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236章 兄弟二人惡作劇

第236章 兄弟二人惡作劇

魏徵原本只以為這是李玄霸的惡趣味愛好,經歷了知世郎與世家在官報上的罵戰,他品出點李玄霸這愛好的恐怖之處。
斷了的根系重新連接起來,這是何等光宗耀祖?祖先泉下有知,也會與自己一樣老淚縱橫吧。
如果嶺南沒反,他們就可以立刻接收嶺南;如果嶺南有了騷亂也沒關係,嶺南並非馮盎一言堂,他們就可以用分化突厥的方式分化嶺南各部落酋長,削弱他們的力量,將來才能將嶺南完全納入大唐統治。
李玄霸:「……」他今天就要弒君!
馮盎收起笑容,聲調壓低,聲量提高:「知道差點滅了我們馮氏滿門的宵小之國,是怎麼被大唐的皇帝徹底碾碎。」
李道玄是個老實孩子:「陛下說他太忙碌,向殿下拜師就是向他拜師。」
李世民對李玄霸豎起大拇指:「好玩,好玩極了。這次算我略輸一籌,下次我絕不會輸!」
李玄霸深知二哥知道這一點,才會厚顏無恥地甩鍋。
誰願意把不多的休息時間浪費在教人上?這不是給自己額外增添工作嗎?
沒幾日,李玄霸就看見門口站了一堆人。
「誰家有不爭氣的子弟,都送過去讓阿玄教幾日。如果阿玄都說無能為力,那就真的無能為力了。李元吉知道吧?阿玄教不了的弟子,只有李元吉那樣的人。」
行吧,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趕,不費事。
統帥蠻夷太久,馮盎都快忘記「郡望」和「祖地」的重要性了。
所以,李世民慷慨地給出許諾,讓馮家回歸遼西祖地重建郡望。
經過幾日的水陸兼程,馮盎回到了家,當晚就召集兒子們。
當然,魏徵表現出來的可不是「誘之以利」,而是「陛下一直很佩服馮家的堅守,這是很早就做出的決定」。
「什麼突厥,什麼高麗,還有膽敢侮辱我們使臣的倭國,殺殺殺殺殺!」
「我寧願死在族人朝思暮想幾百年也不能回去的家鄉。」馮盎對兒子們道,「落葉也會歸根,馮氏子弟,終於能歸鄉了。」
李智雲:「……」皇帝二兄,你也知道你在惡作劇啊!
年輕人,個個年輕氣盛,一點就燃。
李世民需要做的只是抑制,讓這些人對地方百姓的影響力不能與朝廷抗衡。
李玄霸自己心眼子比馬蜂窩還多,所以也很欣賞李道玄這樣一根筋的好孩子,雖然有點對二哥甩鍋生氣,他還是同意教導李道玄。
到後來,只有在朝中有高官的人家,才能在地方上說得上話。那麼「郡望」「縣望」就已經不足為和_圖_書懼。
李世民聽了弟弟的謀逆宣言后,笑得眼淚都飛了出來。
「阿玄,彈劾你的人太多了,國子監你先別去了。」李世民揉揉眉角。
現在還沒科舉,李世民甚至還沒讓各地舉薦人才,所以國子監里的都是年輕官宦子弟。
或許他的身體已經不能支撐他待在遼西,但……
有空閑時間,李世民寧願帶著長孫康寧去找李玄霸玩耍,然後晚上如果長孫康寧身體不便就去後宮閑逛。
李玄霸十分壞心眼,最喜歡揭人老底。只要給他一本族譜, 他能把族譜當成書錄,翻閱好幾日的書, 看得津津有味。
兩人達成一致意見后,又說服了杜如晦,三人一同勸說陛下。
而且馮盎現在表示的忠心還停留在嘴上,還要看接下來的行為。
李世民收起了李淵對宗室過分的厚待,這群宗室就要自己討生活。
「陛下十分信重我馮家,我們馮氏子弟必不能辜負陛下。無論是科舉考試,還是跟隨陛下為將,你們都要全力以赴,讓朝中的人看到我們馮氏子弟的風采,這樣我們回祖地時才能重建郡望。」
為此,他放棄了消滅郡望,而是製造更多郡望。
回家了,回家了啊!
