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作文十九問

作者:王鼎鈞
作文十九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問

第四問

问:那麼,「勤能補拙」,我先要弄清楚甚麼是「勤」,甚麼是「拙」。
答:當然是「手」。他要你寫某一隻「手」,這手是推動搖籃的手,不是切開鋼鐵的手,不是扣動扳機的手,不是播種鋤草的手。
答:在這裏,「拙」並不是完全沒有天才,它是說天才比人家「小」。天才的形容詞是「大」、「小」,如果不說天才,改說「天分」,它的形容詞是「高」、「低」,天分比人家低就是比人家「拙」。
答:他可能把燈塔和燭火都描寫得很生動,但是,他最後怎樣把文章「合」起來呢?「燈塔與燭火」,這個「與」字很重要。(〇怎樣合起來,倒是沒聽說。)如果燈塔是燈塔,燭火是燭火,描寫的功夫再好,也只是兩個片斷,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问:我想起來了,有一個名人,他受了挫折,他去讀偉人的傳記,他受那些傳記的影響,慢慢恢復了勇氣。
答:這些人要不要在搖籃裏長大?要不要在襁褓中長大?要不要在母親的懷裏長大?
答:有時候,你得照題目的規定。「論讀書的甘苦」是以論說為主,「記讀書的甘苦」就是記敘為主。《西山遊記》、《核舟記》以記敘為主。「論」、「說」、「記」、「有感」等字樣都很重要,審題的時候要加以注意。
问:為甚麼題目的構造是這個樣子呢?
答:也許有一天作文根本沒有題目,由你寫,寫好了再加個題目上去。不過到那時候,「加個題目上去」也有種種講究,還是得費一番琢磨。
问:前幾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說是有一年高中聯考的作文題是「推動搖籃的手」,大家都說這個題目出得好,也有人說這個題目很難寫,不知道怎樣下筆。請問這個「推動搖籃的手」哪一個字是關鍵?
问:從挫折中培養勇氣,最重要的字眼兒是「培養」。
答:不錯。不過還有一個「補hetubook.com.com」字,你也不可放過。沒受過審題訓練的人,很容易忽略了這個「補」字。倘若不在「補」字上做文章,「勤」和「拙」的關係就扣不穩。
答:這是某一年大專聯考的作文題。
答:這和文句的節奏有關係。「推動」「搖籃」一連兩個複詞壓在上面,「的」字承上啟下,壓力直貫下來,下面只有一個單詞「手」,有些收剎不住。如果最後也是複詞,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问:大概是母親的手吧。(□對!)可是在我們家鄉,做母親的用腳去推動搖籃,不是用手。
答:這個材料是一個人經過了一件事,如果寫成文章,以記敘為主。不過你再仔細看看題目。
答:這叫「搶奪」。也許你提著錢袋,一路平安,可是你不想馬上回家,你想在外面喝一杯橘子水。你進了冷飲店,找個位子坐下,把錢袋放在身旁的空位上。等你喝完冷飲起身付賬的時候,你才發覺錢袋不見了!
答:應該說是以抒情為主呢,以議論為主呢,還是以記敘為主?「讀書的甘苦」,大概以記敘為主,別看「甘苦」兩個字那麼要緊,也不宜有太多的抒情。「一本書的啟示」恐怕以論說為主,對「一本書」的內容只能簡單介紹。
问:原來是這樣的!怪不得有人說這個題目不好懂,他們不知道還有下半句。出題目的人為甚麼不把整句格言都寫出來呢,為甚麼只寫一半呢?
问:大做好還是小做好?
答:作文題目的每一個字都應該很重要,審來審去,應該沒有閒字,沒有贅詞。審題就是把每一個字的作用找出來。不過,作文題即使只有兩個字,也應該有一個字是關鍵所在,例如「新年」和「過年」乍看彷彿一樣,但是新年的關鍵在「新」,過年的關鍵在「過」,寫新年要把「新」寫出來,寫過年要把「過」寫出來。「我的學校」和「我的學校生活」不同;「我的學校」是靜態的,「我的學校生活」是動態的,照題作文,應該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兩篇不同的文章。
问:這個人怎麼這樣粗心啊。
答:如果教師的搖籃是師範大學,推動搖籃的又是誰?
