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輯
怎麼看中國歷史
⊙文載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六日香港《百姓》雜誌。
胡菊人:這就是說,中國的皇朝興替及近代革命,權力之源的問題,從來就沒有動過?
胡菊人:「治世」「亂世」循環不止,所謂「亂」的因素不外幾個,如宦官、外戚、農民起義、藩鎮及軍隊叛變等等。例如軍隊至今就不能獨立於黨和領袖之外,不屬於國家和人民。
柏楊:我想是宋王朝。宋王朝是中國第二個「百花齊放」的時代(第一個是春秋戰國)。可惜的是,那個時代只有一個花園,就是儒家花園!儘管只剩下一個花園,還是有許多花朵出來,好比王安石提出的政治改革就很突出,范仲淹也談改革,不過范仲淹這個人太聰明,一看改革不對勁,就馬上停止,不像王安石那樣,堅持改革到底。好比朱熹、二程(程頤、程顥),當時都自成學派。不過,即令有這麼好些學派,到最後使儒家更僵固,一個花園是太小、太狹、太單調了!
胡菊人:知識份子在文化上極有貢獻。柏楊你看中國歷史上文化發展最好的,是哪一個朝代?
柏楊:中國的「治世」時間很短,而且,治世過去之後,一定發生一次大的動亂,它不是慢慢的動亂,而是一下子突然動亂,好像一塊石頭從山上被推下,滾動著墮落。不像大英帝國逐漸地沒落,而是一下子就摔碎。例如:南梁一任帝蕭衍,有一段四十五年的平安日子;以後隋王朝一任帝楊堅,也有二十年左右的好日子;再就是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二十餘年,唐王朝九任帝李隆基開元之治二十餘年,唐朝立國二百七十六年,總共也不過大概有六十多年的好日子,其他全是大小動亂。
抨擊武照的暴行,不在於她當皇帝,不在於她有許多情夫,也不在於她用酷刑、酷吏,而在於她竟把酷刑用在貴族身上。過去,酷吏、酷刑用到小民身上,沒有人說話,可是一旦用到貴族身上,貴族叫起來,就在歷史上留下記載。武照是一個殘忍的女人,一點不錯,但她對整個民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傷害,至少,她絕不比別的皇帝更壞。我想,對中國人民真正有壞影響的皇帝,應是明王朝一任帝朱元璋。
胡菊人:你覺得從過去的歷史看,中國發展的前途有什麼值得注意的?
胡菊人:中國幾www•hetubook.com.com千年的歷史,經過許多朝代。皇朝的興替,以及無數的戰爭、起義、叛變,近代更有許多次革命,奇怪的是,為什麼中國的改變很少,進步很慢,請問原因何在?
柏楊:能有什麼地位呢后妃嬪姬是皇帝的女玩偶,知識份子是皇帝的男玩偶而已,好比前面說的「侍中」,「侍中」就是宰相,可是他的職務卻是在皇帝身邊拿尿壺。一個知識份子,皇帝給他這個位置,准他拿尿壺,他就光榮得不得了,還有什麼地位呢?所謂地位,不過是跪在有權位的人面前,給他出主意,屠殺反對他的人,然後討一碗飯吃而已。陳勝、吳廣起義成功,孔丘先生的後裔,抱著「儒書」,馬上就投奔過去;因為秦王朝輕視知識份子。不過話又說回來,歷史上哪個皇帝尊重過知識份子?真正尊重知識份子的是宋王朝,也不過不殺知識份子而已,然而這也竟然成了美德,就感激得不得了啦。知識份子最可恨的就是無恥、冷血、沒有良知、睜著眼睛說謊。明王朝對知識份子那麼大的侮辱,竟然有人認為是光榮。現代中國人受那麼多苦,就是因為祖先前輩造孽造得太多。共產黨是反知識的,早期國民黨也是一樣,你看軍閥時代,殺一個記者就使全國轟動。國民黨和共產黨迫害了多少知識份子?竟然迫害得義正詞嚴。
胡菊人:梁啟超認為中華民族之形成,是因中華文化什麼都吃,像鴕鳥一樣沙石泥土都吃,消化力很強,外族入侵,他們的文化就被中國文化吃掉了。結果,中華民族還是存在。
胡菊人:在中國歷代的皇帝當中,你認為哪一些比較好,一般認為很壞的,比如秦始皇、武則天,你有什麼看法?
