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作者:我想吃肉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59章 查賬

第159章 查賬

丁校尉道:「這話奇怪,咱們當兵的,以忠君愛國為要,哪有什麼不好?」
祝纓冷冷地道:「沒事就不能上京了么?你收拾好,去見幾個人……」
祝纓道:「慢走。」康樺對阮、樊二人拱手,道:「告辭。」
這校尉自己撈錢還撈不過來,又要士兵過得清苦以顯示自己清廉,哪有心想到他們?校尉不做人,自己吃得滿面油光,卻以「青黃不接」為由,又污了一筆款子。豐堡駐軍的日子愈發的難熬。
原來,一處徵發的兵役並不全會分到同一個地方,譬如福祿縣就需要一百來人,如果洪幺老家一次徵發三百人,另兩百就會調到別的地方。洪幺等同鄉跟著丁校尉到了福祿縣,他的另一部分同鄉們則在豐堡當兵。
兩下吵了起來,親兵把人給打了。豐堡士卒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老鄉幫老鄉,與親兵們打了起來,校尉又要「行軍法」,要斬殺帶頭鬧了他的事的人。這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了,士卒鼓噪起來,執刀殺進了校尉的大帳,將他給挾持了。
丁娘子這才放心地放丁校尉出門。
信上寫道:段嬰那個狗日的又要揚名京城了,他寫了篇別人都喜歡的賦出來賀太子有了兒子,他爹段琳正設法要把他回來呢!陛下看起來是有些意動的!咱們可不能落後了!要不要叔幫你弄回來呀?他有詩文,你有祥瑞呀!趕緊的,再整點什麼白雉之類的,不然弄個靈芝也行!你「爹」鄭熹現在不能動彈,他過得慘呀,天天被他舅罵。你別指望他了。也不要指望政事堂了,王雲鶴是什麼人你又不清楚。趕緊的,叔幫你。
阮芝道:「本不是大事,我只管查案子,最後怎麼結案也不是我能說了算的。」
丁校尉也說:「有。這小子怎麼了?」
祝纓一挑眉:「什麼『如何是好』?」
丁校尉道:「我叫他們去取!」
一行人到了縣衙,祝纓自己現在就是被查的人,只得把大堂讓給了阮芝。阮芝也不拿她當犯人,還客客氣氣地請她坐下。丁校尉也得以敬陪末座。
就這麼一件事情,竇朋想藉機干點什麼是很正常的,但是御史來了,就代表除了竇朋,大理寺外應該還有別的人想借這件事再生出點事端來。只是不知道那個想藉此生事的人是誰!
御史台與所有的衙門一樣,都是吏比官多,在有數的官員中間還要刨去出缺的,想從剩下的人里找出倆祝纓都不認識的搭個班兒跑個兩千七百里問個案子,這事兒就透著不尋常。
祝纓道:「天色已晚,還請先到驛館歇息。」
樊路要說話,被阮芝直接按了下去,阮芝道:「能有當年的產業名錄是最好了。」
為首一人先不問祝纓,而是問:「阮、樊二位御史在嗎?」
然後,阮芝對祝纓客氣地道:「不知縣裡的這一筆賬目是怎麼結算的?據我所知,福祿縣並不富裕。還請封賬看賬。」
樊路道:「我們只看這一注的賬。」
「祝令有何可以教我?」
等到阮芝打了個圓場,說:「這是御史台的案子, 並不與貴州相干,只是詢問祝令些事情,你盡可放心。祝令,好生安置康兄, 你我談一談, 可好?」
阮芝就問道:「丁校尉帳下可有一個叫洪幺的人?」
祝纓道:「當年離任的時候我賬本都交出去了。現在不能信口開河,萬一記錯就不好了。大理寺應該有舊檔。」
阮芝起身作揖,祝纓也起身扶住了他。阮芝再三說:「還請不吝賜教。」
阮芝又對祝纓道:「又要叨擾啦。」
別人見御史得嚇得半死,祁泰天生懵懂,耷拉著眼皮、抱著本賬給阮芝報賬。
軍士仍是一道煙跑了去,丁校尉轉眼就出來:「祝大人來得好早!我這裏酒席還沒準備好哩。」
祝纓道:「這是哪裡的話?查清楚就好。」
阮芝道:「還要什麼證據呢?幾個月不發錢米,算不算證據?」
樊路的臉色有點難看,阮芝定定地看著他,樊路黑著臉居然聽話地出去了。阮芝將身下的坐椅住祝纓這邊拉了一點距離,道:「樊路年輕人,說話難免魯直著,卻也是實情。若是查祝令,就不是我二人來這般說話了。出君之口、入我之耳,絕不對第三人講起。」
阮、樊二人想這必是祝纓的事兒,他們懶得管這個,都打算催馬趕路。不想這一隊人卻是沖他們來的!
