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作文七巧

作者:王鼎鈞
作文七巧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答問(代序)

答問(代序)

答:一定要把作文學好。並不是為了將來寫些文章登在報紙上,那是另外的事情。也不僅僅為了考試時拿分數,——當然分數也很重要。用文字表達情意是你進入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裝備,以前的說法是憑這一裝備與社會溝通,現在又有一個說法,認為語文能力用以防身自衛。不妨說,這是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功能。防身自衛?少年朋友可能不懂這是甚麼意思。他們應該不懂,這種單純是人生少年時期的一種尊貴。既是一門主要的功課,好好的學習就是。以我來說,我從前不懂為甚麼要學雞兔同籠一共幾條腿,不懂為甚麼要學梅花有幾瓣,花瓣甚麼時候落下來。我認為非常可笑。等我知道為甚麼,我就沒機會學了。
七、談談你的讀書經驗吧,例如,你最喜歡的書,對你影響最大的書?
十一、現在您是站在少年朋友面前。他們在學校裏,作文是一門「主課」。他們在這方面有興趣,或是有困難。您怎樣勉勵他們?

六、你從這個歷程得到的教訓是甚麼呢?
四、有些青少年朋友想在寫作方面發展,您可否說明自己的寫作歷程供他們參考?
答:後來我參加文藝社團,追求技法。再到後來我找到的職業是人和_圖_書家出題目我寫作品。小說散文劇本和評論都寫。這種職業「出賣」的是技術,或者說主要的是提供技術,因為偶而也有自己的性情與僱主的訂件相合的時候。這是我的「唯技術派」時期,可以說,我完全了解技術的重要,也完全了解技術的限度。
二、您怎樣使這個工作產生最大的效果?也就是說,您這些「傳授」寫作技巧的書有何特點?
三、這不是太機械了嗎?這樣寫出來的作品還能有風格、神韻嗎?風格、神韻怎樣「程式化」?
十、這麼說,您倒是個非常幸運的人?
答:既然談的是「方法」,就得注重「可行」,就得找出「程式」「步驟」供人練習,這種書就要寫得既具體又實際。你得在書中指出一些目標,讓凡是照著書中規定去做的人果然可以達到,不能讓「目標」可望不可即。我在這方面算是盡了力。
答:經過了唯性情和唯技術的磨練以後,我把這兩者融合起來。等到我結束了我的職業以後,我就通過「技術」去表現「性情」。我想世上優秀的作品大都是這兩者相得益彰的。這裏面有個水到渠成之境。那時,不但如文學界的先賢所強調的完全忘了技術,我覺得也忘了性情。但技術、性https://www.hetubook.com.com情宛在其中。我想,「性情」是不學而能的,是莫之至而至的,人的天性和生活激盪自然產生作品的內容,技術部份終要依恃人力修為。年輕朋友不怕有技術而無性情,就怕有性情而無技術。有志寫作的人實在應及早注意技術訓練,早日為性情準備「容器」。
答:我想我的「寫作之路」有些特殊,也可以說有些浪費。起初,我寫作純粹為了主觀宣洩,有時因痛未定思痛而不能成文,心目中亦不知有規矩繩墨。那時我也沒有機會接觸作家,社會上也沒有文藝營、寫作班,也很難在雜誌上看見作品分析之類的專欄。那時我只信一句話,文學靠的是真性至情。那個時期我可以說是唯性情派。我可以說非常了解唯性情論的優點和缺點。
九、您寫作不輟有四十年了吧,可說是相當的專心有恒了。當初是甚麼因素甚麼力量把你推上這條路的呢?
答:坦白的說,我讀書很晚。早年在學校裏正課要緊,每逢打開「閒書」,就覺得我又逃學了,稍讀幾頁就譴責自己,「罪惡感」很重。我的學校生活為時短暫,不久就在社會上做事了,工作總是永遠做不完,而我總是想把工作做得很好,讀「閒書www.hetubook.com.com」不是影響工作的質就是影響工作的量,因之也就有「貪污瀆職」的感覺。我不是那種能夠為了讀書忘記一切的人。我的「雜念」太多。打個比方,我只是個旁聽生,而且遲到了,所讀的書畢竟不多。直到我結束了工作之後,我才心安理得俯仰無愧的讀些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就該讀過的東西,讀到興會淋漓處相見恨晚而終於未晚。我無法舉出一本書或幾本書的名字來答覆這個問題,對一個有志寫作的人來說,凡是公認有文學價值的書我們都該讀,能讀多少就讀多少。
