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作者:我想吃肉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406章 重啟

第406章 重啟

「然而兼并不可不抑,賢士不可不進。必有一爭。」
不管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天崩壞的,也不是一天就能解決的。您再敬佩祖父,大臣當朝毆鬥,也是從他暮年第一次出現的。兼并也不是一天造成的。眼前雖然鬧心,但還是要往前找原因。這是積弊,不是一天造成的。想改變,也需要循序漸進。
「相公,聽說,吏部那裡還是把蘇喆的官職給定下了,要派去禮部。這豈不是禮樂崩壞了么?如何能忍?!既是蠻夷,就讓她回家做蠻夷去!既入華夏,就要遵循禮法!相公難道也要縱容她嗎?」
既無威望,能力也不如乃祖,就老老實實別玩那些掌控的遊戲,專一投注一方勢力,讓這一群人為自己所用。在這個基礎上,兼顧一些其他人的利益。這對一個普通的皇帝來說,足夠了。
看皇帝的臉色,好像是比較滿意的了。突然,皇帝對郝大方道:「宣陳萌過來。」
皇帝豁然開朗!
就這還想玩平衡操控天下最聰明的那群人,讓所有人都能為其所用,就有點可笑了。
祝纓道:「如今這個局面,不是您的問題,甚至也不是從先帝朝開始的,至少要往前數十年以上。
「那就讓他們爭。只要把這些爭鬥都控制在這京城之內,于您、于天下,就沒有什麼大礙。接下來,您無論做什麼,也都是這個意思。新取賢士或任地方,也是一樣的道理。」
新君與先先帝不同,先先帝能玩得轉各方勢力、各方勢力都認他,新君這攤子也不行、本事也差點兒。就不能玩這麼大,得老老實實按規矩辦。像她祝纓,就認認真真地認準了「南士」、「獠人」,暗中培養女子。不去跟鄭熹搶什麼勛貴,也不往清流那裡硬蹭。
祝纓又說:「話不好聽。但陛下既然登基為君, 就與和-圖-書做太子、做藩王全然不同了。您的頭上, 再沒有人為您遮風擋雨了, 一切的風暴, 都要自己來承擔了。您是所有人的依靠。
冼敬沉下臉來,道:「休得放肆!梧州地雖偏僻,亂起來也非百姓之福,朝廷何惜一官?」
郝大方聽了半天,心道:您這半天,說了跟沒說一樣。
祝纓將小案放下,雙手一攤:「那就不是為臣子的可以『教』陛下了,臣也只能說,選賢與能,親賢臣、遠小人。誰是賢臣、誰是小人,得您自己去決斷。臣子看到的,與君主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但是現在……
「陛下必是想勵精圖治的,卻又有些不便之處, 覺得晦澀難行。國家病了,想要一個治病救人的方子照方抓藥,不想聽泛泛而談的陰陽調和之論。
新君更難堪了些,勉強道:「你這話也太實在了。」
祝纓道:「您應對這樣的考驗,有什麼準備嗎?打算依靠什麼?又有什麼樣的計劃呢?」
「相公,蘇喆是祝尚書的人,祝尚書,誰不知道是他是鄭相公的人?他們如此胡作非為,都該退位讓賢!相公要是怕了他們,我們自向陛下上書理論去!相公若是縱容,就恕晚生也要對相公無禮了。」
新君又點了點頭。
這些人是沒救了的,不如去重選些純真的年輕人,從頭開始培養,就像當年老師將祝纓等人外放出京一樣。雖然眼下是用不上了,但是還有「以後」呢!
