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界大天師

作者:玄素君
三界大天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威震江南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古絕地天通之事

第五卷 威震江南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上古絕地天通之事

只聽奇相氏講道:「當年人神混居,許多事情都算不上辛秘,這天地開闢之神你道家說是元始天王,我們那時候則稱盤古……
奇相氏頓時大樂:「那感情好!那我就多給你些吧!免得你說我小氣!」說著從袖子里摸出來一個巴掌大小的黑瓷小罐扔了過來。
「顓頊帝麾下善射者大羿,箭術通神,射落九隻金烏神鳥,才緩解了災禍。」
「如今仔細想來,這些所謂『洞天福地』未嘗不是此方世界諸法沒落的根源,將山川靈秀煉做己用,只進不出地汲取天地靈氣……」
「然而道長眼前這方靈境卻不是以香火願力構建的虛幻之地,而是當年大禹在位時,被洪水淹沒的一處山谷。」
「你既然明白這番道理,事情解釋起來就容易多了,五行之中水性最柔,也最為多變,即水無常形之理。」
「直至後來女媧氏捏土造人,這洪荒百族中才有了人族。」
「我和大夫同為江神,本無高低之分,而且平日里諸多政務全賴大夫處置,如今有客人來此,我又怎好做主位呢?」
張牧之強忍著心中震驚:「尊神得道上古,法力神通廣大,不知可否為貧道解釋一二?貧道感激不盡。」
「我之前只以為我道家洞天福地只是一些名山古洞而已,想不到在那凡人所不能見,不能及之處,真的別有一方天地。」
張牧之頓時不知該如何作答,又聽奇相氏道:「不過我看你這道士十分順眼,就給你個兩三斤吧,可不能再多了……」
「而且這其中或許還有些錯綜複雜的人脈關係,說不定上界某個天仙大神的門人弟子就居住在這些洞天福地之中……」
「水神共工,火神祝融爭鬥不休,最終以共工頭觸不周山隕落而收場。」
這些僕人侍者也並非都是美貌女子,反而男女皆有,由這些細微處便可見屈大夫之品性高潔。
想到此處,張牧之不由生出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腳下的步子邁的越來越大。
「軒轅黃帝修行圓滿升仙而去,其麾下九天玄女、女魃、風后等神通廣大之輩也漸漸隱匿不出,天地間真神便開始在人間顯聖,謀求香火願力。」
大殿之中十分空曠,唯有幾個銅質香爐和燈盞,正中主位上空無一人,殿中兩側各設了席位。
張牧之點頭:「大道生育天地,陰陽五行無所不包,諸神顯聖雖有無量神通,亦在大道囊括之內。」
「那些獲得符篆的生靈能吸納眾生香火願力用來修行,也能掌控部分天地權柄,只是不如真神法力深厚,還要受真神節制,故稱從神,也可稱作偽神。」
殿堂頂上覆著青瓦,廊柱門窗都呈現出原木質地,地面以一種平滑的黑石鋪就,整個宮殿有一股厚重典雅的氣象。
「故而這水汽流動大多時候還是由大道自行輪轉,大道不拘成法,這江河、雨雪之多寡有時候縱使眾神也掌控不得。」
「而後炎黃二帝斬蚩尤與涿鹿,炎帝退位,軒轅黃帝帶領眾人披堅執銳,掃蕩天下,將羽人、鮫人、夸父族人等諸多異族驅逐至邊陲之地,佔據中央正統。」
和圖書牧之聽到此處,忍不住驚詫:「屈大夫是說,貧道眼前所見山川草木,飛鳥百獸都是真實的生靈,而非香火願力凝聚而成?」
奇相氏長吁一口氣,整個身子都松垮了下來,也不再講究什麼禮數,一手托腮,將小臂支在身前案几上,輕聲回答:
那些竊取山川河嶽煉做「洞天福地」的仙人,難道不是道家之人了?
