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變化
兩人假意稱兄道弟,藍興又給杜世恩托個孤,祝纓又給二人勸一勸。
祝纓道:「您還賣關子。拿陛下開路,再抑兼并、清吏治,您這好像差點味兒。」
祝纓道:「那就沒問題了。」
祝纓道:「他在新豐縣做了有些年頭了,也是時候挪一挪。只是這個清算的時候,他不能把握得好度?地方上盤根錯節,妥協了,他能安穩獃著,對上頭不太好交代,幹得太狠,地方士紳也不是吃素的。」
祝纓不再多問,起身告辭。有一些事情上,她與王雲鶴想得差不多,但有一些,她又有更激烈的辦法不能說。
鄭熹點了點頭, 問道:「你可還記得彭思劭?」
藍興假意推讓:「我要告老還鄉啦,以後不在京城,也用不著這許多錢,不如你們兩家分了我那一份。」
「是。」
————————
「那就是有事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王雲鶴說。
王雲鶴道:「我會與陛下好好談一談的。」
祝纓道:「不如先干點能看得見的,趁這個機會每年都開一次考試,給它做成慣例。」
藍興道:「那小子不得閑,出來也不便。我們父子倆呀,現在不容易,我一想,叫個小孩子來回話是怠慢了您,還是我親自來一趟吧。」
到目前為止,官員推薦、蔭子孫的數量是相當龐大的。攏共就那麼多的職位,已經有人佔了,再讓人吐出來,必要招人反噬。
「哦, 跟魯逆有些牽連, 接下來是辦他嗎?怪不得王大夫長用著幾間門牢房, 總也不還。竟是還沒個完。」
藍興同他講了一講,兩人足等了五天,才找到一個機會,一同出宮來。
祝纓道:「對,吏部、戶部有關他的,我都調了檔。又翻揀了他任內報到大理的案卷。不過沒有派人去細查,卷面上看,倒也合格。陛下又放了話,余者勿論。我就把卷宗給封了。您要用呢,我一會兒默出來,明天早上給您。」
祝纓又進了王雲鶴的書房,這書房比之前有了一些改變,一側的牆上掛了面輿圖,上面標了幾個圈。
「但願吧。」
「又到夏天了啊。」鄭熹感慨。
太軟的皇帝,給不了他支持,強了,大臣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鄭府、冷府等處也都給了她一些端午節應景之物,鄭熹也沒有再一張帖子把她召過去吃酒。
祝纓的家比起鄭府來依舊稱得上是寒酸, 鄭熹只簡單評說了一句:「勉強夠你住而已。」
「誒?」
「那又如何?也是要做的。」
祝纓道:「夠住就行了。」
兩人又討論了一下鄭黨的其他人,邵書新的兒子也安排上了。鄭熹又抱怨:「穆成周也要安插黨羽,東宮那裡也四處聯絡,死了一個魯王,都搶著吃肉。不夠吃。」
「是。」
鄭熹擺了擺手,帶一點矜持地道:「我呀,還差那麼一點兒呢。」
祝纓道:和-圖-書「已經有人看出來您的打算了。」
因為是對祝纓,王雲鶴又多給她解釋了一些:「事情比你想得還要糟糕一些,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啦。這兩年的財賦比往年要少,各地報災反而多了起來。邊境也不太安寧,南方還好,西番與胡人頗有些想法。現在做還能和緩些,再拖下去就只有下猛葯了,到時候局面會更難看的。」
鄭熹對兒子說:「閱后即焚。」
祝纓知道他過來肯定不是為了閑聊, 也不是為了看自己的處住, 請他到廳上坐下慢慢說話。祝纓與鄭熹在上面對坐,鄭川在鄭熹下面坐著。
鄭熹道:「又心軟了。」
鄭熹早早與趙王有勾兌,在魯王謀逆的時候又被派去迎接太子還宮,半年來又兢兢業業,沒有把皇帝欺負得太狠。在現在皇帝位置上,出於平衡考慮,劉松年是先帝系、王雲鶴和施鯤算是仕林。鄭熹是勛貴,與皇帝關係還不錯,怎麼也該引入一個他。
「陛下的信任。」祝纓說。有能力的不一定能做丞相,但得不到皇帝信任的,一定做不了丞相。除非皇帝不得不給這人加九錫,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祝纓飛快地掃了一眼,道:「所見略同。原來您不是沒有規劃。」
鄭熹道:「哪裡又得閑了?各派鬧得亂七八糟,御史台見天的拿人, 京城怎麼會安寧?」
祝纓笑笑:「大姐說心比我軟得多了。」
祝纓於是問道:「劉相公要休致,我看施相公也有退意了,政事堂是會補人的,眼下配進政事堂的人,可不多。您——」
王雲鶴苦笑:「一次將所有都改了,怎麼可能?還是要一樣一樣的來。比起清查全國土地,這個算容易的。不養出些可以依靠的人,想清查全國,那是不可能的。操之過急是要出亂子的。得先準備人,再做事。我一人未必能成,你們要堅持下去。」
可哪位君王不想一言九鼎?偏偏說話不能算數,逼急了他能放賴。他有「大義名分」,一走極端,不好收拾。
讀聖賢書的人,知廉恥、有大義,比只為門戶私計者總是更可靠些的。」
「這一趟不遠不近,倒也合適,」祝纓看了看鄭川, 「就是現在出門路上熱了點兒。」
他正在祝纓家裡, 樹上的蟬鳴像是在附和他一般。這位是稀客,打從祝纓十三歲進京,他到祝家的次數就屈指可數。
三人閑聊,主要是祝纓與鄭熹聊,鄭川在一邊聽著。他們又說了些鄭黨的話,鄭熹與祝纓商議要不要把舒炎也趁機往遠處放一放,順便可以升一升?
