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杭州除魔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師重寶 九九神鍾
「銅鐘雖重,卻哪裡是用來打砸的?你看這上面金烏玉兔符文,能發太陽、太陰真火,更勿論五雷密篆、玉皇寶誥了,其中妙處你用時自知。」
當然如今蒙元王朝早已隨風而散,這十六字也就沒有了溝通國運的效用,朱明王朝如今國運尚算蓬勃,也不會用這口大鍾來鎮壓。
而位於龍虎山下上清鎮東部的大上清宮又稱「仙靈都會」、「百神受職之所」,是歷代正一道天師闡宗演法、降妖除魔、舉行各種大型醮儀法會的宮觀。
「當然只有精進之心還不夠,仍要有大氣運、大機緣庇佑才可,帝流漿和地乳精華都是機緣氣運的外顯罷了。」
張牧之恍然大悟,然後滿臉歡喜地站起來:「原來是此寶,那我此行當無憂矣!勞煩父親大人帶我去看看那鍾!」
然而這婦人卻知曉,隨著這一聲鐘響,之前所做的種種謀划都落空了,下一任天師位只能由這突然冒出來的「次子」擔當。
「父親大人說的極是,我靠吞服天材地寶令元魂陰中生陽,但要完全煉去陰渣成就至純陽神,卻不知何時能成了。」
張懋丞抬手一指右側鐘樓:「九九金鐘便在鐘樓之上,你等和我一同去見過。」
張牧之畢竟眼光毒辣,又從鍾紐下方細微處,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雷法符文,這些符文正是祭練大鍾的關鍵。
張懋丞身披紫袍,頭戴金冠,飄飄然若天仙臨凡,手撫長須道:
「哼!」張牧之福靈心至,微微張口,發出雷音秘術,虛空中有一道雷聲響起。
這幾人都是天師府各支脈中的傑出弟子,習練的都是五雷法,個個都練成了陰雷,強論起來要比現在老君觀里的趙拙言修為還高一些。
小道士眼中喜意更濃:「那我這便將此鍾祭練?」
「嗡!」就在一眾道士震驚的眼光中,巨大的銅鐘緩緩升起,然後開始輕微的震顫。
張牧之睜開眼睛,長吁一口氣,腳下一軟幾欲跌倒,張懋丞連忙上前一步架住張牧之的胳膊。
局勢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咚!」最後一聲巨大的轟鳴響起,浩大的聲波將上空烏雲瞬間震得粉碎。
「嗡!」一丈高的銅鐘開始微微震顫,鍾壁上銘文、祥雲、金烏、玉兔、八卦等裝飾的紋飾都開始閃https://www•hetubook.com.com爍出一層淡淡的化光。
前方的大鍾既無繩索懸挂,也無雷帝法相運轉法力托起,就這麼安靜地懸浮著不動。
於是這座被寄予厚望的「九九銅鐘」被張嗣德帶回了龍虎山,成了歷代天師舉行大型醮儀時鳴鐘擊鼓發號施令所用的法器。
張懋丞又細問了幾句,明了張牧之的修行經歷之後亦滿口讚歎:「你這一路行來,看似走了取巧之路,然而如無勇猛精進之心亦不能成事。」
「你自去細查寶鍾,看看能否使得動它。」張懋丞指著房樑上懸著的大鍾朝張牧之笑道。
少年英才自然都心高氣傲,幾人面上雖然尊崇,其實內心裡未必敬服張牧之這位從未露過面的「張天師次子」。
張懋丞見張牧之如此興奮,亦忍不住輕笑出聲,然後伸手往下按了按:「且坐!且坐!那銅鐘如今放在大上清宮中又跑不了。」
