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林徽音傳

作者:林杉
林徽音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章 水聲燦爛

第六章 水聲燦爛

他們沿著這座地下城的街道走著,街道很整齊,筆直寬廣,最寬處竟有十米左右,街道兩旁的建築,多是用石頭壘砌起來的,樓層則為木屋。
在一根火柴的指引下,他們數不清爬了多少層,終於登上了時光老人在過去年代修築起來的經驗之塔的最高處,瞥見了一個遼闊而奇妙的世界,縱覽圍繞在四周的光榮歷史,使之獲得了新的膽量,在回到日常工作中之後,將會勇氣百倍地面對遇到的各種問題。
一直到了水城威尼斯,他們還在興奮地議論著那些雕刻的寓意。林徽音認為,這些雕刻反映出中世紀人們,對當時社會形態和教會文化形態的不滿。梁思成則覺得,這是對宗教神權和禁慾主義的反諷。
「那時中國的漆器、紡織品和瓷器大量銷往歐洲,」梁思成說,「路易十五這個貪財好貨的皇帝也有點藝術靈感,可能是從中受了啟發。如此說來,中國人還是他們的老師呢。」
這些繁瑣的事情,雖然讓他勞累不堪,但他心裡卻有難以掩飾的高興,他極喜歡林徽音這個被他從小看著長大的既現代又傳統味十足的女性。
他們還很幸運,剛到羅馬就結識了一名叫塔諾西的姑娘。剛滿二十歲的塔諾西,是大學建築系三年級的學生,一頭金色的柔髮,藍寶石色的眼睛,閃著純情的光。塔諾西能講一口漂亮的英語,聽說林徽音和梁思成考察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便熱情提出給他們當嚮導。
林徽音說:「太陽王不能壟斷陽光,而這種宮室建築文化和藝術,卻帶來了十八世紀洛可可藝術的興起,大概建築文化和藝術的演變,跟社會結構的形態是同步著的,它們同一個信息源,在一個因果鏈中,你想想北京的故宮,為什麼與這種建築風格有那麼多一致的地方?」
倫敦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它的建築藝術卻有著許多春天的特徵,典雅華美,豐富多姿。林徽音和梁思成陶醉在建築藝術的氣氛裡。他們考察了富有東方情調的鑄鐵建築布賴頓皇家別墅;別具古典內涵的英國議會大廈,也使他們心曠神怡。
他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巷,穿過東北角門,進入廣場,頓時感到豁然開朗。寬闊的廣場,別緻的建築,高聳的尖塔,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那連綿不斷的卷廊,把高低不同、年代不同、風格迥異的建築,統一在一起,顯得非常親切和諧。
最使他們傾心的是海德公園的水晶宮。這是一座鐵架建構,全部玻璃面材的新建築,摒棄了傳統的建築形式和裝飾,展示著新材料、新技術的優勢。
威尼斯的夜分外迷人,河中放了許多紅紅綠綠燃著蠟燭的紙球燈,兩岸的窗戶全部打開,許多人憑窗彈奏吉他,唱起動聽的義大利民謠。威尼斯的歌女是非常出名的,他們乘坐著唱夜曲的歌船,穿著非常漂亮的彩衣,歌聲圓潤。
在威尼斯逗留兩天,林徽音和梁思成走水路,經馬賽上岸,沿羅納河北上,來到眉眼盈盈處的巴黎。
那羽毛,也紛紛揚揚拂弄著兩岸的橡樹和檸檬,讓它們的腰肢舒展起來,葉片明明亮亮、蕁麻、薊草的頭髮全濕透了,薔薇和百合的嘴唇泛著珍珠般的光澤。
剛到波斯坦的時候,他們就聽當地建築界的朋友說,愛因斯坦天文台是著名建築師門德爾松表現主義代表作,是為紀念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誕生而設計的。這個建築剛剛落成八年,愛因斯坦看了也很滿意,稱讚它是一個本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和造型藝術上的紀念碑。
遵照梁啟超的安排,他們蜜月後的旅行主要是考察古建築。聖保羅大教堂是他們最先矚目的第一座聖殿。
當他們踏上第一個青石台階的時候,彷彿踏進了一闋古老的樂章。那是豎琴與古箏合奏的一支宏偉而悲愴的交響。
結束了德國之旅,他們立刻融入了世界公園瑞士的湖光山色。阿爾卑斯山上還覆蓋著皚皚白雪,春天的腳步似乎比旅人的腳步遲了一點,但山坡上的森林卻已鬱鬱葱葱。瑞士是個多湖的國家,五十多個湖泊,如一把明珠撒在風光旖旎的大地上。他們醉心的是茵夢湖。
梁思成贊同地說:「那玫瑰的葉子,一定是代表信徒們得救的心靈。」
作者還告誡讀者,在這裡,我把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交給你們。等你們回來的時候,也會明白我何以如此熱心。
林徽音和梁思成將從這裡開始他們的造訪之旅。林徽音是舊地重遊,絲風片雲都和-圖-書感到親切,而梁思成,這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因著這陌生,他才對這座舉世聞名的宗教建築產生了神秘和嚮往。

