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界大天師

作者:玄素君
三界大天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杭州除魔 第二百零五章 老君爐中煉器械

第四卷 杭州除魔

第二百零五章 老君爐中煉器械

「人言手持利刃,殺心自起,斬邪劍不再輕易出竅,如此也算平復我心中殺念。」
青羊道人法決一變,爐中火勢漸漸小了下來,兩個童子也停止鼓風。
丹爐四個門戶旁各有蒲團,爐子旁邊還有個和清風年齡差不多大的童子,手持一柄芭蕉扇,應該就是那叫明月的道童了。
「師父,弟子焚化那大蟒屍身後剩下了這幾寸蛇皮,以弟子的法力尚不能將之毀傷,故而帶來見師父。」
唯有乾陽子老道滿面嚴肅,雙手發出法力把那團靈液拉扯成一個長條,依稀是一柄金鞭的模樣。
清風童子跳到一塊平坦的大青石上,然後指著山下叫到:「道長,你且過來看!」
「我輩修道人當懷慈悲之心,雖行殺伐護道之舉,卻不可嗜殺成性。」
張牧之和守靜老道閑談一陣,了解過靈應觀眾弟子積累功德的情況之後開口道:
張牧之點頭笑道:「青羊道兄這決斷極妙,我回南京也是靜修,道兄在天下各處走一走更有益處。」
張牧之點點頭:「前些時日我同燕兄已拜過各處殿堂,不知貴觀還有什麼值得賞玩之處?」
清風童子見了這蓮花台後更加興奮起來:「哈哈哈!太妙啦!我坐上去是不是能直接飛到天上做神仙去啦!!」
張牧之也不再解釋,只抬起袖子一揮,一道青光閃過後墨麒麟便現身出來,腳踏虛空站在一旁,如驢子似的打個響鼻,雙目咕嚕嚕亂轉。
兩個道童這才高興起來,一起往自家住的屋舍里跑去了。
玉羅剎手中拖著一塊蛇皮,色呈淡青,麟甲溫潤如玉。
小道士抬頭看了眼日頭,已經是午時將近,清風道童還在騎著墨麒麟上上下下的撒歡。
張牧之啞然失笑,直接無視了墨麒麟滿是哀求的眼神,抬手將墨麒麟收入青蓮空間之中。
「一路行來雖然修為水漲船高,但是心中殺意卻越來越盛,有時候幾乎到了動輒便起殺心的地步,長此以往,隱患不小。」
這時青羊道人插口道:「小天師手中斬邪劍乃老君親賜,倒是真的從老君爐中煉得。」
兩個時辰后,爐中骸骨在三昧火中漸漸融化,成了一團靈液,散發著刺目的金光。
「接下來要煉身,煉神,還要以《天遁劍法》中的秘訣養練斬邪劍,這些功課每完成一個,實力都會有巨大的飛躍。」
「我自被接引至此方世界,斗城隍,斗妖僧,斗閻王,斗真龍,斗邪神……直到如今才算稍稍清凈了些。」
丹爐上以及座下的八卦台上都有陣紋和法光亮起,保護丹爐不被三昧火燒成鐵汁。
從四個圓形門洞中往爐子里看去,可見內中僅有一塊拳頭大小的黑色木炭。
「這童子真把我當驢馬了……要不是怕這賊道士整我,我就吃了你這和*圖*書兔崽子……」
南京靈應觀,聽聞主持除魔回來,守靜老道領著玉羅剎、黃白二童子和幾個道童前來迎接。
此刻正值盛夏,然而山頂上卻有習習涼風吹來,讓這小道士心中感覺十分寧靜。
三寸六分,四面九節,手柄尾端呈蓮花之形,蓮心空白留給小道士日後銘刻符文……
張牧之站在青石上,忍不住點頭贊道:「目睹此景,可知道在耕瀆勞作之間,亦在百家煙火之中。」
乾陽子撫須而笑:「小友所言絲毫不差,貧道當年曾下山行走,常聽有那修道人誇口『吾這寶貝乃從老君爐中煉得』,說的便是這爐子了。」
張牧之則聚精會神地看著青羊道人如何操控火候,心中漸漸有許多明悟。
「我不要靈丹,師祖說了我如今精氣尚未完足,學不了練氣法門。」
青羊道人猶豫片刻后開口:「小天師容稟,貧道原本答應隨你入世累積功德,這事兒只怕要延緩些時日了……」
「那你要我答應什麼事情?」張牧之好奇道。
張牧之大大方方收下放進袖子里,依舊躬身道謝。
如此又過了四個時辰,青羊道人才將自家羊角變成的兩柄彎刀煉製成了一把三寸有餘,瑩白如玉的長劍。