「吾兒無需焦慮,有氣運者諸事皆順,無氣運者蹉跎百年,你只要迎難而上,自然沒有不成的道理。」
五尊雷帝都有四尺高下,個個凝實無比,服侍、坐騎、面上表情等細微之處皆清晰可見。
張懋丞帶著眾道士朝後退出幾步,同時開口提醒:「爾等且運轉法力護住雙耳。」
中央雷帝身著明黃袞服,黑面虯須,乘坐麒麟神獸。
張懋丞笑道:「藥王爺畢竟是上界仙人,是受天孫娘娘邀請才屈尊到龍虎山來替我治療傷勢,細究起來我還是沾了你的光了。」
「哈!」張牧之再次發出雷音,鍾紐下的雷文已經被法光覆蓋了一小半了。
張牧之哈哈大笑:「父親大人、列位師兄師弟且讓開些,看我如何收此寶鍾!」說罷便將雙手都按在鍾壁上,將自家修成的雷霆法力朝大鍾上涌去。
光明延伸的速度猛然加快,將大鍾頂上一部分雷篆覆蓋。
再說張牧之運轉心法,將自家法力送入銅鐘之中,於此同時,小道士五臟穴竅之中,五尊雷帝法相一起張開眼睛,手中各自捏起雷訣,周身大放光明。
鐘樓上方,原本清朗的天空中凝聚出一團厚重的烏雲,烏雲中時而有雷光閃爍。
張懋丞心中忍不住嘆息一聲,然就就要舉步上前為張牧之度入法力https://m•hetubook•com.com。
只聽一聲巨大的鐘聲響過,九九銅鐘飛快地縮小,變成了一隻茶杯大小的金色小鍾,落在小道士手心裏。
張嗣德運轉陽神演算國運,發現蒙元氣數早已千瘡百孔,縱使寶鍾也鎮壓不住了。
接下來張懋丞細細指點了張牧之修行之中的不足之處,又傳授了自己修行五雷正法時的種種經驗,讓張牧之直感受益匪淺。
小道士站在鐘聲和狂風的中央,面色有些潮|紅,大聲喘息一口后再次開口發出雷音:「吒!」
「畢竟未成陽神,祭練這大鍾還是有些勉強,這重器可不是斬邪劍、都功印那等祖天師指定給他的傳承至寶……」
當然,張懋丞帶著這幾人來此,也是讓他們見一下小道士的本事,為小道士日後襲位掃清阻礙。
「元吉啊!快快長大吧!長大後有好多事兒等著你做呢!」
當代天師張懋丞之子早逝,留下襁褓中的張元吉由祖母撫養,然而張元吉的修道根骨並不算出眾。
張元吉面上咧著嘴,伸手去抓那婦人垂下來的髮絲,抓呀抓呀試了半天總算得手,然後開口咯咯笑了起來。
元至正年間,天下災劫頻發,各地揭竿而起者眾,大都皇帝陛下遂下旨令天師府鑄寶以鎮國運。
「你如今法力耗盡,只需在天師府中修養兩三日,便可攜此神鍾下山鎮魔了!」張懋丞扶著小道士,忍不住開口笑道。
眾道士都見到一個身穿紫袍,頭戴金冠的小道士浮現在半空中,然後將身一晃,變成了身披金甲,手持金鞭的三目雷祖之相,胯|下乘坐墨麒麟,腦後一團金光如輪。
「好寶物!好寶物!有此重寶,何愁妖魔不靖!」張牧之伸手撫摸著冰涼的鍾壁,忍不住笑著讚歎。
張牧之面上有些黯然:「我出生時大上清宮已經毀於兵火,此鍾被掩埋在斷壁殘垣之中,我只在幼年遠遠看過幾眼,卻無緣得窺全貌……」
凡用赤銅九千余斤,歷時一年零三個月方才鑄得銅鐘一座,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色呈赤金,故稱「九九金鐘」。
張牧之點了點頭:「孩兒定當全力以赴,不敢存絲毫懈怠之心。」
