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界大天師

作者:玄素君
三界大天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杭州除魔 第二百零六章 請雷祖檢驗弟子法力

第四卷 杭州除魔

第二百零六章 請雷祖檢驗弟子法力

「志心皈命禮:仰啟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眾官君,歘火令律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隊仗森森列左右,旌旗閃閃耀乾坤,劍戟戈矛常在手。槍刀斧鉞盡隨身。若有下邪截大道,攝赴雷獄便施行,掃蕩罡風迎帝駕,扶持道法救良民。我今有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天空浮現出一團雷雲,隱隱有沉悶的雷聲響起,好似雷祖正端坐在雷雲中俯瞰下來檢驗小道士修行進境,不過卻未有神雷落下將這小道士誅殺。
又有負風猛吏銀牙曜目辛天君和雷霆飛捷使者張天君一起出班,同鄧天君一起朝祭台上張牧之拱手:
李雲崖輕輕敲擊一聲玉罄,朗聲唱道:「請正一靈威弘道真人!」
「轟隆!!」說不清是一聲還是千百聲雷霆一齊炸響,廣場外圍眾道士只覺得滿眼都是金光閃爍,刺的人睜不開眼睛。
接著這道士肉身中也有五色豪光衝起,匯入頭頂五色雷雲之中,然後雷霆轟鳴之聲更加浩大,不過卻不像小道士一般變化成那些花里胡哨的法相。
祭台下設金鐘玉罄,張懋嘉的兩名弟子,李雲崖和劉宏達擔任司儀,負責領眾道士配合法師行科儀之禮。
自虛靖先生代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執掌雷部以來,天尊平日里便身合於道,以推演天地劫數運轉,唯有今日雷祖才會從大道中脫身出來顯現在三界之中。
張牧之在祭台上手持笏板拱手而立,頭頂祥雲紫氣中種種妙像便是他的修行所得,五尊雷帝法相盡皆煉成,元神即將由陰轉陽,再加上《五龍蟄氣法》也煉至小成境界。
「志心皈命禮: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大聖大慈,至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高空中雷聲再起,而後那朵雷雲就隨風消散了,好似從未出現過一樣。
「我這便宜侄兒才幾日不見,修為居然精進到這種地步……和他相比,我這當叔叔的真是把時間用到狗身上了……」
有龍首人身者,有赤面赤須者,有乘坐夔牛者,有鳳喙雙翅者,有黑面黃袍者,五尊法相皆有真人大小,懷繞在那乘麒麟的小道士周圍宛若護衛,或者像是五方雷帝朝拜雷祖。
「典籍記載虛靖祖師『役使雷霆,如驅奴婢』,或許在不久之後你也能有此能為。」
朝天宮中今日這場科儀便是張氏叔侄二人以雷部屬神的身份朝拜雷祖,其中種種流程極為繁瑣。
一整套流程有條不紊,宛若行雲流水(不再詳細描寫科儀過程了,免得被罵水字數……)
因拙於筆墨,科儀中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種種細節暫且不表,直至大日西斜,時近酉時,這場法事才接近尾聲。
此二人是第一次參与這等大型法事,雖然前幾日私下排練了不知多少次,此刻心中依舊有些緊張。
尤其是張懋嘉、張牧之叔侄二人道籙中的職司都掛在雷部之中,本身又持雷法內練,雷祖既是上司,又是法主,更加不敢有絲毫懈怠之心。
香爐燭台,水缽符紙,符篆奏表,木劍法印、鮮果貢品等一應俱全。
閑言少敘,且說六月二十四日,天朗氣清。
「叔父謬讚了,侄兒也是僥倖修成雷祖法相,才敢做這等僭越之事。」張牧之一副謙恭有禮的模樣。
一點金光在祥雲中亮起,又有一個小道士在雲中現身出來,同樣是身披紫袍,頭戴金冠,身量同常人高下,手持金鞭,乘坐墨麒麟,腦後金輪燁燁生輝。
「果不愧為陽神真人,他自己能打我好幾個,不過等我也修成陽神,估計就能打他好幾個了……」