奇相氏放下手中桃兒,面上顯出憂愁之狀:「你也知曉我如今連名號都被百姓遺忘了,平日里也沒個香火進項,只能靠這水中精粹度日……」
「哪裡敢窺探旁人隱私,累得尊神難做,貧道只是想問一問當年神權更迭之事。」
江神府邸稱「廣源順濟王府」,卻不像張牧之在別處所見的水府那樣華麗,而是呈現出一種古樸之感。
「這些仙人從上古修鍊到如今,其法力之深幾乎不可估量,我唯有成就天仙,統領雷部之後才能著手處理此事。」
屈原笑著開口:「此方靈境被奇相氏從軒轅時一直經營到今日,其中種種神異之處遠非其他神明的靈境可比。」
張牧之點頭:「正是如此,神明執掌天地之權柄,代大道協理萬物群生,而眾生心念乃道之外顯,故而香火願力能被神明運用。」
「天帝高居上界俯瞰世間眾生,人族在其眼中只是眾生之一,生滅乃平常事,天帝如何會因這等小事而約束諸神?」
「這些靠後天修鍊而得到神通的生靈則被稱為仙,其中男仙以東王公為首,女仙則以崑崙西王母為首。」
屈原伸手請張牧之入殿,隨後安排侍者將張牧之的一眾門人領去偏殿用飯歇息。
「你想問什麼?我知道的事兒可多了,不過先說好,你要是問些得罪人的事兒,我可不搭理你。」
幾個時辰之前,張牧之在海上還同自家門人說修道人要俸道而行,維護天地之寧靜,使萬物生靈得以生息,這才過了一會兒,就被啪啪打臉了。
「我來自末法之世,之前只以為末法劫數降臨是因為中原失了正統之位,再加上連年征戰使怨氣、濁氣屏蔽三界所致。」
「而後少昊帝又聯絡了許多修鍊有成的仙人一起攻入天界,威懾眾神,令其不得欺凌人族。」
屈原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和奇相氏一起將神權符文從心口拿了出來。
「多蒙尊神高義,貧道厚顏再向尊神求取一些水中精粹,以供自家弟子修行之用。」
「大羿射日後,諸神欲要覆滅人族,幸而有崑崙仙境中西王母從中周旋,並派遣仙人下界護佑人族,才止了災禍!」
「那些洞天福地之中,說不定就居住著傳承自上古的鍊氣士之流。」
奇相氏搖了搖頭:「天下各處水神雖能行雲布雨,但是明年的災劫卻不是因水神瀆職而起,你所行之事雖有些用處,卻也不能將洪災杜絕。」
「你為修道之人,當知這世間陰陽五行之流轉,自有其循環漲落之規?」
長江神女奇相氏正在右側一個席位上落座。
張牧之平靜地開口,心中早已起了驚濤駭浪:
「不知可否將那些害民之神告知,貧道也提前和*圖*書將他們處置了,也好防患於未然。」
屈原恍然:「原來如此,不過道長如今修為已經夠了,早晚能接觸到洞天福地中那些法力高深的仙人,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眾人相互見禮之後,屈原和張牧之在左側席位上落座。
張牧之忍不住開口:「想必是諸神見我人族羸弱,便將我人族視作牲畜口糧,任意凌|辱了?」
張牧之沉默片刻后拱手致謝:「多謝尊神指點,讓貧道頓生醍醐灌頂之感。」
奇相氏又拿起個碗口大小的桃兒啃了一口,接著說道:「我和屈大夫都為江神,平日里也是各有分工。」
「顓頊帝震怒,設大祭溝通天帝,質問諸神,欲要令天帝約束諸神行止!」
張牧之恍然:「尊神是說明年的洪水乃是大道自行運轉所致,並非一眾水神瀆職釀成的災禍?」
「而人族便悉心供養諸神,雖偶有為禍害民的邪神,也會被修行者剷除,無傷大雅!直至顓頊帝在位時,卻出了幾件禍事,致使天下大亂!」
「我是因為穿越來此之前看過史書,才記得洪災之事,這位居然能提前預料?莫非其中有什麼辛秘?」