星空多麼璀燦

他們走近古堡前的演兵場時,看到了路易十四躍然馬上的銅像。他們彷彿聽到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在得意地問他的陪臣——你還記得這地方,曾看見過一座磨坊嗎?——是的,陛下,磨坊已經消失了,但風照樣在吹。

永久生命力的啟發

這座王宮在形態上完全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語言,但又不完全像那些冷漠的、機械的、無生命感的建築,而是充滿自然的情趣。
教堂的西南,是一座高一百米,半面成方形的鐘塔,初建於九世紀,十四世紀重建,十六世紀初又在塔頂建了一座天使像。教堂的左前方,是一座十五世紀的鐘樓,樓頂有一座巨鐘,鐘旁站立著兩個銅鑄的敲鐘人。
在德紹市,他們參觀了以培養建築學家著稱的包豪斯學院剛剛落成的校舍,讓他們再一次受到了現代美的震撼。
聖保羅大教堂是一座比較成熟的文藝復興建築。它碟狀形高大的穹窿,以及它的兩層楹廊,看上去典雅莊重,整個布局完美和諧,在這裡,中世紀的建築語言幾乎完全消失,全部造型生動地反映出文藝復興建築文化的特質。
他們先去了南郊的楓丹白露宮。這座離宮位於巴黎東南,原來稱作「彼耶森林」。後來,一位法蘭西國王闖入林中行獵,才發現了這塊風光優美的風水寶地,遂闢為獵莊。一五二八年起,法蘭西一世大肆擴建,以後直到路易十五時期,歷代國王均加以擴大。參加設計的,除了法國的建築師,還有義大利的建築師。
星空中,銀河的潮汐澎湃著,一片水聲燦爛,在星光的波浪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找到了屬於他們自己星座的位置。
古老教堂溶入暮色。最後一縷晚霞,卻掛在尖頂的十字架上,不願飛去,在風中招展成一條薄如蟬翼的披紗。牛油紅燭燃起,整個廳堂迷漫著一派聖靈之光。
他們去的那天是個晚上,水晶宮裡燈火輝煌,玲瓏剔透,人置身其間,真的就像在海底的龍宮一般,許多慕名一睹為快的參觀者,都發出了陣陣感嘆之聲。
仲春的倫敦。泰晤士河水綠如藍,兩岸的建築物塗染著生機勃發的色彩,陽光也綠意葱發,為一個季節圍起了溫情的柵欄。
林徽音一顆心像要跳出胸膛,她想起徐志摩在劍橋說過的一句話:「美必須是震顫的,沒有震顫就沒有美。」在這裡,她才深深體會到了這種震顫的力量。
塔諾西指點給他們看,哪兒是鞋店,哪兒是成衣店,哪兒是酒館,哪兒是銀莊。中心廣場的阿波羅神廟,還留著精美的石柱。許多室內還裝飾著壁畫,他們在一塊石頭上發現了一行斑駁不清的文字,塔諾西仔細辨認了一會兒,說那行字寫的是「五月三十一日角鬥士與野獸搏鬥」。
他們結婚的費用,全是梁思順籌措的。在中國領事館,她和周希哲還為林徽音、梁思成張羅了幾桌豐盛的婚宴。一對新人還按照傳統的中國習俗,在官署內行了謁祖禮,這對小夫妻也歡歡喜喜給姐姐、姐夫行了三鞠躬。
塔諾西也隨著節拍,引吭高歌,她用英語唱著佩特拉克的《羅拉的面紗》:「你明明看透我的心,明明知道,我是怎樣等待著要看你的愛嬌。」
林徽音說:「我想起了歌德的一首詩:它像一棵崇高濃蔭廣覆的上帝之樹,騰空而起,它有成千枝幹,萬百細梢,葉片像海洋中的沙,它把上帝——它的主人——的光榮向周圍的人們訴說。直到細枝末節,都經過剪裁,一切於整體適合。看呀,這建築物堅實地屹立在大地上,卻又遨遊太空。它們雕鏤得多麼纖細呀,卻又永固不朽。」
