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傷我子民者,皆斬!
「這你別管了,認準一件事,就干好一件事,不要分心。好了,你去你娘那邊吧。」
隨著高產作物的推廣、土地兼并的清理,已經讓大明減輕了很大的負擔,農業生產力雖沒有質的提升,但興修水利、外加一年一年的勤勤懇懇,現在大明儲存糧食的倉庫個個都滿滿當當。
載垚被看穿,撓了撓腦袋,「一切都逃不過父皇的法眼。」
大明在那裡有糧食,兩百八十萬石!不是小數目啊,這是一些小省份一年的稅賦了,千萬不能有失!否則得再花多大代價才能運去那麼多糧食?
這幾年打仗,軍餉和糧草倒是不用太過擔心了。
「不過……你能有為國建功的心思,這總是值得表揚的。」
再有,河套、四川、荊襄以及台灣,這些地方加起來釋放出的耕地已經超過四千萬畝,並且都是很好的農田。
至於說糧食收不夠,這根本不必擔心,
正德十二年之後,朝廷也曾多番用兵,不過卻不曾有過大規模的用兵。
「那你要跟著大軍出征這件事,你娘知道不?」
石塘港後面緊鄰的平原耕地更重要。
少年人載垚率先跪下,「父皇英明!」
大明一邊派遣遠征的海軍,一邊支持滿加剌國繼續抵抗,不行的時候明軍也曾打過兩仗。
顧人儀接話說:「陛下所言不錯,大明一向以禮儀之邦自居,以仁德寬厚示人,此次也應當展現我大明的大國風範。」
不過從泉州或是台南港出去以後,要抵達滿剌加,海上的航行距離超過一千五百海里,這就是小三千公里。
白銀,三五兩的存著是錢,三五千萬兩的,其實就是個金屬。你得花出去呀,花出去才是錢,給官員漲俸祿是一條,減免賦稅也是一條。
朱厚照的腦袋快速轉動,這年頭又沒什麼人道主義,先前討論來討論去,不出兵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個南洋小國很多,大明公然佔領呂宋國,會引起旁人恐懼,另外,出兵是國之大事,總要仔細商議商議。
不過他排行老二,一直受他大哥影響,也完全在他的陰影之下。
「一將功成萬骨枯,咱們這些人議了半天的國威、國恥,可曾
和圖書
想過那些被暴民裹挾的百姓?」載垚微微一笑,「父皇棄了嚴嵩的權謀,而用護我大明子民身家性命這一招,是真正的以道代替術來治國,兒臣之前確實沒有想到,心中佩服之至。」
朱厚照摸了摸下巴,「你這兩條說得都好。不過太複雜了,而且心計權謀色彩太重,這天下聰明人多得很,想騙誰啊?嚴嵩、范玉昌,朕問你們,你們都有自己人在當地,朱鳳和石塘港內朕暫時還不擔心。但軍港之外,呂宋國各地,也有不少我大明的百姓吧?」
見他入宮,便留他下來一起用膳。
大明的百姓依託于大明的國力,在與對方國家的各類人員接觸過程中免不了是『國大民驕』,而且你一個個過得風生水起的,人家窮得和鬼一樣,混亂一起,不想方設法搶你兩個?這個過程中能沒有傷亡?
「是。」載垚行禮。
皇帝上前,按住載垚的肩頭,說道:「護衛大明子民的身家性命,這不是術、也不是道,這是朕、是你、是朝廷不惜代價都應該去做的事。」
誰說的立馬打斷他的腿然後送過去,這不就有一例傷了?
至於載垚說的當地的百姓爭做大明子民,這更是胡扯,
「朕的安排怎麼樣?說實話。」
畢竟朱厚照從小對他們就不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還沒到讓父母感慨『長大了就不好玩的年紀』,所以朱厚照現在還是蠻喜歡他的。
但總歸與張驄有關。
臣子們都走了以後,朱厚照將載垚留了下來。
那麼朝中自然就不會過多反對。
所以稅收白銀化,應當為期不遠。
「臣在!」
四川的事,朱厚照還不清楚具體是什麼,只是察覺到當地官員有可能欺君,更不明白夏言牽扯進了什麼事。
而這些年來,大明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輕徭薄賦,所以哪怕這邊打個仗,老百姓也不會有感覺。
「是!」
「朕不是這個意思。」朱厚照笑著擺手,「朕的意思是,因為還沒有用過兵,所以一眾小國並不知道大明的手段。朕不管蘇萊曼二世不管聽了誰的讒言,但他不能做出有損於大明的事情來。
……
「你去和圖書,把二皇子宣進宮來。」
那……載壦嗎?