大上清宮規模同南京朝天宮相差彷彿,擁有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其中亦有伏魔殿、和_圖_書鎮妖井等關押妖魔的所在。
張懋丞笑道:「這大鍾在我這裏只是個鳴響的器具,你若有本事祭練那是最好。」
張懋丞恍然,隨後又點了點頭:「我卻忘了你是主劫之人,修行進境不可以常理度之,如在大劫之中翻雲覆雨,法力神通才會水漲船高,若是閉關清修反而落了下乘了。」
嗣漢天師府,后宅里,一個氣質雍容的中年婦人正在逗弄三歲的張元吉玩耍,聽到這聲鐘鳴后忍不住手中一頓,面上表情有些複雜。
大鍾四面正中心處刻有「皇圖鞏固、大道興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十六個篆字,想來這是當年鑄鐘時用來鎮壓國運的銘文。
天空中雷雲轟鳴不止,只是感應到五尊雷帝的法意之後,並未有雷霆轟落下來。
然而張牧之並未就此停止祭煉,而是將心一橫,閉上眼睛,同時頭頂天門打開,將自家修成的陰神從百匯處沖了出來。
張牧之喘息了幾口氣,然後伸出手掌朝前虛抓。
「咚!」巨大的鐘聲響起,一股勁風從中間朝外四散開來,眾人身上衣衫猶如狂風中舞動如旗。
雷祖法相又從九九神鍾上顯現出來,化成一道青光飛入小道士天門之內。
東方雷帝龍首人身,南方雷帝赤面赤須,西方雷帝雙翅,北方雷帝是個騎夔牛,持如意的道人。
雷祖現身後也不捏訣,也不行法,只輕拍一下座下麒麟神獸,然後通體化成了一道金光朝九九神鍾飛去。
張牧之謙遜道:「父親大人謬讚了,我也是走了取巧之道,是以三五斬邪劍中庚金之氣以『金水相生』之理修成金、水兩位雷帝法相,然後又服食了帝流漿和地乳精華才有如今進境。」
這些光明自張牧之雙手處亮起,猶如水波一樣,慢慢朝鐘紐下方的雷法秘篆上延伸而去。
張懋丞向張牧之細細解說銅鐘的來歷,見小道士聽得十分認真,於是忍不住笑道:
張牧之點了點頭,雙目中滿是喜悅:「無需長久使用,九千九百九十九斤的重量,只一下砸出去便可將妖魔壓成齏粉了!」
然天數有常,不可以人力度之,至大鍾鑄成之日,天下局勢已成糜爛之勢。
「至正年間,太乙祖師曾同玄教宗師吳全節、弘妙法師戴永堅,借朝廷之力鑄得銅鐘一座,你可拿去
https://www.hetubook•com.com鎮壓錢塘君。」「咚!」一聲更加浩大的鐘鳴響起,大上清宮,正一觀,嗣漢天師府,以及上清鎮上大大小小的道觀中,香案上供奉的神像都一起發出清亮的神光。
鐘聲傳遍整個上清鎮,鎮上各行各業的張氏子弟一起停下手中動作,仔細聆聽指揮都覺得今日這鐘聲似乎有些不同。
「多謝父親大人指點。」張牧之躬身應了一句,又開口問:
此日,張懋丞、張牧之帶著十來個天師府張氏弟子一起來到大上清宮,過了福地門后穿過一條彎曲如龍的甬道,來到欞星門前。
小道士周身一震,胸腹之間衝出神光,各呈五色,停在鐘樓四周的半空,變成了五尊雷帝法相。
筆者代言,當代天師張懋丞口中所說鑄造銅鐘的「太乙祖師」,並非上界太乙救苦天尊或是小說話本中的太乙真人,而是第四十代天師張嗣德,道號太乙。
「你也不要太過焦心,上界有列位祖師關照,下界我也會傾力助你,萬事斷無不成之理。」張懋丞輕聲囑咐。
「咚!」鐘鳴震響,接著「咔嚓」一聲雷鳴,天空有一道閃電落下來,劈在懸挂大鍾的繩索上。