從鏡廊沿梯而下為底廊,莫里哀曾於一六六四年五月十四日在這裡臨時搭起舞台,演出了讓他稱譽全球的名劇《偽君子》前三幕和《丈夫學堂》,後來,這位戲劇大師還把劇團搬出宮殿,在花園的草坪上露天表演。
這座橢圓形的鬥獸場猶如兩個對接的半圓形舞台,柱子和牆身全部用大理石壘砌,總高四十八點五米,上下分為四層,全部用混凝土、凝灰岩、灰華石建造,雖然經過兩千年的風雨剝蝕,整個結構仍然十分堅固。
他們撐著一種叫作「貢多拉」的搖櫓小船,轉彎抹角在花團錦簇的河道——街道和圖書上遊弋著,兩岸到處聳立著羅馬時期的建築。
站在儐相席位上的梁思順,眼裡也激動地流出淚水。從李夫人去世以後,梁啟超便多次寫信,彌合女兒同林徽音之間的感情,梁思順也慢慢冰釋了思想上的芥蒂。
這座建築群為著名建築師格羅皮烏斯設計,它有由學樓、實習工廠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組合為既分又合的群體,這樣不同高低的形體組合在一起,既創造了在行進中觀賞建築群體,給人帶來的時空感受,又表達了建築物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繫,以不對襯的形式,表達出時間和空間上的和諧性。
林徽音在日記中,曾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從這座建築,我看到了引發起新的、時代的審美觀念最初的心理原因,這個時代裡存在著一種新的精神。新的建築,必須具有共生的美學基礎。水晶宮是一個大變革時代的標誌。」
第二天,他們去巴黎西南的凡爾賽宮。這座宮殿集建築、園林、繪畫之大成,集中體現了法國十七、十八世紀光輝的藝術成就。
這裡原為一片沼澤和森林,有一座路易十三的獵莊,路易十四決定以此獵莊為中心,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豪華宮殿,便相繼委任勒伏和孟莎擔任主設計師。路易十四雖聘有一流的建築師、造園師、畫家參加營建,他仍親臨施工現場指揮,直到竣工。
她把自己的素描圖掛在黑板上,「它像一篇精練的散文那樣樸實無華,它摒棄附加的裝飾,注重發揮結構本身的形式美,包豪斯的現代觀點,有著它永久的生命力。建築的有機精神,是從自然的機能主義開始,藝術家觀察自然現象,發現萬物無我,功能融調無間,而各呈其獨特之美,這便是建築意的所在。」
「我覺得它好像一部復調音樂。」梁思成說:「塔樓的縱向軸線,和流線形的窗戶,如樂曲中的兩個主題,這個建築與巴哈的賦格曲真是異曲同工。」
只有聖保羅大教堂不為任何季節所動,一如故我地穿一身灰色法衣,傲岸地站在泰晤士河畔,守望著歲月,它沉鬱的鐘聲,只讓浪漫的水手和虔誠的拜謁者感動。
林徽音笑了:「那是傳說。你知道有一位公元一世紀的羅馬詩人叫魯卡納斯的嗎?他寫過的史詩《法薩利亞》,對這片森林有過描述:歲月不曾侵犯/這神聖的森林/在濃密的樹蔭下/長夜漫漫無垠……這白露,並非泉名,而是『美麗的流水』之意。」
學成歸國之前,梁啟超便操勞他們的婚事了。他主張用外國最莊嚴的儀式舉行,由在加拿大任總領事的女婿周希哲和女兒梁思順幫助籌劃,婚禮在溫哥華舉行。
他們還看了聖彼德大教堂和聖卡羅大教堂。聖彼德大教堂建於十七世紀初,全部工期曾歷時一百二十年,是整個文藝復興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
