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三界大天師

作者:玄素君
三界大天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天師正位 第二百九十一章 吾今號無量光佛

第六卷 天師正位

第二百九十一章 吾今號無量光佛

場外圍觀的眾道士和諸羅漢都瞧的一頭霧水,張牧之卻不再多說,只是大袖一揮,一道青光落地,化為一隻牛犢大小的墨麒麟。
這蓮台雖然一直被他坐在屁股底下,看起來沒什麼大用,卻數次使他免遭群魔侵擾。
「祖天師立教數千年,今日若在龍虎山被你們佛門強擄了下任天師去!我道還有何顏面立身?」
其色清澈如琉璃,其意寂靜如涅槃,隱含甚深般若,佛門寂滅之理,正是張牧之信口胡謅出來的「寂滅佛光」。
張牧之覺得這小沙彌十分眼熟,一時之間卻又想不起來。
正是斬斷諸般因果糾葛,才得清靜自在,三朵蓮花再開一朵,天仙之道又進了一步。
「似我而非我……這真是玄而又玄,莫可言說……」
無量光佛點了點頭,伸手輕輕一揮,錦瑟公主身上紅衣換了白衣,披散的頭髮輕輕收攏,盤成了一個髮髻。
張牧之冥思苦想始終不得要領,也沒臉再耍賴直接趕人。
「那人的五殿報應王化身欲要納她為王后了此因果,她亦不肯答應。」
張懋丞收起掌中寶劍,撤去手上法印,心中隱隱有所明悟。
上清鎮上,那些接了赤都神將派發的請柬,從天下各大寺廟趕來的和尚、尼姑,還沒等到天師繼位,就又灰溜溜地跟在無量光佛身後離開了龍虎山。
但方才目蓮尊者說的話張牧之卻不能不認。
無量光佛微笑著伸手撫摸了下錦瑟公主光潔的額頭:
「事情應該還有商榷的餘地,只是我還沒找到解決的方式罷了……」
佛門西天極樂世界並不能像三清聖境一樣不朽不壞,大劫來臨一樣要隨天地崩滅。
以他如今的修為,再進一步就是天仙正果,飛升上界,號令諸神,進可以戰天鬥地,拯救眾生於危難。
「此八法者,諦是聖道,若人精勤觀此八法,即可離苦得樂矣!」
「啟稟我佛:這是陰司十殿轉輪王的獨女,她因天機變換之故,原本的情劫錯寄在他人身上,深受愛而不得之苦。」
「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諦實是苦,集諦者,無明及愛,能為八苦而作因本,當知此集,諦是苦因,滅諦者,無明愛滅絕於苦因。」
或許諸神覺得張牧之能解決此事才不肯露面,但下界當代天師如果決定要開戰,那上界諸神亦會響應。
以無量光明照徹大千,以無量智慧安坐極樂,坐鎮大雷音寺,為諸佛菩薩、億萬佛子之師。
這朵青蓮片片花瓣飽滿圓潤,隱隱透露出一種沖虛寧靜之意。
「吾兒無需太過為難!龍虎山乃我道家祖庭,豈會任你被外道欺辱?」
廣場前玉皇殿、以及府中真武殿、天師殿、元陽殿等八九座殿堂中都有一道強橫的氣息衝天而起,然後合在一處,像是一座山一樣籠罩下來。
「天師恕罪!我佛門弟子怎敢對道家祖庭有絲毫不敬?」