整體望之毫無神祇威嚴,反而像個普通小戶人家的女兒。
張牧之點頭,心中瞭然:「上古時所謂『真神』之說,應該就是指如今那些先天之神了,而從神便如現在天人兩道敕封之神……」
張牧之接過之後收好,再次躬身道謝,然後就跪坐在席上喝茶吃果子。
「我人族初時矇昧無知,同山種獼猴無異,即無筋肉之強,又無爪牙之力,數萬年懵懵懂懂,淪為各族血食……」
張牧之哈哈一笑,而後才開口道:「尊神得道自軒轅之時,想必熟知上古之事,貧道欲詢問些當年舊事,一時不知如何開口?」
「顓頊帝掃蕩天下從神之後,廣邀群仙大能砍伐了建木天柱,並欲要設置法陣隔絕天地。」
長江水府靈境中環境極為清幽,入目只見峰巒起伏,山谷幽深,古木藤蘿自由生長。
張牧之聞言一愣,隨即搖頭道:「道經之中雖有洞天福地的記載,卻解說的十分含糊,貧道也從未遇到過從洞天福地之中出來的修士,故而不知其中詳情。」
奇相氏依舊似乎不知道怎麼推辭,只好轉頭詢問張牧之:「小道士要統合天下水神,是為了拯救明年的洪災嗎?」
過了片刻,奇相氏忍不住呵斥:「你這小道士怎還不走?若是有事直說便是!這般磨磨唧唧的忒不爽利!」
「十日乃是天帝和羲和所生十隻金烏所化,能駕馭太陽真炎,代天帝宣洩怒火,所過之處河湖乾涸,赤地千里,乃至人煙幾近絕跡。」
屈原解釋道:「但凡神明之靈境,多為百姓供奉的香火願力匯聚而成,說白了只一方處於虛實之間的界域而已。」
屈原先是吩咐侍者準備茶水,而後才笑道:「尊神乃是地主,怎地不坐主位?」
茂盛的叢林里時而有虎嘯猿啼之聲傳來,驚起大片的飛鳥。
「剛開始時,人族和天地諸神倒也各自相安,人族供奉諸神,眾神庇護眾生,可隨著時間流和-圖-書逝,過了數百年後,眾神發現人族之中大神通之輩皆隱匿無蹤,情況就漸漸變得混亂了起來。」
「屈大夫說的甚是,只要那些仙人仍處在三界之中,日後總有遇見的時候。」
「不過此時考慮這個還為時過早,還是先統合天下水神再說,然後便要正位天師,進京城一行……日後有的斗呢!」
「我倆都不是看重權勢的性情,你要分割江神權柄,我們還樂得有人幫著做事兒呢!現在你就施法操持此事吧!」
屈原展顏一笑,讚歎道:「道長果然是有道仙真,一語道破其中玄機。」
張牧之心中一跳,連忙在席上坐直了身體,拱手對奇相氏鄭重開口:
張牧之拿出祖遺都功印,施法分割完神職權柄后鄭重道謝,而後又對奇相氏道:
「此事過後,顓頊帝深感諸神之禍,便頒布旨意征討天下偽神,欲要滅掉諸神留在人間的爪牙。」
「正是如此,少昊帝青陽氏即位后,統率人族修士和朝廷大軍將那些充作從神的山精水怪殺個精光。」
「靈境之中不拘是玉闕金宮,還是山川河嶽都乃願力所化,但凡百姓不再信仰此神,那這方靈境也就不復存在了。」
「天庭水府能分配天下各處降雨點數,下界江河湖泊大小水神能操弄風雨,都只是以自家神權影響這水汽在流動中的某個過程而已。」
在這之前的修真練道之人多稱為「鍊氣士」「方士」
張牧之好奇道:「正要向屈大夫請教。」
奇相氏放下心來,然後也起了閑談的興緻:「原來你要問這個啊!那些古神大多隕落了,這卻沒什麼好顧慮的,你且聽我講來!」
張牧之暗道:「屈大夫生前是文人,那奇相氏是軒轅時遺留的古神,這兩位應該都不是崇尚奢華的性情,故而宮殿才會如此……」
「我記得古籍中記載,彼時天帝號曰帝俊?不知帝俊如何處置此事?」
屈原點了點頭:「奇相氏自在玄珠中重新化生之後,肉身強大,法力高深,說是神明,其實已經等若仙人之流了。」
