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235章 宰輔外放貼告示

第235章 宰輔外放貼告示

李玄霸把被子從腦袋上拉下去,嘆了口氣。
竇慧明才不會聽李世民狡辯,她自己會判斷是誰的錯。
還好有阿玄和小五在,他知道不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才一直被親人放棄。
李世民猶豫了很久,才不情不願地讓魏徵補了剩下一個宰相位置的缺。
李智雲老氣橫秋道:「我可會裝乖了,我想我沒問題。」
魏徵剛一陞官,就被房喬和杜如晦砸了一頭「科舉演化史」資料。
母親的愛護,阿玄的陪伴,小五的尊敬,讓李世民能從痛苦中醒來,不被過去的陰霾一直籠罩。
房喬道:「他沒生病時也不幫忙。」
李玄霸拉起被子遮住頭:「慶功?我看你是想讓我死。小五,快去向母親告狀!」
他很想讓長孫無忌當宰相,但長孫無忌出塞了;
但想了好幾個人都不肯當宰相,換其他人,李世民更不肯,只能捏著鼻子讓魏徵陞官了。
「昨日我夢見了祖母,祖母很開心,若朝廷在嶺南科舉取士,祖父祖母讓嶺南瘴氣叢生之地也變作禮樂盛行之地的願望,終於看到了曙光。」馮盎道,「我先祖乃北燕末帝,一心想回歸中原,帶著三十余族人坐船回歸劉宋。我祖父、父親在世時,也常念叨何日完成教化嶺南的任務,再歸中原……」
大概厲害的人都能一心幾用,他們能在自己罵人的話中無縫加入工作交流意見,雖然吵得李世民耳朵疼,但每日該做的事都不會拖沓。
「女子懷孕時更應該每日運動,這樣孕婦和孩子的身體都好。」宇文珠道,「如果每日散步會流產,那躺著也保不住胎。」
既然嶺南在秦朝就已經歸服中原王朝,千百年過去,嶺南也該與中原再貼近一點了。
房喬道:「彈劾了他,他難道就能來幹活了?既然知道沒有意義,為什麼要把精力浪費在這上面?像你一樣沽名釣譽嗎?我和你不一樣,只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有用的事上。」
現在已經進入貞觀三年, 別說朝堂,天下都煥然一新。
李世民尖叫:「娘娘!你偏心!明明是阿玄欺負我!」
馮盎眼中精光一閃,笑容更加燦爛:「先祖之仇,十世猶報。我馮家也該分一脈回歸遼西祖地了。謝宰輔!」
而李淵問起大隋時, 百姓則一臉晦氣, 「那麼久的過去還提什麼」。
竇慧明道:「他們的衝突很早很早就開始了,從他們還是孩童時就開始了。」
當得知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時,百姓對太上皇感恩戴德,感謝太上皇教導出這麼厲害的大唐開國皇帝。他們也羡慕太上皇,白撿了一個皇帝兒子。
但他為了李唐的穩定,還是委屈地忍了下來。
魏徵還未醒。馮盎沒有打擾魏徵,而是站在魏徵門口一直等待。
即使他說不出口,竇慧明也仍舊知道李淵想說什麼。她和李淵是少年夫妻,太了解李淵。
馮盎心裏確實有點不舒服。
去年再出京時,李淵卻有預感, 即使他這個太上皇想要召集人與李世民為敵,恐怕也不會有人響和圖書應自己的號召。
不過李世民還是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李玄霸。
他想起了小時候看著別人打架會拍手鼓掌,模樣超級可愛的孩童陛下。
竇慧明漠然道:「郎君,我聽聞二郎離開晉陽,去涿郡尋隋煬帝自辯時,曾當眾說,他必會殺死大郎。」
「舞刀弄槍還是太危險,文書工作更適合阿姊!」李世民覺得自己非常有道理,十分理直氣壯,「何況三姊要去東女國當女王,應該早日習慣政務。」
「孫兒啊,我們的願望即將實現,你在猶豫什麼?」
李玄霸生病,首相肯定當不了了。房喬不僅官複原職,還很快升職。
魏徵還繼續南下,想要把告示貼到嶺南去。
「房玄齡和杜克明都對你太縱容,三位宰相,總要有個人持不同意見。以前那個人是阿玄,現在除了魏玄成,誰還敢指著你鼻子罵?」薛收道,「我雖然敢,但我有點不好意思,不如魏玄成放得開。」
他看不懂朝堂看不懂百姓,連李世民和李玄霸也看不懂了。
我只是在想,我以前是不是真的錯了?
