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努爾哈赤3:蒼鷹之翔

作者:林佩芬
努爾哈赤3:蒼鷹之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大戰

大戰

「分兩翼包抄——」
誰知道,到了正月二十七日,情勢忽然逆轉了——
楊元這路人馬的殺來,倒也出乎了小西行長的意料之外,又弄不清楊元的人馬有多少,後面還有多少援軍,因此便不敢輕易追趕,下令收兵退回王京了。
「我等無憾,唯願來生再追隨將軍!」
於是,他做下了「追擊」的決定——大軍駐留原地不動,大砲等火器也因為過於笨重而不隨軍攜帶,只以行動迅速的騎兵出擊。
因此,他的心中與腦海都保留了一個角落,供他擺出一幅戰爭的畫面,想像著兩軍對壘的衝殺搏鬥;而自從李如松征哱拜大勝之後,頓成朝廷中的英雄,也成了他心目中自己的化身——
「就等李如松給朕打一場大大的勝仗回來,把這些鳥氣給掃他個一乾二淨——」
到了碧蹄館,要過一座大石橋的時候,他的馬卻突然發起性子來,說什麼也不肯過橋;催趕得急了,這匹原本馴良、神速的汗血寶馬竟然失常的狂嘶人立,一蹶就將李如松顛下馬來,左右慌忙將李如松扶起的時候,已經傷了前額。
接著,明方的火炮也發動了;幾尊由佛郎機製造的「船蹲砲」、「滅虜砲」一起發放,頃刻間地動山搖、山原震盪,轟隆轟隆的巨響掩蓋了震天的殺聲——
於是,萬曆皇帝更加的心花怒放,笑得嘴都合不攏來——。
說著,他一昂頭,又向身旁的這十來個人說:
捷報一傳開,不但朝鮮全國上至國王、下至黎民百姓全都額手稱慶,興奮、雀躍不已;明朝的君臣們也一樣的欣喜快慰,舉朝稱賀。
李如松、李如柏和李如梅三兄弟本身也有一身非凡的武藝,也親自與敵搏鬥;李如梅箭法了得,一箭便射中了日軍的一名穿金甲的將領;但是三兄弟也因為目標顯著而成了敵軍的主要目標,竟分別被包圍了;李如柏、如梅還可以勉強應付,李如松卻因方傷了前額,搏鬥起來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偏偏,他這個「主將」的目標大,一名日軍的將領就帶了許多人獨搏他一人,險狀頓生;而就在他陷入危險中的時候,裨將李有昇拚了命去救他,一面用自己的身體擋在他的身前,一面與敵軍肉搏,殺了幾個敵人之後,不幸中了鉤墮,竟被肢解;李如松便再度陷入險境,幸好李如柏和副將李寧已經殺出重圍,趕來救他,李如梅也m•hetubook.com.com從後面射了幾箭,才沒讓他送命,但是身邊只剩下十幾個人了。
因此,他越發的打定主義,採用盡量少跟大臣們見面的「消極抗」的方式來處理這件事。但,輿論畢竟是一種無形的龐大的力量,帶給他極大的壓力,再怎逃避還是免不了被波及一些;無奈之下,他只好下一道詔,取消了大臣們所堅持反對的「三王並封」的計畫,使沸騰的抗爭稍稍降溫,以維持朝廷裏的政治氣氛。
而這場開戰前的「鬥智」,卻是李如松棋高一著——他的大軍悄悄的前進,等到還在觀望究竟的日方探子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李如松的大軍已經壓境,日方連忙登陴據守,已經失了先機。
「沒想到,我們兄弟三人,會葬身在這裡——這裡是我們的祖先之國,難道竟是天意如此?」
這個捷報快馬一傳,李如松當然更加高興,快馬加鞭的帶著千餘騎趕到了碧蹄館。