「貧道最近在讀山海經,見書中諸多古神都已渺然無蹤,故而心生好奇,今日得遇尊神,正好詢問一二。」
「盤古破鴻蒙而後演繹天地大道,大道在孕化眾生之時,最初誕生的一批生靈往往能同大道權柄相合,也就是天生便掌控某種神職。」
「故而她才有本事將這被洪水埋沒的廢棄之地煉做府邸,這也是奇相氏不必依賴眾生信奉而存活的原因。」
張牧之隨著屈大夫登上石階,深吸一口氣后隨口讚歎:「靈境之中大多隻有香火願力,想不到這裏居然有如此充沛的靈氣,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這也不算什麼辛秘之事,說給你聽倒也無妨。」
「水在天則為雲霧,在地則為江河,遇寒成冰,遇熱成氣,風吹則走,雲震則落,簡而言之,這水無時無刻不在天地之間流動」
「當然也有弊端,此戰之後,人族眾仙死傷者眾,修真練道之法也逐漸失傳,人族再無能同諸神抗衡的大能出世了……
「上古修真之人若能證得天仙,如今怕是早就飛升https://www.hetubook.com.com到上界去了,這些洞天福地之中應該是一些天仙無望,又不肯以陽神飛升的仙人。」
「故而你統攝天下各處水神之舉,並不能完全避免洪災,不過若大小水神都能令行禁止,倒也能減少些災禍帶來的損失。」
「若說這奇相氏只將一處被洪水淹沒的山谷煉做洞府的話,那些仙人手筆就大多了,直接將山川靈秀之地煉成自家道場,這簡直是……強盜行徑!」
「正是水火相爭之故事,二神都乃天地法則孕化的真神,法力廣大,在天地間爭鬥時神通餘波肆虐,致使山峰傾倒,地火噴涌,河流決堤,華夏之民死傷者有十之五六之多!」
「仙人靠汲取天地靈氣而精進道行,而真神則靠眾生信奉變得更加強大。」
「此為第一次人神之戰,因之而隕落的仙人、真神不可計數,後來人神兩族迎來了一段時間的和平時期。」
「可是水火二神相爭之事?」張牧之熟讀典籍,知曉一些當年的舊事,只是書中隻言片語記載的並不詳盡。
屈原有些不明白張牧之為何如此震驚:「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應該都是以類似的手段煉化靈秀之地而成,道長不知嗎?」
張牧之不禁讚歎:「這等手段真是深得造化之玄妙,著實令貧道好生佩服!」
「我也是修鍊了這幾千年,逐漸領悟到五行之水在天地之中的運轉規則之妙,才能預料到明年洪災之事。」
張牧之原本想問一些關於洞天福地的辛秘,見這奇相氏也不似表面那麼好糊弄,只好轉移話題:
張牧之心中一凜,只覺得肩上擔子又重了幾分:
「後來奇相氏以自家法力將這山谷同自家神明靈境練作一處,才有了道長眼前這方世界。」
「而且真神能從自家神職之中分出部分權柄,凝結成符篆贈予其他生靈煉化。」
「後來我人族也漸漸有人習得妙法,修成了神通法力,稱為仙人之流。」
也不對,所謂「道家」「道教」這種說法,皆是從祖天師立教之後才開始盛行,而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卻古已有之。
水府宮殿建在谷中朝陽的一處緩坡上,層層青石台階順著山勢延伸而下,直至眾人腳邊。
這時候有侍者端了茶水進來,奇相氏也不喝茶,自盤中拿起一個蘋果啃得咔咔作響,一邊吃一邊說話:
「諸多人族修士,仙人紛紛出世,跟隨人族大軍征伐天下,歷時三十余年,終將人族疆域內山精水怪屠戮殆盡!」