後來在呂宋、滿加剌都設軍港,當地的藩屬國自然不敢堅持拒絕,更沒有軍事衝突。
「好了,去吧。」
「……大明還沒有在南洋真正的針對當地的國家用過兵。」
這兩個人對視一眼,紛紛點頭,「陛下所言不錯,如今南洋之地是行商貿易之地,而且石塘港外處處都是農田,所以不論城裡,還是鄉下,皆可見我大明百姓,據臣估算,從閩粵等地遷移的百姓已不下三萬人。」
「耍滑頭是不是?朕還不知道你?你娘是個賢惠性子,朕一答應,她會跟你說半個不字?」朱厚照捏一塊糕放到嘴巴里。
「是!」
還有那個官銀走私……也有臟銀。
軍餉同樣不缺。
載垚是賢貴妃生的皇子,從小接受她的教育,所以懂事、明理,對他也十分孝順。
因為有日本銀山,有海貿收入,還有鹽、茶、鐵稅,海關稅等,大明每年的白銀收入超過四千萬兩。
「謝父皇!」載垚的臉蛋嫩嫩的,有些朱厚照年輕時的影子,「兒子想過了,我是正德天子的皇子,要麼不出征,出去了便絕不會給父皇丟臉!」
老百姓誰管你當皇帝,不要說海外的了,就是內陸的百姓也不認得朱家皇帝是誰,他只顧自己的肚皮飽不飽。
嚴嵩聽了皇帝的話,就知道是什麼態度了,他也更加知道這件事的關鍵在哪兒,蘇萊曼二世是求援,沒有說不服從大明管束,這種情況下悶頭出兵搞不好就是趁人之危。
大明在那裡還有白銀,為了投資建設港口,去年底陸續運了四十萬兩。當地百姓暴動,不會不惦記著這一筆的。
看著他轉身離去的背影,朱厚照想到一句話,「等等!」
既然他知道事情不小,也該知道,有些人可以留,但是吞了的臟銀,多多少少要給他追回來一些。
「立即諭令海軍提督鄭布,命他率三衛人馬擇時南下。記得,抓緊時間,萬一錯過了季節拖到明年,朕可要找他的麻煩。」
而且他已經和張璁不對付了,四川那裡又是張璁的人。派載垨過去,總是有點火上澆油的感覺,www.hetubook.com.com搞不好下面人再會錯了意,以為天子是要讓大皇子和張璁斗個你死我活呢。
尤址不敢隱瞞,「稟皇上,下面的人那日來說,大殿下與二殿下狠狠吵了一架,想來……二殿下是不是傷心著呢。」
這話聽著很是提氣。
朱厚照心裏仍盤算著呢,這件事絕對不小,否則張璁不會拿出那樣的奏本在這個時候忽然上奏。
載垚老實回答,「回父皇,兒臣還沒和娘親講。」
所以如今大明如果有個全年糧食總收成的話,那比之弘治年間至少是要翻一番的。
這些年來,凡是哪邊說遭了災的,一道旨意,三年的賦稅就免了,遇上大洪水這樣的大災的,那朝廷還會貼補一些進去。
「尤址。尤址!」朱厚照拇指上戴了個翠綠的大戒指,搖在空中很是晃眼。
朱厚照摸了摸鬍子,叫老二去吧,這樣,好看看他夾在老大和張璁之間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朱厚照作為後世來客,了解滿剌加國,也就是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菲律賓群島倒是所涉不深。
中間多一個石塘港那肯定不一樣。
載垚還是聰明的,這件事又簡單。就是去四川一趟,看看夏言那兒究竟是什麼一個情況。
「桂萼。」
所以銀兩還好。
大明在那裡還有一個正在運行期的港口,開門做生意,保證不了安全,誰還會再去那裡停靠?老百姓暴動,這事一傳十十傳百,若長時間不能恢復安定,對石塘港的商業價值是有損害的!
怎麼辦?
按道理說,誰也不會去招惹大明。
但現在他不行了……
而諸大臣紛紛頷首,臉上也憂慮起來。
朱厚照心意定下,並呈現出決絕的神色,「蘇萊曼二世的求援信,你們愛怎麼回怎麼回,朕不在乎。朕現在要給他和當地的叛軍首領一人一封信,就是明明白白告訴他們,不管他們是為什麼忽然鬧出這樣的暴動,但不論如何,不得有任何一方傷我大明百姓一人!否則,朕必興兵踏平呂宋島!給呂宋總督朱鳳的信函也是一樣,一是要他想方設法護衛朕的子民安全,二、若有傷亡,立即出兵!!若是叫朕知道他對我大明百姓的生死有無和圖書動於衷的舉動,朕親手剁了他!」
但理越辨越明,現在看來,
這麼想屬於自己自作多情。
這頓不吃我就要死了,你還問我三個月後怎麼辦?