和圖書「派人去盯著他們,等他們離了江西府再回來!若他們哪個敢使什麼步步生蓮,縮地成寸的計倆,就回來告知於我!」
就像……就像這僧人化身也如報應王一般修鍊,成長了上千年一樣。
當初報應王化身剛現世時,張牧之只覺得那化身就如自家手腳一般,並無獨立思維,只是法力要比本尊渾厚許多。
場中眾道士都是一樣的想法,但是誰也不願意去真箇監督這些僧人離去。
「你隨我日日聆聽佛法,待哪一日你得了佛法真意,真正摘得菩薩果時,當為眾生之中那些愛而不得的女子開示,救度他們出苦海。」
沒了張牧之本尊干涉,這無量光佛已經完完全全以佛門中人自居了。
小沙彌變成了一襲紅衣的錦瑟公主,只是頭上沒戴什麼釵飾,滿頭漆黑如墨的青絲像是瀑布一樣披散下來。
戰鬥似乎一觸即發,正如張懋丞所言,若佛門能從天師府中度化了下任天師,這簡直是直接打三清道祖的臉。
「弟子日後當靜心學佛,以求早日證得菩薩果。」
恰在此時,張牧之突然心有所感,抬頭望目蓮尊者身後望去。
幾位佛門菩薩也不著急,只靜靜地等著他做決斷。
當年張牧之便是憑此法門,以自家一個念頭化身為報應王,坐鎮幽冥世界,執掌善惡報應。
諸菩薩都站起身來,個個面露歡喜,唯目蓮尊者合掌再拜:「我佛有無量慈悲、智慧,弟子想求我佛度一人脫離苦海。」
諸佛的稱號並非信口言說,需得有與之相匹配的智慧和佛法修為才可。
報應王現在所修的功法源於生死大道,性情也是正直無私,張牧之雖然也能感應他在幽冥世界的經歷、想法,卻不會再過多干涉。
當然現在過了幾年,若按幽冥世界的時間來算,那就是千來年過去了。
而這化身出來的白衣僧人則眉如柳葉,目若古井,使人一見便心神平和,頓悟佛門禪意。
「你在幽冥世界先是建立給孤獨園救助冤魂,后又執掌枉死城,輔助報應王正位,立下好大功德。」
目蓮尊者、布袋和尚、場中所有菩薩、羅漢、僧人都一起跪地,持弟子禮叩首:「拜見治世之尊!」
張懋丞看了一眼張牧之,見這小子依然閉目坐在麒麟上裝死人,於是就冷哼一聲:「爾等佛門中人,真當我道家祖庭是想來便來,想走便走么?」
張牧之往前走了幾步,到了麒麟背上閉目端坐,手中捏個法印,隨後沒了動靜。
錦瑟公主淚下如雨,雙膝跪在蓮台前哀求:「弟子願皈依我佛,乞請我佛以大法力解救弟子心中疾苦!」
大鵬明王又變成了頭陀模樣,滿腹牢騷地跟著行禮。
「我這僧人化身是真的有本事坐鎮西天大雷音寺,為諸佛菩薩開示佛法的本事……幾位菩薩與其說是來請我,不如說是請他……」
和*圖*書眼前這剛剛化身出來的白衣僧人卻和當初分化報應王時有些不同。
這些念頭飛快地閃過張牧之的腦海,接著就見他朝張懋丞擺擺手,大聲呼喊:「父親大人、各位同道且稍安勿躁!我有辦法應對此事!」
「豈敢!豈敢!小事一樁罷了!」畢方道人跟在一眾佛門中人身後出了天師府。
蓮台上所有青光瞬間熄滅,失了道家清凈之意,片片花瓣都現出赤金的顏色,正是反本歸源,好好一座佛門金蓮。
