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樓之庶子為王

作者:軒轅守護
紅樓之庶子為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441章 御史大夫錢彥

第441章 御史大夫錢彥

一個朝代是否清明,御史的作用無可估量。
忠順王身為親王,只要不是皇帝所召,上不上朝也是看心情而已。可是,昨日出了這種事情,今日不來,就有些刻意了。
只要有一天被他抓住機會,他絕不介意讓自己的腦袋跟這顆柱子比試一下硬度,贏是自然不可能贏的,可是哪怕輸了也是贏了。
御史所追求的便是名垂千古,對於這些硬骨頭來說,死從來都不是可怕的事情。隆興帝也是自詡為明君,所以對於御史風聞奏事,哪怕所奏並不屬實,可是也極少追究這些人的責任。
畢竟,縱觀歷史上,拿九族之人性命不當回事兒的,如同方孝孺那等人物,終歸是少數。
如果真的下了罪己詔,那他這個皇位還能不能坐下去?
更讓隆興帝感覺有些麻煩的,卻是這御史的身份。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陛下當嚴懲之,否則,朝廷法度何在!」
涉及到皇子的事情,是國事也是家和圖書事,至少也要先看看皇帝會如何反應,而且,哪怕參奏也會多少留點兒餘地。否則的話,皇帝震怒,直接來個誅九族之類的,名垂青史自然是問題不大了,可這代價多少大了點兒。
之所以麻煩,是因為這老夫子太過頭鐵了。只要他有理,哪怕皇帝他也敢拽著袖子狂噴。
而且,賈琮與這錢彥也沒有任何交情,昨日的事情自己未曾重罰,賈琮也不會這麼不長眼的給自己難堪。不錯,現在參奏三皇子,最難堪的並非是三皇子,反而是他這個皇帝。
御史是硬骨頭不假,可卻也不是傻子。能夠擔任御史的,哪一個不是熟讀史書苦讀十數年科考而後方才進入朝堂的?
所以,總體而言,對於這些御史隆興帝多少還是有些偏愛的。不過,今日的事情卻也不正常。
而現在忠順王的目的很明確,便是壞了他隆興帝的名聲。
如果連御史都不敢在朝堂上說話了,那這和圖書個朝堂也就基本上完了。
隆興帝的臉色有些陰沉,他掃視著滿朝文武,今日的事情正常卻也不正常。
當然,並非這御史地位或者家世多高。此人是御史台一把手御史大夫錢彥!這錢彥歷來以硬骨頭出名,而且還是太上皇一朝的老臣。當年,就連太上皇,也沒少被這老夫子懟的啞口無言。
面對這樣一個老頑固,而且還是潑皮作風的老傢伙,隆興帝除了頭疼還能怎麼樣?
而且,廷仗是什麼?懲罰?錯,這是資歷和功績!
那兩個不爭氣的兒子已經被圈禁,現如今名義上只剩下李祬一個獨苗。那麼,如果再將李祬拉進泥潭,不僅使得李祬繼承皇位的可能性無限變小,連帶著他隆興帝名聲也壞了!他不僅是皇帝,還是一個父親,可是,三個兒子,其中兩個直接造反了,剩下的這個兒子若是在壞了名聲,那豈不是說明他這個當父親的沒教導好?
突然間,隆興帝雙和圖書眼眯了眯,今日忠順未曾上朝?
「嘶!」
上朝的大殿之中,距離他最近的那顆柱子,他早就看的眼紅了。
若是自己這個皇位坐不下去需要禪讓,那除了忠順王父子兩個,還能有哪個更合適?
「都是這兩個王八蛋,就知道給朕惹麻煩。現在,你們拍拍屁股走了,給朕留下一堆麻煩!」隆興帝面色雖然不變,可心中卻狠狠的罵了自己兩個兒子一頓。
真的讓這老夫子撞死在朝堂上,那他隆興帝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話。哪一個自己撞死的御史名留青史的同時,不連帶著讓一個皇帝遺臭萬年?
再者說,隆興帝對於這樣的硬骨頭還是有幾分敬重的。平日,這老夫子懟別的文武之時,他沒少在龍椅上看笑話,可這一次,這老夫子竟然瞄準了自己,這就讓隆興帝沒了看笑話的心思。
一箭雙鵰!
只是,這老夫子因為年歲太大了,所以有陣子未曾上朝。前幾日還聽說病重,隆興帝和_圖_書還親自派了御醫過去幫忙用藥,今兒個這是受了哪一個的蠱惑來的?要說沒有人給這老爺子通風報信,隆興帝自己都不相信。
「忠順,你果真是好謀算!」
若說正常,御史風聞奏事,不要說真的發生了,哪怕只是聽聞,也有參奏之權,至於參奏皇子,更不是什麼大事。
若非是那兩個混賬惹了麻煩,自己至於在這兒為難么?
可現在這御史開口間沒有留下一丁點兒餘地,顯然是打著與皇帝死磕的意思,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身為皇帝,德行極為重要,有些皇帝不在乎名聲和德行,可這並不表明德行和名聲不重要,一個皇帝若是被傳的滿天下都是臭名,再加上德行不佳的話,那這個皇位恐怕也做不了多久了。
隆興帝陡然間倒吸一口涼氣,他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也是滿身的心眼兒。而且,這手段說高明也算不上高明,算起來只是陽謀,自己必須面對的陽謀。
「到底是誰?和-圖-書」隆興帝眯著眼睛看著眾人,要說是賈琮,這點他卻不信的。現如今,雖然賈琮與三皇子交惡,可這借刀殺人的手段並非是賈琮所喜好的。
現如今,這老夫子距離青史留名就差去死了!據說,這老夫子從多年之前,每次上朝都會把遺屬拿出來交給家中,隨時做好了去死的準備。
至於廷仗之類的,其他人畏懼,他卻引以為榮。按照他的話,沒挨過廷仗的御史,那能叫御史么?簡直是給御史丟人!
那小子,更喜歡直來直去。若是想要報復三皇子,恐怕是直接帶兵去圍了王府了。
「好,忠順,你果真是好手段!」隆興帝自言自語的說道,並且,他想到的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如果真的坐實了李祬勾連賭庄、擅自緝拿百姓,到時候如果民間在鬧出一些聲音,朝堂上恐怕會真的有人提及讓他這個皇帝下罪己詔的事情。
雖說現在皇權至上,哪怕是文臣骨氣也與以前不能相比,可是有些御史卻不在此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