「好。」
祝纓就是那個m.hetubook.com.com例外。
祝纓道:「這件事兒,魯大人恐怕也是不要沾的好。」
康樺故意留在後面,他另有魯刺史給的任務——應付完了御史,得把祝纓叫到州城裡來問個話。不然御史過來查了一回,刺史還不知道縣令跟什麼大案有牽扯,「以後」萬一有事,豈不要抓瞎了?
樊路突然插言道:「所以你才薦的他?」
「可惜什麼也沒問出來。」
他的品級並不比祝纓高, 佔了「京官」「御史」身份的便宜,方才與祝纓能平起平坐且來問話,行動間對祝纓仍保持了些禮貌。並沒有「天使」們常有的那種不將地方官員當人看的高高在上。
阮芝又問:「為何沒有耕地,要分荒地?」
阮、樊二人怏怏地上馬,簡單地謝了土儀,正要驅馬回京,遠遠的、一隊騎士飛奔而來:「有令!有令!」
祝纓道:「康兄這番奔波也是辛苦了。」
小吳從京城回來已帶回了一些消息,然而從阮、樊二人的情況來看,事情似乎不止是竇朋要抓權那麼簡單。大理寺自己的事兒,竇朋必不會讓御史台出手來查!祝纓有數,左丞可能也會從中吃點好處,蘇匡更不用說。「精明強幹」用在辦案上固然是好,用在摟錢上必也能成個大貪。
他邀了康樺一同查看福祿縣的賬冊,福祿縣歷年舊賬早清,如今是祝纓到了之後重建的新賬。雖如此,他們幾人都不是專門做賬的人,查起來也十分的麻煩。
起因是一個士卒收到家裡人捎來的口信——他爹死了,但是沒錢埋,家裡借了錢辦了喪事兒,讓他把一些軍餉捎回來還債。
樊路笑道:「我這年紀就該衝動的,可惜沒詐到他。咱們明天還去見魯刺史么?」
祝纓不動聲色,道:「我薦他什麼了?」
「多謝體諒,我必不忘今日之事。」
「虧空成這樣了?」
祝纓道:「請。」
祝纓道:「方便說話么?」
祝纓才說:「小吳。」
「當然是真的!要不好,我還會回來嗎?我是京兆人,早躲回家裡啦!」小吳說。
「好吧,你們千里迢迢的來,實在不容易。」
並沒有!