被他訓斥的人還不服氣,當面沒敢與他爭執,到得晚間,冼敬的侄子冼珍卻來告訴他:「他們聚到霍家去了!」
新君的臉烏黑烏黑的。
祝纓道:「您與他面臨的情勢不同,一是沒有積四十年之威,二您接手的江山,不如比他的時候。那個時候,風調雨順,這幾年卻是和-圖-書災害頻仍……」
皇帝虛心地問道:「接下來我該做什麼呢?」
所有一切書上記載的道理, 您讀的肯定比我多,如果照本宣科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長治久安,今日陛下又何須問我?聖天子, 高深莫測。既問到了, 我便不能再顧慮自身,也只好說一些實話了。」
新君不安地道:「是我德薄。」
冼敬沒有在政事堂,自從丞相多了之後,各人也有了調休的機會,今天他在家,也必須在家安撫一下「自己人」。
祝纓給了他一個適宜他執行的方案:選一個可靠能用的,維持住,再談其他。
祝纓笑道:「鄭、冼二人,誰賢誰能?」
當然,君臣名份也不是那麼的沒用,挾天子以令諸侯是非常有用的,比起讓別人「挾」,新君還沒到亡國的份上,他完全可以自己利用這樣一個身份的優勢。他的存在,就是一種優勢。
臣斗膽問一句, 陛下對現在朝中大臣,有這樣的了解嗎?」
成人方用在小兒身上就要酌情刪減用量,男人和女人的病症用藥也有不同。同樣的病症,春天和秋天的用藥也會有不同。不能膠柱鼓瑟。
祝纓將雙掌掌心向上,托起一張小案,穩穩地端住了。
春耕是一件,此外又有一些災情也需要戶部協調。有的地方報了災,得留個檔,到了十月算賬的時候也好有個依據。
神棍的目光總是那麼的令人不由自主想親近、想贊同,新君道:「你說。」
郝大方心中十分好奇:這究竟是有用,還是沒用呢?
祝纓道:「陛下想聽不實在的嗎?也有。」
「現在朝上如此相爭……」
郝大方好怕新君拂袖而去, 又或者把這位尚書給下了大獄。
您第一要心智堅定,您不堅定,所有人就都沒有了主心骨,只好隨波逐流。您現在www•hetubook.com•com想要做的是什麼?您得心裏定個調子。」
新君道:「選賢取能。」
「粗粗一看,分成幾黨,鬧得最凶的鄭、冼,」祝纓說得很直白,新君都詫異於她竟如此敢說,「根子就不在鄭、冼二相身上,是他們身後那些人心裏都很不安,擔心您會損害他們的利益、維護另一方,這個時候,他們一定要找一個自認的、不會背棄自己的人,拱衛他、推他出來,去爭。您想要取天下菁才為己所用,余清泉,留不留?柴令遠,用不用?您的心能堅定起來嗎?瞧不慣,要動他們的時候,您要怎麼動?讓誰去做?」
冼敬的太陽穴一抽一抽地,他說:「備車。」
郝大方縮脖拱背, 大氣也不敢喘,還要小心翼翼地、不讓人發現地留意新君的表情。
祝纓道:「上天的考驗罷了,還請不要未戰先怯。」
「去楊府。」冼敬說。
冼敬拜相后沒有搬家,還住在原來的府里,府邸看著簡樸,卻是朱紫盈門。朱紫之外,又有許多青綠,也是人頭攢動。這些人極有禮貌,躬身行禮,眼中卻都透著熱切。
祝纓道:「路是要一步一步的走的,陛下的威望,不是『人君』泛泛而論,而是陛下自己的威嚴,也是要積累出來的,急不得。熬過艱難歲月,恰是積累的本意。急躁不安,有損尊嚴。
祝纓搖了搖頭:「總要有個主次的。天下這些州縣財賦都還有個多少之別呢!」
「一言以蔽之,承平日久有積弊。面上的就是兩件事,一個兼并,一個選舉。財富與人才。將才也是才。」
這個理由說得過去,士人們又活躍了起來,都想在他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也有消息靈通的人,說:「柴令誠放言,柴令遠也要復職了!這等紈絝,竟也能立於朝堂的!相公,不能讓他們得志呀!和圖書他做的非法的事多了,豈能讓他們再禍害百姓呢?」
冼敬的腦子嗡嗡的,不是他非得盯著蘇喆不放,他放過了蘇喆,就該有人不放過他了。
皇帝卻若有所思。
新君一噎。
這新皇帝,威望,那是沒有的。一個毛孩子,就算是君……這要怎麼說呢?如果君臣大義這麼有用的話,劉協也不至於禪位、曹髦也不至於被殺了。
算來差不多是三十年前,曾經有一個大案,龔劼一黨被清算,自上而下伏法、被罷、被降者數以百計,但民間晏然。前兩年,還只是地方上查出幾個不稱職的官員,就能讓鄉紳自殺鳴冤。
他的祖父教過他,對大臣要不偏不倚,明面上說,天下之主當然是要公平公正,陰暗地想,這也是帝王心術之制衡。世有陰陽,帝王之心也有兩面。但祖父確實沒有教過,壓制不住、平衡不了怎麼辦?
