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煬帝其人

第二章 煬帝其人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如果說北破突厥和南平陳朝代表晉王楊廣的武功,那麼安撫江南就代表楊廣文治的能力了。一個皇子,既有武功,又有文治;既有北部軍事經驗,又有南方民政經驗;既跟少數民族打過交道,也跟江南漢人打過交道,而且處處都留下不凡業績。這樣的經歷,這樣的功業,難道還不算優秀嗎?
這就是所謂同心結事件。可能有人會說,你在《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裏不是說,楊廣並沒有企圖強|奸宣華夫人嗎?既然如此,怎麼還會送宣華夫人同心結呢?
有這樣的大功勞,再有這樣的好名聲,幸運之神又來照顧他了。開皇二十年(六〇〇年),鑑於楊廣一直表現優秀,和太子楊勇形成鮮明的對比,隋文帝在獨孤皇后和宰相楊素的慫恿之下,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廢掉已經當了二十年太子的嫡長子楊勇,改立晉王楊廣當太子。這一下,楊廣又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飛躍,成為儲君了。
這十年楊廣有甚麼功勞呢?一句話,就是安撫人心。原來隋文帝不是迷信軍事征服,才引來南方的反叛嗎?楊廣就反其道而行之,充分尊重南方文化,籠絡南方人才,讓江南人民慢慢擺脫被征服者的屈辱感,逐漸接受隋朝的統治。
從隋文帝去世前後楊廣的表現可以看出,此人具有出色的表演能力。他為了爭奪權力、地位,隱忍了很多慾望,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合格的皇帝接班人。但是一旦達到接班的目的,他也就不願意再偽裝了。那麼稱帝之後的楊廣還做過甚麼壞事呢?
晉王楊廣在這裏的作用為何?在第一次戰爭期間,楊廣雖然年紀尚小,未曾親自參戰,但是,他從開皇元年(五八一年)到開皇六年(五八六年)一直擔任并州總管,駐紮晉陽(今山西太原),而并州總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防控突厥。換言之,雖然沒有戰功,但仍有日常防控的苦勞和疲勞。
再看人品端正。楊廣在人品上有甚麼過人之處呢?我也總結三點。
第三是善良。
人的一生都有連續性,皇帝也是如此。隋煬帝讓我們感興趣的是他當皇帝的業績,但是要瞭解他為甚麼是這樣一位皇帝,還得從他未登基前說起。這個日後大名鼎鼎的隋煬帝,到底曾經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那麼,楊廣是怎麼做到這一點呢?他為了安撫江南百姓,專門學習吳儂軟語,用當地人的語言與當地人說話,還有甚麼比這更具有親和力和示範性呢!經過他這麼一番春風化雨般的行動,江南人心逐步安定,隋朝統一的成果也才算穩定下來。
根據我的分析,事情的經過大約是這樣的:仁壽四年(六〇四年)初,隋文帝到仁壽宮避暑,突發重病。身為皇太子的楊廣為了確保政權平穩交接,就利用密信與自己的親信宰相楊素私下溝通,提前安排文帝死後的各項工作。沒想到,這封密信被誤傳到隋文帝手裏。要知道,隋文帝一輩子緊抓權力不放鬆,現在還沒有死,兒子就急著想要接班,老皇帝情何以堪!隋文帝一生氣,就讓自己的兩個親信文官起草詔書,打算召回廢太子楊勇,重新考慮接班人問題。
蘭陵公主對丈夫的忠誠非常符合儒家倫理,所以當時輿論都寄予同情,那麼,楊廣當然不會讓小妹與丈夫合葬。和_圖_書對他來講,這叫誓死挑戰他的權威啊!楊廣一聲都沒有哭,下令草草地把公主埋在洪瀆川了事,無論離娘家的陵寢,還是婆家的祖墳,都遠得不能再遠,這就是對她的懲罰。如此殺兄逼妹、心狠手辣、睚眥必報,怎麼能指望他對別人善良呢?