玉羅剎躬身點燃燭火,燃香后插入案上香爐里。
三位法師同時收了頂上慶雲異象,下方眾道士都覺得眼界大開。
祭台下靈應觀、朝天宮眾道士共計一百五十餘人,一起在蒲團上叩首鳥松: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張牧之坐在蒲團上默默念誦靜心,凈口,凈身三大神咒各三十六遍,直至感覺身形皆正之後才站起身來往祭壇上走去。
「我這叔父已經將雷法練到極深的境地了,他頭頂五色雷雲可是實實在在的法力顯化,不像我只是虛無縹緲的氣運紫氣變化而成。」
時至今日這守靜老道士一直說自己沒得到什麼玄妙的內練功法,此生從未同人起過爭鬥,平日里只是熟讀道經,會些粗淺的吐納行氣功夫。
念咒完畢,張牧之持法劍朝祭台下廣場一指:「雷部諸神還不現身,更待何時!?」
朝天宮著人在宮門貼了告示,謝絕香客來訪。
此刻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正是群星初起之時。
這老道士應該算是張牧之和張懋嘉的同鄉,只是少年時資質不行,無緣得到正法傳承,才離了上清鎮四處闖蕩。
「不過他肉身已衰,此生卻是無緣證得陽神,死後倒是可以受太乙天尊接引,飛升青華上界充任仙官。」
張牧之先走到壇前,拾起桌上六甲印輕輕一扣:「丁甲神將速速現身護衛壇場!」
雷雲中有一道人端坐,面目正是張懋嘉的模樣,身披紫色法衣,手持一面八卦鏡,黑面虯須十分威嚴。
張牧之身披紫色天仙洞衣,頭戴金冠,手持一柄白玉笏板從中央踱步而入,神情平靜,步履從容,和圖書身後並無弟子跟隨。
於是這場雷祖誕辰正朝科儀才算正式開始。
張牧之抬頭瞧了一眼張懋嘉修行顯化的異象,心中忍不住胡思亂想。
「雷祖面前總不好再藏拙,且看看這老道士的底細!」
「之前召請雷神都是以元神變化雷祖法相,借雷祖之威念咒施法,各部雷神給面子,倒也能做到召之即來。」
這青雲尚不足一畝,卻也十分凝實,雲光清亮如水,內中可見一清瘦白須老道,身披素色道袍,手持拂塵,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不知小天師這次要煉製什麼至寶,居然一次請動這麼多位雷神臨凡……」
雲氣中又有仙鶴,麋鹿,青松等象徵長壽的瑞兆時隱時現,透露出一股道家逍遙長生之意來。
「親眼目睹雷神真身下界,這是多少修行人終其一生也難得一遇的機會啊!」
不過小道士總算明白輕重,沒敢在今日當著雷祖的神位以元神變化雷祖法相。
「吾等恭迎雷部諸位天君、元帥臨凡!」包括張懋嘉在內的眾道人一起躬身下拜。
祥雲中又顯化出五條神龍,頭角崢嶸,麟甲威嚴,一邊在祥雲紫氣中遊動,一邊昂首發出陣陣龍吟聲
只聽一聲好似金玉相擊的清鳴響起,自張牧之頂上有一道紫氣裊裊上升,然後在頭頂三丈上空散開,凝結成一團畝余大小的紫色祥雲。
眾弟子在廣場上排好班次后便雙手持太極印躬身而立,不敢交頭接耳。
印上十二道金光飛出,六丁六甲十二位神將現身,各持法器在祭台四周靈幡下肅穆而立。
直至小半個時辰之後,張牧之手捏指訣,持法劍念誦雷部總誥:
但奈何今天乃是張牧之的主場,他兩個作為張牧之眾弟子中唯二的可擔當門面之人,也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神霄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的化身,掌握雷霆,居九天應元府。
「吾等領雷部二十四位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同雷門三十六元帥一起應小天師所請而來,不知小天師有何事徵召我等?」
故而雷部大小官員,上至五方雷帝、雷王、真君元帥,下至判官、校尉,雷兵都在今日朝拜雷祖。
張牧之雙手橫托笏板念道:「九天應元氣,雷火是真形;震聲開祖劫,閃電燭幽冥;神通示變化,聖德冠群靈;丹台開寶笈,稽首九天恩!」
三位法師走下祭台後眾道士才開始低著頭小聲議論,人人目光里都閃動著興奮的光芒。
劉宏達輕輕敲擊金鐘:「真人演法,請雷祖垂訓!」