不知為何,他下意識地也不願意以法眼觀看這小沙彌的來歷。
廣場上,彌勒菩薩,目蓮尊者以及其他幾位菩薩倒是依舊從容,而再後面那些羅漢變成的禪師臉上都變得嚴肅起來。
孫悟空連身上猴毛都立了起來,想要從耳朵里拿出鐵棒,又覺得時機不太合適。
小人赤著雙腳御空而行,每邁出一步,身形便長一分,落在地上那金色蓮台上時,已經和張牧之一般高下了。
天師府玉皇殿前的廣場上,張牧之依然閉目不動。
接著這僧人腦後就現了一團金色的功德光輪,道道金光映照白衣,令這僧人看起來既莊嚴,又慈悲。
張牧之本尊心中升起明悟,索性收回念頭,不再干涉這僧人分身的想法,任憑僧人化身自己應對這些和尚。
墨麒麟似乎預料了什麼,緩緩匍匐下來,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目蓮尊者臉上笑的歡喜,合掌點頭:「正該如此!」
那已經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張牧之修為已近天仙,元神強大,再次施展這化身法門倒是容易了許多。
是的,是佛法!海量的佛門經典,諸多經意,典故等等,似乎本來就儲存在這尊化身的心中。
「這些禿子都是佛家諸聖變化而來,反正也累不死,餓不死……如此才能彰顯我道家威嚴!」
一點豆大的光芒落入錦瑟公主的眉心,錦瑟公主抬頭,滿臉都是淚水。
「咔嚓咔嚓」空中蓮子裂開,衍生出金色的根須,金色的蓮藕,荷葉,接著花苞也慢慢生長出來。
他在釋迦摩尼諸弟子中號稱神通第一,眼前天師府中雖然道家高人齊聚,卻連一個證得天仙的人都沒有,是以並不被他放在眼中。
錦瑟公主眼淚又落了下來,臉上似悲似喜,片刻后又恢復平和寧靜,似乎真的明悟了幾分,跪地再拜:
「大胆!你那蓮花台是當初用計誆騙吾兒收下的!今日居然還想憑此要挾吾兒入佛門?」
張懋丞看著這些和尚、尼姑從容淡定的模樣,心中鬱氣又起來了:「雖說佛門日後都歸吾兒統領,但這些禿驢著實氣人……」
這尊化身顯形而出后張牧之並未睜開眼睛,而是靜坐在麒麟背上,細細體悟這尊化身的不同之處。
此刻那小沙彌正用清澈的目光望向張牧之,嘴巴無聲開合,看口型說的應該是「報應王」三字。
無量光佛、https://m•hetubook•com.com布袋和尚等一干佛子一起躬身:「無需招待,吾等這便告辭。」
張懋丞見張牧之漸漸落入下風,於是就在臉上顯出怒意,大聲呵斥一聲,掌中現了一柄紫光縈繞的長劍!
場中眾羅漢變化的僧人,包括孫悟空都面露歡喜,欲要跟著無量光佛一起返回西天。
無量光佛再度開口:「爾等起身,我承阿彌陀佛,釋迦摩彌佛,地藏王菩薩三位大德之志,今日和道家主劫之人了斷因果,當歸於西天極樂世界。」
佛門眾人面上笑意都淡了下來,場中氣氛有些冷清。
「善哉!善哉!」諸菩薩、佛子都一起讚歎。
無量光佛點頭:「是何人沉溺苦海?你且喚他來!」
這是屬於張天師的威嚴!正一盟威,號令諸神,震煞所有外道!