柏楊:中國人看歷史往往出於功利觀點,那就是,我們從歷史可以汲取什麼樣的教訓?就正像剛才談到的毛澤東答徐復觀問,著眼點就在於從朝代的興亡上吸收經驗,這與毛澤東的身份,恰好相符合。不過我認為,歷史的教訓功能,微乎其微,假若歷史有教訓功能的話,人類為什麼總是犯同樣的錯誤?縱使他可以從歷史看到許多教訓,發出很多感慨,但歷史的教訓畢竟不能轉變他的政治行為。舉一個例子來說,一個專制國家、一個皇帝,一旦失去軍隊的支持,他就永遠不能復興。可是,帝王們往往不服氣,失去了軍隊的支持之後,往往還要反撲,還要奪權,於是召來更悲慘的打擊、屠殺。可見他和_圖_書並沒有汲取歷史的教訓。所以,我們讀歷史最好是拋棄功利的觀點而改用另一種態度:探討真相,豐富人生。
比如趙匡胤、趙匡義,都是平庸的二流或三流貨色,宋王朝幾百年,只有六任帝趙頊,任用王安石堅持改革。明王朝皇帝一蟹不如一蟹,三百年以來沒有一個好東西。清王朝四任帝玄燁、五任帝胤禛,和六任帝弘曆前半段,都是負責任的帝王,足足支持前後一百年的盛世。不過因為我們上一代革命推翻滿清,所以對滿清的印象特別不好。實際上,滿洲人對漢人的中國貢獻太大了。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是他們帶來的。如東北、蒙古、新疆等等。
胡菊人:我想這是儒家思想好的方面沒有能開發出來,而負面的影響一直存在。中國也一直不能長治久安。
柏楊:在專制封建制度之下,軍隊獨立於黨或領袖之外,根本不可能。實際上,中國沒有政府,只有宮廷。政府是後來皇帝為了辦事方便起見,教一批家奴從宮中搬到外廷去住就是了,實際上仍屬於宮廷大院。中國保持兩三千年的最高官位「侍中」,就是「宮中侍候」「侍候宮中」。最好一個比喻是現在的共產黨,或初期的國民黨。它沒有政府,只有黨。黨來領導政府,黨來控制政府,政府只是黨的一部份,劃一個編制表就很清楚了。比方國民黨早期的編制表,國民政府是國民黨的一個行政機構,這個行政機構的業務是管理國家,共產黨更是如此。這個觀念與宮廷控制,一脈相承。所以,它不肯讓政府脫離黨,就像封建時代政府不能脫離宮廷一樣,因為政府是黨的私產。有一件最奇怪的事,就是中國出了那麼多「大儒」,卻沒有一個人能像西方思想家那樣,構想出一套制衡權力的方法。西洋思想家硬是有這種能力,制衡辦法最初看來是不可行的,不可行沒關係,只要能想得出來,就等於點燃了一盞明燈。中國思想家因為連想都想不出來,甚至連想都不敢想,所以中國社會一直沒有變化。如果不是鴉片戰爭,恐怕中國人現在還不知道什麼是人權?什麼是法治?什麼是民主?什麼是自由?