出京之前,魏徵和房喬聊了聊馮盎的事。
知世郎那個假大儒每次和世家爭辯,都能把別人造假的祖先拉出來罵,恐怕都是念的三郎君寫的稿子。魏徵想到這裏,忍不住冷哼一聲。
馮盎說要為魏徵牽馬, 居然不是打比喻,現在就為魏徵駕車了。
這時候他才知道,二哥逢人就誇自己會教導學生,是千古難見的名師,將來他和皇后的孩子無論男女都交給李玄霸教導。
「這就是大漢的儒。」遙遠的長安,李玄霸把書本捲起,輕輕敲了敲李道玄的腦袋。
……
他還以為三兄這鬧騰是和二兄商量好的。三兄雖然被彈劾,但國子監面貌煥然一新,混吃等死的紈絝子弟們都短暫地燃起了讀書習武的鬥志。
這次馮氏子弟的神情統一了。之前激動的懵懂的不以為意的神情,都換作了肅穆。
魏徵笑著說自己已經顛簸慣了,這點撞擊無事。他還指著自己有點紅的額角開玩笑,說自己腦袋是鐵做的,陛下都這麼說。
馮盎的過往, 是李玄霸整理好后交給他的。
但他身邊的人沒忘記。
惡作劇是什麼鬼啊!
他決定召集兵馬,發動玄武門之變,掀翻腦子貴恙的二哥。
他始終認為馮盎割據嶺南是個大隱患。如果馮盎識相,他應該舉家遷www.hetubook.com.com徙到長安,把嶺南讓給朝廷派來的人管理。
李玄霸死魚眼。
「我要出使!我要當使臣!無論是砸別人玉璽還是睡別人太后,我都沒問題!」……
馮盎觀察著子孫們的神態。
魏徵推脫了幾次,便不再拒絕。
李玄霸給魏徵的資料,是想讓魏徵動之以情誘之以利。魏徵卻並不想這麼做。
但顯然,李玄霸根本追不上動若脫兔的大唐皇帝。他除了向母親告狀,別無他法。
馬車繼續南行。
衣錦還鄉……幾百年後的衣錦還鄉!
魏徵也重新收斂思緒,繼續思考嶺南之行。
「郡望」「豪強」是滅不掉的。只要當地出現了一家有出息的人,鄉親們自會向他們靠攏。
馮家已經在嶺南紮根,根不能斷。但大唐有意徹底教化嶺南,那麼馮家留在嶺南的人就不能太聰明。聰明的人一定會有野心。
但在李神通送禮之前,李道玄已經背著自己打的獵物,眼巴巴地求李玄霸教導了。
不想給自己額外增加工作的李世民,就給李玄霸增加了工作。
李玄霸本就聲名在外,雖年輕也已經被認可為舉世敬仰的大儒名士,早些年就有崔氏子弟「李門立雪」求教。
不如誘殺!
魏徵本來在梳理這次南下的策略脈絡,但想著想著偏了題,光顧著對李玄霸生氣了。
「我家三郎就是這麼厲害。」竇慧明像哄小孩似的,摸了摸李玄霸的頭。
他們或許不在乎祖地,但他們記得仇恨!
李玄霸更生氣了。
想回歸祖地的就與他一同回去,不以為意的最好讓他們居住在長安,懵懂的才能留在嶺南。
所以李玄霸看到別人的族譜之後, 很容易就能從記憶中「調閱」出史書中關於這些人祖先的記載。
等他回到祖地,說不定流落各地的馮氏族人都會回來。那時馮氏說不定真的能成為一個新的世家。
二哥很喜歡李道玄這個傻小子,要親自傳授李道玄兵法,並說下次大唐有大的出兵行動,一定會給李道玄立功的機會。
他有點懷疑,李玄霸是否也是對他十分了解,才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
他記憶力驚人, 看過的書就像是放進能停止時間的物品似的,永遠都不會壞掉。
啊不對,陛下對三郎君應該是,「帝嘲笑,帝不聽」。陛下那個壞心眼兄長,才不會安撫三郎君。
李道玄跑自己這裏來拜什麼師?!