祝纓道:「我還得準備春耕呢。」
阮芝嘆息一聲,道:「終是白跑一趟。」
祝纓道:「看他們斷過的舊卷就知道了,一個銳氣,一個穩重。蘇匡辦案是有一手的,也肯干。左丞經驗很足。」
阮芝道:「為的蘇匡的事來,祝令以前知道蘇匡嗎?」
阮芝道:「不去。咱們是查蘇匡的,又不是來查他們的,早些回去復命要緊。」
祝纓道:「這也算個事兒?你自己小心著點兒,沒發文拿你,現在事就還不大。」
康樺的頂頭上司是魯刺史, 他得完成魯刺史交代的事情,哪怕是御史就站在面前,他也努力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阮芝道:「莫要胡說!你今天有些衝動了。」
關丞道:「別假模假式的了,問你一件事兒——你上京的時候,遇到什麼事了嗎?」
祝纓與他們一邊回驛館一邊說:「好。二位是要下公文,還是只是問話?」
關丞直到此時才敢湊上來,怯生生地問:「大人……這……要如何是好?」
阮芝道:「凡事都要從根子上來。錢糧的賬,還是要說一下的。」
樊路道:「時間緊急,咱們就長話短說了——丁校尉,你的賬呢?」
「底檔都在大理寺封存了。」祝纓說。不說還能寫呢!奏本一上,八張嘴都說不清了。沒影兒的事都能編它一編,她但凡說出一個字,她自己都難洗了。
阮芝微笑道:「這是自然。」
第二天,二人連祝纓給準備的土儀也不及帶,便動身往豐堡去了。
祝纓道:「這事兒與咱們都沒有關係,與京里有關係,你真想知道?」
祝纓這邊,連夜又將京城的書信重新看了一通,上面也有左丞淺提了幾句蘇匡「攀上高枝」「中飽私囊」的話,卻又沒有其他人的話來做個佐證。現在寫信去京城問,眼下肯定是來不及了的,只得跟著下一封公文的時候一道送進京,多問幾個人才好定奪。
阮芝道:「問不出來就問不出來,這可是個難纏的人吶!」
祝纓道:「我要不與你同去,以後還能做得成朋友么?走著。」
祝纓道:「這樣。當年我離京前他們查過我的賬,你回去悄悄的調一下那個檔,裡頭應該有你要的東西。」
www.hetubook.com.com御史來的,就代表背後還有其他的事情。
小吳笑嘻嘻地說:「能有什麼事兒?相公們很喜歡咱們大人呢!都有回信。」
祝纓道:「請。」
「早知如此,當年就不置辦那麼些個煩人的東西了。」
小吳躬著身進來, 對康樺做了個「請」的姿態,恭恭敬敬地將康樺引到了別處靜坐等信兒。
阮芝又糾正了一下:「你曾為大理寺置產,是么?」
侯五當時都要睡覺,被叫過去的時候還以為是要簡單跑個腿,等知道「跑腿」的內容之後,人也傻了,這跑腿也太長了!
丁校尉家本來就要準備暖宅的事兒,雖然會被老婆打,他此時還是在家裡幫忙的。丁宅看門的是丁校尉從營里調來的軍士,看到祝纓笑道:「祝大人來了?!標下這就去通報我們校尉。」
丁校尉道:「到書房來吧。」
兩下又客氣了一回,一天就這麼過去了。當晚,阮芝等三人還是住在驛站,祝纓卻召來侯五:「你連夜去京里一趟!」
————————————
見她如此不知好歹,康樺大怒:「你可真是不識好歹!大人好心保你,你卻這般作派!」
二人道:「且慢。」
兩人走到院子里,丁校尉對後面大聲叫吼了一句:「我跟祝大人出去了!」
她很警惕,多一個字也不說。
小吳嚇了一跳!
康樺心道:這又是什麼事兒?
「他沒犯什麼案吧?」丁校尉忽然怵了。
阮芝問道:「其人如何?」
今年過年之前,祝纓不但發了按月的補貼,還給每人一筆按品級不等的過年費。都湊在一起,對普通人家來說也算是巨款了。祝纓又提供了費用極低的運送錢款的業務,讓洪幺的家人過了一個好年。
她給三人都置辦了些土產做禮物,親自將三人送到縣城外的官道上。禮物不多不少的,也看不出來怠慢。
「哦哦!祝大人,一同去不?」
她一看這二人,以前沒見過,就知道這案子有點意思了。御史台自己沒有監獄,是借的大理寺的監獄看押的犯人,所以御史台與大理寺之間交往還是比較多的。祝纓又是個有心人,御史台里的人她都認識。這兩個人面生,就是她離京之後才到的御史台。
阮芝心道:傻子,他在大理寺十年,什麼樣的審問手段不知道?你竟想突然詐他?
終於在前陣子出事了!