不只是父親對他,還有他對父親。原來父子親情不是經歷了什麼事都會一直存在。
沒辦法,杜如晦只能自己勸架。
李智雲點頭:「三兄說得對!」
山東望族對自己愛理不理,在大隋時也沒少扮清高,朝廷出手整治他們,他們居然爭先恐後地示弱;
懶得回宮聽父母和妻子嘮叨的李世民又像小時候一樣和李玄霸擠一張床,十分驚訝道:「天啦,你喝醉酒生病很正常, 為什麼我也會生病!」
李淵繼續嘆氣:「我知道,我都知道……我還知道大雄這個皇帝當得確實不錯,他若一直這樣,可能會奔著千古明君去。我只是、只是……唉。」
李淵再次點頭。是的,那時大雄也會尖叫著說是大德的錯。
朝堂官職削減大半,蔭官每年都出一個新政策縮減,官吏們雖有怨言,但仍舊任勞任怨;
李世民慘遭母親訓斥,不過李玄霸也因為過量飲酒不愛惜身體,沒有逃過母親的罵。
這些人在朝中掌握了資源,又會反哺家鄉,削弱馮家對嶺南的控制力。
李淵在門外長吁短嘆許久,當李智雲端著葯碗過來時,才和李智雲一同進屋。
李世民從御案下的小抽屜里摸出一碟切得很細小的肉乾,一邊悄悄窸窸窣窣地吃零食,一邊繼續看宰輔罵架。
他與路邊的百姓閑談, 說到大唐和大唐那位年輕的皇帝時,百姓居然會挺起種田種得微微佝僂的背,一臉得意的表情, 好像那高高在上的皇帝的政績與自己也有關係似的, 讓他分外驚詫。
他試圖召喚裴行儼回來,在南詔附近屯兵的裴行儼回信說南詔正準備投降,給大唐當小弟,此事沒辦完,自己絕不回來;
李淵點頭。是的,看到這樣的李大雄,他彷彿回到了曾經斥責李世民不要欺負弟弟的時候。
李世民齜牙:「你們得罪了皇帝!朕要把你們全部發配去給魏玄成打下手!」
李玄霸道:www.hetubook.com.com「我無所謂,魏玄成不一定說得過我。」
竇慧明:「祈健!他們作賤身體,你不知道入宮來尋我?!」
李世民後背死抵著床柱, 不讓弟弟把自己推下去。
我的病什麼時候好啊,喝葯喝得吃肉都是苦的,我恨喝葯湯!
李淵嘆氣聲一滯。
魏徵臉上的笑容隱去,雙眸則有了波瀾。
李玄霸手腳並用, 試圖把二哥推下床。
李智雲和李昭一樣,也領了京城的防衛,本來就有事干。但當他休沐的時候,就被兄長們叫進宮加班,還沒有加班費,甚是可憐。
打得好!再來一下!