王雲鶴認真地問:「怎麼說?」
祝纓這個端午拿到的賞賜比當年剛到京城時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全家的粽子都有了,還有皇帝賜的新衣料。
鄭熹知道祝青君也是學醫之後,說:「不錯。」他有心問祝纓成家的事,不娶妻,納hetubook•com.com房妾也是好的。三十好幾了,不想著留後嗎?話到嘴邊,他又咽了下去。
席間門,眾人說著趣事,趙振大為吃驚:怎麼趙蘇也會講笑話了?
藍興道:「是啊,得識趣兒不是?我回去叫阿德把那一份買賣都轉給杜世恩吧。看他安排個什麼人來與大人講價兒。」
鄭熹笑笑:「有什麼好急的?我現在管著京兆也挺好。」
當晚,門上就收到了帖子——藍興親自來了。
祝纓試探地道:「當年我括隱時用的那些個學生,幹得也不錯,也有補了官的。他們補了官之後,自家的田也就多了起來。您說有趣不有趣?明明是想抑兼并的,結果反而又兼并了起來。就是我自己,不去有意經營田宅,與年少時也是天上地下了。」
「王相公沒攔著陛下暗中清算,必有他自己的打算。我看他這是要藉機整頓地方了,梧州要是有人來求到你面上,你斟酌好了再去講情。」
奉上茶之後, 祝纓說:「難得您能得閑到我這兒來坐坐。」
鄭熹道:「再過一陣就能穩下來了。」
不用鄭熹說,鄭川就離座長揖:「多謝三哥。」
當天,祝纓設宴招待鄭家父子,鄭熹看到了蘇喆和祝青君,聽到祝青君的名字的時候還愣了一下,看一下這孩子的年紀,覺得不太像是祝纓的女兒。祝纓對他講是花姐的學生,給她一個姓,在當地不受欺負。
五月端午,宮裡還給他賜了粽子。
鄭熹道:「那就是他了。」
祝纓道:「在您面前逞心機是自取其辱了。地方都不錯,您是想藉著陛下動手趁機做些事情,是也不是?是想變法嗎?」
「沒有城府,則君子何處安身呢?幕天席地,不成野人了?」祝纓笑著說。
這次前來還是為了鄭川。鄭川乖巧地跟在父親身後, 與祝纓一同往裡走。
她都給安排好了,雙方互通消息,宮裡的報價是多少,會館出的價是多少。還是與之前一樣,宮裡怎麼報花賬她不管,她只管記著宮裡的官價,有人問時絕不會露漏說是宦官們吃了差價。
王雲鶴抽出個本子:「看看。」
當然,杜世恩得保證,會館能按時拿到這筆錢,不被拖欠。
第二天,祝纓就讓項樂給藍德家去了個消息,詢問一下宮裡採購糖的買賣是不是還繼續做。
「是。」鄭川說。
鄭熹道:「端方君子也有城府啊。」
祝纓還是很客氣地還禮:「大監。您怎麼親自來了?」
鄭熹道:「我還能護他一輩子不成?」
現在王雲鶴落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如果沒有聖君,先帝那樣的就剛剛好。
等到落衙,她就趕去了王雲鶴家。
王雲鶴愈發的忙碌,聽說祝纓過來,道:「大理寺近來沒什麼事吧?請進來吧。」
祝纓道:「我倒還奇怪,您那一點兒去年末已經補齊了,怎麼還沒動靜呢
www.hetubook.com.com?」
兩人聊得倒投機,祝纓再三表示,只要藍興還在,這買賣就斷不了。藍興也表示,很快就會安排祝纓與杜世恩見面。
別人羡慕的「積累」是權貴人家父祖的努力,鄭熹羡慕的積累則是個人的經歷。有時候他也問自己, 如果讓他走祝纓的那條路,他願不願意?他想他也不會拒絕。祝纓外放十幾年,辛苦,但絕對值得。
鄭熹道:「我也答應了。趁年輕, 是該多幹些事。總在京城裡熬著, 反而不美。」這是他自己的經驗,因為出身與能力, 他早早地就成了大理寺卿,接下來的日子竟過得並不順利。回頭一看,覺得實務還是幹得少了。
祝纓道:「那陛下就不能太垂拱了。可一旦那樣,後果就又……」
各家說笑過節的時候,一隊人悄悄地進了京城。前面囚車裡是幾個男子,後面幾輛小車,跟著家眷。