问:推動搖籃的手,怎麼能創造世界呢?
问:這麼說,在這個題目裏面,最重要的字,是「補」。我當初可沒有想到,我一直以為最重要的字是「勤」。
答:它也可以很小。
答:他說不要動,把紙袋放在地上,向後轉,站到牆根下面去,他說你十分鐘之內不許轉身,等你轉過身來,自然是拿槍的人不見了,你的錢也不見了。這叫「搶劫」。搶劫是大罪,也許要判死刑。(〇哎喲!)也許情形不是這樣,也許你提款的時候,旁邊有個人一直在注意你,你提了紙袋出門,他就在後面跟著,到了行人稀少的地方,他趁著你沒有防備,趕上幾步把紙袋抓在手裏轉身就跑。
答:不錯,我也反對過。不過反對歸反對,出題歸出題,你在考場裏還是會拿到這樣的題目,你不能等到把它反對掉了再升學。再說,作文是一種訓練,訓練你怎樣表示反對的意見,也訓練你怎樣表示贊成的意見,「勤能補拙」之類的作文題也不必完全廢除。
问:像「燈塔與燭火」,並沒有「論」或者「記」一類字樣。(□你先審一審這個題目。)燈塔和燭火都在暗夜裏放光,都象徵服務的精神。(□對。)這些大道理,照例得用議論。(□對。)聽說有人不用議論,他用描寫。
答:你認為「勤」和「拙」是甚麼意思?
答:有些題目越審越有意思。你想想看,「推動搖籃的手」是甚麼人的手?
问:「拙」是沒有天才。
问:所謂「補拙」,是不是天分變高了,天才變大了?
答:政治家的搖籃,科學家的搖籃,哲學家的搖籃,都有一隻「手」在那裏推動,你看這些「手」能不能創造和_圖_書世界?
答:你說的名人是誰呢,他讀的是哪幾個偉人的傳記呢?(〇忘記了。)這些人名書名都該記住,不過,忘記了也有辦法補救,你別寫記敘文了,你寫議論文。(〇啊?)你的觀點是:閱讀名人傳記可以培養勇氣。受到挫折了嗎?喪失勇氣了嗎?去讀偉人的傳記吧。
问:這麼說,「推動搖籃的手」這篇文章可以做得很大。
问:應該是政治家,科學家,哲學家,軍事家。
问:這個「補」到底是甚麼意思?
答:審題的「審」字,你先好好地審它一下。法官問案叫「審案」,審案時那刨根問底的精神,很值得我們作文的人仿效。比方說,你到銀行裏去提款,銀行給你一包鈔票,你提著那個裝鈔票的紙袋大搖大擺走出銀行。這時候,忽然有人掏出一把手槍指著你,叫你「不要動」!
问:哎喲,強盜!
答:這一回,不是搶劫,不是搶奪,這一回是「偷竊」。偷竊,搶奪,搶劫,法官可要分得清清楚楚,不能馬馬虎虎啊!你看作文題目的時候也要如此。
问:唉,我真希望題目越簡單越好,最好只有一個字。比方說,題目是「忍」,抒情記敘議論不拘,那也不用審題了。
问:我有一個感覺,我自己也不知道為甚麼會有這種感覺:「推動搖籃的手」,好像這句話並沒有說完。
问:強盜!
问:有人說,不管是甚麼題目,他愛寫抒情文就寫抒情文,他愛寫議論文就寫議論文,這話可靠不可靠?
问:若是文章的題目沒有明文規定是記敘還是議論,又用甚麼做標準?
答:小做,寫母親的手,可以寫成記敘文抒情文,大做,恐怕要做成論說文。(〇應該選哪一種?)就這個題目而論,你可以自由選擇。
答:這個題目是有出處的,它本來是一句格言:「推動搖和-圖-書籃的手,就是創造世界的手。」
答:這要看你是考試呢,還是自由創作。我可以把「論國文之重要」寫成小說。但是,我如果在考場裏這麼幹,準得鴨蛋,因為文不對「體」。
问:究竟有個標準沒有?