柏楊:這見解有一定的道理。問題在於他是否肯定這麼一個前提:「強勢文化」才有能力吞食「弱勢文化」。漢民族文化當時是「強勢文化」,所以才能吃掉「弱勢文化」。假若這樣的話,那麼,我們現在面對西方,已是「弱勢文化」,西方卻是「強勢文化」,我們也會隨時被吃掉。事實上https://m.hetubook.com.com,西方文化是現代最大能量的巨鯨,我們已經開始被西方文化無情的吞噬,過去的光榮只能在茶餘飯後作為談助。
柏楊:而且越來越專制,越來越墮落。在宋王朝以前,宰相還可以坐,宋王朝以後,宰相就要站,坐位被取銷了。明王朝以後,宰相還要跪。而且,儒家思想跟現實政治利益越來越結合,越陷越深,終於使人性扭曲。政治上,種種殘忍的想法,直到現在,還那麼慘烈,幾乎每一個堂皇的口號——像「革命」之類,都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作踐。
柏楊:可以這麼說,權力永遠高高在上,沒有下移,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所以革命的成果總是被野心家吞吃下肚。
胡菊人:這就牽涉到少數民族。你看中國政府、中國文化、中華民族、少數民族,這些關係是怎麼分與合的呢?
朱元璋的惡毒、下流、卑陋,使人驚駭。本來,評論皇帝最好不要談品德,因為皇帝屬另外一個世界——「禽獸保護區」。講品德,就沒有一個皇帝像人。中國人跟元王朝的蒙古人作戰的時候,朱元璋卻躲在背後發展自己的力量,屠殺跟蒙古人作戰的抗暴軍!所以,他不是民族英雄,而是民族罪人。第二,他建立八股文的科舉制度,使中國六百年之久無法脫離思想的控制。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招攬天下知識份子,如果你不來,也就算了,他反倒尊重你。到了朱元璋就不一樣,君王徵召你,不來就是犯罪。共產黨也是這一套,簡直是朱元璋的好學生。第三,朱元璋建立一種空前未有的特務鎮壓系統。第四,他對中國人性尊嚴的摧殘,是加強中國人奴性的一個最大的動力之一。他留下來的政治制度,對人民是一個最壞的制度,但對帝王來說卻是一個最好的制度。朱元璋不但是一個壞皇帝,而且是一個壞痞。
柏楊:很多學者在研究這個問題,有很多看法。我並不認為我的看法是成熟的,不過我有一個感想:這與我們整個農業社會結構有關係,生產工具本身沒有多大改變,所以政治上也沒有多大改進。還有一點,我們中國學術和政治上的最高指導原則,缺乏人權和民主。像白老鼠走迷宮一樣,因為沒有一個最指導原則,所以走來走去,總走不出去。中國革命永遠是帝王將相型的,不能產生西方式的革命,西方革命產生了很多很特別的體制。而中國的思想家永遠在帝王將相漩渦中團團轉,始終沒有出現啟蒙的大思想家。所以,流https://m.hetubook•com•com血也好,不流血也好,成功之後,除了當帝王將相之外,沒有第二條路。所以,我們的歷史永遠在盤旋,總是老一套。而且,這個盤旋是下降的。
柏楊:他沒有復興,恰恰相反,他蹧蹋、摧殘中華文化,八股文就是例證。
柏楊:所以,政治不能靠歷史制衡,也不能靠聖人的教訓制衡,也不能靠「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蒼天在上」「天人合一」制衡,而需要制度制衡。因之,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歷史當作一件藝術品!像看一幅圖畫、聽一場音樂演奏,可以從中得到什麼益處呢?人,不應在藝術上追求功利。一個人有知的權利,他要知道他個人過去的生命,國家過去的生命。這個成長的過程,他有權利知道。也可以說,他有知道的義務。知道以後,他從中是不是汲取什麼教訓,或受什麼影響,屬於另一個範疇。
胡菊人:換個話題,請問中國知識份子在歷史上,處於一個什麼地位?
