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脂民膏:董卓

作者:史雙元 劉漢龍
民脂民膏:董卓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初露頭角 7.分縑市義

第二章 初露頭角

7.分縑市義

「娘的!真沒勁,張大帥率吾等割冰飲雪甘冒矢石,歷經艱難,才將這偌大的九郡邊州平定下來,此等蓋世功勛,憑什麼不能封侯!」司馬尹端是個直性子,一時性起,放膽直言道:「咳!李廣難封!公理何在?那幫鬥雞走狗的豎宦卻成籮成筐地封侯晉爵,可有寸土之功!」尹端喊罷,眾將也你一言、我一句地議論開了。
不出張奐所料,漢桓帝永康元年正月,先零羌各部又反叛了。他們趁朝廷全力對付西北之亂,關中空虛之機,突然舉兵造反,先是圍攻祋祤縣,然後又縱兵掠擄雲陽縣,二縣都為左馮翊所轄,離西京長安只有數百里路。朝廷聞報,大為震驚。征討的兵馬還沒有遣出去,屬於西羌的當煎部也突然發難。急切之中,朝廷下令段熲率兵禦亂。鸞鳥城一役,段軍大獲全勝,西羌敗走,朝廷暫且鬆了一口氣。
桓帝的詔書傳至護匈奴中郎將行轅時,諸將皆喜氣洋洋地跪在香案前聽詔。神氣活現的小黃門,抑揚頓挫地宣讀著詔書,諸將聽著聽著,臉色都陰沉下來,人人都在為張奐和*圖*書感到不平,他們不明白,主帥有曠世之功,為什麼卻不能封侯?
「好!仲穎豪舉,令人欽佩。」聽說董卓要把賞縑全部分給帳下士卒和陣亡者遺屬,張奐大為感動,大聲褒獎道:「『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此乃古之名將的高風亮節,苟如此,危難之際,何患無人為我等拼死相搏!仲穎,你跟隨老夫,大有長進了!」
「這恐怕不妥。」前來宣詔的小黃門搖頭道:「張將軍也是知曉朝章典故的老臣,難道忘記了本朝邊將不得內徙的規矩?」
小黃門一行走遠了,諸將仍氣憤難平,聚在帳下,罵爹罵娘。
到了這年十月,先零羌再次寇掠三輔,獲利甚多。數次軍事上的勝利使得部落頭領們大為興奮,他們打算乘秋高草肥、五穀登場之時,在關中大撈一把,然後迅即撤回部落。
「陛下明察,張奐奉命征討,費時幾何?」侯覽陰聲陰氣地問。
諸常侍的一派胡言,竟使桓帝打消了封張奐為侯的念頭。其實他那裡知道,張奐平日根本不把這幫氣焰熏天的權宦放在眼和*圖*書裡,不僅沒有一點孝敬銀兩,且屢有譏諷之語,早就惹惱這些貴黨,平常找不到報復的機會,此時何不乘機猛踩一腳。桓帝固然昏聵,但多少還懂一點馭下之道,他想,張奐的位爵是不能封了,但賞賜卻不能不給,要是這點表示也沒有,日後,誰還肯為自己賣命。於是桓帝降詔:賜張奐錢二十萬,授其嫡親子侄一人為郎,其餘從征各將,俱論功行賞,——軍司馬董卓,賜縑九千,遷官至郎中——
「既然大帥無意接受銀錢之賞,我董某願追隨大人,將朝廷所賜九千賞縑,全數獻出,分於帳下士卒,想來他們追隨吾等南征北討,吃盡辛苦,更有一干戰死者,家中都有妻兒老小,董某每念及此,斷無享用賞賜之心……」