祝纓道:「梧州還行,王相公沒有那麼嚴苛,吉遠府那兒有些小毛病,免不得,但不值得朝廷大動干戈。我看,他不過『趁人病、要人命』,陛下在前面清算官員,他在後面清算當地的風氣。藉著陛下給他開路呢。」
「您是說——」
祝纓往圖上看了一眼,王雲鶴也不隱瞞,問道:「如何?」
「您這是哪裡話?您也不缺這點兒。我只是有些擔心,杜大監是個能成事的人,令郎又還沒有長成。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些事兒,等到他清算就晚了。」
囚車裡最前面的是卞行,後面有他的兒子與親信等。既不是個連坐的罪名,卞行的兒媳段氏就沒有被鎖拿。她是出嫁女,父親兄弟參与謀逆,也不會問罪到她的身上。娘家、婆家都犯了罪,她反而安然無恙。
「那是,那是。」
次日,把寫的東西交給鄭熹,鄭熹就去打發兒子準備了。
杜世恩道:「宮裡怎麼能少得了老前輩呢?」
那一邊,祝纓回來把彭思劭的材料默寫了個大概。彭思劭就是之前太子到大理寺的時候感慨過的那個人,有能力,但不幸站錯了隊。
吃過飯,鄭熹與鄭川回家,祝纓送他們出門。
鄭熹笑笑:「我管得你太多啦,也不必事事都問我。想做就去做。」
祝纓也就不再提了。
「是。明天拿到卷宗,臨行前我還想再來請教一些事,可以么?」
「世事難兩全。一個人,想要他能幹,就不能要他萬事都能你聽的。想要他聽話,就別指望他能幹。只能取其一。不要用看庸人的眼光去評價能人。」
當時就定了下來,也不落下文字,省得被人日後清算。
祝纓這個端午節倒過得挺自在,連同趙蘇家、趙振等人,都在府里吃粽子、縛五采線,他們飲雄黃酒,祝纓不喝酒,也佩了香囊。
父子倆有了點酒,坐車回去的。車上,鄭熹接過熱毛巾擦臉,對鄭川道:「以後對他要更加禮貌。
和_圖_書
」祝纓沉默了一下,道:「要說這個,您比我清楚。各衙司還經常不滿員呢,水深。」
段氏雙目通紅:我還有家嗎?
王雲鶴道:「京城這麼多人遊學求官,又有多少人在吏部外面排隊等著補官?就算考上了,也是排隊等。為什麼?」
父子倆一路走一路說話,很快就回到了府中。
「要是能歷練出來,那就是脫胎換骨了。在地方上受一受累,遇事的時候想的都不一樣了。」
「我去梧州的時候您也沒少關照我。他這是去捅馬蜂窩了,是得小心點兒。」
老人死了,此人的家族新生的又何止一人?只會越來越多。自己還不夠分的呢!一個朝廷越到後面冗員越多,弊病叢生。
王雲鶴道:「胡說,怎麼就變法了?我是整頓。」
祝纓道:「那就各憑本事反正,您不會吃虧的。」
祝纓道:「那別的我也就不多啰嗦了,紙上寫的,與實際見到的,總會有些出入,自家當心。」
「裏面說。」
王雲鶴道:「你在梧州官學不是已經試行過了?現在你舉薦的多是已經考過一次了的,不過多一道舉薦的手續。」
其他條件相對於「信任」反而不那麼重要了。祝纓算著,怎麼著也該輪到鄭熹做丞相了。
現在祝纓把條件攤開了,沒有要踹開他,只是要「結交」杜世恩,那就可以接受了。畢竟,如果兩家一起把他給踹了,他也只有乾瞪眼的份兒。宮裡已經有好幾樁類似的事情了,他也無力去一一清算報復。只能在背後罵一句「虎落平陽」。
鄭熹自嘲地笑笑:「你在他這麼大的時候,早去梧州了,現在他出門,我還要不放心。」
這比藍興預料得要好得多,他本以為是要牆倒眾人推了。以他對祝纓的了解,祝纓做事從來都是有把握的,這麼擠兌他,他的心情是無法變好的。
杜世恩是個話少的人,他瞅不上藍德的跳脫,但對藍興還是有一點佩服的。
囚車直往皇城去,小車卻被攔了下來:「只問犯官貪贓枉法事,爾等且家去!聽候發落!」
賓主坐定,藍興沒了之前的那股勁兒,口氣十分的謙卑和柔:「這些年蒙您的照顧,沒有您,我們父子的手頭也沒那麼寬裕。」
鄭熹道:「大郎要被派去查他了。」
鄭川道:「是我自己求的。」
「都是老前輩啦,也該知道進退。相公們還有休致的時候呢,何況我們這做奴才的?只要你老弟在陛下面前為我美言幾句,早些放我走,就好啦。」
可是,又能到哪裡去呢?