李淵只是嘆氣,心中嘆息的話卻說不出口。
「我們所做的一切,你祖父讓馮家紮根嶺南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教化嶺南百姓嗎?」
李玄霸把後世科舉的演變史一股腦丟給了二哥和友人,然後就咬死「我什麼都不懂,你們自己看著辦」,沒有插手此事。
竇慧明又狠狠戳了一下李世民的額頭:「魏玄成乃是剛直賢臣,你怎麼用魏玄成來嚇唬你的弟弟!」
宇文珠行醫后多是女子找她問疾,特別是婦產科疾病,她見過太多,接生婆的工作都做了很多次。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為了迅速推廣新的科舉制度,三位宰輔都離開了京城,分別去重要的郡縣直接安排工作。
杜如晦長吁短嘆,時不時用眼神向上首處的皇帝求助。
李昭很想說,東女國就一個郡大小,她坐鎮隴右時治理的地盤都比東女國大多了。
馮盎抬頭:「臣願為宰輔牽馬。」
李智雲一看到兄長們挨訓,就忍不住咧開嘴笑:「活該,你們醉酒時,有想過會挨母親的罵嗎?」
所以他看著李世民當皇帝后做的一系列舉措,很難相信天下居然還能安穩。
他又問薛收要不要當宰相,薛收力推魏徵當宰相。
嶺南人還能進入京城為官?而且這還不是特招,會成為定例?
魏徵道:「只要他們想應試,無論隔著多遠的距離,他們都會來長安赴試。」
不管怎麼說,既然父親已經認錯,就是他們大獲全勝,該慶功了!
今日之後,馮家將再度回歸中原!
歷史中的唐太宗時期,遇到災荒或者民亂時,唐太宗也是直接把宰輔和尚書們派去當欽差。這個時空,李世民和他的臣子們也有這個習慣。
聽聞宰輔渡過長江,馮盎親自前往長江北岸迎接。
河北終於反了,滿朝文武沒有讓皇帝反思,都在爭吵如何處置滎陽鄭氏;
他仍舊對父親有感情,不能接受每當有選擇,他和阿玄都會被父親放棄。
李世民身體底子比李玄霸好,李玄霸仍舊躺在床上躺屍時,李世民已經回宮裡繼續當勤政明君。
等魏徵出門時,他才深深對魏徵深深一拜。
他回宮后,發現父親對自己的態度和緩許多,甚至有點討好的意味了。
「李、世、民!不要欺負弟弟!」
不過魏徵、房喬和杜如晦三人雖一直在吵架,但吵架也不會減輕他們工作的效率。
祖母揉了揉自己的腦袋hetubook•com•com
李昭這次懷孕很順利,說想懷孕就懷上了。胎位很穩,沒有任何不適。
已經完全變成了閑散老頭的李淵悄悄瞥了一眼, 小聲道:「這不和小時候一樣,在打架。」
他心裏很不是滋味。
把「翰林院」改成科舉士子學習為官知識、經驗的地方確實有很大的可行性,但這樣又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以他們沒打算在一開始就招許多科舉士子。
「薛公在嶺南教導百姓已經年余,我相信嶺南一定也有可以入仕的士子。」魏徵道,「自秦始皇起,嶺南就已經服從中原教化,現在科舉取士,怎麼能把嶺南排除在外?只要有才之人,無論地域出身,皆可為官。即使是山中的蠻夷,學了我朝聖學,能考過科舉,那也是能做官的飽學之士。」
李世民一把揪住李智雲,開始例行欺負弟弟。
李世民揉著額頭笑道:「無論我們是何種身份,都是娘娘的兒子,在娘娘面前不需要成熟。」
魏徵揉著眉頭道:「三郎君呢……唉,對了,他生病了。」
最初隱藏身份出京的時候,李淵差點想騎馬跑路,與李世民爭奪天下。
等李玄霸終於從床上爬起來的時候,李世民都要開科舉了。
馮盎起身,朝著長安方向跪拜。
他卻沒有如自己從夢中驚醒時所想的那樣快意。
他扶起馮盎,道:「馮氏貴胄之後,回歸中原后又以儒學傳家。中原當有馮氏望族。」
更別提李世民又興黃河徭役,又繼續用兵剿匪,朝堂上更是動蕩無比,百姓居然沒有怨言,還說日子終於好過了……
太醫本來穩妥起見,想讓李昭仍舊卧床休息,卻被宇文珠否決。
李世民問過母親后,得知父親可能在後悔。
這種痛苦,就像是蟲蟻啃噬著他的心,常常讓他在夜深人靜時驚醒。
李淵心裏堵得慌。
祖母笑了。
雖然馮家自稱忠於中原王朝,也確實每次都在中原王朝改朝換代后立刻投誠,但魏徵仍舊不相信馮盎的忠心有多純粹。
魏徵一直在觀察馮盎。
三位宰輔都離開了京城,李世民就一個人多做幾份工作,也能撐得住。
他已經年紀一大把,兒子都有三十來個,居然因為夢見了祖母而淚流滿面。
宇文珠和長孫康寧背著大包小包出宮照顧兩位沒長大的丈夫,竇慧明年紀大了,已經不能照顧生病的兒子,便回宮幫長孫康寧處理宮務。
竇慧明氣勢洶洶地繞到門口沖了進去,李淵站在門口嘆氣。
三個兒子除了最初向自己行禮,也像是沒看到自己似的,一直無視自己。
李玄霸剛下病榻就住進了宮中,模仿他哥的字跡幫忙批文書。
馮盎從夢中醒來。
父親認錯了?不是很重要的事,繼續休息。
他們現在急需人才,就不隔年考試,明年先集中考一次。
「都是當皇帝和親王的人了,你們能不能成熟一點?」竇慧明挨個戳兒子們的腦袋。
李玄霸決定,以後他不僅是太宗黑,還要當個中醫黑!