出身好,資質又好,按照當時的慣例,他的經典人生道路應該是早早進入仕途,然後步步高升,走上父輩和祖輩的老路。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隋煬帝在北周被封為雁門郡公,當時只是個孩子。從這樣的高點起步,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幸運的事。但是,這對楊廣來說還不算甚麼,還有更大的幸運在等著這個孩子呢。
比監國多暇,養疾閒宮,厭北閣之端居,罷南皮之馳射。博望之苑,既乏名賢,飛蓋之園,理乖終宴。親朋遠矣,琴書寂然。
到第二個戰爭階段,楊廣的作用就更大了。開皇二十年(六〇〇年)他親自指揮了對突厥的最後一擊,這樣一來,北破突厥的桂冠也就自然而然地戴在了他的頭上。這不是莫大的功業嗎?
第一是孝順。
再看第二件事,我們稱之為殺兄逼妹事件。前文講過,文帝彌留之際,曾經想要重新召回廢太子楊勇,雖然沒有成功,但這也讓楊廣意識到了,只要大哥在,對他始終是個威脅。怎麼消滅這個威脅呢?楊廣決定,利用一下死皇帝,發揮剩餘價值。
我們知道,隋唐時代做官是要挑長相的,所謂身、言、書、判,第一個條件就是長得端正。楊廣長得端正,又聰明,這不就是資質好嗎?
無論如何,仁壽四年(六〇四年),楊廣還是當上了皇帝,接手這個強大的帝國。這一年,楊廣三十六歲,正是一名政治家的大好年華。那麼,楊廣的皇帝生涯會不會一帆風順呢?他的第一次挑戰來自哪裏?
從幸運公子到謹慎太子,楊廣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穩健,每一步都非常完美。優秀也是有慣性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楊廣日後應該能成為一個有為的好皇帝。但事與願違,楊廣的美名究竟是如何顛覆的呢?
第二是人品端正。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已經明白了,楊廣這個人不簡單。當初,他為了能夠成功上位,一直在壓抑自己,表現得既有能力又有道德,這一壓抑就是二十年,真是堅忍、頑強;但是,一旦當了皇帝,他又能馬上撕下偽裝,表現得那麼放縱、殘忍,完全不考慮任何道德標準和社會輿論,真是無所顧忌。這樣既頑強、又放縱的人當皇帝,對大隋王朝來講,真不知道是福是禍。
再看善良。有一次晉王楊廣和手下士兵出去打獵,忽然天降大雨,左右趕緊給他拿來雨衣。結果楊廣說,這麼多士兵都淋著雨,我怎麼好意思一個人穿雨衣呢?我還是跟大家同甘共苦吧。這不就是善良的最好表現嗎?
這詔書一旦發出,楊廣不就前功盡棄了嗎?在這種情況下,太子楊廣痛下殺手,發兵包圍仁壽宮,武裝保衛隋文帝,徹底斬斷了他與外界的聯繫。隋文帝原就病重,經過這麼一番刺|激,便一命嗚呼。老爸一死,楊廣的危險解除,這才順利登基。
再看老成。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不近女色。根據史書記載,楊廣一共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出生在他當晉王時期,而這兩個兒子,和_圖_書全是正妻蕭妃所生,這當然是他不近女色的最好證據。一個年輕的皇子,私生活能夠如此嚴謹,不就是老成持重!