米蘭大教堂從公元一三八五年開始建造,一直到十九世紀才告完工,它是根據第一任米蘭大公加米西佐.維斯孔蒂的命令建造的,可容納四萬人做大彌撒。
當這部二十九萬餘字的書在她的纖指下涓涓譯出,交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時候,那凝聚在心頭的愁緒,也像費城山野一年一度的秋葉,一片片開始凋零了。
在雕刻著聖保羅舊主生平的山牆下,梁思成問林徽音:「你從泰晤士河上看這座教堂,有什麼感覺?」
林徽音立刻就喜歡上了這個深邃的女孩子,而梁思成卻堅持從拜占庭藝術之前的建築看起,他們決定先去龐貝古城遺址和古羅馬角鬥場。
梁思成認同這個說法:「我一眼就看出,它並非一座人世間建築,它是人與上帝對話的地方,它像一個傳教士,也會讓人聯想起《聖經》裡救世的方舟。」
林徽音被宮中珍藏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品和油畫深深吸引了。古埃及的《司芬克斯》,米開朗基羅的《奴隸》,卡爾波的《舞蹈》,還有魯米斯的名畫《瑪麗.美第奇畫傳》,穆里洛的《年輕乞丐》,倫朗的《伊麗莎白》,最撩人的是三幅震撼了世界的名作《美洛斯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林徽音問梁思成:「你知這兒為什麼叫楓丹白露嗎?」
林徽音接納了梁思成的建議。這是一部宗教意味很濃的書。作者用回溯的手法,敘述了他童年時代隨伯父登鹿特丹古老的聖勞倫斯教堂「探險」的故事。他們一層又一層走上去,每一層都給作者有限www.hetubook.com.com知識增添了新的發現。
林徽音打開畫夾,一幅幅臨摹著,忘記了周圍的人群,忘記了時間。
羅浮宮坐落在賽納河畔,是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的王宮,也是歐洲最壯麗的宮殿之一,但到了十七世紀末,這個宮殿最輝煌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隨著路易十五、十六的皇權衰落,羅浮宮的功能也為之改變,後來改為國家美術館。
蓄著一部大鬍子的牧師,早已站立在祭台上,他身穿白色的法衣,肅穆莊嚴,穿燕尾服的書記,站在他身旁。管風琴的樂音,在屋頂上繚繞,彷彿是一個來自天外的感召。
一九二七年九月,林徽音結束了賓大的學業,轉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C.P.貝克教授的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半年,成為中國第一位在國外學習舞台美術的學生。同時,梁思成也完成了賓大課程,轉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半年之後,他們分別獲得了學士和建築學碩士學位。
林徽音指點著教堂的環形花窗對梁思成說:「這玫瑰形的窗子多麼神奇,就像聖經中描述的永恆的玫瑰,但丁的詩中也說,玫瑰象徵著極樂的靈魂,在上帝身旁放出不斷的芬芳,歌頌上帝。」
春潮帶雨的西太平洋季風,濕潤溫馨,三月的落磯山麓,針葉林迷濛著一片漫不經意的灰色。整整一個春天,溫哥華沉浸在這灰色的溫暖中。
塔諾西笑了:「難怪看過這個教堂的人都說,這個玫瑰窗是傻子的聖經,因為它以象徵和隱喻的語言說出了基督的基本精神。你們再看看那柱子上的雕刻——」她用手指點著。

