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1章 宗室
「若單就個人而言,確實是不能一概而論,可作為一個整體評價,在下敢斷言,大明的宗室沒有一個好東西、全是禍國害民的傢伙!」宋獻策冷笑著說道:「包括沈藩、周藩,哪怕是再怎麼溫良愛民的藩王,也不得不成為害民的惡鬼!」
「洪武年間,按制親王祿米歲支萬石,郡王兩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奉國將軍兩百石,中尉什麼的一百石,這還沒算上公主駙馬什麼的,待遇可稱優厚!」宋獻策呵呵一笑,臉上滿是嘲諷:「前提是朝廷出得起這筆錢糧!」
「制度性腐敗,這話說得好!」宋獻策哈哈大笑著點點頭,雙眼放著光芒:「吳帥當知,腐敗這東西,不會單純只對外人,自家家族之中腐敗起來更為容易,也更為酷烈!」
「大明兩百余年,宗室人丁越來越多,朝廷給不起祿米,甚至因為國庫空虛而經常拖欠、削減,宗室又受祖制所困無法從事他業,直到萬曆年hetubook.com.com間才准許參与科舉,若是乖乖靠著祿米過活,早就活活餓死了!」
「至天啟年間魏閹當權,宗室和閹黨合流,為禍地方更為劇烈,兼并之勢愈加兇狠,當今萬歲登基后誅殺魏閹,但這宗室之禍,卻是徹底制無可制了。」
「可一群皇室宗親,朝廷能支持到何種程度?像太祖、成祖那般管事的還約束一二,若是像萬曆皇帝那種不管事的,誰會費力不討好去管束?萬曆初年張居正清蔭,玉堞所載宗室人口不過一萬五千餘人,后萬曆皇帝怠政,至萬曆三十三年再統計,單是玉堞所載的宗室人口便膨脹十倍有餘,其中有多少違法亂紀之人?」
「大明宗室?」吳成來了些興趣,身子微微坐直了,提起茶壺為宋獻策斟滿茶碗:「宋先生請細細說來。」
「洪武年間,朝廷就已經付不起宗室祿米,以絲絹、木料等實物折色糊弄,到了成祖年和-圖-書間,祿米本色再減,折色之外還有折鈔,寶鈔跟廢紙差不多,實際上就等於是不給了,至弘治正德年間,國庫空虛,祿米又被砍了一刀,到嘉靖年間,南倭北虜猖獗、國事更為艱難,郡王以下皆三分本色、七分折鈔,中尉以下四分本色、六分折鈔,公主郡主什麼的一概兩分本色、八分折鈔,就這還經常拖欠不給。」
「正是如此!藩封諸王,利於穩固朱家皇位,卻會傷及國家根本,明太祖英豪也,不會看不到這一點,所以他是在朱家皇位和大明永盛、天下萬民之間做了個選擇!」宋獻策微笑著繼續說道:「藩王要生孩子,藩王的孩子也得生孩子,除了藩王之外,還有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還有一堆什麼中尉、公主、郡主、縣主之類亂七八糟的。」
「明太祖想以藩王安民庇民,可自洪武三年開始藩封諸王起,這些藩王宗室就是禍害百姓的亂源、動亂地方的hetubook.com.com禍根。」
「這便是制度性腐敗!」吳成聳聳肩:「藩王宗親中並非沒有良善清廉之人,朝廷也並非不知道宗室的問題,可宗室的問題根源在明太祖設置的宗室制度上,要解決宗室問題就得推翻明太祖的祖制,大明以孝治天下,這和自殺有什麼分別?這樣的後果皇帝承受不了、朝廷百官也承受不了,只能是不停地修修補補,糊弄一天算一天。」
宋獻策頓了頓,沖吳成問道:「吳帥,你覺得大明藩王都是些怎樣的人物?大明的宗室又如何?」
「人人皆不同,又怎能一概而論?」吳成想起了那位自盡的沈王,不由得嘆了口氣:「如沈王那般溫良愛民、才學絕世的有,如周王這般性格剛毅、慷慨明智的有,如鄭王那般貪暴無恥、為非作歹的更是不少,天下宗親數不勝數,更不能一概而論。」
「即便如此,萬曆初年本色宗祿依舊有七百多萬石,佔了大明田賦四分之一強,到天啟年和-圖-書間推出限祿法,限定一宗宗祿總額、永不加祿。」
「但人不可能眼看著自己餓死!」吳成接話道:「想活命就只能想盡辦法謀生,什麼規章制度都成了一紙空文,走私、兼并、索賄無所不用其極,朝廷付不起宗祿,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放縱他們壓榨地方、掏空大明的家底和民心。」
「正是如此!」宋獻策拍掌一贊,繼續說道:「這些宗室以血親為紐帶,依託藩王權勢,形成一個個……朋黨,以對抗朝廷和地方上的官紳豪門,為非作歹沒有邊界,只要是生錢的產業都要插一手,魚肉百姓更是家常便飯,地方官吏若沒有朝廷撐腰支持,根本控制不住他們。」
「于朱家,藩封諸王自是大益,好比這明末亂世,對我各路義軍抵抗最激烈的便是各地藩王,官紳將佐可以私下和我們商量合作,這些藩王宗室卻不可能和我們共存……」吳成淡淡地答道:「但於國家而言,這些藩王宗室卻是大害,他們把控大和-圖-書明命脈、肆意剝削盤剝,如白蟻一般蛀空大明這棵大樹,大明天下的動亂,不少就是因為他們而鬧起來的。」
「吳帥當知,明太祖祖制,宗室不得參与科舉、不得參与他業,在明成祖奪位后,更是規定宗室不得干涉地方事務、不得擅離封地,所謂『有明諸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按明太祖的計劃,大明的宗室該什麼事都不做,全靠祿米養活。」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后,以藩屏帝室、國祚永久藩封諸王,所謂『遵古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遠、秦廢之而速亡,漢晉以來,莫不皆然。』」宋獻策侃侃而談了一陣,問道:「吳帥,你覺得明太祖此法如何?」
「當然,兔子不吃窩邊草,若非貪無可貪、掠無可掠、法紀規矩崩解不再,一般人也不會對自家親族下手……」宋獻策冷笑幾聲,手指按在桌上:「巧了,如今的大明,就處在這樣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