講完沒幾天,藍興就從宮裡被打發了出來,他也沒有馬上回鄉,而是在京城的宅子里小住。
還是在祝纓家,祝纓道:「罪過,一件小事,你我未必都看得上,卻又為了不生誤會,偏又費這個勁。」
祝纓擺了擺手,道:「我的意思是,讓他們會館的人與宮裡再談談,會館再多讓半分利
https://m.hetubook.com.com,您那兒呢,也拿出半分,湊成一分,給他。南方偏僻貧瘠,再多呢,他們也拿不出來。要是能您能讓梧州把價再漲一些,這一分就全由會館出。您看呢?」
會館方是項樂與王小娘子做為代表,三方講定,杜世恩才發跡,看這一筆錢也不能就說完全不在意了,他的笑也深了一點。
鄭熹又多問祝大和張仙姑,祝纓道:「京城有點兒亂, 怕惹事兒。」
就像律法,有人犯法,你管不管?管了,還會有後來者再犯,接著管就是了!有人犯法,不還是有人執法嗎?有人兼并,不是還有你我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沒有那麼悲觀!去做就是了!
她祝纓說:「那就把貢士與科考合而為一,要不就……三年?一任官員就是三年的嘛!定個分成。每年出缺多少,有多少由蔭的、薦的補,又有多少由考的補。繼續養這個讀書的風氣。」讀書做官比看爹做官可強多了。
她與大家的心思是一樣的,對這位新君沒啥感情,能幫但不想幫。幫你樹威立權、乾綱獨斷了,我還怎麼混?至少,不想幫他太多。
鄭熹道:「你這些日子安閑,倒是對了,我瞧著政事堂又要幹什麼事了,不會太平。」
現在藍興與藍德雖然還是在宮裡,但是已經能夠看出來勢力不如杜世恩了。這是沒辦法把持的。宦官不是大臣,他們沒有保命符。
祝纓道:「那您這事兒幹得可不太好,容易玩兒脫。」
內宮的變化比前朝迅速得多,祝纓還在審魯王,皇帝知道了羅元的名字,一句話就把羅元一夥統統杖斃了。
王雲鶴道:「聖人先賢,有多少設想。井田,好不好?廢了。我能做的也只有揚湯止沸,揚總比不揚好。抑兼并,沒有一勞永逸的。
藍興道:「大人還是這麼照顧我,以後還要請大人關照。」
王雲鶴狡黠地一笑:「想問我要洋洋洒洒的一篇論政若干條,那你是看不到的。那種東西,拿出來就是宣戰。我不說,只做。試一試,不行就退半步,過一陣再進一步。天下,不能亂啊。」
——————————
如果是別人,做到這樣,祝纓得說他有心,換了王雲鶴,又覺得他應該不止於此。
祝纓聽說是他來了,走到門上去迎他,藍興也不矜持,快步上前:「見過大理。」
他就不肯讓兒子再掉在他掉過的坑裡,即便是在御史台,也得讓兒子干點實務,鍛煉一點能力總是不會錯的。
「您的計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換人?容易人亡政息。只有成了制度,才能持久。我不信您不知道這個道理。」
「哪裡齊了?」
鄭熹道:「我有問題。」
「那裡的話?他們也知道這事兒不地道,不好意思同您開這個口,才央了我。我能有什麼辦法?畢竟有點兒香火情,不管也太無情了。」
鄭熹道:「彭思劭,你必是查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