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沙鳴
第883章 選擇之前
但是,由於灣島面積及人口因素的影響,其內部市場狹小,以進口替代工業的產品市場很快便趨於飽和,導致經濟後勁乏力,不過還好,他們也正趕上了一個歷史性的機遇。
畢竟如果要投資半導體行業,那就是要向電子行業的供應鏈上游發起了挑戰,也必然會打破現在的供應鏈格局,要面對的,是昔日三角貿易關係中另外兩極的聯合打壓。
這是他們已經遵循了將近二十年的企業邏輯,並且是已經被市場和各自的經歷無數次地證明了其成功的邏輯。
此刻,在這父子兩人的在心中,不由得都浮現出了一個問題:從灣島開始半導體行業的創業之旅,真的是最佳選擇嗎?
但是,灣島的這種經濟模式是極為依賴外部的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市場的,典型的灣島企業遵循的流程是:從倭國進口生產資料,向米國出口工業品,形成了生產上依賴倭國、市場上依賴米國的三角貿易關係。
這就形成了一個典型的灣島企業家思維慣性:在電子產品和-圖-書的產業鏈國際分工中,他們的做法應該是從倭國或者米國進口晶元和其他元器件,加工成電路板或者成套電子產品,再將其銷售到米國。
「父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看來,也許我該和那個年輕人好好談一談。」
張蔚觀略略沉思了一會才道:「他的想法聽上去與德儀現在的CEO菲伯先生如出一轍。」
「怪不得香江這些人如此積極地撮合我與王永清見面,恐怕他們早就知道這位灣島的「經營之神」對投資半導體行業的態度了。」
事實上,就連王永清本人也是一個反對者,儘管在另一個時空中,他曾經出面為「台積電」站台並領投了該企業,卻在股權可以交易的第一時間,就將手裡持有的股份拋了個精光——這恐怕是這位灣島的「經營之神」此生做過的所有重大決策中,最錯誤的一項吧?」
張蔚觀說的一點都沒錯。
以灣島目前的能力,有資格發起這樣的挑戰嗎?
歐洲和米國正於此時開始了去工業和_圖_書化的進程,大量的低技術含量製造業開始轉出,而承接這些產業的,正是包括倭國在內的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倭國及「亞洲四小龍」因此開始了經濟騰飛,灣島抓住當時國際分工變化的機遇,利用低廉工資的國際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加工出口工業帶動了經濟發展,企業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產業,成為經濟成長的主力。
父子兩人對望一眼,彼此都看出了對方眼中閃過的那抹黯然,屋內再次陷入了沉默,良久,張蔚觀才嘆道:「看來你剛才說的很對,香江人之所以竭力推動你與王永清見面,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是想讓你看清,灣島企業界對半導體行業的真正想法啊!」
張蔚觀再次皺眉,考慮了一陣才說道:「換句話說,王永清投資這個項目,與其說是他看好行業前景,還不如說他是為了能在灣島當前的政治局勢中花一筆錢買個好的生存環境?」
「這我當然是要問的。」張忠謀答道:「父親您應該知道,除了您的身體m.hetubook.com.com和安全之外,這恐怕是我這趟香江之行最關心的問題了。」
「準確地說,王永清並不是不看好半導體行業,他只是不看好灣島在這個行業中的地位和發展。」張忠謀略有些遺憾地向自己的父親解釋道:「他認為,在整個電子產品的產業分工中,灣島應該更切合實際一點,將投資集中在更簡單,投資更小、回報更快的方向上,比如,線路板級部件產品的製造以及消費級電子產品的整機生產上來。」
「忠謀,我得告訴你一件事,從我這幾天的走訪來看,譚振華對香江企業界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沉默了良久之後,張蔚觀終於開口了:「至少在「甬港會」內部,他的號召力非常大,幾乎每個人對他抱有毫無保留的信任,我猜測,這應該是因為自從他加入這個「甬港會」以來,已經為會內所有人都賺取到了巨大利益的原因,而且至今為止,他還沒有一次投資失敗的記錄。」
或者說,在這個行業並沒有多少積累的灣島,有資格貿然插和圖書足現在正打得如火如荼的「米倭半導體戰爭」嗎?
「那他怎麼說?」
恐怕絕大多數的灣島企業家都會因此而投反對票的。
在這一時期,灣島的工業得到了高速發展。從1963-1973年,其工業年均增長率高達18.3%,其中製造業的年均增長率達20.1%,工業產值在灣島GDP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貿易額中工業製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
當張蔚觀問起這次重要見面的結果的時候,張忠謀如是說道。
「王永清很坦率,他告訴我,孫運璿先生和李國鼎先生都找過他,也向他詳細描述過「工研院」的半導體計劃,但是他本人對此持保留意見,不過出於對這兩位及「工研院」的尊重,他會投資;如果需要,他還會發聲力挺這個項目。」
王永清沒有絲毫隱瞞地告訴了張忠謀,「工研院」力推的半導體計劃,在灣島內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www.hetubook•com.com而目前反對的聲音佔據了絕大多數。
張忠謀也點頭嘆道,「是的父親,當時我也是這種感覺,他還告訴我,就在去年,他投資了一個「南亞電路板項目組」來執行他的想法,而這個項目也是他首次投資電子產品方向。」
「那麼你有沒有問過他,對於李國鼎先生和「灣島工研院」半導體計劃的看法?」
「恐怕是的。」張忠謀攤了攤手,略顯無奈地說道。
「難道王永清不看好這個行業?」
灣島的經濟騰飛始於60年代,剛開始的時候,其重心放在資金需求量不大、技術要求不高、建廠周期短的民生工業上,目標是以島內生產替代進口,以適應島內的消費水準,並節省外匯開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並逐漸形成了糖、茶、菠蘿及香茅油等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水泥、玻璃、木製品、造紙、化肥、紡織、食油、麵粉、塑膠原料及製品、人造纖維、自行車、縫紉機和家用電器等進口替代工業。
即便是王永清那樣的人物都難免陷入這樣的思維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