「哎?那與洪幺有什麼關係?」
阮芝看了看,輕輕一笑,就將賬本往桌上一扔。對祝纓道:「祝令,恕我們失禮了。」
阮芝笑道:「不會讓祝令夾在中間難做的。」
關丞狐疑地看向他:「真的?」
祝纓道:「那就真不好辦了,我亦無法。我離開都兩年多了,這兩年裡,關山阻隔,公文還好些。要說為旁的事情進京,一來一回小半年都過去了,能知道什麼?」
祝纓暗中警惕,丁校尉卻大大咧咧的。祝纓向丁校尉介紹了阮、樊、康三人,丁校尉對三人抱拳為禮,又問:「不知叫我來有何事?」
祝纓心道:你從蘇匡那兒問不到的東西,就想從我這兒問到了?
侯五見她神情嚴肅,忙道:「是!」
————————————————
她說:「那就難辦了,不定罪的時候可不能輕易查抄官員家的賬目。」
無論是鄭熹還是溫良等人之前給她的信里都沒提及此事,王雲鶴,尤其是陳巒也沒提及這件事,要麼是突然發的,要麼就是這事兒跟她沒關係。
祝纓道:「跑慢點兒。」
祝纓看了關丞一眼,關丞也縮著脖子跟著走了, 關丞是一點也不想陷進這些事情里的。
二人將康樺叫到一邊,將公文給看他了一眼,康樺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樊路道:「康大人,你且回不去了,得幫這個忙。」
祝纓道:「我離開京城兩年了,世易時移,我也說不好。」
阮芝對樊路道:「你出去走走。」
康樺對祝纓道:「你與我一同去見魯大人吧!這都什麼事兒?!」
「何以見得?」
「告發他的人沒有證據么?」
他看了一眼丁校尉,丁校尉惴惴,低聲罵道:「他娘的,我非得割了這小子的舌頭不可!」
二人問道:「何事?」
三人先回驛站,祝纓親自去找丁校尉。
這個人就是洪幺。
「是有一些。」
阮芝有些失望,不死心地問:「真的無法么?」
又把平素奉承校尉、欺壓和圖書士卒的親兵們都殺了,接著就公推了兩個人要向上陳情,控訴校尉不做人。
阮芝道:「我二人與丁校尉並不相熟,還請祝令代為延請。」
「品性如何?」
丁娘子從後面繞過來,見到了祝纓才笑道:「祝大人又要為我們家費心啦。」
康樺瞪大了眼睛!
沒多久,十里八鄉好些人就知道了他怎麼顯擺的。他明明只攢了兩貫錢,卻將這兩貫錢都拆散了放到一個笸籮里,擺在自家堂屋的桌子上叫人看。對錢吹牛,越吹越沒了邊兒。
兩人又商量一回,終究是無計可施,心中對祝纓實在說不上是滿意。
阮芝又吐了一點實情,說:「早看過了。祝令離開時的賬目是清晰的。左丞接手之後,又有蘇匡參与,如今二人互相推諉,都指責是對方乾的!兩人都是辦案的老手,輕易問不出什麼來。」
阮芝微笑道:「好叫丁校尉知道,五百裡外有一地名豐堡,那裡的士卒險些嘩變。」
案子主要是士卒嘩變,但是阮芝二人在福祿縣,所以先查的福祿縣,且說:「我們還要趕去豐堡,不會耽誤祝令太多時間的。」
好巧不巧的,洪幺「肯出力氣」之外又別有一個特點——大嘴巴。丁校尉帶兵也不算很苛刻,更要給祝纓面子,他就點了個強壯又能言會道的士卒,命他陪同福祿縣派去開同鄉會館的人回鄉。一是給福祿縣的人領路,二也算是為了保護福祿縣人的安全。
「當然不是這個意思。」
樊路聽了康樺的話, 似笑非笑地問了一句:「康兄想好了?真的想要知道案件原委?」
這裏面本來沒祝纓什麼事兒的,祝纓道:「豐堡剋扣士卒以致嘩變,與我福祿縣何干?」
阮芝的眉頭又皺了起來,祝纓道:「既然是案子。斷過案的人就該知道無意間一句話就容易引出許多的麻煩來,不知原委的多餘述說又容易引起誤解,反而於案情不利。頂好是問什麼、答什麼。」
祝纓道:「不是我的案子不想問,知道得太多了終究是個麻煩。」
祝纓笑道:「這不又解封了嗎?」
關丞臉上終於浮現出一點點的笑來:「那就好、那就好,看來是不會有什麼事兒的。」
康樺拂袖而去!