臣請先為陛下剖析眼前情勢,您琢磨增減用量。情勢看明白了,麻煩也就解決一大半了。」
「相公,余兄等人,能夠回來了吧?」
「能者都用。」
「天下需要安定而不是紛爭,哪怕是朝堂上會有紛爭,也絕不能讓恐慌蔓延到民間。朝上鬧得你死我活,都不算事兒,因為爭鬥而折騰百姓、弄得下面百姓有怨言,受損的必是陛下,大亂就在眼前。
楊靜的手上,可是有許多好苗子的。
她並不知道新君與陳萌已經聊上了,更不知道冼敬此時正在受難。
——————————
祝纓離開大殿,仍舊是回戶部辦公。
祝纓道:「調子定下了,不是列條陳,更不是馬上就發號施令,而是想一想——讓誰去做、依靠哪些人。天子富有四海,百姓皆是赤子,道理是這個道理。十個指頭有長短,親生的孩子也有賢愚不是?滿朝文武,您想用誰?」
他又何嘗不知道這些hetubook.com.com人難以管束?個個心中都有「道」,一言不合就放肆狂言也是有的。
新君短促地笑笑。
他教導您比教導您的父親更多,是把希望放在您的身上的,能被他老人家看中,您必有過人之處。他把治病的希望放在您身上。」
新君又點頭。
無論是抑兼并又或是開科取士,所有的一切,都必是安民,而不是擾動。
這就是差別。」
新君又點了點頭。
拜相變相地鞏固了他在清流中的地位,卻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正因拜相,許多人對他的期望又增加了一層,內心對他的要求也變多了。
霍昱,御史中丞,官階不高,將將衣緋,卻是個敢言之人。他所治的學問與王、冼沒有淵源,與冼敬是沒有同門之誼的。但卻又是個「寒士」,且佩服王雲鶴之為人,他也是當年陳、施、王三人選出來放到地方上歷練的人之一。
這樣期盼的目光刺得冼敬垂下了眼瞼:「我自有安排,趁此機會,正可讓他在地方上歷練一番。不經地方,終是不美。」
只要別太自信,以為是皇帝就能把天下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間就行。
新君慢慢地點了點頭。
祝纓見時間不早了,起身告退,皇帝也沒有強留。
祝纓卻不慌不忙,她能這麼說便是想好了對策:「您在這裏接受教誨的時候, 您的祖父已經君臨天下四十年了,比您當時年齡的兩倍還要多。滿朝文武皆受知遇之恩, 大半臣僚都是晚輩, 看著他們入朝、甚至看著其中的許多人長大,他知道所有人的底細,明白他們的性情與能力。
新君的表情又難看了起來。
他拜相的日子很短,自己人給的壓力卻是不小。
以前有人將他算作「王黨」,後來以為他是冼黨。連冼敬也覺得他是自己人。
其實方子前人已經開出來了, 吃了沒怎麼見效,恰是沒有調和好。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