李世民眨了眨眼:「惡作劇更重要。」
李神通敬佩李玄霸的本事,正愁自家子孫不是特別有才華,遠hetubook.com•com遠不如李靖這個同姓李的非宗室。李世民慷他人之慨,說「愁子孫教導的都交給阿玄,阿玄就是最厲害的」,他回京述職時,就選了幾個聰慧的子孫給李玄霸送禮拜師。
這次外出, 李玄霸抱了一疊資料給他們, 更讓他深刻體會了李玄霸搜集這些信息的原因。
李世民聽了他們三人的進言后,沒有說誰對,而是選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如果馮盎在推廣科舉一事上也支持大唐,那麼他們確實是心向中原。阿玄說馮家可能已經淡忘了祖輩與高麗的仇恨,但如果你向他提起幫他報仇,他仍舊會開心。玄成,如果馮盎支持大唐,你就告訴馮盎,朕會帶馮家子征討高麗,並讓馮家在遼西祖地重建郡望。」
陛下雖然納諫如流,但常常「帝讚賞,帝不聽」,又自信又倔強。所以就算李玄霸不樂意,陛下只要下定決心,對李玄霸也是「帝讚賞,帝不聽」。
反省后,下次遇到相似的事,他仍舊會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對方。
李世民笑著避開李玄霸的拳頭:「不過我也沒撒謊,你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又能對人心洞察秋毫,耐心更是無人可比,還有誰比你更適合當老師?不過大儒名士都會挑選弟子,哪可能人人都拜入名門。你大可全部拒了,將來去國子監講學。」
在他看來, 馮盎為大唐宰輔駕車, 也是馮盎展現進一步與中原王城貼近的誠意。
他每日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看書,講學是梳理自己所學知識的一種方式,對他而言其實不算工作。
他在心裏暗罵了許久,直到馬車狠狠晃了一下,不小心撞了一下腦袋,才回過神,現在李玄霸不在眼前,他生氣就是自己難受,沒辦法對等傷害三郎君。
李智雲以為,二兄三兄掀起京中研究漢儒大復讎理論的熱潮,恐怕是要為敲打西突厥、南詔或者高麗做鋪墊。
「沒錯,我們要復讎!」
魏徵耳邊響起李玄霸的自嘲。
二哥繞這麼一大圈,是想光明正大地把自己塞進國子監,改革國學啊。
「如果我熟知他的祖先,熟知他的親人,熟知他所有的愛好和不滿,那我當然能輕易奪得一個人的好感。」
當下屬們聽聞馮盎可以回祖地重建郡望時,紛紛祝賀馮盎能完成先祖溯源,這是真的光宗耀祖了。
李世民逢人就說李玄霸很會教人。明明李玄霸除了李智雲就沒帶過孩子,李智雲還是自己爭氣,他和二哥對李智雲算是半放養,但宗室都信李世民的胡扯。
李世民喜歡自誇,誇hetubook.com.com自己詞不重樣。
據外夷使臣說,他們國家的王子有意來大唐留學,到時肯定會想拜入晉王殿下門下。
剛聽到能重建郡望的時候,馮盎還沒有如此激動。
「你早說啊。」李玄霸收起了謀反的打算。
馮盎伸頭進來道歉,說路上有一塊大石頭。
嶺南即使在冬季也能只穿著一件單衣。聽聞遼東苦寒,冬季還能見到鵝毛般的大雪。
馮盎在宗祠里睡了一晚,來平息心中的激動。
聽李玄霸講課的不只是李道玄,還有李神通等宗室的子孫。
雖然他們比勛貴還是強一些,只要有本事一定會飛黃騰達,不需要等候空缺,但如果自己太廢物,那再寬鬆的晉身條件他們也抓不住。
忠心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心。在這一點上,魏徵難得和房喬意見一致。
他一邊笑還一邊對憋笑的小五道:「這肯定是我做的最成功的惡作劇!」
馬車重新啟動。
不僅他這裡有一份嶺南主要官員的身份資料,房玄齡杜克明等人手中也有。
「我本以為要和馮盎來回試探許多次,才能試探出他的真心,沒想到馮盎……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魏徵反省。
他一生氣,就要搞事。於是他在國子監大肆宣揚漢儒風範,詳細講解大漢的「公羊儒大復讎」理論,以及漢儒使臣的攪屎棍風範。
熟悉的不熟悉的宗室子弟人擠人車擠車,全堵在了自己門口,自己都出不了門了。
馮盎自然對皇帝陛下感激涕零。
如果是這樣,三郎君總愛故意惹怒自己,這算哪門子的奪得好感?你對友人的了解,全部用在拱火上了吧!