他手下的千餘騎雖然都是勇猛過人的精銳,但是以千餘對二萬,實在是過於懸殊的比數,將士們雖然奮不顧身的做殊死戰,而是處於劣勢;從已時戰到午時,所攜帶的羽箭全都用完了,火器都沒有帶出來,最後就只能以隨身的短劍對敵,而日軍所使用的倭刀卻有三、四尺長,而且十分鋒利,佔盡上風,李如松的人馬便越戰越少,傷亡非常的大。
表面上,他輕騎簡從,擺出一副只是來主持封貢儀式的模樣,大搖大擺的進了平壤;實際上卻命大軍偃旗息鼓、銜枚疾走的跟在他的儀隊後面到達了平壤候命。
而李如松的對倭第一仗,倒也沒有辜負了他的幻想。
這樣的結果,除了「大敗」以外再也沒有別的話可說了,而且,對李如松來說,內心所受的打擊和創痛更不止於這樣一個失敗的紀錄——他終夜痛哭、自責、悲悼那些和他有著家人一般情誼的死在沙場的家將們;甚至一闔眼就夢見那個為了救護他而被敵人活生生的砍成幾塊的李有昇——
於是,他拔出佩刀來準備自刎,李如柏和李如梅一言不發的也拔出了佩刀,每一個人的眼中都閃動著水光。
李如松的隊伍才衝到山嶺前,還沒來得及與這幾百人交戰,埋伏在山後的日軍就全部一起現身了,赫然有兩萬人之眾——原來,小西行長早已悄悄的與小早川和-圖-書隆景所率領的第六軍聯絡好了,讓第六軍由開城撤退,來到王京支援,兩軍一會合便有兩萬多人的兵力,再施計誘使李如松僅以輕騎孤軍來追——
但是,楊元這支人馬卻也沒能順利的撤退,一路上遇上了不少小西行長留置的埋伏,這些埋伏的日軍並沒有出戰,只用鳥銃一陣一陣的亂打,也造成了一些死傷;楊元更無心應戰,只能求速速退回大軍的駐地——等到退回之後,清點人數,三千騎已剩不到一千了。
正月初六,李如松到了平壤。
「乘勝追擊,本是用兵的大原則;更何況日軍一路敗退,殘餘的兵馬已剩不了多少實力,正好趁他們全師會合之前,來他一個『各個擊破』!」
他所帶領的這一千多名家將,都是由李成梁一手所調訓出來的親信家丁,多年相處、從征,大家都已經培養出了高度的忠心、默契和感情,對他這位「少主」的指揮方式與號令也非常熟悉;而且,在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這支隊伍的效率和作戰能力都是頂尖的;因此,李如松發令的餘音還在迴盪,整支隊伍就已經非常敏捷的一分為二,向敵軍包圍了過去。
李如松道:
然而,這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情勢又有了改變——
「三王並封」的旨意一下,反對的聲浪立刻如排山倒海般的湧來;大臣們看透了萬曆皇帝沒有立常洛為皇太子的意思,這些心中的封建觀念已根深柢固的人們,既認定了立儲是國之本,因此而更加賣力的爭取,每天都有無數封的奏摺被送進宮裏來,每一封都是長篇大論的說明著同樣的道理,結論更是有志一同的認為非立常洛為皇太子不可——
大家被他的悲壯鍶的了,異口同聲的高喊:
一場激烈的戰爭於焉展開——
十幾個人被萬人包圍,根本是插翅也難飛了;這時,日軍的陣營中便爆出了一聲有如雷動的歡呼:
「蓄牲!你活得不耐煩了——」
這一仗,李如松便敗得非常慘烈。
「一隻手伸出來,五根手指頭都還不一樣長呢,朕的心裏多偏著常洵一點,哪裏會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沒想到,這幾百人卻只是小西行長的誘敵之計——
他像賭氣似的咬牙切齒:
這些,一想起來,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煩躁,恨不得能把這些煩人的事全拋到腦後去;而只有一件是左想右想之餘和圖書,能令他的情緒興奮起來的:
