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八章 張家布莊

第三卷 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八章 張家布莊

「這位客官?」張掌柜小心翼翼地說道:「客官到底要多少,給小老兒一個數,小老兒也好準備?」
畢竟朱元璋推廣棉花種植,棉布並不稀罕。
何夕說道:「沒有。你開價吧。」
首先,分量很足。
但既然朱涇鎮以此聞名。就在這個產業之中佔了很大一份。
「一千匹?」何夕沉吟片刻,說道:「難道你不能從同行那裡拆解一些過來。」
何夕雖然說得很好聽,但是在這老掌柜聽來,不過是一個白臉,一個紅臉而已。
何夕來松江考察,其實未必沒有來摘桃子的意思,如果松江的紡織產業,已經有了基礎。他就在此基礎上,做一點提升,並將整個紡織產業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他口中說不錯。但是內心之中,卻暗道:「對上了。」
畢竟古代的絲綢很難清洗,掉色,縮水。所以一般,一件衣服髒了就不能穿了。
但是何夕真有心弄一家布坊,畢竟很多事情,在自己家產業搞,要比別人家產業要容易得多。另外,也是通過一家布莊,從而今得到更詳細的數據。他的估算終究是不精準的。
一匹布四丈長,至於多寬,一般是看織機的。織機大,那就寬一些和圖書,織機小,那就窄一些。
姚廣孝咳嗽兩聲,說道:「掌柜,之前已經告訴你了,我家大人乃是曹國公之侄,我家夫人乃是魏國公之庶女。這兩位,你可知道?有些時候,識時務者為俊傑。」
何夕明白,像這一樣一個小鎮大多做一個行業的地方,同行既是冤家,是對手。同樣也是合作夥伴。一般有大單子,如果吃不下來的話。同行之間一併聯手吃下,也是常有的事情。
上面沒有熟悉的花紋,也粗糙很多。但是厚實的感覺,與小時候的土布相差不大。
至於棉布,安慶公主也見過的。
不過,何夕如此做,更多是想知道,而今的松江棉布這個產業有多大。
張掌柜說道:「家中有庫存一千匹。大人說要,我立即給大人。再多就要等等了。」
這種手段,他豈能不懂?
不過安慶公主也很聰慧。她知道,她的丈夫與父親都是做大事的人。今日何夕來此,也不是真為了看這些布匹。她不滿意歸不滿意。卻沒有說出來,而是遞給何夕,說道:「你看看。」
何夕頓時有些不好意思。好像自己是來霸佔人家產業來了。
為什麼松江布甲和-圖-書于天下,或許一開始,並不是因為別的。就是松江這裏盛產棉花。但是時過境遷之下,松江本地棉花不夠用,大量引進外地棉花。以至於本地種棉花不賺錢,反而沒有人再種棉花了。留下了天下第一的紡織業。
何夕說道:「老人家,你放心,陛下英明,對功勛子弟約束很嚴。你如果真不想賣,煩請介紹一家。該多少錢就多少錢,決計不會少你一星半點的。」
「對啊。」張掌柜說道;「而今天下的棉種,多為北種與南種,南種就是浙種為多。我們這一帶的棉花都是浙種,比其他地方的棉花長得好,織出來的布,更是天下最好的。故而我們這個小鎮,天下聞名。大人,也不會特地來我們這裏看布不是。」
想來整個朱涇鎮百萬匹產量也就頂天了。整個松江有沒有千萬匹。都不好說了。
而尋常百姓,可能更重視布料厚實與否,但是安慶公主早就將布料重點,放在其他方面了。故而,安慶公主看這布料,怎麼看怎麼傻大笨粗。給下人做衣服不錯。但是並不是她喜歡的。
但是安慶公主是什麼人?她從小錦衣玉食。所用的都是貢品,雖然,朱元璋和圖書很是節儉,但是朱元璋的節儉都是金銀玉器上面的。並不是說。連布料上也委屈安慶公主。頂級的綾羅綢緞,安慶公主也用過。只是用得上,也是在大禮節的時候,才穿。
萬匹說起來很多。但是張家布莊,在朱涇鎮雖然不是首屈一指,但也能稱得上大布莊了。松江府,也不是只有朱涇鎮才產布,真要說起來,蘇州也不是沒有產布的地方。
何夕說道:「這樣的布匹,你能提供多少?」
張掌柜做生意的人。眼神多敏銳。一眼就看出來安慶公主其實並不滿意。只是這邊沒有開口。他不好說話,何夕這一開口,不管說什麼。張掌柜立即上前接住話頭,說道;「客官英明。我們這裏的布,都是選用上好的浙種。這種棉花,生出花絮最厚實不過了。客官不信,你看看,最年耐磨了。」
何夕此言一出,張掌柜的臉色微微一變,說道:「大人,開玩笑了吧。」
一瞬間,育種的種種想法,就湧上心頭。
在古代每一個女人都要學習女工,即便安慶公主女工不大好。但是對布匹針線的相關知識儲備還是有的。故而,安慶公主一上手,就對這布匹有了基本的印象。
何夕微微一笑m.hetubook.com•com,說道:「不錯。」
其實棉花本來就應該有品種才對。只是大明士大夫不重視這個。在他們看來棉花就是棉花。何夕長期在上面,也沒有發現這一點。而今才知道,原來大明的棉花還分品種。
何夕微微一笑,說道:「多少?其實,我真正感興趣的時候,你家的店,開個價吧。」
這就有些麻煩了。
另外還讓何夕發現另外一個他沒有發現的盲區。那就是大明的棉花還有品種。
但是而今看來,松江棉紡業,根本就是一個早產兒,而今還在猥瑣發育之中。他想要摘果子,只能自己想辦法種了。
何夕問道:「這布很厚啊。」
埃及長絨棉,號稱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也湧上何夕的心頭。
何夕並不需要這麼多棉布,當然了,他買下也無所謂。畢竟,他手中的本錢也很厚實。他從京師也帶了經費的。雖然是公款。但布匹也是硬通貨。他別的不做,就是將這些布匹當福利發給下面人。下面人也很高興的。
畢竟,土布的工藝,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棉布紡織一脈相承下來的。隨著現代化的推進,被替代掉了。但是依然在時代之中留下痕迹。
說起來很奇怪。
而今看來,不夠大。和-圖-書
何夕心中暗道:「是了。我是來早了。松江棉布真正雄踞一方,是在明中期,距今大概還有一百年的時間。這事情可就難辦了。」
何夕抱過布匹,手指摸著厚實的棉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小時候的土布。
張掌柜說道;「大人英明。這其實已經是拆解過的數字了。其實大人來得不是時候,如果再過幾個月,就是萬匹,小店也拿得出來。但是而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只能等幾個月後棉花下來之後,那才是旺市,現在也只有這麼多了。」
何夕頓時為未來出海的船隊,再增加了一個項目,從天下各地收集良種。與此同時,似乎也要在大明建立一所農學院了。
何夕對其他的不感興趣,反而對張掌柜口中的品種很感興趣,說道;「浙種?」
數量看似不少。但是何夕打聽過了,一匹布價錢在一錢兩錢之間。即便假設松江有千萬匹的產量,也不過是百萬兩的產值而已。與何夕心中的松江棉布假天下,差了很遠很遠。
而今萬匹都值得誇耀。
雖然安慶公主並沒有將這一匹布打開,用尺子量尺寸。但是單單重量。安慶公主就知道,這分量不差多少。甚至單單從布料上來看,用料很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