最最重要的是,大明在那裡還有一個衛所,五千六百名士兵!他們是為了朕,為了大明,為了你們,漂洋過海,遠赴異國!若是當地的人看到港口內有糧食、金錢,會不會冒險行事?他們的性命難道我們都不管嗎?絕對不行!」
不過話說回來,沒有人真的願意把自己的國土讓出來給旁人用,完了還心甘情願。
「不知父皇說的是什麼差事?」
朱厚照說的另外一件差事確實也不假。
「喔,對了,他最近在搗鼓什麼呢?怎麼總是不聲不響的?」
「是。」
戶部已有存銀超過四千萬兩,緊急撥付三百萬兩,這是小意思。
理由是不成立的,
……
石塘港很重要,
朱厚照雖然嘴上這麼說,不過心裏還是有些嘀咕,載壦到底和他這個大哥不太一樣。
可人逼急了誰管你那麼多。
「皇上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軍情如火,拖延不得。臣以為應當這樣回復甦萊曼二世,一、鑒於大明石塘港的重要性及當地暴動的嚴重,我天朝決定立刻出兵,為港口以及當地大明百姓提供保護。二、蘇萊曼二世既然是大明臣屬,便是我大明的一部分,而暴亂持續過久,負面影響極大,因此要命他儘快蕩平民亂,恢復秩序。考慮到不能久拖,所以不採納他借款平亂的建議,而應速將我天朝兵和他的兵馬合為一處,一併交由呂宋總督朱鳳節制!」
所以皇帝雖然說的是『若有傷亡』,但實際上朝廷策略已定就是要出兵干涉。
這些歐洲小國攢不起多少兵馬來,最多是印度總督弄些『皇協軍』過來,印度人打仗那能信嗎?
其實現在大明小規模的用兵,在朝堂上已經不會有很大的反對聲,這其中當然是因為朱厚照掌控朝堂比較嚴密,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的確也不會真的打到民不聊生。
「總而言之,朕,也不管蘇祿、文來、南旺等一眾屬國怎麼想。朕這一次就是要在南洋立下一個鐵規矩:凡傷朕hetubook.com.com子民者,皆斬!」
「傷心個屁,哥倆從小到大打得架還少嗎?吵一架算什麼?去,把他給朕叫來。」
賢貴妃是不會胡攪蠻纏的,她只會自己默默承受。
這麼遠的路程,一路上若是沒有停靠,那在1525年的船隻和航海技術條件下,風險還是大的,而且有什麼問題不好及時反應。
去呂宋,可下令台灣備些軍糧,而且石塘港本身也有儲糧。要是朱鳳讓這些糧草有失,那估計能嚇得他畏罪自殺。
朱厚照從來都不當守財奴,否則天天挖銀山,挖了十年了,又怎麼會只有四千萬兩存銀?
但那也沒多少人。
「那你得和她說。」朱厚照衝著他擠眉弄眼,「你才十五歲,就要出去打仗。她會擔心的。」
載垨嗎?
而且實際上來說,也不太可能沒有傷亡。
皇帝這麼撂了一句出來。
但事情倒不是不能做。
哪怕征葉爾羌汗國,前後出兵也不足兩萬。
朱厚照搖了搖頭,這傢伙現在不知道在憋什麼勁。
「皇上,奴婢在呢。」
這同樣體現在全國歲入上,僅算糧食,正德十八年,大明夏秋兩季便已突破六千萬石,這已經是巔峰時的兩倍,而且要知道朝廷是在逐步減少『糧食稅收』的。
哪怕被花完、沒那麼多錢了,那叫那些貪官變賣家當也要給湊出來!
而在滿加剌國與佛朗機人的摩擦,最後也只是局部衝突,而沒發展成兩國間的戰事。
這個時候以在朝的臣子們的聰明,當然不會問出:要是確實沒有一個大明人傷亡怎麼辦?
「兒臣明白,兒臣準備先求得父皇准允,然後再去和娘親說。」
既然承受不了損失,那麼只能出兵維護。
是的,減少徵收糧食,而逐步轉為白銀,這在江南已經開始了,商業繁榮帶來了白銀被普遍使用,自然就有了稅收從本色到折色的轉換條件。
「有志氣。可惜了,朕原本是有別的差事給你的。」
載垚眼神一閃,「父皇……」
載垚聽得熱血沸騰,「父皇!兒臣願乘舟遠渡,支援朱鳳總督!若是不能將那些個侵害我石塘港的暴民全都平了,兒臣誓言,不回中土!」
「父皇?」
不說全部,但七八成肯定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