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天崩地坼回龍御 第二十四章 新北京城選址

第六卷 天崩地坼回龍御

第二十四章 新北京城選址

遵化鐵廠已經被罷了。
何夕首先要看的是遵化鐵廠。
楊士奇臉色有些不太好看,說道:「臣不知道該怎麼說?」
下面的官員紛紛點頭,其中一個老者說道:「正是。殿下遍訪術士,踏遍北京府附近,圈定了幾個地方,只是地方不確定,下一步都不能做。」
何夕也明白,北京之重要,朱元璋不可能全部交給一個人。軍權這一塊,何夕就不要想染指了。定然是鄧鎮負責。好在那種大規模出擊的戰事,幾十萬大軍一起出動的軍事行動,幾乎沒有了。
何夕說道:「好。那就先做這一件事情吧。」
修建北京城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各地無數物資彙集在北京城。既然已經能讓運河直通北京城下,那麼運河,就是要修繕了。
何夕在大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革冶鐵業。從而讓太平鐵業產量大增,從而讓官府罷去了全天下鐵業。而遵化鐵廠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即便如此,遵化鐵廠還是有基礎的。能成為北京附近最大的鋼鐵聯合體。
此地承燕山之餘緒,地勢較高。不會有水患。更是在兩河之間,而且相距並不遠,可以引兩河之水為用。運河在西,物資可以通過運河直接和圖書到京師。
吳高這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練兵。支持長春都司建設與戰事,因為楊震在海西地區的建設。讓吳高也注意到這裏,於是設了兩條驛路,吳高準備在海西地區建設幾座城堡。招募女真為卒,將大明的統治範圍,延伸到鯨海沿岸。
召見北京的文官,詢問新北京城的進度如何?
北邊不遠就是遵化。有遵化之鐵廠,東南方向,就是天津。東遷百余里。
何夕本來想從太子那裡得到一些消息。但是太子的情況並不是太好的。
何夕從天津出海,不過數日,就到了營口。
就地勢上來看,要比北京要開闊許多。
何夕說道:「怎麼了?是遇見什麼問題嗎?」
比如,營造北京城,需要動用大量軍隊,必須要鄧鎮點頭之後才能動用軍隊。
等等各方面應用鐵料工業門類,似乎都用得差不多了。依舊不足以消耗掉遼東鐵廠所有產量。
原來,不是生產太少了,而是生產太多了。
鄧鎮很謹慎見了何夕之後,兩個很快達成分工了。軍事上的日常事務,鄧鎮說了算。包括軍中的人事權等等。而重大和圖書決策,必須讓何夕知道。比如對蒙古用兵。決計不能單獨行動。同樣。民政上的一切事務,鄧鎮不管。需要鄧鎮配合的事情,也必須通知鄧鎮才行。
楊士奇說道:「問題就是沒有問題?各方面都順利,但問題就是太順利了。」
何夕勒馬,坐下坐騎長嘶一聲。心中暗道:「北京城,久違了。」
也是因為何夕並不想在北京久留。他需要回一趟遼東,遼東才是他的根基所在,他這麼長時間沒有回去。有很多事情都是要處理的。但是北京這裏的事情,總是要處理一下的。
不過到了楊士奇這裏就有一點問題了。
很多新工具,都應用於農業。大量土地被開墾,大量河渠被開闢。可以說,元代遼東全盛時候的田畝都已經開墾得差不多了。糧食自給自足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了。
人吃的鹽是有數的。整個海外吃的鹽也是有數的。遼東南部,其實很適合曬鹽的。鹽產量大增,也出現銷售不暢的問題。
其次就是運河了。
鄧鎮自然不能老一代國公相比,但是好歹是一個國公,又奉命來調查秦王之死,在太子離開北京之後,就臨時接管了北京軍政事務。
何夕這個情況很滿hetubook.com.com意。
不過,何夕估計幾乎不可能被否決了。畢竟朱元璋也不大可能從南京到北京親自選址。
何夕有些聽不明白,楊士奇隨即細細道來。
北京城遙遙在望了。
畢竟,在北京城這麼大的營造工程中,定然會動用很多衛所軍。甚至十幾萬之多。自然要有一個身份。
鯨海,就是現代地圖上的日本海。
還要供應,兩地軍需,糧食已經在很緊張的狀態下。如果去掉軍隊負擔,遼東就已經是產糧大省了。
何夕並不是沒有來過北京,但是之前,何夕來的是北平。而現在是北京。
也是代表中樞鎮壓各地的要害。
畢竟何夕在遼東一直在擴產。但是鋼鐵,以及重要機械的生產任務,一直並不是太多的。農夫的鐵制農具,已經更換過了。工廠的機械也更換過了,造船用的重重鐵具,鐵鏈鐵錨等,也預留了足夠的數量。
何夕最終選定的地方,不是別的地方。而是通州以東,香河縣以北。北運河與潮河之間的一塊地方。
做完這一切后。何夕才有時間回遼東一趟。
鋼鐵,鹽,木頭,等數樣東西,囤積太多了。而布匹,等輕工業產品,銷路倒是不錯。但也出現了滯銷的情況。和*圖*書
一行人坐定之後,何夕說道:「最近遼東怎麼樣了?」
軍事上也沒有什麼問題,兵精糧足,不需要打仗。還能有什麼問題啊?
這一條河是郭守敬修的。徐達北伐的時候,進行過修繕。但也僅僅是修繕。而今這麼大的運輸量。特別是需要從天津港直接進入運河。天津段的海河一直很窄很淺。
而之前天津這一段河道,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運河本身,故而二十多年都沒有怎麼清理過了。這都需要建都前的準備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地方要看。
劉璟,楊士奇,吳高等人都已經到了。如何迎接就不必說了。
這個官職是用來統領大軍後勤,甚至督造北京城的。
何夕來到北京之後,就見到了申國公鄧鎮。
何夕也很明白自己的位置,雖然有兵部尚書的加銜。但問題是,就是真的兵部尚書也不能在一個國公面前有什麼地位,不要說一個加銜兵部尚書。
窄是因為,九條河彙集到一處,天津段的海河自然不算寬。而且,這是海河上游有很多河流都是濁流,也就是如黃河一樣,有很多泥沙。隨著河水衝到了天津河道之中。
何夕自然要看看。
不過,因為遼東有大量的軍隊。
劉璟說和-圖-書道:「請大人放心,今年修建河渠一千多里。開水田萬頃,遼河內外都將是稻香之地。」隨即源源不斷地將農業上的進步說了出來。
不過兩者面對的問題是不一樣的。
在遼東已經有一點工業反哺農業的感覺了。
而且何夕選定之後,還要上奏朝廷,讓朝廷決斷。
兩人還是比較有默契。
營口比之前更加繁華。
「這麼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北京城的選址了。」何夕問道。
如果不清淤的話,時間長了。就會堵塞。
鹽也是。
隨即吳高開始彙報自己的工作。
前者,是真生產多了。
不過選定之後,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一句話。
說起來,也是何夕到來的蝴蝶效應。
鄧鎮與何夕的資歷都是很淺薄。
鄧鎮謹小慎微,不敢出錯。而何夕更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也不願意樹敵。於是兩個人一番談話下來,劃定了自己的權力範圍。何夕就立即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就是有一點,那就是雖然說這裏相對較高。但是地勢上,比不上北京城。不過,不說別的,單單水路直通北京。就是北京城遠遠比不上的。
何夕有一種見證歷史的宿命之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