解過高爐。而今煉鐵也有用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大人你所說的高爐。」
葛工頭沉吟片刻說道:「一次,大概能出幾十斤吧。」
何夕心中想來想去,還是要群策群力。依靠這些工匠的經驗與技能。他能做的僅僅是提一點概念而已。
何夕說道:「那用什麼鼓風機?」
葛工頭隨即將所謂的水排畫了出來,所謂的水排就是水力鼓風機。其實何夕並不知道,這水排是漢代南陽太守杜詩發明的。在此之後,一直有改進。但是和*圖*書不出杜太守的框架。
「百鍊成鋼,就是反覆捶打,以至於百鍊。其中工藝繁瑣,自然不用說了。而今也就是造名刀寶劍時,才用這種辦法,更多的是用灌鋼法,以熟鐵與生鐵相合,錘而得之。雖然不用百鍊,但依舊是很是繁瑣。」
這是他從各種資料之中拼湊出來的。
而蕪湖這些鐵匠,大多從南京而來,恐怕不是巧合。
在他看來,如果誰能解決這個最關鍵的問題,封侯之賞都是少的。
片刻之後,葛工頭將圖畫好了。
但是這些工匠都看呆。
「至於溫度這個概念,就是水從冰到沸騰,算一百度。」
卻是一個好像瓶子一般的高爐,肚子大,上端小,上面是進料口,下面有出料口。還有長長的風道。
葛工頭也不客氣。拈了毛筆,開始畫圖。
何夕上前,一把抓住葛老的手。葛老的手很是堅硬,上面有很多老繭,稜角分明。何夕將葛老拉上來,說道:「葛老何須客氣。在我這裏無須講虛禮。」
何夕說道:「畫出來看看。」
何夕心中好像想起什麼,說道:「這裡有沒有預加熱?」
這些工匠目光就將目光投射向葛工頭。
「真不知道架空小說之中大鍊鋼鐵是怎麼做出來的。」何夕心中暗道。
何夕聽了大喜過望,說道:「請葛老上前,為我畫一幅高爐的圖。」
葛工頭說道:「還是需要的。」
好像什麼技術問題都解決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