感受建築的時代意義

林徽音很認真地摹寫著這座建築的素描,她覺得落在紙上的每一條線,都有了意志,有了生命。當時這所建築的美尚未被更多的人所發現,林徽音則斷言:「它終有一天會蜚聲世界。」
把油紙雨傘撐起一片靜謐的天空。林徽音和梁思成挽著手臂,走在石板街上。德國波茨坦的第一場春雨,為他們洗沐了一路風塵。
梁思成答:「傳說那個打獵的國王,在這丟失了一條叫『白露』的愛犬,便急令士兵們去尋找,找了好久,終於在森林深處的一汪美麗的泉水邊找到了它,探尋者們也迷醉於這水光山色之中,於是便把這泉水稱作白露泉了。」

威尼斯與秦淮河

塔諾西是個很合格的嚮導,她帶著他們幾乎跑遍了羅馬全城。他們看了卡必多山上的建築群,馬西米府邸和維晉察的圓廳別墅,這些建築都很鮮明地表達了文藝復興的建築語言和文化形態,表現了建築與人的親切感。

梁啟超隔海安排婚禮

林徽音執意要去森林西邊的巴比松,看看那處十九世紀農村畫的發源地,梁思成再三催促去看羅浮宮,林徽音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拿破崙曾於一八一四年三月駕臨楓丹白露,將其闢為寢宮,但他在這裡只住了短短五天,便被迫退位。在登上通住厄爾巴烏的流亡之路前夕,他在德魯奧和貝特朗兩位將軍陪同下走出這座古堡,在一片靜穆中向眾人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
風從水晶般的噴泉之間吹過來,方圓數公里的大花園裡,玫瑰和薔薇正彌漫著幽香。
這些建築,讓他們看到了奮發向上的日耳曼民族精神,看到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的積澱。他們照相機快門不停地閃動著,把一個個瞬間變為永恆。
威尼斯的中心是聖馬可廣場,這是最吸引人的去處,曾被拿破崙譽為歐洲最漂亮的客廳。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此之前,北京家中先行舉辦了定婚儀式,梁啟超在致女兒思順信中,言其行文定禮極盛:「聘物我家用玉佩兩方,一紅一綠,林家初時擬用一玉印,後聞我家用雙佩,他家中也用雙印。」
水城威尼斯像一座別緻的畫廊,這座海中之城,在義大利半島的東北隅,建在一百一十八個小島上,外面一道沙堤隔開了亞得利亞海,穿過全城的大運河,像反寫的S,這段河道便是大街。
梁啟超為兒子的婚事真是操碎了心,從聘禮的紅綠庚帖、大媒人選的擇定到蜜月旅行的安排,都是事必躬親,甚至買一件交聘的玉器,從選料到玉牌孔眼的大小方圓,都考慮得面面俱到。

眉眼盈盈的巴黎

不自覺想起徐志摩的詩句

在湖邊菩提樹下留連,林徽音總是想起十九世紀德國著名作和_圖_書家台奧多.斯托謨的小說《茵夢湖》,想起賴恩哈和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湖面上的鸛鳥一群群飛來飛去,畫眉在岸邊稠密的矮樹林裡唱著歌,綠地上的莓子剛剛吐出淡紅色的花蕊,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沒有逝去,逝去的只是時間。
塔諾西介紹說:「一五〇五年,教皇朱里阿二世想為自己建造一座宏大的墓室,就拆掉了一座老教堂,公開徵集設計方案,結果伯拉孟特十字形平面方案中選,這項設計,參照了羅馬萬神廟,但增加燈塔形的窗戶和圍廊,後來又經拉裴爾、米開朗基羅修改,最後定型,中央穹窿就是米開朗基羅的遺作。」
雨中看愛因斯坦天文台,這座流線形的建築,像一隻引頸遠眺的白天鵝,展翅欲飛。