左夢魚、玉羅剎、李雲崖、劉宏達則一起收拾法壇,準備下場科儀所需的器具。
張牧之從袖和*圖*書子里拿出那柄以真龍骸骨煉成的金鞭:「貧道欲要借諸位雷神之力,助我煉製此破魔護道之寶。」
玉羅剎覺得自家本是地獄妖魔出身,如今雖拜得名師,赤誠通道,但終究根基尚淺,參与這供奉雷神的大型法事,就似賊寇在皇帝面前賣弄機靈一樣。
李雲崖敲一聲玉罄:「演法禮畢,眾道退班!」
「無妨礙,你倆身份雖然尷尬了些,但雷部諸神都是自家人,你倆身為我的弟子,倒不會有人來挑理。」
守靜老道微微一笑,朝雷祖欠身:「請雷祖檢驗弟子修行。」說著抬手一推頭頂五嶽冠,但見一道輕煙從頂門升起,懸在上方凝結成一團青雲。
張懋嘉和張牧之都能清楚感應到這老道士只有陰神境界,但是陰神錘鍊到什麼程度,法力深淺如何卻是不得而知了。
老道士手撫長須笑著還禮:「老道縱使再如何修鍊,也只能做一閑人,比不得兩位有除魔衛道,救度群生的大法力。」
而左夢魚如今乃錦衣衛千戶,並未受道籙,嚴格來說連道士也算不上,故而心中同樣不安。
「上界雷部諸神應該已經拜完雷祖,此刻正是施法召請之時,錯過了這次機會,下次若想聚齊這麼多雷神可就難了。」
夏曆六月一日至二十四日為雷齋月,雷齋月最後一日,即六月二十四日為雷祖誕辰。
然後站起身來輕推頭上蓮花冠,只聽一道金玉鳴響,一道電光自他頂門上衝出,在上空凝結成一團五色雷雲,內中隱隱有雷霆鼓盪之聲。
燃香,誦咒,運法劍,踏罡步斗,焚奏表,潑灑清水凈化壇場,激發靈符……
張懋嘉點了點頭:「是啊!雷祖法相除了當年的虛靖祖師外,也只有你一人有此成就。」
「此番借科儀行法還是第一次,卻是馬虎不得,幾十位雷神一起下界,我若哪個環節出了紕漏,那才是丟人丟到天上去了……」
朝天宮主持張懋嘉手持青玉笏板,身著紫色法衣,頭戴赤金蓮花冠,神情莊重地如同入殿朝賀的官員一樣,帶著道觀中各派弟子從右邊入場。
玉羅剎在法壇上不禁緊張起來,若此時真有神雷降下,她這「地獄妖魔」縱使法力再高十倍百倍也是必死無疑。
張懋嘉心中暗道:「這道人也是不凡,居然能自悟功法修鍊到這種地步,如今同我這侄兒一樣處在煉陰成陽的門檻上了。」
黃白二童子更不景氣,受雷神氣息一激估計就要現原形,今天至少會有幾十位雷神真身降臨,他倆連面都不敢露,只能在靈應觀看家。
鄧天君、辛天君、張天君三位乃二十四天君並三十六元帥之首,合稱「雷霆三帥」,若只論在雷部的品階和_圖_書,還要在豁落靈官王元帥,即王靈官之前。
「我這便宜叔父現在還沒有篡位的念頭,所以才從雷祖眼下逃過一劫……」
觀中大小道士自三日前便持齋靜心,日夜念誦清靜經並諸神咒,將身形調整至最佳狀態,只待今日這場法事來臨。
這是讓參与這場科儀的法師及眾道士演練法力,請雷祖甄別善惡,考驗修行之意。
張牧之作為這場科儀的主持之人,自然第一個演示法力。
但見這小道士先朝案上雷祖神位微微欠身:「請雷祖檢驗弟子修行。」說著站起身來抬手輕輕一推頂上金冠。
左夢魚躬身默祝后從香案上拿起早已寫好的青辭奏表以燭上焰火焚燒,一道金光隨裊裊青煙衝天而起,直上九霄之外神霄玉府之中。
老陰變少陽,如雷霆初生於混沌,此與雷祖化生之意相合,故而才有此說。
場中一百五十余位大小道士都神情專註地看著張牧之一步一步登上祭台來到法壇之前。
「三十六天鎮玉清,應元普化掌雷霆。披髮騎麟把二氣,嘯風赤腳躡層冰。利陰濟陽參贊育,賞善罰惡伏魔精。立誓永揚天尊教,神威顯赫統萬靈。燃香供養,雷聲普化天尊。」
時至午時,正是一日中陽氣最盛之時,劉宏達敲一聲金鐘,大聲道:「諸道入場,靜心凝神!」
如果場中有人德行有虧,道性蒙蔽,九天之上便會有神雷落下將之擊殺。
剛才是大規模的法事,這次卻是張牧之一個人的表演。
金鐘再響一聲,守靜老道士著一身赤色法袍,戴一頂銅質五嶽冠,手持桃木笏板領著靈應觀眾道士從左邊進入場中,同樣排好班次等候。
玉罄再響,眾道士吟誦完畢后才站起身來,拿著自家蒲團退到廣場兩側,讓出中間好大一片空地。
接下來便該守靜老道士演練自家修為了。
張牧之面色平靜,低頭看了眼案上哪一疊厚厚的召請靈符,然後開始施法。
或有人言,雷祖即先天之神,非同凡俗眾生,豈有降誕之日?