無量光佛無奈搖頭:「痴兒!痴兒!」說著輕輕伸手,纖長的手指點在錦瑟公主眉心:
目蓮尊者朝旁邊讓開,將身後那眉清目秀的小沙彌引到無量光佛面前:
「一正見,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業,五正精進,六正語,七正命,八正定。」
就連報應王鎮壓第五殿閻羅王李善長時施展的也是五雷正法。
彌勒、觀音等諸位菩薩心頭一動,一起從地上抬頭,欲要提醒這白衣僧人:「無量光佛是數劫之前阿彌陀佛的尊號……」
但若無自己參与,這僧人化身卻也有自主思維,而且性情秉性和本尊相差極大。
幾位菩薩再無疑慮,合掌讚歎:「善哉!南無無量光佛!」
畢方道人有陽神真人的實力,細究起來還是虛靖先生點化的精靈,張懋丞拱手還禮:「有勞道友!」
而這白衣僧人化身周身綻放光明,正合「無量光佛」尊號。
幾個呼吸后,張牧之眉心有一點金光飛出,形如一枚蓮子,到了蓮台上方懸浮不動。
這麒麟在封魔世界中吞食了海量的魔氣,如今更是凶威赫赫,實力已能碾壓大部分陽神真人。
張牧之隨著雷法修行日升,眉梢眼角都透著勃勃的英氣。
無量光佛站在蓮台上笑問:「目蓮尊者得釋迦傳法,又坐鎮幽冥世界,接替地藏菩薩度化無量地獄凶魔,難道也有度不了的人嗎?」
一朵金蓮緩緩盛開,蓮蕊中正有一個豆大的小人徐徐走了下來。
「其中必有淵源,日後再去詢問阿彌陀佛吧……」
張牧之當時還沒練成水、土、金三尊雷帝法相,那報應王化身也施展不了這三種神雷。
「也罷!今日就借這尊化身,將我和佛門的種種因果做個徹底的了結!」
無量光佛赤足走下蓮台,然後將蓮台收起,躬身朝張懋丞行禮:
布袋和尚和幾位菩薩變化的女尼,僧人亦合掌道:「善哉!善哉!」
這是一個眉目清秀的僧人,身形瘦俏高挑,穿著一襲纖塵不染的白色僧衣。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和_圖_書盛,眾生終日沉溺於此八苦之中,如溺苦海不得超脫。」
她臉上表情先是迷惑不解,后又隱約有幾分明悟,只是朦朦朧朧如一團迷霧,難以把握其中真意。
目蓮尊者卻並不在意,只是手持九環錫杖,滿臉微笑著望著張牧之:「尊者怎麼說?」
金色蓮台上,年輕僧人白衣飄飄,目光平和地看了幾位菩薩一眼,雙手合十禮讚萬佛之祖:「南無阿彌陀佛!」
張牧之坐在墨麒麟上宛如泥胎塑像,似乎完全聽不出目蓮尊者口中的「那人」正是自己。
《太上養神化身真訣》,這是當年祖天師以心假香傳之法傳授給張牧之的化身秘術。
當代天師亮劍,場外那些圍觀的道士亦個個拿出自家法器,或寶劍,或拂塵,天蓬尺,鐵如意等等。
佛門中人徒步走出江西非得個把月不可,到時候不說什麼天師繼位之禮,恐怕連七七四十九天的羅天大醮都結束了。
如今雖然定下了隨侍菩薩的身份,但佛法修行未到,也就沒什麼封號之說了。
「後來她來陰山禪院聽經,想以佛法掃除心中情慾。」
張牧之有心了結因果,既然目蓮尊者說他一路行來蓮台助力良多,那他索性便將這些年積累的功德都分到了這尊僧人化身頭上。
觀音菩薩所化女尼朝那名年輕頭陀一指,頭陀身不由己地變成了一隻金翅大鵬:「恭請世尊帶吾等返回西天極樂世界。」
白衣僧人點頭,又輕聲開口道:「自今日起,吾號無量光佛。」
「吾兒明日即將正位天師,身上所有的佛門因果、情孽都在今日了結,想來也是天數如此……」
「如今我正位雷祖,諸神卻一個未來,說明這事兒靠我自己就能處理的了……」
張牧之腦海中靈光一閃,呵呵笑了起來:「也罷!今日我便還了地藏王菩薩的因果,日後也好靜心修持大道。」
「幽冥世界光陰流轉極快,那人去后千百年,此女亦不曾解開心結。」
彌勒菩薩也摸著肚子大笑:「弟子也隨我佛往大雷音寺走一遭,待諸佛朝拜世尊之後再回雪竇山弘法!」
張牧之心頭各種念頭急轉,一時也尋不到什麼好的辦法。
「今日諸菩薩、羅漢來迎我,確實是給天師府添了麻煩,我等願意徒步離去,以表心中歉意。」
張牧之細細感應,也能查知這僧人的想法,甚至也能干預他的言行決斷。
場中諸菩薩、佛子一起躬身:「多謝世尊開示!」
頂上三花之中最右邊的花苞徐徐盛開,成了一朵綻放的蓮花。
張牧之此時哪裡顧得上理會這孽畜?只伸手一點,墨麒麟只覺得背上一輕,那青玉蓮台就飛到半空中,然後又穩穩落在地上。
無量光佛輕輕嘆息一聲:「何其苦也!」說著伸手朝那小沙彌眉心一點。
張懋丞臉上的嗔怒稍緩,冷哼一聲後手中捏了個法決,「轟隆!」天空響起一陣悶雷!