一個皇子,能夠孝順父母,不近女色,善待下人,這在道德上已經相當高明了。既有過人的功業,又有非凡的道德,這簡直是完人啊。是不是呢?在當時人眼裏確實如此。按照隋書的說法,就是「聲名籍甚,冠於諸王」。楊廣當晉王的時候名聲特別好,遠遠超過其他王子。
最近皇帝到仁壽宮避暑去了,所以我負責在大興宮監國。時間非常充裕,但是我既不想彈琴、騎射,也不想跟人聊天。總之,整天沒甚麼事情可做。
楊廣的第二個幸運之處在於資質。依照《隋書》的記載:「美姿儀,少聰慧。」長得漂亮,人又聰明伶俐,非常討父母喜歡。楊廣聰明到甚麼程度,史書沒有記載,我們也不能瞎猜,但是要說長相好,還是可以找到一些佐證的。甚麼佐證呢?就是楊廣的小名——阿。這是一個佛教用語,又叫尼,是善女的意思。給楊廣取這麼一個女性化的小名,除了民間所謂的好養活之外,恐怕也是因為他長得眉清目秀,簡直像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吧。
隋文帝之死是個千古謎團,許多歷史記載都告訴我們,隋文帝是被自己的兒子、後來的隋煬帝楊廣所弒。至於具體情況,有人說是毒死的,有人說是打死的,反正過程相當慘烈。而且,根據史書記載,隋煬帝在弒父之前,還曾經企圖強|奸庶母,也就是隋煬帝的寵妃宣華夫人,殺父淫|母,真是禽獸不如。是不是這樣呢?這個問題,我們在《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已經辨析過了,事實可能並不像筆記小說所寫的那樣暴力血腥,但是隋文帝之死仍然跟兒子直接相關。
兄說完了,妹又指誰呢?指楊廣最小的妹妹蘭陵公主。蘭陵公主怎麼得罪楊廣了?因為她的丈夫柳述,就是替隋文帝起草召回廢太子楊勇的親信。楊廣當然不能原諒他,楊廣一上台,馬上把柳述貶往嶺南,還讓蘭陵公主和柳述離婚,改嫁他人。沒想到,蘭陵公主是個烈女子,認定女子出嫁從夫的道理,不願意因為丈夫在政治上犯了錯,就離他而去。所以,不僅不服從命令,還聲稱要放棄公主名號,跟柳述一塊到嶺南。這不是公然挑戰隋煬帝的權威嗎?隋煬帝怒不可遏,馬上軟禁蘭陵公主,沒過多久,剛剛三十二歲的蘭陵公主便鬱鬱而終,臨死前留下遺言說,要和柳述合葬。
五八一年,他的父親楊堅以北周皇太后之父的身分篡權成功,建立大隋,當皇帝。年方十二歲的楊廣也馬上子以父貴,從北周的雁門郡公變成了隋朝的晉王,升級了。
晡後,太子遣使者齎小金合,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夫人見之,惶懼,以為鴆毒,不敢發。使者促之,乃發,合中有同心結數枚,宮人咸悅,相謂曰:「得免死矣!」陳氏恚而卻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www.hetubook.com.com
楊廣為甚麼當了太子之後一下就無所作為了呢?我覺得,這正是因為他謹慎。要知道,在中國古代,太子最忌諱的是甚麼呢?就是出風頭。在壞事上出風頭固然不行,在好事上出風頭也不行,皇帝會因此心生警惕,你是不是沽名釣譽呢?是不是急著接班呢?所以,當太子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甚麼也不表現。楊廣深諳此道,所以整天待在東宮,既不娛樂,也不做事,堅決避免引人注目,表現得老成持重,謹小慎微。這樣的表現,對一個太子而言,還是比較得體的。
當貴族公子的時候,楊廣是個幸運的公子,那麼,當了晉王以後呢?楊廣又是個優秀的王子。在兩方面表現非常突出。
裏面到底裝了甚麼呢?幾枚同心結。這不是定情信物嗎?表示要跟宣華夫人永結同心。要知道,宣華夫人可是隋文帝的寵妃,現在隋文帝死了才幾個小時,就接到隋文帝兒子的定情信物,這也太過分了吧。所以,宣華夫人扭扭捏捏,把盒子放在一邊,也不理使者。後來,還是在身邊宮女的督促之下,才被迫拜謝使者。既然拜謝了使者,那也就意味著宣華夫人同意了。所以,當天夜裏,楊廣就臨幸了宣華夫人。
這個曾經的幸運公子、優秀王子,當了太子之後又有怎樣的表現呢?楊廣人生的第三個身分可以稱為謹慎太子。
我們總結了楊廣人生的三個階段,如此說來,楊廣在人生的每一步上都非常得體啊!小時候是個幸運公子,長大是個優秀王子,再後來又成為謹慎太子,這樣的人豈不是相當完美!