為求「兵貴神速」,以爭取時機,他只做了簡單的準備之後就出發了。
主和派「東山再起」,當然不會忘記要一雪這段蟄伏期中所受的窩囊氣,於是拿住了「戰敗」、「勞軍傷財」的話頭大力的打壓主戰派——原先只不過是對朝鮮的問題持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的雙方,一下子便演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戰爭;再加上又逢「京察」年,派系的傾軋立刻結合上京察,整個朝廷裏的混亂局面和戰鬥氣氛竟比實際上的戰場還要嚴重了無數倍。
這一仗,雙方都使用火器;一開戰,登時砲矢如雨,煙火衝天;小西行長的守方本來以為可以用新式的槍砲守住城池,卻不料,這一次,「李家軍」發揮超人般的神勇,在李如松的一聲令下,硬是以血肉之驅衝破了砲石的封鎖網,攻入了城中——雙方激戰的時候,李如松親自入陣殺敵,坐騎被砲石擊中而斃,他換了一匹馬再戰;李如柏身先士卒,頭盔中彈仍不退縮;吳惟忠胸口被日軍鳥銃的鉛彈打中,受了重傷卻依舊奮呼督戰——主帥如此的威猛、奮不顧身,自然激起了全軍奮戰的士氣,於是人人以一當百,冒死衝鋒陷陣,在氣勢上已經大勝了敵方。
變生肘腋,應付起來頓時就顯得措手不及;但,李如松畢竟是身經百戰的大將,他抬眼一看,嶺上約有五、六百人之眾,立時就沉住了氣,大喝一聲道:
然而,也正因為他受到了這麼慘痛的教訓,他原先的驕縱蠻橫和輕率的習性都為之收斂了不少,更不敢再貪功輕進,於是,他一面飛奏朝廷,一面把大軍退駐開城,重新審慎的制訂新的戰略。
而且,常洛過完年就已十二歲,由於身分沒有確定,也就遲未啟蒙讀書、接受教育,違反了本朝專為皇子教育而設的良好制度——到了十二歲還未就學,這在民間來說就已經算是「耽誤」了,何況是身為「皇長子」的常洛呢?於是,關於這一方面的奏疏又接踵而至。
「自古,只有殺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你們都是我李家的親信家將,今日與我兄弟一同葬身於此,心中可有遺憾?」
這麼一來,萬曆皇帝的心情當然又被惹得非常煩躁,情緒惡劣,反感更深;對這件事又是厭惡,又想逃避,心理上的反彈更大,他便不只一次的向身邊的幾個太監嘀咕:和_圖_書
李如松一聽這個消息,立刻大喜若狂:
原先的「主戰派」的神氣立刻再增加了三分,而以石星為首的「主和派」卻只能低著頭走路了。
小西行長在表面上也做出了「接駕」的樣子,他率領著幾名主要將領,在風月樓準備了迎接李如松的歡迎儀式,一面也加派了人手打探李如松的虛實。
「好!來生我們必生為兄弟!」
然後他分配任務,由宋應星領導留守的大軍;追擊的前鋒部隊由查大受先帶幾百人前往偵察,第一路人馬則由他親率如柏、如梅兄弟和親家將一千餘騎快馬追敵,第二路由副總兵楊元率三千騎兵支援。
楊元所率領的第二路三千騎兵趕到了,本來他一看屍橫遍野,心知不妙,怯意陡生,已打算撤退了;卻因為日軍這一陣喊叫,讓他判斷出了主帥還在重圍之中,於是奮起勇氣,帶了這三千人馬殺入重圍。
「活捉李如松——」
第二天,李如松完成了全軍的部署,由他親自率大軍由東南進攻,游擊吳惟忠迤北的牡丹峰;又估算著日軍一向輕視朝鮮兵,便命祖承訓率了一支隊伍穿上朝鮮軍服,偽裝後潛伏西面,形成了一個合圍之勢。
話到了鄭貴妃耳邊,她立刻又迎合著他的心意:
「原先據守咸鏡道的加藤清正已退回王京,和小西行長的殘兵敗將會合之後,決定放棄王京,向南徹退,和其他幾路的日軍會合、整編,再做背水之戰!」
