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廠標
研討會仍然在繼續。
而實際情況,即便是在同一個大行業之下,不同的分支行業之間,也是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若是以往,憑寧濤的身份,遭到拒絕之後是絕不會再做他想的。但是這一次非比尋常,所以寧濤忍不住詢問張苗苗,想用這份鐵碳相圖做什麼?
在場其他人紛紛點頭,看來寧濤的這個比喻還是非常恰當的。
但是讓張苗苗一直搞不懂的是,每次她發言完畢,那四名專家都變得三緘其口起來,像是極不願意跟張苗苗對話似的。
張苗苗頓時目瞪口呆:「啊?」
如果去細看,任何一份標準都會在編撰人下面看到長長一串名字列表。這就是原因。
但是自從張苗苗的發言結束后,他們都變得收斂很多。對於後面的許多話題,也不再立正言辭地反對了,僅僅遇到某些個別問題時才會提出一些質疑。
笑著笑著,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落在了張苗苗身上。張苗苗的臉頓時紅了,極不自然地咬了咬和圖書嘴唇,忐忑地問:「各位老師怎麼都這麼看著我?」
會場之內的其他人,表情雖然不至於像寧濤那樣誇張,但聞言也都是大吃一驚,不由地打量起張苗苗來。。
張苗苗又認真回答了一遍:「鐵碳相圖是紅星廠標的一部分。如今廠標正在編製中,還沒有完成,所以是不可以對外公開的。」
氣氛輕鬆的談笑一番之後,寧濤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正色對張苗苗道:「小同志,我有一個不情之請,方才你向我們展示的那份鐵碳相圖,能留給我們一份備份嗎?」
若想編製行業標準,就必須對所有相關分支行業都極為精通才可以。
張苗苗的表情變得為難起來:「這個恐怕不行。這份鐵碳相圖並不是我個人的東西,它是屬於紅星廠地,而且另有用處。」
這四個部分當然也不是涵蓋所有,而是僅僅針對紅星現有業務的總結整理和提煉。如今已經比較豐富的是機械結構設計,液壓設計以和_圖_書及基礎理論計算這三個方面。而對於電氣設計,由於這屬於紅星的弱項,所以還沒有形成具體的規範。」
等四名專家消失之後,劉芬明教授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毫不忌諱的說道:「這幾個混蛋今天總算讓他們吃了苦頭!」
張苗苗固然對有些現象搞不懂,但是研討會接下來的走勢還是很不錯的。在那龍源重工的四名專家被迫擺正態度之後,研討會的進展速度明顯提高。
但是經過張苗苗的率先發言之後,會場的氣氛跟之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在討論某些問題時,龍源重工的四名專家總會旗幟鮮明地站在對立面。
隔行如隔山,這話想表達的當然不是大行業之間的差距。比如機械,金融,法律,醫學……這種大行業之間的對比,隔行如隔山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的機械行業,若想編製標準,通常的做法是由國家牽頭,然後從行業巨頭中找出足夠多的有威望有名聲的專家,經m.hetubook.com.com過提案討論,反饋,定型等等一系列步驟才能將行業標準確定下來。
劉芬明教授笑著直言道:「沒看法,聽都聽不懂還能有什麼看法。」
「什麼?」寧濤懷疑自己耳朵聽錯了。
寧濤差點沒從椅子上摔下去,用不可思議地目光看著張苗苗:「我確定沒有聽錯?你剛說你們紅星廠在編製廠標?這這這,這也太令人驚訝了!」
在場眾多專家中,如劉芬明,葛慶利以及寧濤這樣的行業大佬都是親自參加過標準的編製的。但是若讓他們一個人把標準搞出來,那幾乎和要他們的命沒有什麼區別,原因很簡單,因為隔行如隔山。
對面的寧濤搖頭,無奈道:「吃苦頭的又何止他們幾個。」於是乎寧濤以及他身旁的幾名專家跟劉芬明和葛慶利都相互對視一眼,同時苦笑。
比如同樣是機械行業,做軸承的和做儀錶的專家,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知識架構以及專業深度。
寧濤笑著說:「你這個小同志和_圖_書就像是一把璞玉做成的利劍。純潔得像一瓢井水,但同時又充滿殺傷力啊。」
再比如說做金屬切削和金屬的防腐處理,也同樣屬於機械大框架下的分支行業。但兩者之間的專業深度也是天差地別。
在寧濤宣布散會的那一刻,龍源重工的四名專家立即起身離開,看那著急忙慌的樣子,似乎是不願意在這會場多呆哪怕半分鐘。
紅星廠竟然在編製廠標,這是一個怎樣的神仙操作呀?要知道即便像龍源重工和長海農機那樣的行業巨頭,也沒有能力編製廠標。
於是本日的研討會就在一派和諧地氛圍內結束了。
「張苗苗小同志,你能給我解釋一下,你口中的紅星廠標到底是怎麼回事嗎?」寧濤喝了一口茶水舒緩了一下乾澀的喉嚨,努力把自己的語氣變得平和一些。
寧濤顯得無比遺憾,他非常清楚張苗苗手中的那份鐵碳相圖的價值,甚至要比研討會所要討論的三篇論文的價值還要高。
這讓張苗苗越發感到鬱悶。她https://m.hetubook.com•com自認為解釋得已經十分透徹了,而且態度也很誠懇,為什麼他們還會這麼排斥自己呢?
張苗苗還從來沒受到過這樣的誇獎。一瞬間臉紅得像是能滴下血來似的,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張苗苗微微一笑:「這是我們紅星廠標的一部分。」
難道真跟劉芬明教授說的那樣,其他專家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張苗苗微微頓了一下,看了看周圍一圈人期待的目光,認真地回答道:「紅星的廠標,目前計劃分成四大部分,分別是機械結構設計,液壓設計,電器設計,以及基礎理論計算。
張苗苗終於忍不住打斷劉教授:「怎麼說到這上面了?您還沒告訴我,裏面那些專家對我的計算過程到底是什麼看法?」
而每次遇到四名專家的質疑,張苗苗都會搶著第一個解釋。為了讓其他專家儘可能地了解自己的思路,張苗苗每次解釋得都非常細緻。而且為了防止對方聽不懂,在解釋結束之後她都會主動問對方哪裡聽不懂是否需要額外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