他當然知道,馮家不會放棄嶺南根基,只會分出一半族人北上回歸祖地。但馮家分割南北,聚合力也會變弱。有了新的選擇,馮家年輕人也不一定樂意繼續待在嶺南瘴氣叢生之地。
誰知道,李道玄剛入門,李神通就帶著子孫過來了。
馬車顛簸。魏徵靠在軟墊上閉目小憩。
李玄霸是他的雙生弟弟,他自誇的時候都會帶著李玄霸,誇得別人都深信不疑。
「二哥與人交往是靠直覺和真誠, 靠他個人的能力和魅力。我不一樣, 我靠的是情報。」
李玄霸躲懶的時候也會做一點清閑事。收集整理各家族譜並編纂成冊,便是李玄霸主持。
李玄霸:「……」他明白了自家二哥的意思。二哥誇下海口要把李道玄培養成真正的名將,但實際一操作,唉,不是李道玄沒天賦,實在是大唐的貞觀大帝太忙碌,抽不出時間啊。
他會為在朝中做官和圖書做得好的人在家鄉宣揚功績,建立功德碑,讓各地都湧現新的「郡望」「縣望」。
馮盎老淚縱橫。
不過既然馮盎已經表了忠心,魏徵便將陛下的許諾一一告訴馮盎,對馮盎「誘之以利」了。
馮盎哭笑不得。陛下這是在誇(罵)魏相剛直吧?
連非漢人的下屬也說,他們也有祖先和祖地崇拜,甚至將祖先走出的大山奉為山神。他們是不可能回山上去,但如果祖地不是山,而是現在居住的繁華城池,那他們肯定是要衣錦還鄉的。
如果是中原,他們都會以平穩優先,儘可能不牽連百姓。但嶺南等地方只對中原稱臣,那就是與蠻夷無二。對蠻夷,就要分化削弱,他們才會聽從教化。
他雖然喜歡勸諫,但若是陛下不聽勸諫,直接安排工作,他還是會一絲不苟地完成,不會自作聰明。
根據小道消息,李智雲得知其實朝中公卿們對三兄的講學挺滿意,認可了二兄對三兄的胡吹。只是現在大唐需要休養生息,周邊各國又比較乖覺,所以要給他們一個大唐不會動手的假象,才按下這次講學熱度。
晉王殿下:「……」
李玄霸:「???」
陛下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魏徵就不會擅自行動。
聽了陛下的話,不僅宗室堵門,朝中許多勛貴世家都來堵門了。
為此,他需要招攬天下各地的人才,還要在朝中給他們空出職位,才能讓「郡望」「縣望」遍地開花。
他們都認為李三郎對人太過心軟,還動之以情誘之以利?
「好了,你們準備準備,過幾年我們就要遷祖墳了。」馮盎笑道,「即使你們不回祖地,也要跟我回去看看祖地,好歹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知道北燕在什麼地方,知道……」
這也是他們真心互相彈劾的理由。
如果記載是假的, 李玄霸也能瞬間點出來。
可這次母親卻不站在他這邊,還說這是好事。
當他想搜索什麼知識時,就像是太醫看著裝滿葯的柜子, 手持一卷目錄找葯,十分輕鬆。
所以……燃起來了!
「這麼一想,說不定我得到的好感其實有點虛假吧。」
馮氏子弟有的激動,有的懵懂,還有的不以為意。
親緣之仇,十世可報!
魏徵甚至覺得,李玄霸自嘲「虛假」也是在故意拱火,惹他們生氣。
李玄霸滿頭霧水。
當李玄霸被宗室、勛貴先後堵門后,就像是後世人看到排隊的小店會忍不住一同排隊一樣,世家子弟和外夷使臣都湊熱鬧了。
李小五在一旁很茫然。
李玄霸微笑:「二哥,我的惡作劇好玩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