風照樣吹過人間

他們在梁思成的大姐梁思順和姐夫周希哲的陪同下,走到聖餐台欄杆前,這是新郎和新娘的位置。
塔諾西是個十分熱情的姑娘,她建議林徽音和梁思成到米蘭去,因為那裡有一座全世界最大最有氣魄的教堂。
米蘭大教堂真的讓他們瞠目結舌。遠遠看去,那是一片尖塔的森林,乳白色的大理石,在陽光下閃著玉一樣的光澤。阿爾卑斯山就在教堂的背景上,教堂卻不分其高下,兩相爭雄,而教堂於巍峨之外,更添了不少莊嚴和神聖。
牧師跨前一步,把手伸向他們,開始闡述婚姻的目的:「你們即將經過上帝的聖言所允許,而結為夫婦,上帝必然在你心中向你說,每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都是他神聖的聖地。人的心靈有他的安息與喜慶日,你們的婚禮與歡樂世界一般,都是曲曲戀歌。愛,作為動機與獎賞,是無處不在的,你們不要褻瀆上帝的榮耀。愛是崇高的語言,它與上帝同義。」
參加婚禮的人們,向他們頭上揚灑著粉紅色的康乃馨花瓣。花雨繽紛,管風琴的音樂如月光從他們身後彌漫開去。
林徽音從平台遙望大運河,水面浮光耀金,彷彿歷史的倒影投射其間。平台周圍裝飾著酒神等四座青銅像,台下分列兩座長方形水池,石樁上臥著象徵卡隆河、多爾多涅河、盧瓦雷河、盧瓦爾河、塞納河、馬恩河、索納河和羅納河的一些水神像,其間有許多仙子和捧花的嬰兒塑像,個個栩栩如生,秀雅絕倫,這些都是勒.格羅浮大師的傑作。
梁思成把一枚鑲嵌著孔雀藍寶石的戒指,戴在林徽音左手的無名指上。他溫文爾雅地吻了林徽音。
現在,拿破崙住過的行宮白馬院已改稱「訣別院」了,成為對拿破崙厄運的見證。梁思成不由脫口吟哦:「真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啊!」
這座大教堂有一百六十八米長,五十九米寬,四排柱子分開了一座宏偉的大廳,每根柱子高約二十六米,聖壇周圍支撐中央塔樓的四根柱子,每根高四十米,直徑達十米,由大塊花崗石疊砌而成,外包大理石。所有的柱頭上都有小龕,內置工藝精美的雕像。
古羅馬角鬥場以另一種悲壯震撼著他們。
這座天文台設計確實新穎獨特,從外型上看,以塔樓為主體,牆面屋頂渾然一體,線的門窗,使人想起輪船上的窗子,造成好像是由於快速運動而形成的形體上的變型,用來象徵時代的動力和速度。
林徽音有感而說:「一座城市壯烈地死去了,可是它卻以頑強的精神力量延續下去,它總是帶著這種精神語言流傳。」
宮內有一座長達十九間的大廳,這就是著名的鏡廳,梁思成轉了半天,沒有找到一面鏡子,他大惑不解。
這座教堂聞名於世,不僅僅因為它是十八世紀著名建築師克里斯托弗.侖的作品,更因為這裡埋葬著曾經打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和戰功赫赫的海軍大將納爾遜的遺骨。
雨的羽毛紛紛揚揚地飄落在易北河上。

