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問
问:是談作文啊。
问:我們寫,都是老師出題目,又不給我們時間去找材料。
答:不會。——除非你存心抄襲。
答:就你的材料而論,適合蛇啣其尾,不適合果滅於因。
答:千萬不可,要藏在你的敘述描寫裏。
问:好哇,這幾盆海棠可稀罕。
问:釦子沒有了,不是很狼狽嗎?
答:當然。所謂文章作法,都是從已有的作品裏歸納出來的。
答:我信。如果象棋沒有辦法不重複,圍棋一定能夠。學棋的人,照著古人流傳下來的棋譜,故意重演一遍,當然不算。據說,兩人對奕,若是全部著子的經過和古人的某一盤棋完全相同,當最後一子落下的時候,馬上雷電交加,山搖地動。
答:等你讀大學,寫論文,就可以自由找材料了。
答:蛇啣其尾嘛!
问:地上這盆水是做什麼用的呢?
答:因為你的材料恰恰好。
答:陽臺上有幾盆海棠。
问:挺容易的嘛!
问:蛇啣其尾——蛇啣其尾——
答:寫作是心靈的活動,心靈十分複雜微妙,人和人儘管心同理同,作品一定不同。我們不是說過嗎,兩根火柴擦著了,燃燒的姿態都不會完全相同。
问:這樣,遠足記就沒有趣味了。
问:你寫文章寫了這麼多年,是不是有時候也找不到材料?
问:層次,原來是層次。那麼我是不是可以寫「我家有兩棵樹,www•hetubook•com•com一棵是柳樹,還有一棵也是柳樹」?
答:你是找我談作文的呢,還是來聽說書?
答:你家有兩棵柳樹?院子好大啊!
答:是啊。有個同學就在作文簿上立下一個志願,他說他將來要用黃金打成鈕釦,釘在他的衣服上。(〇老師怎麼批的?)老師還說他有志氣哪。(〇後來?)後來他正式從軍,一帆風順。抗戰勝利那年,他就真的換上全副黃金鈕釦,還拍了照片,寄給我一張。(〇這樣做,不是挺淺薄的嗎?)唉,沒兩年功夫,我碰見他,他一臉風塵,又是鈕釦全沒啦!
问:為什麼有人嚷著找材料,也有人說他沒有材料?
问:老實說,我一聽到創造呀,創新呀,就覺得茫茫然無從下手。你還是多談一談模仿吧。
答:所以要「蛇啣其尾」,告一段落。
问:我決不會抄襲。我是怕老師發作文簿的時候問我,你這篇作文怎麼跟以前某某人寫的文章一樣?是不是抄來的?
问:唱歌是因:口渴是果。(□對。)口渴是因,喝可樂是果。(□對。)喝可樂是因,埋空罐是果。(□別忙,喝可樂是因,空罐是果。老師不准亂丟空罐是因,——)埋空罐是因,得龜蛋是果。(□很好。)這麼小的一件事情,中間有這麼多環節呀!
答:我們讀過這一課之後,有一個同學就在作文簿上寫:「我家有兩課石榴樹,一棵是石榴樹,一棵還是石榴樹。」
答:你寫過「蛇啣其尾」的文章嗎?(〇沒有。)要不要試一試?你到海濱去遠足,忘啦?
问:你這是做什麼?為什麼守著一盆清水,水裏全是火柴梗呢?
问:那就說個「苦的故事」吧。
问:這樣也可以蛇啣其尾?m.hetubook.com.com
答:當然。
问:因生果,果生因,無盡無休,怎麼結束呢?
问:因大於果,果大於因,還有呢?
问:我正在學棋。我的老師說,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下過多少盤棋,每一盤棋,由開始第一步到結局最後一步,走棋的次序都不相同。沒有兩盤棋的過程完全一樣。這話你信不信?
问:可是手裏拿的東西不一樣。
问:公寓,高樓,當然沒有樹嘍。
问:這個人好可憐啊,你再說個別的故事吧。
答:你們的空罐,後來丟到哪裏去了?
问:我們又回到火柴上來了。
答:大自然是厭惡抄襲、反對複製的。福樓拜甚至說,樹上的葉子沒有兩片是完全相同的。樹葉我不敢斷定,我敢說,沒有兩棵柳樹或者兩棵榕樹完全一樣。至於長江決不模仿黃河,泰山決不模仿華山,那就更不用說了。文藝創作取法人生和自然,所謂「法自然」,就包含這種不與人同的精神。
问:你有那麼多材料。你的材料,以哪一類最多?
问:這是為什麼?
问:我們那天坐著遊覽車,每人帶著一罐可樂。路上,導遊小姐帶頭要大家唱歌,我們把喉嚨唱乾了,就喝可樂,還沒到目的地,就把可樂喝光了。老師說,空罐不准亂丟,要丟在堆垃圾的地方,我們只好一人握著個空罐走上海灘。
答:第三種是「果」把「因」消滅了,可以叫做因滅於果。(〇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呢?)你們埋空罐,挖沙灘,沒有發現龜蛋,沒有發現任何東西,悄悄的埋好,什麼事情都沒有了,這就是果消滅了原因,再沒有下回分解。
答:以前那個某某人,也在海灘上埋可樂罐子挖出龜蛋來嗎?和圖書
问:我來擦幾根火柴試試看。——火焰是非常非常美麗的東西。——你怎麼想到用火柴做試驗的?