「沒有內練服食丹藥等若服毒,這個道理我也是懂得。」
青羊道人手捏法決發動三昧真火,口鼻間噴出刺目的紅光往爐子里射去。
「童兒,扇火!」清風明月不敢怠慢,一起揮動手中芭蕉扇往爐子里扇風。
「你這道士總是這般膽大,此寶若成,天下精怪妖邪之屬算是沒好日子過了。」
煉丹房中眾人一起大笑起來。
玉羅剎若有所悟,躬身行禮後退出藏書閣。
清風童子在蓮台上伸出雙手抓住麒麟的兩隻犄角,興高采烈地大喊:「駕!駕!」
清風童子眼睛一轉,然後笑道:「從玉皇山頂能看到一處奇景,道長且隨我來!」
「我讓你們師兄給你倆留了點心,快去吃吧,明日可准你倆不必當值,盡情玩耍一天。」
「道長可召回靈應觀眾弟子,屆時一同前往觀禮,若有弟子目睹眾雷神真形后能明悟幾分玄妙,那也是難得的福緣了。」
次日,張牧之被清風童子引著來到煉丹房中,青羊道人和乾陽子早已經到了。
煉丹房裡十分開闊,倒沒有什麼別的裝飾,只中間一座丈余大小的石台,有三尺來高,呈八卦之形。
那位曾拒絕了織女示好的郭文斌去崇正書院上課去了,故而並未在樓中。
「地藏王菩薩在陰間度化無量地獄眾生,這蓮台應該也有鎮壓殺孽的功效,所以這麒麟才這般恐懼……」
張牧之連忙躬身行禮:「多謝前輩抬愛!」隨後便來到丹爐『水』字爐口旁的蒲團和_圖_書上坐好。
乾陽子撫須點頭:「甚好!你且揭開爐蓋把那真龍骸骨放入八卦爐里便是!」
「那便用真龍骸骨再煉製一把護道之寶,不如煉製一條金鞭?」
「青羊道兄法力渾厚,昨日已經練熟了掌控火候的指訣,便由青羊道兄坐『火』門,發三昧火熔煉寶材。」
張牧之沉默片刻后拿過那片蛇皮:「慧遠老僧雖喪生在我手,但他那慈悲心我卻深感傾佩,也罷!我便將這蛇皮製成劍鞘收納三五斬邪劍,也能時時自省,令我殺意不起。」
「眼下威脅南京城數十萬百姓的大魔已除,或許還剩下些邪氣滋生的小妖小怪作亂,可讓眾門人弟子出去料理,我還是回靈應觀靜修些時日。」
張牧之朝乾陽子、青羊道人躬身:「先謝過兩位道友助我煉寶,貧道明日便要趕回南京去了,特來向兩位告別。」
張牧之剛欲問守靜道長南京情形如何,玉羅剎便過來拜見。
清風童子有些不舍的下了麒麟,猶豫了片刻后猛地點頭,語氣斬釘截鐵地道:「還是吃飯重要些,我們回去吧!」
「清風童子,你再不回去就要挨餓啦!」
張牧之剛要說自家麒麟乃是殺孽之氣所化,然後又覺得跟個童子無需說這個,於是點頭小道:
清風童子高興的在青石上直跳:「多謝道長!道長說笑了,麒麟乃是神獸,哪裡會作亂?」
玉皇山下一片平坦,乃是農人耕種的田地,其間又有河流環繞,楊柳依依,水草豐茂,一派生機盎然之景。
「小友精通五行雷法,應能以法力變化真水使法器冷卻,便坐在『水』門吧。」
張牧之尋思閑著也是閑著,就和清風童子一起出了道觀。
張牧之伸手發出一道法力將爐蓋提起,而後心念一動,一條赤金色軟鞭樣的骸骨從袖子里飛出,落進八卦爐中。
次日天剛蒙蒙亮,收拾妥當的張牧之便出了玉龍道院,然後乘坐墨麒麟騰空而起往南京而去。
「我那天見道長身後有一隻麒麟神獸,後來又收到袖子里去了,不知能否讓我騎一下?」
其他道士仍在南京城各處遊走,行天蓬法驅邪救民,以求積累功德。
張牧之回答道:「我正一教也煉外丹,故而晚輩識得此爐,這三足乃三才也,圓腹混元如太極,四門按地火水風,三層寶塔寓意三天正法。」
張牧之依舊不放心,又從袖中飛出青玉蓮花台壓在墨麒麟背上:「你坐在這蓮台上能隔絕罡風吹拂,也可保你不被這畜生甩落下來。」
乾陽子也以庚金之精練成了七柄兩頭尖尖,形如飛梭的劍胚,準備日後送給燕赤霞養育飛劍。
此刻這金鞭還沒有什麼威能,不過也保留了真龍能大能小,可剛可柔的玄妙。
直至一個時辰過去了https://m•hetubook.com.com,這小道士才盤算明白,心中忍不住暗暗得意:「斬邪劍雖好,日後還要留給子孫。」