其中有三頭六臂者,有鳳翅銀牙者,有赤面赤須者,有乘騎黑虎者,有持青龍偃月刀者,種種神形無不寶相莊嚴,讓人一見頓生頂禮膜拜之心。
若有善信或修道之士於此時持齋,時時念誦眾雷神名號,便可得雷部眾神法力加持,邪祟不侵,諸事皆順。
而後步罡踏斗以巡四方,豎起笏板朝案上神位躬身拜道:「恭聞,高上神霄之天,九天應元之府;遼邈豈惟于劫刃,感通端自於一心;恭燃道德之真香,仰叩虛無之聖境;謹憑一炷,遍達萬靈;以今臣等皈命投誠,啟告供養!」
廣場上已經搭建了祭台,周圍豎靈幡,台上設法壇,供奉和圖書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五方雷帝,五方雷王等諸神排位。
張懋嘉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然後也欠身拜道:「請雷祖檢驗弟子進境!」
祭台下眾位道士卻未直接起身退走,而是一起吟誦雷祖寶誥:
張懋嘉來到祭台下,目光複雜地對張牧之道:「請眾多雷部真神同時下界,縱使我兄長也沒那麼大面子,真是後生可畏啊!」
片刻之後金光止歇,廣場上已經出現了五六十個人影,個個身上都有金光瑞彩環繞,正是上界眾雷神真身臨凡。
叔侄兩個客氣幾句后又一起稱讚守靜老道,直言這道人好道氣,好心性,有望成就長生道果。
蓋因六為陰數,四六二十四,老陰之象也。
張牧之心中卻對守靜老道升起一種傾佩之情:「守靜道長少時不得正法,以堅韌不拔之心苦苦求索,如今這番成就已經將無數修行人甩在身後了……」
張牧之邁步登高,張懋嘉、守靜老道緊隨其後,三位法師登上祭台來到法壇之前。
張牧之的兩名弟子左夢魚、玉羅剎都換了青色道袍,頭挽道髻,神情肅穆地立在法壇兩側,負責燃香、燒符、捧水等事宜。
場外又有清風吹起,南京城隍麾下派遣神兵校尉前來,將神君殿前整個廣場都圍住,防備不開眼的妖精邪祟前來攪擾。
小道士走到張懋嘉和守靜道士中間,閉目凝神片刻,劉宏達再次擊金鐘:「法師登壇!」
這還未完,又聽五聲雷震,自小道士胸腹之間飛出五條雲氣,分成青、赤、黑、白、黃五色往頭頂衝起,到了祥雲中凝結出五尊雷帝法相。
今日科儀分兩場,一是恭賀雷祖誕辰,二是召請諸雷神下界助張牧之煉寶。
張牧之鬆了一口氣:「看來我無奈煉殺四十萬冤魂之事,在雷祖眼中尚算不得作惡……」
張牧之、張懋嘉叔侄二人相互對視一眼,一起看向守靜老道。
雷祖或執九節金鞭,或執金光如意,騎墨麒麟,每月初六日與旬中辛日,巡遊三界,察眾生善惡功過,驅妖除魔。
三人閑談片刻,各自在廣場上尋蒲團上落座,閉目調氣養育精神。
然而此時廣場上眾多道士卻沒有人注意玉羅剎的小心思,而是一起望向祭台上的三位法師。
各種奏表,經文,祝詞依次念誦,踏罡步斗,施符引靈,潑凈水祛穢等步驟不容有一點差錯,否則便是對雷祖不敬。
九天欻火律令大神鄧天君乃場中眾神之首,出班朝眾道人笑道:「眾位且免過禮數,先容吾等見過小天師。」
天空中那朵雷雲上又響起沉悶的雷聲,當然也沒有神雷朝張懋嘉落下來。
張懋嘉和守靜老道一起持笏板躬身:「禮讚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