答:我們那時候讀的是中學,穿的是軍服。(〇為什麼穿軍服?)當時正是八年抗戰,學校實行軍事管理。(〇穿軍服那可好玩啊。)那時候的軍服料子很差,剛剛發下來的軍服,穿了上操場,一個「臥倒,起立」,釦子全沒啦!(〇鈕釦哪裏去啦?)你想不到吧,鈕釦不是金屬做的,是陶土做的,禁不起臥倒,起立,碎掉啦!
问:這個「蛇啣其尾」的寫法,古往今來,一定有很多人用過?
问:人家蛇啣其尾,我也蛇啣其尾,萬一寫出來的文章跟人家相同,那怎麼好?
答:我家有兩棵樹,並沒有說明是什麼樹。那麼是什麼樹呢?一棵是棗樹,哦,棗樹。那另一棵是什麼樹呢?還有一棵也是棗樹。哦!也是棗樹。人家的敘述有層次。如果說,「我家有兩棵石榴樹」,張口見喉,什麼都告訴了讀者,下面兩句話豈不真正成了笑話?
答:那恐怕是別人出了題目讓他寫。
问:我們初學乍練,總要模仿吧。
答:因為發生了使自然界震恐的大事。
问:還有別的辦法嗎?
问:我常想,你們年輕的時候,人是什麼樣子呢,社會是什麼樣子呢,你們一定有許多有趣的、好玩的故事,我們很想聽。
问:其實我家什麼樹也沒有。
问:現在有一些耳環,一些別針,都是燒磚燒瓦一樣燒出來的,也很漂亮、很結實呀。
答:火柴最經濟,最方便。火柴的燃燒最自然,不像焰火那樣呆板。火柴的燃燒有起步,和_圖_書有展開,有衰落,也就是有開始,有高潮,有結局,很像是寫一篇作品。尤其是,它們從不重複,每一根火柴都在創作。
答:我在做一個小小的研究。你過來,我擦一根火柴給你看。你看!先是火柴頭的一部份射出火苗來,接著火柴頭的其他部份響應,你看,火焰裏裹著一種衝突,一種掙扎,把火焰撐成某種形狀。你看,像魚要出網,像岩石要大踏步走開。這一瞬非常非常好看。
问:這就奇怪了,照我的想法,應該是有人超越了古人的成就,創造了新的紀錄,這才值得驚天動地啊。
答:這個嗎,要看怎麼分類。我從沒有分類整理過。我想,大概是,多半是些因果相生的材料吧。(〇請你解釋一下。)天下事有因有果,而果又同時是因。有些材料,你得把握它們的因果關係。就拿你遠足來說,遠足是因,坐車是果;坐車是因,路上單調無聊是果;調劑單調是因,唱歌是果。下面的因果關係你自己找出來吧。
答:可是手仍然是手。
答:你們回來的時候,每人手裏藏著個烏龜蛋是不是?(〇是。)你們去的時候,每人手裏拿著個可樂罐。這一頭一尾,可以啣接。
答:好玩的事情,有趣的事情,你們這一代才有,我們那時候歲月艱難,苦得很啊。
问:這話好像很可笑,怎麼能做課文?
答:想想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如果你們不在車上喝可樂,等下了車坐在冰店裏喝,不會發生空罐的問題,以後的情形就不同了。如果老師管得鬆,你們喝完了可樂就把空罐丟在座位底下,也不會埋空罐得龜蛋了。
答:文章就在幾盆海棠上。
问:我們一直拿著總不是辦法,大家一商量,挖個沙坑埋下去吧。(□這個辦法不好,海灘是赤腳走路的地方啊。)這一層,大家沒想到。誰知道動手一挖,挖出一窩蛋來。(m•hetubook.com.com□什麼蛋?)導遊小姐說是烏龜蛋。我們一人揀了一個,握在手心裏,不讓老師看見。(□這一下子,烏龜家破人亡啦。)這一層,當時也沒想到,只想到回家想辦法孵個小龜出來。
答:我要把燒賸的火柴丟在水盆裏,我怕引起火災。
问:你一直在這裏看火柴燃燒?
答:那,你不如說「我家沒有樹,沒有棗樹,沒有柳樹,沒有石榴樹,什麼樹也沒有。」為什麼沒有樹?底下接著寫「因為我家住在公寓的高樓上」。
答:這是一種「無可名狀之形」,可以當美術品欣賞。每一根火柴燃燒成一個獨有的形狀,不和別的火柴雷同。我再擦一根給你看,它們誰也不抄襲誰。我真想把一根一根火柴燃燒的形狀拍成照片,拍一千張,一萬張,看它到底有重複沒有。
答:有。因果循環,有三種可能,一種是因大於果,例如全體唱歌是大事,一時口渴是小事,因大於果。如果天氣太熱,心情太興奮,你喝著唱著昏倒了,這就是大事,就是果大於因。你們為了埋空罐,發現了一窩龜蛋,對你們來說,也是果大於因。
问:一因一果要明白寫出來嗎?
答:那時候哪有這種原料和技術啊。
问:我想,不會。
答:當然,當然。「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李白也有一個模仿的階段。不過這個模仿,也不像同學們想的那麼容易。
问:敢情他是在模仿呀?
答:你聽出來了沒有?開頭是鈕釦,結尾又是鈕釦,如果是寫文章,這叫「蛇啣其尾」。
答:寫作是一輩子的苦工,寫到最後一天也沒辦法把材料寫完。
答:當年我讀中學的時候,國文教科書裏有一篇文章,開頭就說:「我家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一棵還是棗樹。」