而後乾陽子又捏劍指發出一縷縷金色劍氣飛入丹爐內,如刻刀一樣修飾這金鞭的細微之處。
清風童子雖未滿十六歲,無法修鍊金丹法們,不過平日里也練習些舒展筋骨的拳法,因此腿腳十分敏捷。
張牧之一步跨出也到了石上,只往山下看了一眼便忍不住贊道:「此景深諳造化之奇,妙哉!妙哉!」
「自己煉製的寶貝才是自己的,並且能隨著道行精進不斷祭煉提升威力,日後說不得這寶貝也有享譽三界的那一天。」
「我知你這孽畜慣會裝樣!今日你但凡有絲毫出格之處我便把你囚禁起來,叫你永遠不見天日!」
玄妙之處在於這田中土丘、田塍、水溝排列齊整,又分別種植了不同的作物,怡然形成一副太極八卦之形。
「怎不將之同骨灰一併送與石佛寺中的僧人安葬?」
青羊字撤去法決,爐中三昧火熄滅,張牧之抬手發出一道雷光,飛入爐中之後變成了一片凈水包裹住了自家金鞭。
墨麒麟聽到張牧之的叫喊,連忙踏著虛空跑了過來。
兩個陰陽魚兒抱合交疊,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盡皆齊備,直讓人眼前一亮。
如此又過了半個時辰,一桿金鞭便告完成,乾陽子道:「熄火!以凈水洗之,去其火性!」
片刻之後,金鞭上閃爍的赤色火光熄滅乾淨,乾陽子以法力打開爐蓋,張牧之將金鞭攝入手中,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感覺十分滿意。
清風明月兩個童子起床后又來尋張牧之,想要騎麒麟耍子,卻是撲了個空。
清風童子大叫一聲就要往麒麟背上爬,張牧之連忙將之拉住,然後對麒麟喝到:
煉寶結束后眾人從煉丹房裡出來,但見天空一彎明月高懸,滿天星斗閃爍化光。
張牧之在心中暗暗下決心日後不再多造殺孽,當以金鞭作為武器,護道煉魔,收發隨心,於是就開始在心中構想應該把金鞭煉成什麼模樣。
乾陽子聞言一愣,然後點了點頭:「道兄此言甚是,倒是我疏忽了。」
「前輩所言極是,若不肅清天下妖氛,便不能應對末法劫數,晚輩雖立志不再輕啟殺戒,正好以金鞭震懾。」
墨麒麟時時刻刻想著以業力侵染張牧之的靈台,然後將這小道士煉做傀儡,自然不甘心被鎮壓在青蓮空間里,於是連忙點頭答應,然後在空中趴了下來。
「這蛇皮便是那老和尚原身上最後一點妖軀,故而寺中弟子不願將只留下,只以骨灰安葬在浮屠塔中,願方丈來世再正佛身。」
幾個道童見了墨麒麟后興奮雀躍自不必替,守靜老道同張牧之一起拜過王靈官、趙玄壇及三www.hetubook.com•com清祖師,然後進入藏書樓。
其餘眾人也各按分工落座,乾陽子又道:「青羊道兄以自家原身雙角煉製法劍,我以庚金之精鍊制劍胚,所用寶材都是珍稀難尋,萬一出了差錯便要前功盡棄。」
「晚輩欲煉製一柄金鞭,鞭長三尺,柄按六寸,分四面九節,不必刻制什麼符文秘咒,只煉成器型便可!」
「此乃八卦爐,又名老君爐,小友可曾識得?」乾陽子指著丹爐笑道。
紅光一接觸爐中木炭上燃燒的火苗就「轟」一聲炸開,化作熊熊烈焰升騰而起,包裹住上方的真龍骸骨。
玉羅剎持拂塵笑道:「這老和尚的蛇皮能收納斬邪劍,也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了。」
「不知你要煉製什麼器物?真龍劍還是伏妖索?」
「此鞭四面九節,可刻錄三十六處符文,晚輩想召請雷部三十六位元帥下界以法力加持,然後在手柄、尾端刻錄五方雷帝尊號,如此這金鞭便成了號令雷霆之寶。」
張牧之無意間看到這童子表情,連忙笑著解釋:「我正一之道和你教真意不同,清風童子只當貧道隨口一說便是,切莫往心裏去。」
張牧之跟著這小童轉到玉龍道觀后,順著石階往上攀爬了百十步,到了玉皇山的峰頂。
乾陽子點頭:「燕赤霞如今正在閉關,貧道明日亦有事要往武當山走一遭,卻是無法送你了,不過我等修道人隨緣聚散,倒也不必在乎這些虛禮。」