李世民詢問過幾次三姊的身體后,就讓三姊也來幫忙m.hetubook.com.com了。
李淵身為唐國公,是成熟的政客。朝堂上的彎彎道道,他都懂。
不過科舉取士的框架一開始就要搭建好,如今大唐地方上只是郡縣兩級,人口也不多,所以可以把童生考試取消,直接「郡試」接「京試」,「京試」后再進行殿試。
偏安一隅當土皇帝多舒服?
李世民無語。
等馬車駛入宮城,李淵扶竇慧明下馬車,也一直沒有再說話,只是神色黯然又……後悔。
幾年過去了,李世民終於等到了父親承認以前錯了的時候。
李玄霸也給了李智雲一個「你逃不過」的微笑。
李玄霸吐槽:「你不在母親面前也沒成熟過。」
勸著勸著,他火氣也上來了,把兩人劈頭劈臉一頓罵。
第二日誰的眼睛腫得更厲害先不提, 李世民和李玄霸雙雙病倒。
魏徵微笑道,笑容很真實:「要謝就謝陛下和三郎君……和晉王殿下吧。若不是晉王殿下在陛下面前提起你先祖的事,陛下感懷馮家曾經蒙受的苦難,領兵打仗的事,哪是我能做主?」
馮盎不再言語。
「原來我已經快放下了。」李世民伸了個懶腰,「原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會這麼脆弱。」
「好嘞!」李智雲拔腿就跑。
「謝陛下隆恩!」
後世的科舉經驗不能直接挪用,現在大唐的陞官途徑仍舊以蔭官為主,沒有太多官職給科舉的官吏。
李淵站在後面,看著面前的和樂融融,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馮家也曾是中原大族,你們在偏遠蠻夷之地安家,難道是為了當一個大蠻夷?」
不過弟弟忙得兩個眼圈黑得像自家郎君帶回來的白熊,李昭心疼弟弟,便假裝信了李世民的胡言亂語,幫弟弟減輕負擔。
來,阿玄,再喝一杯!