祝纓連夜給他開了條子,侯五從福祿縣出發,一路徑往京城而去!
祝纓道:「就算是查我,我也是沒有私留底檔的。」
「就那樣吧,是個肯出力氣的兵。」
祝纓道:「要什麼樣的證據?」
小吳的話倒也不假,就在他答完關丞的話之後的第三天,祝纓便又收到了來自京城的關懷。
她讓侯五見的一個是鄭熹,問問他的底,蘇匡背後到底有什麼事兒。第二個是陳巒,請他支招,其他誰都不問。
阮芝閉著眼睛想了一會兒,再次張開眼,對祝纓道:「是大理寺內有人告發了他。」
「死無對證了?」
眼見她油鹽不進的,阮芝只好吐了些實情:「蘇匡侵吞了大理寺的公產,正在查他。只是有些證據卻不見了,所以才來請教。」
阮芝忙打斷了這個年輕人的話,道:「不要說與案子無關的事兒。」他忽然又問起了左丞。
丁校尉也有點傻,他不識幾個字,他的賬也挺糊塗的。他有點慌亂地看向祝纓。
祝纓道:「雖不富裕,先前朝廷免了逋租之後就好多了。過不好,因新債疊舊債。舊債免了,自然就沒了新債。且又搜出隱田隱戶,這點錢還是有的。祁先生。」
祝纓心裏捋了一下:哦,有人因為沒有幾個月沒有發補貼,所以把蘇匡給告了,但是一把火把大理寺的有關為賬目給燒了。蘇匡不認私賣官產,左丞也不肯背這個鍋。但是蘇匡嫌疑更大,左丞多少也有稍有一點不太乾淨的地方。因為沒有證據,所以雙方在扯皮。
而康樺顯然是個正常的案例。
樊路聽到了,別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
阮芝與樊路又翻出這份公文,驗看了上面的大印,才說:「倒也說得過去。」
祝纓辦交接的時候有賬。現在就有左丞當時的接收的收據。左丞簽的名。證人是胡璉。三人都畫了押。不過祝纓不打算把這些都告訴阮芝,她覺得這背後有事,並不想交底。
京官與地方官員是一種很奇怪的關係,他們都是官, 氣質上卻有著一些難言的差別。這種差別也存在於「常年跟在上官身邊」以及「獨自在外辦事遠離上官」的人之間,難言卻又真實的存在著和_圖_書。哪怕是同一個人, 他做京官和做地方官員的時候,都會有著些微的差距,很少人能夠例外。
祝纓道:「凡事都有個根兒。私賣官產,產業得在他手上不是?他接手的時候,是誰交割給他的?交割給他多少?」
一行人到了小花廳坐下,曹昌等人上了茶就都垂手退到一邊,一聲也不吭了。
樊路道:「就在你離京之前,他的考語……」
阮芝大聲咳嗽了一下,道:「祝令在大理寺的時候,置辦了不少產業?」
事兒就傳到了在豐堡駐軍的人家裡,福祿縣都這樣,豐堡應該也不錯吧?
康樺厭惡地皺眉:「你就憋著不說吧!哼!」
再另派官員過去調查又耽誤時間,正好,阮芝、樊路已然在附近了,不如發一封公文,由驛路飛奔去通知,可比另派官員趕路節省時間啊!
祝纓道:「哪裡。」
————————————
祝纓心說:你可閉嘴吧!