文藝復興的建築語言

這次見到徽音,比上次又有不同,她出落得更加風姿綽約,落落大方。梁思順覺得,父親果然眼光不錯,弟弟有了這樣一個好的伴侶,這一生幸福就有望了。
林徽音和梁思成舉頭望去,那些神像是工匠惡作劇的作品,故意雕得參差不齊。那些雕刻作品不是聖像,而是做彌撒的狼,對鴨子和雞傳道的狐狸,或者長著驢耳朵的神父等等。
林徽音贊同地點了點頭:「我也這麼想過,羅馬最偉大的紀念物是角鬥場,是表現文化具體精神的東西,文藝復興以來,與以後的建築觀念中,最重的一個部分,就是建築的紀念性hetubook.com.com。」
在這樣的氛圍裡,談人與自然,人與建築,建築與自然的關係,她與梁思成很容易就找到了夢裡尋覓干百度的那個藝術的亮點。
他們登上了高達一百三十七米的頂點,羅馬全城盡收眼底,梁思成讚嘆著:「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啊!」
「你們應該先看看拜占庭藝術。」塔諾西說,「羅馬是拜占庭的故地,不了解拜占庭,就不了解文藝復興。在你們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而歐洲也正處在羅馬帝國分裂,奴隸制正在消亡的時期。每個民族每個歷史時期,都會有它獨特的文化實體和藝術成就,建築文化和藝術的價值,它的偉大與驕傲也就在這裡。」
一年之後,他策劃「百日政變」,返回楓丹白露,再次在白馬院重新閱兵,重整旗鼓,跟歐洲的神聖同盟決一死戰,可惜他壯志未酬,終在滑鐵盧一役失敗被囚,死在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
在德國,他們還考察了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的許多建築:德累斯頓萃瑩閣宮、柏林宮廷劇院、烏爾姆大教堂,與希臘雅典風格的慕尼黑城門,歷時六百三十二年才興建成的西歐最大的哥德式科隆大教堂。
一年之後,她在東北大學建築系授課,專門講了包豪斯校舍。她說:「每個建築家都應該是一個巨人,他們在智慧與感情上,必須得到均衡而協調的發展,就像包豪斯校舍。」
那時候,他們都進入了一種唯神忘我的境界。
他們緩緩步入教堂。奶油色花邊長裙拖地的婚紗,如一片緩緩移動的月光,林徽音宛如天使。同她挾臂並肩的梁思成,一身黑色的西裝,平整挺拔,顯得越發神彩飛揚。
回住處的路上,他們到照相館取了這一路拍下的照片。林徽音拿到照片,為梁思成蹩腳的攝影藝術啞然失笑,幾乎所有的照片上,建築物占據了大部空間,人卻放在小小的角落裡,她嗔怪地打趣著:「看看你的傑作,把我當成比例尺了!」
林徽音拍手稱讚著:「塔諾西小姐,你真了不起,你的歌聲美極了。威尼斯的夜景讓我想起了中國的秦淮河,槳聲燈影裡,歌女們懷抱著琵琶,唱楊柳岸,曉風殘月。」
塔諾西叫著:「這些尖塔,整整一百三十五座,那塔上的雕像,有三千六百一十五個之多,都和真人一樣大小。」
梁思成為驅遣她的悲痛情緒,從學校圖書館借來了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的《古代的人》,先是請她閱讀,後又建議把它翻譯成中文,送回國內出版。
法蘭西一世時期,建築師布瑞頓先後改建了奧佛爾院,增建了夏佛爾.勃朗克院,這是一座很大的長方形四合院,四面均有建築物,屋頂的老虎窗、方塔和裝飾性的小山牆,構成複雜的輪廓線。
塔諾西對林徽音說:「這個角鬥場可以容納八萬觀眾。古羅馬是以武功發跡崇武的國家,這種社會形態,也在建築中得到了反映,整個古羅馬的文化都可以在建築中找到投影。羅馬時代有好多進步的文化內容,其中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論,主要受了羅馬古建築的影響。」
牧師把手伸給他們:「祝福你們,幸福的人。你們的結婚記錄,將永遠載入本教堂的登記冊上,願這幸福的一天,與你們相伴終生。」
林徽音指給他看那綠色和淡紫色的大理石柱子背面,有十七面拱形的鏡子,與廊柱渾然一色,難以分辨,只有陽光射進西面十七扇高大的拱形窗子時,這座大廳才會陡然滿壁生輝。梁思成拍了拍腦門:「這下我可知道路易十四為什麼被尊為『太陽王』了。」
父親去世後,林徽音一直被痛苦深深地折磨著。
從古堡走出來,林徽音和梁思成去楓丹白露大森林漫步,英吉利花園中那白露泉,拂手輕煙,迷迷濛濛,遠看好似一幅垂軸山水,陽光如淅淅瀝瀝的雨水,透過濃蔭灑在萋萋碧草上,林中草木散發著一種鮮蘑的香氣。
龐貝是一座地下城,在公元一世紀時,它曾是一座非常繁華,有兩萬五千居民的美麗城市,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午一點,沉睡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火山灰一直吹到了羅馬和埃及,待火熄煙消,龐貝城已消失在火山灰下,變成一片廢墟。
廣場的正面,是聖馬可教堂,為《馬可福音》的作者聖徒馬可所興建。它的建成年代在十一世紀,原為拜占庭式,十四世紀加上了哥德式的拱門裝飾,十七世紀又摻入文藝復興時期的欄杆,各種時期的建築風格,集為大成。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