和-圖-書那是隨大和尚而來的一個小沙彌,望之也就十六七歲年紀,身形瘦俏,生的唇紅齒白,青色的頭皮似乎剛剃度不久。
遠的不說,只前些時日在降服太上真魔時,若沒有這蓮台相助,僅靠他頭頂的功德金輪,能否擋得住太上真魔還兩說。
一片金色佛光閃過,目蓮尊者施加在小沙彌身上的變化之法解除。
卻見金色蓮台上白衣僧人微微一笑,周身突然綻放出無量光明!
如今那報應王坐鎮幽冥世界,受億萬鬼民敬仰膜拜,有生死輪轉之道加身,已經勉強能算是一尊獨立的神明了。
墨麒麟現身後剛欲大聲咆哮,突然看到張牧之面色嚴肅,連忙閉口,乖巧地站著不動,雙目諂媚地看向自家主人。
錦瑟公主眼中有淚光閃現,忍不住看向張牧之本尊。
和諸佛、菩薩那代表法力的金色佛光不同,白衣僧人身上是一種只有佛門弟子才能看到的慧光。
目蓮尊者誠摯躬身:「弟子佛法修持還淺,尚需我佛指點。」
張牧之心中壓力稍減,開口朝張懋丞道:「父親大人放心!佛門也無惡意,孩兒會處理好的。」
「上次彌勒菩薩拜山,雷部諸神都一起臨凡阻攔,甚至暗中還有大神護佑。」
張懋丞點頭,也不收起寶劍和法印,只在旁邊看著張牧之同一眾和尚周旋。
就算退一步,救世不成亦可入三清聖境或大羅天避劫,待天地重新開闢后再入世渡人。
張懋丞剛欲開口喊一聲,卻見張牧之頭頂衝起一道清氣,凝結成朵朵祥雲托著三花的異象。
正如目蓮尊者所說,自他坐了地藏王菩薩留下的蓮台,這因果就定下了。
「既然如此,你等這便離去吧!明日吾兒繼位大禮,我天師府忙得厲害,確實無瑕招待你們這些和尚!」
「如今雖然尚未完全明悟,不過機緣已至,不若日後跟隨在我的身邊,做我的隨侍菩薩吧。」
面目倒是和張牧之本尊有七八分相似,只是眉心有一點硃砂痣,而非本尊那淡金色的裂隙。
然而張懋丞卻知曉,這勞什子「無量光佛」若細究起來還是自家兒子的念頭化身,於是就冷著臉點頭:
一襲紅衣,背著大葫蘆的畢方道人從眾人中走出來,朝張懋丞躬身:「我平日里沒什麼事兒做,正好接下這個差事,也順便遊覽一番人間大好山河!」
棄道歸佛顯然是不可能的!他連一步登天,成就天尊的機會都放棄了,更勿論去做什麼佛祖了。
張牧之甚至能憑藉著那冥冥中的聯繫,感應到這尊化身心中明悟的佛法真意。
這也是彌勒菩薩一下界便自去佛號,自稱彌勒菩薩的原因。
好坐騎!麟甲漆黑如墨玉,兩隻犄角參差如鹿角,雙目中凶光閃爍,口中獠牙鋒利,四蹄上隱隱閃爍著火光,背上馱著一座青玉蓮台。
「然弟子佛法修持不深,誦經百來年亦不曾令她開悟,特來乞求我佛指點與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