李世民很自信。他沒有限制李淵的行動, 李淵還能騎馬出宮踏青, 偶爾還去仍舊是好朋友的裴寂府上住幾日。
魏徵不理解:「為什麼你不彈劾他?」
馮盎露出了輕鬆的笑容:「犬子也會以科舉晉身。我祖父當年也是考試為官,我們一家終於要回歸傳統了。」
房喬仍舊與魏徵不對付,不過公事公辦,他只是語氣差了點,該袒露的信息不會含糊:「這是當宰相才能知道的事,現在你一起來。」
於是魏徵宰相當值的第一天,房喬和魏徵就對罵起來。
宰輔坐著馬車到處奔波忙碌,最遠甚至跨越了長江,把科舉取士的告示親自貼在了長江以南的城牆上。
================================
李淵小心翼翼問起太上皇,百姓一臉茫然,「誰?」。
為皇帝者,該有的謹慎和疑心,李世民好像一點都沒有。他還是整日與李玄霸打打鬧鬧,偶爾欺負一下李智雲,猴跳舞跳看得人拳頭都硬了。
竇慧明知道李淵在嘆什麼氣,勸慰道:「他們還是很尊敬你的。皇位爭奪一向血腥,父子兄弟彼此廝殺比對仇敵還狠辣。二郎卻絲毫不限制你的自由,你想出宮就出宮,哪怕想離開京城踏青狩獵,二郎都不阻和_圖_書攔。」
他一笑置之。
李淵也跟著回宮。
這幾年他們先積攢科舉取士的經驗。等隋朝舊貴老逝,憑藉勛貴蔭庇當官的人已經是無根浮萍,不能再依靠舊貴的影響力阻礙朝堂的政令。其餘臣子不是跟著陛下打天下的人,就是科舉入仕的人。他們的經驗也已經積累足夠,才是大刀闊斧改革的時候。
李世民每次召集三人宰輔開小會,都會在耳朵里塞點絲團,減弱噪音刺|激。
如果朝廷在嶺南科舉取士,那麼嶺南的人才就會向中原流失。
李玄霸他本來就沒看懂,已經懶得再思索李玄霸在想什麼;李世民既然已經當了皇帝,還是一個對權術熟稔到能把勛貴和世家都玩弄在股掌之間的有為皇帝,怎麼性格還能與曾經在唐國公府當二公子時沒區別?
魏徵微笑著看著馮盎,雙眸卻沉靜如淵。
李世民:「……」他震驚不已。連魏玄成都嚇不到弟弟?!
在聽到母親說父親後悔前,李世民常常在夢裡質問父親是否後悔。
有能力的人都會有野心,嶺南一直被馮家當做後花園、自留地,中原王朝過度插手,他自然不喜。
李淵沉默不語。
看見這兄弟三人擠眉弄眼,竇慧明又生氣,又好笑。
回宮的路上,李淵不斷嘆氣。
杜如晦:「……」
這下輪到李世民咧嘴笑了。
李智雲:「……」好了,是兄弟就要一起挨罵,沮喪。
宗親削了爵位,宗親沒有怨言;
不過李玄霸病好了,李世民可不會自己忙碌,讓弟弟悠閑。
他當然知道嶺南在秦始皇時就已經歸附中原,但那也只是歸附而已。
聽到李世民和李玄霸生病後,十分著急地出宮看兒子的竇慧明站在窗口,滿臉黑沉:「他們這是在幹什麼?」
馮盎道:「嶺南路遠,士子們如何能趕上應試?」
如果自己提前醒悟,二郎如此大度,是不是連毗沙門也不會死?
馮盎醒來后,沒有再入睡。
魏徵道:「科舉取士暫且放一邊。陛下遲早會對高麗動兵,高麗王失信,屠戮你的先祖,讓馮家險些滅門。你的兒子中若有勇猛之將,當報仇。」
而且他們也很擔心,考試厲害的人不一定做官厲害。
房玄齡和魏玄成吵起來,魏玄成就不會找自己的茬了。阿玄說得對,他應該坐山觀虎鬥。
李昭當然更相信宇文珠的醫術。既然身體沒有不良反應,她仍舊每日慢悠悠地騎著馬上班,看呆一群知情人。
李世民假裝沒看見。
但是陛下,你已經長大了,已經是皇帝了,能不能成長一點!
當得知宰輔是要在嶺南科舉取士時,馮盎驚訝不已。
他就是不想被人指著鼻子罵,才不讓魏徵當宰相。難道他不知道魏徵有宰相之才嗎?
上朝時,他也會在群臣吵架時把絲團塞入耳朵,等群臣吵累了再訓斥他們不合禮儀。
一天夜裡,他回到了小時候,趴在祖母膝蓋上,仰著頭對祖母說起自己的困惑。
杜如晦也加入戰局。
久嗎?大隋滅亡才幾年?哪裡久了。
李淵看不懂了。
最後李世民連已經懷上了的三姊都不放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