第一是功勳卓著。
楊廣登基之前,在父母眼中是孝順孩子;在大臣眼中是優秀王子,具備接班人應有的一切優秀素質和品格。但是,成為皇帝後的楊廣,卻呈現出了人性的另一面。這是權力的膨脹,還是人性的弱點?
楊廣當晉王的時候有甚麼功業?有三大功業無人能及。
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這個集團中的人物能量有多大了。楊廣的外祖父叫獨孤信。此人一共生了七個女兒,其中,大女兒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四女兒是唐高祖李淵的母親,追封為元貞皇后,小女兒就是楊廣的母親,隋朝的獨孤皇后,一門出三朝皇后,正說明了這個集團的顯赫。小小的楊廣能夠有這樣的出身,那就等於含著金湯匙出生,這還不夠幸運嗎?
在中國古代帝王中,隋煬帝是公認的反派人物。荒淫與暴虐,似乎是他在人們心目中最重要的兩張名片。難道隋煬帝天生就是一個惡人嗎?如果是,他為何能夠贏得父皇和母后的信任,成為大隋王朝的接班人?如果不是,又為何在當政之後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性情?
先看孝順。楊廣長期擔任揚州總管,不在父母身邊。照理說,不在父母身邊很難表達孝心。可是,楊廣就能做到。根據史書記載,每次隋文帝楊堅或者獨孤皇后派人去揚州探望他,不管來人地位多卑微,楊廣都必定到邊境迎接。迎接回來之後,如果是男性使者,就跟他同吃同住;如果是女性使者,就跟他的妃子蕭氏同吃同住。務必以最高規格招待,讓使者如沐春風。這跟孝順有甚麼關係呢?我m.hetubook•com.com們都知道一句話叫愛屋及烏,還有一句話叫打狗看主人,對父母派來的使者這麼敬重,不就反映出對父母的敬重嗎!要知道,皇帝跟普通百姓可不一樣,他不需要你照顧他吃飯穿衣,但是,他在乎你是否表現出對他最大的敬畏。楊廣能夠投其所好,這在隋文帝夫婦心裏,就是最大的孝順!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隋煬帝楊廣也不例外。他曾經是一個優秀的少年,更是一個有為的青年,年紀輕輕就建立了顯赫的功業,這一點,即使是最苛刻的史學家,也不能否認。然而,楊廣的優秀之處還不止於此。
楊廣以隋文帝的名義下達詔書給廢太子楊勇,賜他服毒自殺。可是,人都留戀生命,楊勇不甘心還想掙扎,拒絕服毒。一看楊勇不合作,楊廣派去的使者乾脆把他活活勒死。更可憐的是,楊勇的十個兒子,也都被二叔楊廣相繼處死,無一善終。
就在隋文帝死後,楊廣的作為,讓我們覺得不僅談不上孝順,老成和善良也都經不起推敲。怎麼回事呢?