答:在作文課堂上我不知寫過多少次「我的志願」。我從未夢想自己做岳飛或文天祥。我想有一天我願一手拿紙,一手拿筆,在江湖上走來走去,遇見甚麼可泣可歌可恨可笑之事隨手寫下,拋進風中,隨便飄到甚麼地方由甚麼人拾去看看。我後來果然做了這種人。有些人是在世路上受了挫折才想去寫去畫,而我似乎不是。
答:可以「多讀」小說而不是「只讀」小說,散文、劇本甚至詩歌都對寫小說有很大的幫助,換言之,寫散文的人亦然。
十二、好多同學說作文太難了,不像數學,數學是科學,作文不是。這種「畏難」的心理怎樣祛除?
答:這個問題問得好,要從https://www.hetubook.com.com三方面回答。第一、這樣的確相當機械,雖然我已經努力避免「太」機械。第二、這是「作業」,不是「作品」。由「作業」到「作品」無法程式化,也不用程式化,因為有志者能夠自然而然的「躍昇」。第三、風格、神韻誠然不能程式化,但作者不會因此喪失風格神韻。我在中國文化學院教過寫作,即使是「作業」,只要寫的人是用了心,也自有一番精神面貌,不與人同。我們在這方面無須過分窐慮。
一、您寫了好幾本談論寫作技巧的書,對象都是青少年朋友。您何以對這個工作有過人的興趣?
答:我在二十歲左右對寫作發生濃厚的興趣,可是寫來寫去不成樣子,十分苦惱。有一天,我專誠向一位大作家請教寫作的方法,他反問:「誰說寫文學作品有方法?難道這是木匠做桌子嗎?」我當時頗為氣餒。後來一想,文學創作雖然不比做桌子,但也一定有基本的方法,就開始自己尋找,找到了一鱗半爪就連忙告訴朋友,心得稍有系統了就連忙寫出來公之大眾。近年以來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增加了,覺得還可以說得更透澈、更完備些,就又寫新書。這完全是出於一項假設,以為社會上有許多像我一樣尋求寫作方法的年輕人,放一些東西讓他們找到hetubook.com.com,他們快樂、我也快樂。
八、你不認為讀書應該分類嗎?例如寫小說的人應該多讀小說?
答:數學起初是科學,但是學到後來也幾乎變成「藝術」,寫文章是藝術,但是開始的階段也幾乎是「科學」,可以反覆操練達到相同的結果。問題是現在同學們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多,用在作文上的時間少,兩者相差在十倍以上。耕耘不同,收穫也就不同。論能力,既然能把數學學好,也一定能把作文(不是文學)寫好。既然歷史地理動物植物都能考八十分,作文(不是文學)也應該能考八十分!
林芝小姐為「幼獅少年」讀者問。王鼎鈞答。
答:不,不是,我並沒有溫室。我並沒有庇護所。我是赤著腳走路的那種人,路上沒有紅毯,只有荊棘。中年以後整理自己的生活經驗,發生了一個疑問,當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荊棘,為甚麼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訴我呢?前面有陷阱,為甚麼沒有人作個標誌呢?前面有甘泉,為甚麼去喝水的人不邀我同行呢?經過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這方面是很吝嗇的。於是我又衍生出一個想法:我一面赤腳行走,一面把甚麼地方有荊棘、甚麼地方有甘泉寫下來,放在路旁,讓後面走過來的人拾去看看。
五、後來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