「設置陣法時有諸多真神出面阻止,人族眾仙,包括大羿等大能與之交戰,費盡辛苦才使陣法布置完成。」
「這三界之中大部分神明總脫不開百姓的信奉,如此才能隨靈感應,履行天地大道賦予的神職權柄。」
奇相氏已經吃完了蘋果,又端起茶杯咕咚咕咚一飲而盡,而後才回答:
「除了似道長這等修仙之人,或者極少數先天地而生的大神能做到神通法力皆出於自身。」
奇相氏點頭:「小道士所言甚是,其實神族乃天地開闢之時大道法則孕化而生,哪裡有什麼是非善惡之念?」
和*圖*書「今日既然不好查探洞天福地的辛秘,那就問問上古神戰之事,或許能得些有用的消息,如此也算不虛此行了!」
「如水火之神,周天星斗之神,日月之神等等,這些生靈天生便法力廣大,能長生久視,被稱為真神。」
奇相氏身前案几上擺了幾個果盤,盛放著些桃李瓜果之類。
「若眾生以為其神無用,那等若是大道將這位神明拋棄了,其法力神通,靈境神府自然歸於虛無之中。」
「道長請進,江神奇相氏已經在殿中等候了。」
張牧之冷哼一聲:「諸神貪婪,可盡殺之!」
「多謝尊神慷慨!貧道平定災情之後,定然在百姓中宣揚尊神名號,讓尊神再度得享香火。」
看其面相只有十五六歲,明眸貝齒,青澀動人,滿頭青絲只以一支青色玉簪挽住,身上穿了一件素白樸素的麻衣。
奇相又接著講道:「那時候彼時洪荒之中百族林立,但大多靈智不開,彼此攻閥不止,其中能修鍊成仙者寥寥,能信奉神明的生靈也不算多。」
「顓頊帝言辭激烈,不敬天帝,后又引出了十日並出之事!」
「此為第二次人神之戰,自此以後,諸神非召不得隨意下界,此之謂絕地天通。」
於是張牧之便一邊聽奇相氏講古,一邊暗自尋思:「靈官大哥等眾神都或多或少暗示過我,說我日後當興兵征伐三界。」
「我若成了正果,便行快刀斬亂麻之事,管你什麼人情關係統統都拋擲一邊,只要能挽回末法之劫,縱使受那些仙神指責,我又有何懼哉?」
「後來又有真神降世,廣發慈悲之心,給那些不能掌控天地權柄的眾生開示修行之道,讓他們也能長生久視,修成神通法力。」
屈原見張牧之突然停下話頭,前行速度漸漸加快,心中暗道:「這位倒是個急性子。」
「直至有巢氏出,我人族才擺脫淪為肉食的命運,后又有燧人氏鑽木取火,伏羲氏演八卦、定人倫,神農氏嘗百草,植五穀,我人族日益繁衍壯大!」
「屈大夫掌管長江流域風雨之事,而我則負責長江奔流入海之水多寡以及各支流、湖泊的水量調配。」
「自少昊帝后,諸神收割信仰願力的手段才緩和了下來,多隨感應願,救助眾生。」
「晚輩正是為了消弭災劫才行此事,尊神既然能查知洪災的消息,想必也知曉是哪些水神行災?」
「諸神大肆收納精怪妖魔為從神,而後這些從神便開始壓榨百姓獲取香火願力,恐嚇,降災,甚至是強搶嬰童為口糧,強納少女為侍妾,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張牧之想起典籍中的記載:「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這十余字之中不知隱藏了多少田地荒蕪,草木焦灼,餓殍遍地的慘劇。
殿前有負責掃撒的僕人,不過卻非蚌女、螺女等水族精靈,而是沉江而死的凡人魂魄,被屈大夫點化成陰差之流。
屈原笑著開口:「今日張道長之事,非尊神不能決斷,尊神坐主位也是應當。」
屈原隱約猜到張牧之可能還有話要問奇相氏,於是也閉口不言,一樣只是喝茶。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