有。祝纓在心裏答。丁校尉帳下從她手裡領補貼,攏共百來號人,她連這些人長什麼樣都知道。
阮芝道:「已然置辦下了,還望再費一回心。」
康樺問道:「何事?」
那邊阮、樊二人下了馬,取了身份憑證驗訖,來人這才取出一份公文交給阮芝:「著查福祿縣駐軍錢糧。」
康樺跟到樊路的話之後, 臉色就變得有點難看了, 祝纓樂得在一邊看他們之間的交鋒,一瞬間,她約摸就將魯刺史、康樺以及阮、樊二人的心思猜著了一點。
他們命隨從先上封皮,然後再讓福祿縣將與丁校尉的賬目往來部分從中揀出。如果看著沒問題,那就算過關。只要稍有問題,立時就要倒查回去。
京城一面下令安撫、處置嘩變的士兵,一面下徹查。事情比較緊急,需要快點拿出個結論。
阮芝對祝纓道:「祝令,我現在要是封賬,應該不算晚吧?祝令一向能幹,我們都是知道的。只是有時候,太能幹了也不好。豐堡的駐軍與本地洪幺等人都是同鄉,祝令會心疼人,給他們發錢了吧?都是同鄉……」
須臾,丁校尉的賬也拿到了。福祿縣的補貼由祝纓這邊發還好,糧餉等由丁校尉發的,中間賬目稍有不清,丁校尉額頭上生滿了黃豆大的汗滴。
蘇匡最後的薦詞是鄭熹授意她寫的,她可不值得御史台這麼大費周章的。
祝纓對阮、樊二位道:「既然不是要審我, 就請移步坐下慢慢說吧。」
阮芝道:「祝令玩笑了, 我們二人客隨主便。」
丁校尉不讀書,「書房」不過徒有其名而已,實則是個丁校尉裝門面的會客室。兩人賓主坐下,祝纓道:「京中兩個御史要見你。」
阮芝道:「且慢!」他指了自己的兩個隨從,讓他們跟著丁校尉的人回營去拿賬本,又讓把洪幺也給帶過來。
阮芝苦笑道:「辦過案的都知道,賬本燒了是個什麼意思。不然,我也不用來這裏了。」
「也只得如此啦。」
丁校尉是一點也不怕的,他是軍人,並不像一般的官員那樣可以被隨意處置。
洪幺能言會道在趕路無聊的時候是個優點,可是回到家一吹牛就是個缺點了。他回到家,陪同鄉會館的人將捎帶的錢一分,自己也回家過的了。過年少不了串親戚,他大嘴一張,就吹起牛來:咱們這回可以發達了!福祿縣孝敬咱們土地、錢糧、還給牛和犁!
祝纓道:「動手晚了,沒有及早封賬。」
開荒分地、提供耕牛種子之類都是有公文往來的,福祿縣的賬目里也有一筆「錢糧」明明寫著是開荒的補貼。
豐堡地方就算要與駐軍相處,也是先從校尉等頭領開始結交,誰能照顧到一個個的大頭兵呢?那得看校尉做不做人。
那一邊,阮芝、樊路二人也不在福祿縣久留,兩人雖對祝纓不是很滿意,卻知道嘩變案的根子其實並不在福祿縣而在豐堡,一旦處理不好,他們兩個也要跟著倒霉。
「你賬都叫人封了,還備春耕呢?」
阮芝也看著祝纓,道:「祝令是大理寺出來的應該知道規矩,我們二人並不是來審問的,問些事情還要走。祝令也不必過於拘束。」
阮芝點點頭,不答反問:「為人如何?」
但是,鬧出去了終歸是大理寺丟臉,能自家內解決是最好的。借了外力終究不美。
祝纓道:「哪裡的話,還住驛館嗎?」
祝纓對康樺道:「不會叫你為難的。稍等,我修書一封,你捎給魯和圖書刺史就是。」
關丞忙插言道:「拋荒。」他將事情統統推到了汪縣令的頭上,講述汪縣令之不務正業,致使流人營荒廢了,所以駐軍也撤了,駐軍種的地也就荒了。這一部分的公文還是在的,駐軍撤離,還是要下文的。
「怎麼就不會有什麼事兒呢?」小吳故意說,看到關丞又擔心了起來,才緩緩說出下一句,「會有好事兒的!」
「我可不會私留大理寺的底檔。」
——————————
阮芝道:「左丞倒是回憶起了一些,也寫了個單子,也有幾個證人。可是賬本燒了,空口無憑。蘇匡手下也有幾個證人,都說沒有拿到。」
祝纓道:「也是大理寺的老資歷了。」
康樺低聲問道:「御史們來,究竟是為了什麼事情?你總不說,大人和我怎麼幫你?」
樊路突然發問:「你怎麼不問問是什麼案子?」
阮芝道:「他說他的錢財是來自妻子的嫁妝。」
他與所有出門闖蕩而回家的人一樣,必不能灰溜溜的回來。徵發兵役是件沒有出息的事兒,但是能發財就另當別論了!