隋煬帝大名楊廣,曾用名楊英,小名叫做阿,出生在五六九年。他在人生之路上的第一個身分,是一個幸運公子。為甚麼叫幸運公子呢?有兩大幸運之處。
可是,仁壽四年(六〇四年),因為一件大事徹底打破我們對楊廣的完美印象。即隋文帝之死。
他的第三個功業是安撫江南。開皇八年(五八八年)隋朝不是順利地平定了江南。但是由於南北分裂太久,統治方式、思想方式差距很大,而隋朝又急於實現全國一盤棋,推行了一些過激的政策,引起了江南人民的不滿。到開皇十年(五九〇年),原來陳朝舊境出現了大規模的叛亂。在此情況下,楊廣臨危受命,擔任揚州總管,坐鎮江南。這一次,他不僅參與了平叛,而且,在叛亂後繼續留在南方,擔任揚州總管十年之久。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件事呢?可能有人會說,權力是親情的腐蝕劑,宮廷自古多冷血,一代聖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曾逼宮,在歷史上不算新鮮。問題是,在此之前,楊廣不是以孝順著稱嗎?現在這件事一出來,馬上,我們之前對楊廣孝順的印象可就徹底顛覆了。
何謂謹慎?我們只講一件事就夠了。楊廣當晉王期間屢立大功,但是當太子之後,幾乎找不到一件像樣的功勞,似乎一下子失去光彩了。其實,不光我們有這種感覺,楊廣自己也知道。當太子的時候,他寫過一封信給自己的下屬史祥,信的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
其一是同心結事件。這件事的主角,就是楊廣與隋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他們倆之間發生了甚麼事情呢?《資治通鑒》是這樣說的:
第二個功業是南平陳朝。隋朝在解決突厥問題之後,馬上就在開皇八年(五八八年)發動平陳戰爭。平陳的統帥就是晉王楊廣。當時,楊廣年方二十歲,以行軍元帥的身分統領三大集團軍,五十萬士兵進軍江南,一舉活捉了陳後主,把整個南方納入隋朝的版圖,贏得了隋朝的大統一,這不是莫大的功勞嗎?作為一個皇子,有了北破突厥和南平江南這兩大功勞,已經相當厲害,但這還不是楊廣的全部業績。
隋文帝去世那天下午,太子楊廣居然在百忙之中派使者送給宣華夫人陳氏一個小金盒,盒子上還貼hetubook.com.com著楊廣親手寫的封條。宣華夫人不知道裏面裝的是甚麼,以為是毒藥,嚇壞了,怎麼也不敢打開。後來,在使者的催促之下,宣華夫人迫不得已,把盒子打開了,戰戰兢兢往裏面看,這一看不要緊,周圍的人都笑了,但是宣華夫人的臉馬上紅了。
第二是老成。
第一個幸運是出身好。五六九年,還是北周的天下,而他的父親楊堅是北周的大將軍、隨國公,那是赫赫有名的軍事貴族;他的母親獨孤氏,則是北周柱國獨孤信的小女兒,也是將門虎女,身家顯赫。我們講過,北周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核心構成了所謂的關隴貴族集團,這個集團中的人,就是當時社會的最高層,無論是皇帝、高官,還是貴戚,都從這個集團中產生。
沒錯,我至今仍然相信,在隋文帝去世之前,楊廣是不可能去騷擾宣華夫人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楊廣不愛慕宣華夫人。要知道,宣華夫人以美貌著稱,楊廣早在當太子之前就和宣華夫人有過來往,也許那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愛慕之心,只是不能表達罷了。現在,經過這麼一番生死較量,隋文帝終於去世,楊廣接班已成定局,他的內心一下子放鬆下來,再也無所顧忌,馬上就向庶母表白。他表白了,宣華夫人怎麼辦呢?宣華夫人也在遲疑。一方面,她知道此事在道德上非常不妥,因而表現得很猶豫,但是另一方面,她也得權衡利弊。權衡的結果是甚麼呢?她最終還是接受了新皇帝楊廣的信物。這就是同心結事件的真相。
換句話說,楊廣淫|母這件事確實存在,只不過不是發生在隋文帝去世前,而是在隋文帝去世之後。這件事不過是男女私情,反映隋唐時期閨門禮法不嚴的事實,並不影響政治大局,為甚麼我們還要在這裏特別說明呢?因為這件事顛覆我們對楊廣老成持重、不近女色的印象。他是不是不近女色呢?不是的,他非常好色,甚至不顧倫常。既然如此,那麼他當年的老成形象,就完全是裝出來的!
第一個功業是北破突厥。隋朝建立之後,就開始跟突厥爭奪東亞霸主的地位。為此,雙方在開皇二年(五八二年)到開皇四年(五八四年)曾經大打出手,後來,開皇十七年(五九七年)到十九年(五九九年),再次大打出手。兩個階段的戰果如何呢?第一個階段,隋朝迫使突厥的沙缽略可汗稱臣,突厥也因此分裂成東西兩部份,隋朝取代突厥,贏得了東亞霸主的地位;第二次,隋朝又逼死沙缽略的兒子都藍可汗,另立親隋的啟民可汗,維護了東亞霸主地位。總之,兩次都是隋朝大獲全勝。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