張牧之連忙道:「父親大人可多等些時日,待我成就陽神之後,你我父子二人一同進京,如此便不怕那邪佛翻了天去。」
張懋丞見張牧之滿臉歡喜,於是開口指點:「此鍾唯有將《天心五雷正法》修至五行法相齊備時才可祭練,你如今修為倒也能用,只是太過耗費法力,難以持久用之。」
十來個道士都一起躬身應過,然後各自將法力運到耳竅上,以免被鐘聲震傷。
「我在南京時聽說藥王爺親自來此為父親大人治療傷勢,不知父親大人如今是否痊癒了?」
五尊雷帝又變成五色神光飛回張牧之胸腹之間,隨後大鍾上金光、青光全部收斂。
元至正十一年,張嗣德同吳全節、戴永堅兩名高道提舉知宮龔德同等在杭州鑄寶。
五尊雷帝現身之後同時捏起雷訣,抬手發出雷光朝那九九神鍾射去。
欞星門后是一個巨大的廣場,中間刻著太極八卦之形,廣場左右兩側則是鐘樓、鼓樓。
而張牧之此刻五聲雷音秘術都已使完,五尊雷帝法相也從體內衝出,肉身法力幾乎全湧入了銅鐘上。
張牧之走在和_圖_書張懋丞之後,走上層層石階到了鐘樓上,但見兩旁立柱上掛著金漆黑底的對聯:「一聲響徹雲天外;萬象回歸道德中。」
她是當代天師張懋丞的原配,生了幾個孩子,她自己能不知道?只是沒奈何而已。
「怎麼?你在末法之世沒見過這銅鐘嗎?按理說這等重器應該不會損毀才是。」
張懋丞笑意一收,沉默片刻后嘆道:「你只要謹守本心,俸道而行,自能成功延緩末法之劫,如此便可延續我教氣數了。」
為了讓張元吉長大后能順利襲位,天師府使了好大的手段,運作出「降生時有靈芝生於柱下,仙鶴凌空來賀」等種種祥瑞之事。
「轟隆!」巨大的銅鐘落地,砸在鐘樓的基座上,張牧之面色一白,鍾紐下方正在延伸的神光頓時一停,似乎隨時都要崩散。
「我肉身上的殘毒已經祛除了,只要再將養些時日便可痊癒,等再修鍊幾年,漸趨形神俱妙之境后,或可去京城同那邪佛斗一斗。」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是宋徽宗下旨為虛靖先生所建,如今既是天師嫡系一脈居住的宅院,又是歷代天師掌管天下道教事的「辦公衙門」。
雖然那位「次子」再三保證未來仍會把天師位傳給張元吉,可這未來之事,誰又說得清楚呢?
「咚!」肉眼可見的聲波朝四面橫推,除了當代天師張懋丞之外,外圍所有道士都忍不住後退了一步,同時面色有些發白。
大上清宮乃歷代天師協同天下高道,舉行受籙、傳法等大型醮儀之處,若是連這裏也毀於兵禍,那天師之道自然泯矣。
張牧之謝過之後走到樓閣內部觀看,正見好大一口重器:鍾高一丈,合圍丈八,頂上蒲牢鍾紐,鍾壁上銘刻著金烏玉兔,八卦圖文以及玉皇寶誥等道家圖文。
「也罷!我就再耐心等一等,不過我看你如今陰神已經穩固,其中又隱隱透出些許陽和之意,幾年之後怕是我也只能幫你打下手了。」
張牧之面上現出決然之態,眉心天眼和雙目同時張開,一起發出耀眼的雷光,同時開口大喝:「吒!」
「父親大人無需助我!」張牧之連忙大叫一聲,然後再次開口發出雷音秘術:「呔!」
蒲牢鍾紐鍾紐下方,密密麻麻的雷霆密篆已經被神光覆蓋了十之八九,只有棗兒大小的一塊尚未被法力祭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