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公務員

作者:名劍山莊
大明公務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天崩地坼回龍御 第二十五章 問題

第六卷 天崩地坼回龍御

第二十五章 問題

如此之種種,楊士奇才不敢下令停工的。
什麼都沒有留下來。無償佔用,沒有人會在乎。會驚人的浪費不說,也會讓工廠與工人覺得怎麼生產都一樣,那就沒有人為提高效率,提供利潤,等方面下功夫了。
大部分人都不是聖人。
而香案,與香爐等東西,在衙門都是有的,因為古代衙門各處都供奉著不同的神邸,就好像廟宇一般,稍稍收拾一下就用了
很多人覺得不可能。這才多大的產能了。但實際上,卻是很有可能的。之前說過,在南洋等地,能賣的起中原貨物的人都是一些什麼?是達官顯貴。是頭人貴族。但是整個南洋才不過幾千萬人。這樣的人能有多少個?
何夕微微一笑,說道:「那不是應該的嗎?」
是聖旨。
何夕說道:「我知道。不過,你自己也要想想辦法,該怎麼解決?」說到這裏,何夕微微一頓,說道:「我此來還有一件事情。」何夕隨即向身後一招手,王千里立即將身後拿出一個圓筒,打開圓筒一端。從裏面雙手取出一個黃色捲軸。
這也讓楊士奇撓頭。
生產了東西賣不出去,大量資金就會變成商品躺在賬目上,而偏偏,銀票是以白和-圖-書銀為本的發行的。而今外面的銀票少說有一千萬兩之多。而遼東賬面上,只有這麼多現銀。真要是有擠兌。
工人吃不上飯的時候,更加恐怕。
而布匹,紙張,油等東西,倒不是滯銷了,而是生產是需要成本的,需要周期,的銷售也是的。大明海上的運輸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大量船隻被傅友德徵用。用到了日本戰場之上。
即便內部消化了。也搞清楚各種數目與利潤,否則怎麼對下面的工廠進行獎賞。賺錢多的工廠,會獲得更多的投入,或許他們得到的並不完全是金錢,還有政治上的傾斜。
楊士奇說道:「大人英明,臣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指望有一個大單子救命了。否則再過幾個月,會真差不問題的。」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多此一舉。
何夕雙手拿著聖旨,高舉過頭頂,說道:「準備一下吧。接旨。」
楊士奇在這裏隱晦的提點了一些。還是是說,與太子的接觸,就是為了為遼東而今的危局找解決辦法。
楊士奇說道:「大人,我遼東可是真承受不了徵用了。」
片刻之間,何夕心中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但僅僅是想法而已,他和圖書還要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再做決定,於是說道:「所以,你一直想北京那邊的訂單?」
這讓何夕怎麼說?或者說何夕能怎麼說?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沒有消費力的。
很多東西運不出去。而造船能力,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爆出來的,特別是那種能橫渡大洋的大船。
運力受限的情況之下。
一般來說,接旨要沐浴更衣焚香,等等。何夕不在乎這些繁文縟節。但是最基本的一些東西還是有的。比如擺上香案。
比如,糧食。比如,寶石,等等。
不僅僅農民才會起義。
楊士奇張口結舌,好像想說什麼?但最後還是嘆息一聲,說道:「是,是應該的。」
楊士奇被何夕一提點,頓時明白了。說道:「北京城營造,要我們無償提供物資?」
但即便不說這些。
何夕自然理解楊士奇為什麼擔心。
如此一來,遼東貨物與生產能力其實已經為銀票作保了。
自然是不能的。
這種情況下,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很正常的。
何夕自然是掀篇,不提這事情。他說道:「有一點你想錯了。北京需要遼東的物資,但是北京卻不會是單子。」
因為商和-圖-書品本身生產出來的目的,就是銷售。
下面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
何夕也明白楊士奇為什麼這個樣子。
何夕說道:「好了,別擔心,而今是我督辦這一件事情。你就放心便是了。」
所以,而今的銀票系統,才沒有出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繼續下去,就不好說了。
在何夕聽了,楊士奇似乎在隱晦的給何夕解釋什麼。又好像沒有。
但是當地大家都在傳,何夕到了京師就不回來了。
楊士奇說道:「錢不夠了,而今現銀只有幾十萬兩了。而銀票也只有一百多萬兩。我每天擔心的睡不著覺。」
僅僅工人怎麼辦?
原材料雖然有一些成本,但是成本並不算高。同樣是花錢,最少有一點點的價值產出。
需要什麼東西,直接讓商戶提供承辦,並不給錢。視為徭役的一種。官府自己的東西還好說,但是民間商戶卻無法承受,以至於後來沒有後台就不要經商。單單這種朝廷的各種麻煩事情,就足夠人傾家蕩產了。
自然想攀太子的高枝,也算是人之常情。
因為何夕在遼東推行的內部調用物資,也是以購買的形式走賬的。雖然說在最後對賬的時候,幾乎是一筆勾銷。但和-圖-書是問題是,該是多少錢,總是要說清楚的。
畢竟他們還要採買遼東貨物,遼東貨物大部分不接受現銀的。只接受銀票。
根本不會有多少的。
那生產了這麼多?能不能停下來?
雖然說,何夕在遼東做的不錯,但是人走茶涼,也是自然規律,縣官不如縣管,也是必然結果。
雖然說遼東工人數量並不多。但是幾大產業加起來,也有十幾萬人了。這些人加上他們的家庭,已經是遼東很大一個群體了。一旦停工,停止給他發工資,很有可能出大問題的。
何夕心中暗道:「說到底是市場飽和了。」
前文也說過,生產的機器一旦打開,停產就是一件損失很大的事情,比如鍊鋼,幾乎只要一停下來,就會將爐子給燒壞了。這樣的問題在很多技術細節也是有的。
至於平頭百姓與奴隸們,根本與大明的奢侈品無緣。大明生產什麼,賣出什麼。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或許有,因為南洋領主們為了獲得更多的貨物,必須將很多東西換成錢。
大明之前,就是徵用。不僅僅是徵用官府自己的東西,還徵用民間的東西。
好在,遼東銀票推行之初,就是與貨物進行了捆綁,大部分使用銀票和_圖_書的人,都是方便採購遼東的物資。而不是為了銀子,故而大部分商人都沒有想過去將銀票換成銀子。
大木也是同樣的問題。
或者黃子澄想要的那種,能用來造宮殿的木頭,是少見的。但是大部分普通木頭,能用來造船的木頭,有大量的剩餘。
何夕聽了,也有些撓頭。這裡有很多問題,何夕一時間也沒有想到該怎麼辦?何夕說道:「到了什麼程度了?」
太子在北方的時候,很多人搖擺,有些人未必意思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對何夕背叛。但是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的。即便不是背叛,越過上司去接觸上司的上司,也並不是一個很合適的做法。
一筆給你划走了。
那就不是再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新的問題。
如果停工照付工資。那還不如繼續生產的。
就非常不好辦了。
但是調用就不一樣了。
但如果真的如何夕所言什麼都不給?
而且何夕還有意無意迴避了一個最大的市場,自然是大明國內市場了。
但是楊士奇已經習慣了這種,內部還要進行詳細的核算制度。忽然回到之前,他沒有反應過來。其實楊士奇並不一定要讓朝廷給錢,這也不大現實,但是朝廷總是要給一點好處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