查大受的先鋒部隊在到達距離王京大約三十里的礪石嶺上就遇到了日軍,只有幾百人,而且戰鬥力很差,被查大受一鼓作氣的殺了個落花流水,拿下了一百多個首級,其餘都竄逃了個無影無蹤。
李如松出援朝鮮,在他的幻覺中便是他已御駕親征,想得他又痛快又過癮。
「你們越是吵嚷著,說要立常洛——朕就偏不立、不立、不立——」
「這都是萬歲爺聖明,福氣大,我朝的天威才能及於異邦呢!」
脾氣一向暴躁的李如松當然登時氣得破口大罵:
大明朝卻正在為了萬曆皇帝的「父愛分配不均」的問題而吵翻了天。
李如松一戰而捷,把日軍打得落荒而逃,心中當然大喜,於是乘勝追擊;散處朝鮮各地的義軍更是聞風而起,夾擊日軍;短短的十幾天工夫,原本淪陷的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就光復了。
屯駐平壤的日軍總數大約是一萬五千人,眼看https://m•hetubook.com.com大勢已去,只得退守風月樓;到了半夜,小西行長下令棄城撤退,帶著剩餘的兵馬越過結冰的大同江,遁還龍山。
「我朝有的是將才,替朕揚威異域!」
一層層的聲浪衝得如山倒海,李如松雖然聽不懂日語,但是自己的名字在其中,猜也猜得到敵人在喊叫什麼了;於是,他悲從中來的長嘆了一聲,對李如柏和李如梅咬牙切齒的說道:
這三千騎雖然還是「以寡敵眾」的局面,但卻突破了一道圍口;而李如松一聽殺聲,看見明軍來援,當然立刻打消了自刎的念頭,帶著僅餘的十幾騎,拚了命的衝出重圍去,和楊元會合之後,在這三千人馬保護之下退了回去。
但是,朝廷裏的混亂、吵嚷卻沒有因為他的改變而改善——戰敗的消息一傳到朝廷,所引起的是另一種紛爭和政治鬥爭勢力的你消我長而已;萬曆皇帝固然覺得喪氣,原先高度的奮亢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垂頭喪氣,一連好幾天都沒有吐出「打仗」的話來;原先趾高氣昂、態度強硬的主戰派像皮球洩氣般的萎了下去,而以石星為首的主和派又抬頭了。
但是,整個局勢就在這樣的一個當兒產生了急變,他再也顧不得跟匹馬生氣了——情形正是「說時遲,那時快」就在他發怒的那一剎間,埋伏在礪石嶺上的日軍現身了。
他對於「打仗」有一種奇異的、熱切的興致,只可惜,身為帝王,能親上戰場指揮作戰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一和他的福壽膏發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時,他早已自動的打消了「御駕親征」的念頭,而只存在於幻想中,過上一陣乾癮。
若非左右從人正在替他處理前額的傷口,他已經拔劍把馬砍成兩截了。
這天,他們接到了一個情報:
萬曆皇帝則是高興得再三向身邊的人說:
可是,這件事剛處理完事,新的事物又橫在眼前;原來以母老歸省的王錫奉召回京了,援例應由他出任首輔,代理的趙志皋任期結束了;而六年一度的「京察」又到了,勢必又要引起一些事端——
小西行長為了扭轉局勢,當夜搶先進襲李如柏的陣營,這一仗便吃上了他登陸朝鮮以來的頭場敗戰,偷襲不成,反而被李如柏的部隊殺得敗退。
李如松的大軍連勝數戰,驕氣油然而生,也開始產生了輕慢敵軍之心,上從主帥,下到軍士,都得了「贏不起」的精神疾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