再次得手的羌人滿載戰利品經過隴東山地,沒料到,山道轉彎處突然殺出一支漢軍,衝走前面的是一員威風凜凜的戰將,騎在宛如一團火的棗紅馬上,背後打一面大旗,正中繡一個斗大的「董」字。漢軍衝過來,將羌人分割成幾塊。羌人毫無思想準備,又和*圖*書被圍困在狹窄的山道上,進不能,退不得,頓時亂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羌人首領見無路可逃,只好硬著頭皮上前應戰。
「對!董司馬所言極是,諸位小心禍從口出。」沉默半天的張奐,終於開口。
「有煩公公回稟皇上。」張奐強壓悲憤,竭力裝出寵辱不驚的神情,「微臣此次出征,實托陛下的鴻福,方能一舉克復邊亂,制伏頑酋,然叛羌屢擾三輔,主憂民愁,引誠微臣失職之舉,皇上恩賞賜錢,某實不敢受,若陛下顧恤老臣累年邊關征戰鞍馬之勞,可否恩准老臣舉家遷居關中弘農郡?」
本來小黃門還不想答應,一見帳下諸將校個個怒形於色,便順勢說道:「小人平素就很景仰張大帥的為人,既然張大人如此看重我,小人豈可推脫。」
未等虜酋策馬近前,董卓已揮戟躍馬,直取對手。一個是有意伏擊,信心充足,一個是倉促遇敵,不免心慌;一個是功夫嫻熟,正欲施展身手,來個餓鷹撲食,一個是慣於偷襲,不耐陣前廝殺,唯作困獸之鬥。董卓把手中的長戟舞得如同轉輪一樣,招www.hetubook.com.com招緊逼,窘迫至極的虜酋只得揮動雙刀,拼命護著周身,步步退卻。董卓越戰越勇,幾十個回合下來,那虜酋已是破綻百出,手忙腳亂,董卓見狀,大喝一聲,便將長戟猛刺過去,聲未到,戟已到,那虜酋栽落於馬下。董卓又縱馬躍至虜酋墮落處,騰手抽出佩刀,只一劈,那羌帥的首級便滾出幾丈遠。董卓再持戟挑起羌帥的首級,高高舉起,繞戰場跑一圈。羌人本無心應戰,此刻又見主帥被董卓斬於馬下,便自動停戰,繳械投降。
「張卿勞苦功高,如何不當封?」漢桓帝大為詫異。
「各位噤聲,吾等身為邊將,不可妄議封賞之事。」聽董卓忽唱反調,眾人都吃了一驚,「馬革裹屍,青山埋骨,不足為憾,況區區爵位,何足掛齒!若是有人蜚短流長,密奏聖上,對張大人將更加不利,如今朝中黨獄迭起,受牽連的公卿何至一二人!」
張奐的告捷奏章傳至洛陽,朝野上下一片歡呼。吏部、兵部、三公九卿紛紛上書皇上,共稱護匈奴中郎將此次出征,重創狂虜、復平九邊,功在社稷,應予封和_圖_書侯。漢桓帝瀏覽捷表和大臣上書,龍顏大悅,當下便有封張奐為侯之意。於是便垂詢侍立身旁那幾位中常侍的意見。誰知眾人卻異口同聲地說:「張奐不當封侯。」
「張卿是延熹九年七月出京的,朕曾命百官齊至郊外都亭為其送行,如今是永康元年十月,屈指算來一年零四個月吧。」
「這就是了。」侯覽意味深長地說:「計功則張奐是該封侯,無奈陛下曾令其克日平虜,而他卻用了近兩年時間才平定邊亂,其間,先零羌虜三寇關中,致使京畿震動,皇陵蒙塵,陛下亦憂勞成疾。依老奴之見,張奐不能分擔君憂,有負皇恩,萬萬不可封侯!」
「公公若是不便回稟,張某也不強人所難,吾即刻上表一份,可否帶回京中,面呈聖上?」
但先零羌卻要狡猾得多。漢軍一出動,他們就迅速退卻,漢軍一撤退,他們又捲土重來。來回幾次,漢軍被拖得馬瘦毛長,苦不堪言。四月裡,先零羌又寇掠三輔,並向城鎮守軍發起襲擊,駐紮在長安周圍的兩支勁旅——京兆虎牙營、扶風雍營竟被叛羌打垮,激戰之中漢軍千餘人陣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