答:從前中國的考官出題目,常常是說一半留一半的,至少在咱們中國,題目有這麼個出法。有個故事說,主考官宣布試題,詩的題目是「柳絮飛來片片紅」。應考的人一看題目都目瞪口呆,幸而主考官放大家一馬,他念出兩句詩來:「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大家這才有辦法繳卷。
答:審題是作文的第一關,如果把題目看錯了,那就一步錯、步步錯。這裏有個題目,你「審」一下。
答:做母親的一面打毛線,一面伸出腳去蹬在搖籃上,這個鏡頭我也見過。不過,做母親的打毛線打累了,會放下工作伸出雙手輕輕地推著搖籃,用她的溫柔的眼睛看著孩子。尤其是到了晚上,母親俯在搖籃上唱催眠曲,這時候她推動搖籃,一定是用手。
答:它的意義還可以擴大。有沒有聽說過工業的搖籃?農業的搖籃?還有教師的搖籃?醫生的搖籃?
问:我讀過林肯的傳記,也讀過郭子儀的傳記。他們都經過很多挫折。可是他們終於成功了。
答:能夠創造世界的,是一些甚麼樣的人?
问:難怪老師常說:作文,就是要不怕麻煩!
问:師範大學的校長。
问:勤能補拙是一句成語,它的意思,人人都很熟悉。這種題目,一眼就可以看穿。《作文七巧》裏說過,這種題目先把結論給你規定好了。不是有些專家反對出這種題目嗎?
答:我想不是那個意思,一個人的天分能不能由低變高,天才能不能由小變大,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學問去下判斷、作結論,我們只知道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天分低些的也許就趕上了天分高些的。在理論上一個「拙」m.hetubook•com.com而「勤」的人,他的成就往往能趕上、能超過一個「巧」而「懶」的人,在「龜兔賽跑」的故事裏,龜就以它的勤補救了自己的拙。「補」是補救,身體不好,可以用鍛鍊來補救,眼睛近視了,可以戴眼鏡來補救。你覺得比人家拙嗎?別灰心,可以用「勤」來補救。
答:這要看文章的內容。「從挫折中培養勇氣」這個題目,可以寫出不同的內容來。想想看,你有甚麼材料可用?
问:老師常常說我不會審題,我自己倒不覺得。「審題」並不難呀。
答:不錯。挫折給你教訓,挫折給你智慧,你的勇氣並不是一意孤行,蠻幹到底。
问:這麼說,搖籃不一定是搖籃,也代表母親的懷抱。
问:記得從前有個國王,打了敗仗,躲在一座破廟裏避雨。一個蜘蛛在他眼前結網,好容易結到一半,一陣風把網吹破了;好容易又結到一半,一陣雨來又淋毀了。可是那個蜘蛛繼續努力,從頭來過,終於結成一面又大又漂亮的網。那個打了敗仗的國王看到這幕情景,已經失去的信心和勇氣又恢復了。他好像後來又打了勝仗。——我記不清楚了,大致經過是這樣。
问:審題光審字面還不夠,還得審沒說出來沒寫出來的。真不容易!
问:這麼說,我們在審題的時候,是不是就要決定寫記敘文呢,還是抒情文呢,還是議論文呢?
答:從挫折「中」培養勇氣,這個「中」字也很重要。為甚麼說挫折中不說挫折後呢,因為挫折不是一次,是一次又一次,挫折是多數,是一連串。你一面受挫折,一面得到教訓,受到鍛鍊,挫折給你營養,使你越來越壯大,你如果沒受過挫折,你得不到這些營養,你如果置身挫折之外,你受不到這種鍛鍊,你非在挫折「中」不可,你要扣緊這個「中」字。
问:我贊成勤能補拙。那麼,這個題目有甚麼好「審」的呢?
问:這是誰出的題目呀?「勤能補拙」——
问:教師的搖籃,可能是指師範大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