他向校尉討錢,反被校尉的親兵說:「不識大體,沒眼色。」
祝纓道:「調過他核完的案子了么?並無紕漏。外出推案也常能有所發現。」
康樺聽這事兒跟他們沒關係,對祝纓道:「魯大人有令,此間事了,你到州城一趟。我先回去向大人回話。」
二人到了驛站,裏面已然擺開了架勢,阮、樊二人與康樺正在聊天兒。三人的隨從加起來也有十數人了,都列隊整齊。
阮芝請他二人坐下,丁校尉的品階最低,就坐在了最後。
樊路好奇地打量著祝纓,見她是個端正白凈的年輕官員,一身簡單的布衣,輪廓顯得很柔和,雖不笑,卻不讓人覺得冷漠。這人年紀比自己還小一點,品級卻已比自己高不少了,原大理寺出來的,也不知道有幾分本領……
阮芝道:「那就是還算可信了?」
關丞笑罵一句:「你這猴子!」背起雙手踱步走了。顯是相信了小吳的話。
阮芝又慢慢問了一些蘇匡和左丞的事情,並且問祝纓:「祝令這麼評價他二人,可有什麼依據么?」
關丞不敢答話,心中委實擔憂。他不敢再問,回到縣衙之後等在籤押房外面,待小吳經過之後一把拉住了他!
「什麼?」
樊路道:「祝令,祝前輩,我們不是來查你的。」
祝纓道:「好。」
事情鬧大了,當地官府趕緊加緊文書發到了京城,皇帝震怒!
祝纓心道:丁校尉犯什麼案子了?!!!
寄信來的是冷雲,他特意派了人從京城送來急信。
「請。」祝纓做了個手勢,心下暗暗警惕,這事兒不太對勁!二人看她的眼神有點怪,丁校尉才來多久?能有什麼錢糧上的問題?難道與我有關?又留康樺,難道是為了轄制我?
祝纓不與他兜圈子,道:「我進大理寺的時候他就在了,我外放時,他仍在。」
「還記得有哪些么?」問話的時候,阮芝的心情是難言的羡慕。他雖是才進的御史台,也常聽人說起大理寺的祝三郎,一個面面俱到的「大管事」。大理寺可以說有權,也有些人能以權換財,但是在祝纓手上,大理寺一個斷案的地方竟然不靠包攬訴訟而成了個富得流油、上下都闊綽的衙門,那是御史們都羡慕的。
來人道:「接令,命阮芝、樊路查問福祿縣駐軍案。」
阮芝支開了樊路也沒能從祝纓這裏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二人心中都有些鬱郁。樊路更是說:「難道他與蘇匡不和是裝的?仍是要維護蘇匡?他們都是鄭詹事使出來的人……」
祝纓道:「請。」心裏卻罵了一句:他娘的!
祝纓道:「賬可以封了查,我的賬你查一千年都行。將要春耕了,我縣裡錢糧調度要安排這一件大事,耽誤了春耕,我是不依的。」
祝纓道:「精明強幹。」
「咦?我與御史有什麼瓜葛?我養個外室,那不是沒養成么?」他摸了摸臉,上面疤還沒掉呢。
祝纓心道:你是不知道阮芝來找我查了兩個案子,要是有人從中弄鬼,搞不好我就得被押解進京了。
他小心地問道:「大人,出什麼事了?」
祝纓道:「我倒想說,又不知從何說起。何況……」
第二天一早,二人著急趕回京城辦案,拒絕了祝纓的挽留,也對康樺說了不去州城,留了帖子請康樺代向魯刺史致意。
「嗯?」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