柏楊: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滿人、回人、漢人……應該是一家人,但當初確實是分了。滿洲人進關,語言不一樣,長的樣子也不一樣,當時抵抗滿人入關那種可歌可泣的事情,我們認為是值得歌頌的,滿人屠殺漢人的事情也是應當受到譴責的。但現在不能算舊賬,就像兩人結成夫婦,就不能追究當初交往時的怨恨。
柏楊:秦始皇嬴政是一個好皇帝,他壞在哪裡?要說他坑儒,才坑四十幾個人!哪一個皇帝不殺幾百幾千,甚至幾萬知識份子?嬴政倒楣的是:在他以後的王朝,都統治得太久,不斥責嬴政,就反映不出來自己是仁君。至於說他焚書,哪一個朝代不燒書,你燒書是聖君,我燒書就是暴君;你殺知識份子是聖君,我殺知識份子就是暴君,這不公正。而且,這個不公正還把我們誤導到:不是嬴政做的,也要寫到嬴政賬上。比如萬里長城,並不是嬴政開始建的,為什麼硬說是他建的呢?這就是中國人的毛病,不講實話,不就事論事。
胡菊人:對。讀了《資治通鑑》也沒用,宋代以後,人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胡菊人:這就是您剛才談到的,缺乏一種制度來制衡,所以近代革命,從太平天國、辛亥革命,一直到中共革命,都改不了帝王將相型那一套。
胡菊人:那麼再說好的皇帝,https://www.hetubook•com•com或比較好的皇帝,你看有哪幾位?
我在一個雜誌上看過一篇小說,寫一對男女在下降的電梯裡接吻,狂歡極樂,搞得天昏地暗。當電梯到底,電梯門打開的時候,他們才發現早已進入地獄。這篇小說有很深的啟示作用,我們如果繼續狂妄自大,愚昧不醒,以優勢文化自居,而不悲痛反省、急速改革,結果會發現我們面前是通往地獄之門。
柏楊:我主觀的看法:好的皇帝也有幾位。西漢王朝最好的是十任帝劉病已,中國從來沒有一個皇帝像他那樣注意到基層的行政效率,他經常召集全國郡長到首都開會,聽取報告。從來沒有一個皇帝能做到這一點,可是,儒家還批評他。東漢一任帝劉秀也是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嚴密的注意到官吏的廉潔、辦事的效率、刑罰的公平。在古代,這三者就是整個政治內容。這三者好的話,天下太平。西漢七任帝劉徹前半段打匈奴,也了不起,他能堵住匈奴,從那時候起,匈奴就很難再向南侵。到了五胡亂華,苻堅大帝也了不起,一個文化水平很低的少數民族,控制整個北中國;苻堅把氐人三千家、五千家派到各處,在全國各地方建立據點;而且,他很信任王猛,在大亂之中的北中國,短短的三、四年之間,建立太平盛世的局面,沒有一個中國皇帝有這麼大的魄力,和這麼大的能耐,可惜他當權的時間不長,這是中國的不幸。再一個是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李世民一直記住楊廣失敗的教訓,因為他親眼看見。李世民以後那些皇帝,都不足道。
胡菊人:我想為我們的讀者請教您一個問題。您閱讀了那麼大量的歷史書籍,寫了那麼多歷史的書,歷史的洞識力很深刻,同時,見解也很特別,徐復觀先生生前跟我談過他的經驗,那是國共內戰的時候,他受蔣介石的委託到延安見毛澤東。他問毛澤東:「你看我們應當怎樣唸歷史!」毛澤東答:「唸歷史當然要看朝代的興替之際,一個朝代為什麼覆亡?另一個朝代又為什麼起來?這是最重要的。」你看這個說法對不對?
胡菊人:但有人說元王朝以後,朱元璋復興了中華文化。因為蒙古人毀滅了中華文化!
柏楊:中國文化要是不轉彎的話,那就會一頭栽到地獄。如果還是堅持我們的文化是優勢文化,別的文化都很差,還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最好,不能面對自己的缺點,那麼我們只能自我陶醉,所謂中國前途——中國根本就沒有前途。
⊙訪問者胡菊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