清風童子童嬉笑道:「我們道觀平日里除了香客外極少有同道來此,我今日無事可做,不如陪道長逛逛。」
「你鍊金鞭而非寶劍,看來也意識到自己殺伐過重,欲要修鍊心性了,甚好,甚好!不知你煉成器型后準備以什麼法門繼續祭煉?」
三個道士都是修鍊有成之人,倒沒覺得什麼辛苦,只清風明月兩個道童又累又餓,有氣無力的陪站在一旁侍候。
「小友煉器所用真龍骸骨能大能小,能受雷火煅燒而不毀,最是不易損毀,可先煉之。」
「貧道坐『地』門,以劍氣雕琢寶材使法器成型,清風明月兩個童兒持芭蕉扇坐『風』門助風。」
張牧之和清風道童回了道觀用過午飯,左右閑著無事,小道士也怕同觀中道士瞎聊影響人家修鍊,於是又和清風童子玩了半天。
張牧之搖頭:「慧遠和尚深諳佛法,想必早明四大皆空之理,應當不會在意這些,你自去修行吧。」
「六月二十四日是雷祖誕辰,我欲在朝天宮設下法壇,召請雷部二十四天君、三十六元帥真身下界助我煉寶。」
乾陽子伸手朝丹爐一指,那骸骨就懸浮在火炭上空靜止不動了,接著只聽「嘭」一聲響,下方木炭上燃起絲絲縷縷的火苗。
張牧之不再理會正興奮尖叫的道童,自個兒在大青石上坐下來,望www•hetubook•com•com著山下八卦田。
張牧之出了大羅殿,發現那名叫清風的道童正等在門外,於是就笑道:「你怎未出去玩耍,莫非是在等貧道?」
張牧之將金鞭化作一個金環繞在手腕上,然後繼續觀看兩個老道煉寶。
墨麒麟在張牧之咄咄逼人的目光下乖巧地站起身來,四蹄生出雲煙遮蔽了身體,然後馱著清風童子往半空飛去。
「水門除了煉成開爐的那一瞬之外也無事可做,你正好觀看青羊道兄如何掌控火候。」
清風童子點了點頭,又嘿嘿笑道:「我領著道長尋到這樣一個好去處,不若道長答應我一件事兒唄?」
「慧遠老僧在寺中的弟子說方丈離開前便算到自己有殞身之禍,為積累功德成就清凈琉璃之身才毅然前往。」
爐中烈焰受風之後燃燒的更加猛烈,真龍骸骨在乾陽子法力的掌控下開始如活物一樣遊動起來。
青羊道人又拿出一柄拂塵遞給張牧之:「這是貧道本體鬍鬚煉製成的拂塵,道友日後若有事尋我,只持拂塵喊上幾聲,我必前來相助。」
片刻之後,乾陽子止住笑聲對幾人安排座位:
「給你騎一下倒也無妨,不過你不要駕著他跑遠了,這畜生最是桀驁,沒有貧道在旁看著便要作亂!」
「斬邪劍越是蘊養,威力就越大,我不如日後將劍背在身上養蘊其中鋒銳之氣,如果能堅持數年不出鞘,那其威力自當所向披靡,到時候用來對付京城中的那邪佛……」
「貧道明日也隨乾陽子真人往武當山去尋一些道友交流一番,學些護道降魔的手段,未來才好追隨小天師共同應對劫數。」
「果然神俊非凡!平日里我只在神像上見過麒麟,還沒遇到過活的呢!」
「前輩所言甚是,我等都在求道途中,未來總有相見的一日。」
清風童子忍不住眉頭一皺:「我聽師祖常說大道應往遠離塵囂的清凈處尋求,若求而不得可問本心最深處,這道士說的怎麼不一樣……」
八卦台正中有一尊丹爐,三足圓腹,爐身有四個門戶,蓋子如一座三層寶塔。
青羊道人手中不斷變化指訣,控制著三昧真火冶鍊爐中寶材,使其均勻受熱。
「你這童兒,想得倒美!」張牧之架著清風童兒的胳膊,扶著他上蓮台:「自去耍吧,不要跑太遠,免得百姓看到后慌亂。」
張牧之微微意外:「你且說來聽聽?不過先說好,貧道可沒什麼靈丹妙藥給你!」
守靜老道點頭輕笑:「自主持傳下天蓬秘法,我觀弟子都有長進,如今又舍下如此機緣,真乃我靈應觀之幸也!」
張牧之思索了片刻後點頭答應:「前輩所言甚是,我無異議。」
「靈官大哥,趙玄壇,甚至是雷祖等諸多神明皆以金鞭作為武器,金鞭不似寶劍動輒便要傷人,正可彰顯我道家慈悲真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